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倒退 清朝的大炮遠不如明朝威力大

發表時間:2016-01-22 08:37

字體:很是佩服那些先人們,黑不溜秋的大鐵桶子,繫上一條紅綢子,就可以稱謂「穿上紅衣了」,這個鐵桶子大炮,自然就叫「紅衣大炮」了,佩服之至。明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13萬八旗軍主力,渡遼河,攻打孤城寧遠。明廷派袁崇煥駐守該城,袁崇煥用「紅夷大炮」重創八旗軍,「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大明的紅夷大炮讓旗兵損失慘重,努爾哈赤也因之受傷,被迫撤軍,因傷重於當年八月死去。寧遠之敗,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挫折。寧遠戰役後,明熹宗特封紅夷大炮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紅夷大炮就是這樣讓滿人認識的。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明代的大炮紅夷大炮是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紅夷」當時是指洋人的紅頭髮。明朝將所有從西洋進口的前裝滑膛炮都稱為紅夷大炮,明朝官員往往在這些大炮上蓋以紅布,因此也稱為紅衣大炮。清廷忌諱「夷」字,稱紅衣大炮。明天啟七年(1627年),繼承皇位的皇太極為父報仇,再次進攻寧遠,結果又被袁崇煥用大炮擊退。連遭挫敗之後,皇太極認識到了西洋大炮的威力,他廣羅造炮人才,利用歸順的漢族工匠,創造了「失蠟法」,鑄炮工藝領先於明朝,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造出了第一座炮,命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第一批共造出40門「紅衣大炮」,組建了一支炮兵部隊。當年八月,皇太極帶著這支炮隊,一舉攻克了明朝的軍事重鎮大凌河城(今遼寧省凌海市)。自此,八旗軍「每有征戰,必載炮而行。」滿洲語稱漢軍八旗為「烏真超哈」(意為重火器兵,就是炮兵部隊),這些紅衣大炮由漢軍八旗操縱。(八旗是滿清政權的軍事制度,由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漢軍八旗構成。)滿清一位統軍說:「火器攻城,非炮不克」。紅衣大炮是滿清攻佔天下的重要軍事因素。  明清松錦之戰,清軍以紅衣大炮連破明軍據守的塔山、杏山二城,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結束。松錦戰後,明軍關外主力被殲,火炮盡落清軍之手,清軍擁有近百門紅衣炮,為進關作戰奠定了基礎。滿清軍隊用號稱「威武大將軍」的紅衣大炮,給在風雨中飄搖的南明政權以致命打擊,明朝江山被這些「將軍」轟得搖搖欲墜。
推薦閱讀:

電視劇《雍正王朝》服裝考究嗎?
「清朝是不是中國」的爭議是怎樣產生的
為什麼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徹底降服蒙古,清朝幾十年就解決了?
有哪些好看的明清小說?
慈禧臨死前為什麼非得拉光緒墊背?

TAG:科技 | 清朝 | 明朝 | 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