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愛,還是依賴?

無論是真實的讀者案例,現實生活當中,還是來自各種媒介的傳遞,經常上演著為愛要生要死的事件,沉溺其中的人認為:我是那麼的愛他(她)!沒有他(她),活著就失去了意義!

他們認為這是最深刻的愛。

據說心理醫生天天都會碰到這類問題。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確切地說,是一種寄生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寄主。沒有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就認為人生不夠完整,以致無法正常生活,這就構成了心理學上的「依賴性」,過分的依賴只能導致病態。

當然,我們必須區分病態的依賴和通常對於依賴的渴望。人人都有依賴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強大、更有力的人關心自己。

親密關係中,不管我們看起來多麼強壯,也不管我們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無須關心的樣子,但從內心深處,我們都渴望過依賴他人的感覺。這是正常的依賴。

無論孩子還是成人,不管年齡大小,不管成熟與否,人們都希望擁有稱職的父親或母親陪伴左右,成為我們內心的堅強後盾,這是正常的依賴。

以上兩種,是依賴所需的渴望,是合理性的依賴,因為人們不會被這種依賴所控制。

那病態的依賴呢?它牢牢控制人們的一言一行,一切感受和需要,那麼它就不再是單純的渴望,而是會成為過分依賴的心理問題。因過分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失調,心理學家稱為「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在所有心理失調現象中,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癥狀。

舉個例子。有一位讀者和其老公結婚後,因為老公呆板麻木不懂關心體貼自己,很是幽怨。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男性,對待她特別妥帖溫柔,事無大小巨細無遺的關照她,讀者覺得愛上了他,出軌了,瞞著老公。一年不到卻又發現他和其他女人有曖昧,一樣的關心體貼,動用自己的關係為別的女人做這干那。那位男性也並不瞞著,只說我這人就這樣,招女人待見,我們沒啥事就是玩玩,我總歸是對你最好,你別胡思亂想。讀者就很痛苦,覺得這男人不是真的愛自己,於是聯繫就慢慢減少,更多時間呆在老公身邊,也想普普通通過算了,至少老公什麼事情都沒有,只有自己一個女人,忠於自己。

然而過了幾個月後,一次同學會,又和舊日同學激起了火花,展開了另一段婚外情。由於前段婚外情的傷害,這段婚外情當中,她就變得比較強勢,對對方各種要求,要其滿足自己來證明對自己的愛。比如在男人在家的時候經常給他打電話,在他車裡留下各種痕迹,讓男人給自己買多款奢侈品,陪自己去旅遊,加入他同事和他其他朋友的圈子等等。

她有種強烈的願望:如果你老婆發現了我們的事情,你還依然愛我要和我在一起,甚至願意為了我離婚,那就是真的愛我。

不到半年,如她所願兩人的事情被男人的老婆知道了,可惜的是,也是意料之中得事,男人和她迅速斷了關係,並且告訴她:就算不是他老婆發現他們的事情,也打算和她斷了,因為和她在一起不開心,沒有未來可言,早散早好。

讀者就覺得:為什麼沒有人愛我?為什麼我總是碰到渣男?我真的是渣男吸引體嗎?我只是想要一個人來愛我而已,為什麼那麼難?

上面提到了「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只是苦思如何獲得他人的愛,甚至沒有精力去愛別人,如同飢腸轆轆者只想著向別人討要食物,卻不能拿出食物幫助別人。或者說,他們給予別人的,只是自以為他人想要的,實際上他人並不想要的東西。

他們寂寞和孤獨,永遠無法體驗到滿足感,不懂珍惜和付出為何物。

還有一位讀者,老公出軌後,她總是沉浸在過去美好的回憶里,訴說老公曾經是多麼多麼好,對自己如何百依百順,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包容自己的所有壞脾氣和任性。那麼愛自己的老公,那麼帥那麼優秀的老公,怎麼就突然不愛自己了呢?

無法面對現實,拒絕接受老公不愛自己,出軌愛上別人的現實,認為他就算出軌了,一定還是愛自己的。她拒絕承認老公有許多問題,認為自己雖然有問題,卻無心去改變。終日七上八下提心弔膽,害怕老公拋棄自己。

有一位男同事注意到了她的這些變化,兩人從淺到深的聊的越來越投機,讀者覺得從男同事里找到了自信,認為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吸引人的女人。慢慢的她對老公沒有那麼依賴喝上心了,她會和這位男同事聊自己老公的各種問題:大男子主義、懶惰、特別愛打扮、浮誇、虛弱,對家庭沒有責任感,自以為是等等。

從一開始的覺得老公各種好,自己內心很自卑很不安,擔心失去他。到後來開始逐一挑他的毛病,認為他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己也不差,一樣有別的人喜歡。

變化之快,就如同變魔術一樣———這正是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患者的典型特徵。他們不在乎依賴的對象是誰,只要有人可以依賴,就心滿意足。只要通過與別人的關係,讓他們獲得某種身份或角色,他們就會感覺舒適,至於那是什麼身份,對他們並不重要。他們的情感關係,貌似熱烈,實則脆弱,因為他們構建情感的目的,只是為填補內心的空虛,甚至達到來者不拒的地步。

就像有的讀者,有男人追就接受,不會去分析自己是否喜歡,重點是有人喜歡自己就可以。

就像有的讀者,今天和老公吵架要離婚,明天老公一哄就又心軟,老公總的來說對自己好就可以。

就像有的讀者,明明知道這個男人脾氣暴躁、沒有工作、素質低,甚至有暴力傾向,可是只要對方說愛自己,在某些時刻表現出關心自己保護自己,就會認為自己需要這樣的男人,無法離開這樣的男人。

在「依賴」前冠以「消極性」的字樣,是因為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們做什麼,卻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如果問問他們內心渴望得到什麼,也許很多人會說:我渴望有一個人能真正愛我。

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

這樣的人,如果讓他們全心投入去工作,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更換眼下不滿意的工作,發展一種愛好和興趣來轉移注意力,或者拒絕父母的照顧,學會一個人照顧自己和孩子。。。都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消極性依賴心理的特徵之一,是缺乏真正的愛。患者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終日與孤獨和空虛為伴。父母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愛,不懂愛,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愛,更不知如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他們對自己的價值深深地懷疑,所以長大以後,他們不顧一切地尋求他人的愛,無法理解獨立和自由,對於成人來說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他們不肯為個人成長負責,倘若情感出現問題,容易歸咎他人,認為是別人沒有盡心儘力。一位心理學家甚至諷刺的說:與其過分依賴別人,那還不如去依賴毒品呢!畢竟,只要後者貨源充足,起碼會讓你在相當長時間裡,處於如痴如醉的狀態中。把別人當成快樂之源,到頭來一定備受打擊。

依賴與愛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過分強烈的依賴感,多是來源於童年時期——父母缺乏愛的能力,且將不幸延續給下一代,成人後只想獲取卻不願付出,心智就會永遠停留在嬰兒期,這隻會對人生構成限制和束縛,只會給人際關係造成破壞,而不會使情感走向完滿,也會使捲入其中的人跟著遭殃。

關於選擇依賴還是學會愛,我們可以馬上從當下開始,去改變自己,去學會愛。你知道的,這樣一來以後你的孩子,一代又一代,都將經你的言傳身教,學會愛。


推薦閱讀:

戒掉:和孩子的互相依賴
為什麼多數孩子依賴媽媽大於爸爸呢?
克里希那穆提說:「有依賴就不可能有愛」,請問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對孩子的教育,主要依賴於學校還是家長?

TAG: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