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個古詩詞詩歌表達技巧介紹

表達技巧又稱藝術技巧,凡是能提高詩歌表達效果,增強詩歌表現力的方法都屬於表達技巧的範疇。一般是要分析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在詩歌中表達了什麼內容,起到了什麼作用,達到了什麼效果等。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鑒賞題都是考生失分非常嚴重的一類考題。除客觀因素外,主觀上考生相關知識的匾乏,是導致丟分的重要原因。

表達技巧鑒賞是高考古詩詞鑒賞命題的重點,命題形式上有單獨設題,也有結合形象、語言或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感情態度等內容綜合設題。古詩表達技巧的類型儘管種類繁多,但做好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工作,是解答表達技巧鑒賞題的前提和關鍵。常見的表達技巧:

(l )描寫

描寫,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杜甫《 漫成一首)) ) ,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刺的響聲,一靜一動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詩人抒情言志離不開景物描寫,而景物描寫方法又是複雜多樣的。從景物描寫手法上來鑒賞,一般要注意作者觀察和描寫的角度(正面和側面、實寫和虛寫、動景與靜景、遠景與近景、形色聲態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寫的表現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筆、對比和襯托、比興手法、象徵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寫景物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誇張、借代、對偶等)。常用的描寫方法:

(2)烘托

烘托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徵更加突出;在文學創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

根據甲、乙兩物的對象特徵,烘托又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1 )以人烘託人。如樂府詩《 陌上桑》 中詩人分別借「行者」「少年」「鋤者」等人的反應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2 )以物托物。如韋應物的《 賦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全詩除了首句點明描寫對象「微雨」外,其餘都是通過描寫其他景物來寫「雨」的,詩人成功運用以物托物的藝術手法,彷彿使人感覺到船帆上、鳥羽上、天際上、大樹上全都籠罩著濛濛細雨。

3 )以物託人。如柳宗元的《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的前兩句通過對冬天惡劣環境的烘托,刻畫了釣雯的獨特個性及其樂觀豁達的情懷。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中三次描寫月光,分別烘托出了琴聲的美妙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3)渲染

渲染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渲染在文學創作中主要是指通過對環境、場景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等細節的描寫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表達效果,它主要是從正面來描寫對象的。如樂府詩《江南可採蓮》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詩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緻圖。後四句以東西南北方位的變化和魚兒的活動為中心,顯得活潑、自然、有趣。採用復沓句式而略有變化,更令人聯想到採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的情景。詩中沒有一一直接寫人,但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渲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使人感受到一片勃勃生氣,聯想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

(4)襯托

襯托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徵。襯托所列舉的事物間有主有次,並非平等、並列關係。襯托手法分兩種:一種是正襯,一種是反襯。

(5)工筆

是對事物注重局部細節描寫,對之進行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描寫。如李端的((鳴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以「時時誤拂弦」的工筆刻畫,傳達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態。

(6)白描

本是中國繪畫技法的一種,一般用墨線粗線條勾勒,不加色彩渲染,移用到文學創作上,即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簡潔明了地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採用白描手法寫的詩歌,看似平淡,細細品味,卻意味深長。如孟浩然的塔春曉》、陶淵明的《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都惜墨如金,分別粗線條地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詩人歸隱田園的情景。

(7)鋪排

即《 詩經》 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措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 孔雀東南飛(並序)》 中的「… …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zhishi/5015.html

(8)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後面的正文。如《 孔雀東南飛(並序)》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後雙雙殉情的故事。

(9)象徵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有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 ),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了詩人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徵,如于謙的《石灰吟》 。

(10)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 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後兩句於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1)動靜結合
動和靜這對矛盾,在詩歌中常表現為相反相成、互相轉化、對立統一。詩中人、事、景可以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如杜甫的《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h 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也可以化動為靜,即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 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讚頌。還有化靜為動者,如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 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生動描繪了祖國北方的壯麗雪景。
(12)抑揚結合
對要褒的人或物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先抑後揚和先揚後抑,無論哪種表現形式,都是為了突出後者,強調後者。如南宋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的前兩句寫詩人乘興遊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出牆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博,後面高興。這裡採用了欲揚先抑法。
(13)虛實結合
中國古典詩詞中,存在著大量的虛實結合的現象。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互相映襯,交織在一起表達同樣的情感,可使作品的結構更緊湊,形象更鮮明,並使作品容量增加。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上閩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是實寫;下閩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捨。
(14)正側結合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描寫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 琵琶行(並序)) )中除了從正面描寫琵琶女的演奏技藝高超,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以此來表現其演奏技藝高超之外,還有借側面描寫來襯托琵琶聲引人人勝的文字,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以及「江州司馬青衫濕」。從聽眾聽得人神、陶醉、動清的表現更能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藝之高超.本文轉載來自我愛學習網 www.5ixuexi.net原文地址: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zhishi/5015.html
推薦閱讀:

談人際溝通與自我表達
《功守道》中,馬雲想通過影片表達什麼?
如何進行思路清晰的表達?
金字塔的三大原則,助你搭建具有邏輯性的表達結構
互相傷害也是愛?12星座寶寶們怎麼表達愛?

TAG:詩歌 | 詩詞 | 古詩詞 | 表達 | 古詩 | 技巧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