標籤:

促排過程中我需要注意什麼,需要如何配合醫生?

專家介紹

高芹,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婦產科及生殖醫學30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近10餘年專註於不孕不育、女性生殖內分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擅長以體外助孕-胚胎移植,人工受精為主的各種輔助生殖技術以及更年期綜合症的治療。尤其對各種不孕不育症,卵巢功能不良、子宮內膜病變、習慣性流產的治療以及更年期綜合症的治療等方面有一定經驗。具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資格。

促排過程中我需要注意什麼,需要如何配合醫生?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 

高芹教授

生育期的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女性最主要的癥狀是月經不調,無排卵,不孕。因此,通過各種治療措施,治療不孕是主要目的。如男方精液正常,輸卵管功能正常,在調整內分泌的前提下,促排卵治療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法。促排之前,你需要了解的

對於促排卵治療中的PCOS患者,醫患雙方的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每位患者,在促排卵之前,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1.需要與目的

治療前,患者應清楚為什麼要促排卵,促排卵後幹什麼?

PCOS患者誘導排卵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不排卵的治療,同時指導患者的性生活,增加受孕的機會。如男方有少弱精之疾,可以配合人工授精。

2.獲益與風險

(1)對於PCOS患者,促排卵治療可以增加受孕機會。僅僅是一次機會而已。對於這次機會的「成功率」大約25%左右(參考正常人群中每對夫婦婚後一個月成功妊娠的機會孕25%左右)。

(2)有的醫院在促排卵之前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主要是告知相關風險。

促排卵治療要注意預防併發症。最常見的是多胎妊娠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多胎妊娠是高危妊娠。容易發生妊娠併發症,影響到胎兒和母親的健康。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是對促排卵藥物過度反應所致,輕者腹脹胸悶,腹水,少尿;重者出現腦血栓,腎功能障礙。因此促排卵藥物應在醫生的監護指導下應用。

除此之外,用藥過程中患者也可能出現卵巢反應不良。並不是每次促排卵治療都會有卵泡發育生長,都會有排卵。這與患者的內分泌狀態,用藥的種類,劑量都有關係。就如我常說的,請個廚師來家做飯,還有可能一頓咸一頓淡,促排卵也是如此。醫生會根據每次用藥後卵巢的反映情況,做治療方案的調整。

3.用藥與監測

促排卵的藥物有口服也有注射之分,也有一線二線之別。醫生用藥的原則是以誘導單卵泡或少數卵泡發育為目的。選用藥物也是先以口服,一線藥物為主,然後根據患者卵巢對藥物的反應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或改換藥物種類。

在應用促排卵藥物的過程中採用超聲監測卵泡發育十分必要,可以了解卵泡的發育情況,適時加減調整藥物劑量。如條件允許,還要檢測血清雌激素水平輔助觀察卵泡的發育。因此,患者需要間隔5/3/2天不等,經常來診。

4.指導性生活/人工授精

根據卵泡監測情況,當優勢卵泡發育至1.8-2.0cm時,醫生認為卵泡發育成熟,就會按排人工授精的時間或大致的性生活時間。

 小貼士 

1並不是每次促排卵都會順利「長卵」,「成功」排卵,「如期」懷孕。不懷孕有可能僅僅是幾率問題。另外還應注意心理壓力對治療過程的影響。過於關注卵泡的發育,糾結同房時間,有可能影響內分泌的正常狀態,影響受孕。2

在大部分文獻中,當直徑>16mm的卵泡數>3個時即建議取消周期。為的是避免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發生。

3

如醫生告訴你近期性生活,是提醒你根據監測卵泡發育情況,近期一段時間內性生活會增加受孕幾率。不要把這個醫囑當做聖旨—堅決執行;也不要看成是趕火車,分秒必爭。

4

一個周期卵泡發育不良,或不排卵,或不懷孕,不必過於沮喪,再次促排卵,醫生會做出治療方案的調整。

5兩次促排卵治療時間,應間隔1-2次月經周期。雖然孕事緊急,也要休養生息。6

如促排卵5-6個周期沒有懷孕,醫生會提出進一步的診療意見,這時患者應與醫生充分溝通,提出疑惑和問題,明確了解下一步治療的方法,目的,獲益,風險及費用等。

7促排卵過程中或促排卵後,如有腹脹胸悶,及腹部劇烈疼痛,應及時就診。

本文為生殖醫學空間首發

責任主編:高芹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作者為高芹老師,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END


推薦閱讀:

和江醫生分手的日子(二)
醫生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醫生覺得最難過心酸的一刻是什麼?
華商韜略丨華人黃馨祥:地球上最富有的醫生
醫生:一個弱勢群體,一個高危職業

TAG:醫生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