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跟我學】武當三豐太極拳(八)

丹道養生騰訊道學劉嗣傳道長2014-11-24 15:23友情提醒:上一篇我們學習了武當三豐太極拳第二十六式到三十式,接下來進行第三十一式到三十八式的學習。太極拳三十八式26-38時長:2"7""來源:騰訊視頻太極拳三十八式26-38

《弘道講堂》第四期-郭關:道與古琴

《弘道講堂》第四期之一:古琴簡介視頻時長02:08秒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第三十一式退步跨虎【動作】接上式。重心和左腿不動,腰胯松活而帶右腿撤回原處,即往左踩內側退回原步,右手隨身略右轉,臂迴轉後再內旋向上擊出,拳眼朝內,左手從胸前向左下樓回左膝上。(圖89)

【要點】①後退時注意右腳落地點,腳尖先落,不要踏在一條線上。②右拳回收與出擊均是圓形運動,左手與右手在撤退時呈分開勢,兩臂均保持弧形。③頭正身穩,腰胯旋轉順遂自然。第三十二式雙旋擺蓮【動作】扣步壓時接上式。腰身右轉,重心漸移至右腳,同時,右拳漸變掌往下劃弧至右胯側,左手從外向上、向內隨身轉劃弧。(圖90)

坐跨轉身當重心移至右腳後,以右腳跟為軸,提起左腳,在腰與胯帶領下,左腳由左向右隨轉體後擺,轉體共360度,腳擺動作有270度度,其中身體轉幅90。兩手掌繼續隨轉體擺腿而劃弧,並與左腳,至左側與肩面拍面後,右掌劃弧至頭前額面,掌心朝外,左掌劃弧平,照掌(豎掌微屈)。(圖91)

旋風擺腿左腳落定,微屈膝,承受重心,腰自左向右轉,右腳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擺,膝部自然松活,腳高在兩肩之間,腳背略側朝右面,同時兩手掌自右向左迎著右腳面拍擊,成弧形出去和收架,左手在先,右手在後。拍擊腳面時身體由右向左轉,頭正,眼隨兩掌拍擊而視。【要點】①動作1為退步跨虎後變雙擺蓮的一個銜接過程,暗含化勢,右采左封,需做得松活,也為轉體擺腿做準備。②左腿起腳前是虛步勢,右腿要保持重心穩固,膝屈檔圓,胯松腰活,腰隙間順勢動而內隨,氣息調節,勁貫四梢。③兩肩肘鬆柔屈臂旋擺,劃弧運動,身腰帶擺而圓轉合體,自然架起弧形,手掌拍擊腳面,順勢活潑。④整個旋體動作,皆以腰胯為動源,臂領腿促,上下協調,重心分明,身體平衡穩定。⑤右腳擺蓮要橫勁腰意帶動,要認真體會,注意左膝微屈和高度不過頭。第三十三式彎弓射虎【動作】左腿漸下蹲,右腳落地於原處,兩掌隨轉體向後擺,右臂外旋,掌心朝上翻,屈肘架於頭上,左手向左前方推出,高與肩平,眼視左掌。(圖92)

【要點】①兩手隨右擺腿落下,拍擊腳面後,隨腰身左轉而右架左推,要立身中正,動作協調,勁整而手腳齊到。②右肘不可上抬,肩部下沉松活。③右腳擺腿接前左腿法,動作要連貫,不可有停頓。第三十四式 丹鳳朝陽【動作】右朝陽接上式變型中手揮琵琶式後,腰身左轉,左腳外擺45度,重心在左腿,隨轉身,右手與右腳同上,右手變拳由上向下再向外轉臂劃弧而出,拳與眉高,拳眼向里,右腳經左躁外側向左前方劃弧,距尺許處虛腳點地,眼視右拳前。(圖93 )左朝陽右腳漸實,主承重心,微坐屈膝,右手變拳沿弧形向下往裡壓回腹前,同時腰身右轉,左手與左腳同動,左手由下往上內旋翻掌變拳劃弧擊出,在轉身同時至左側頭前,拳與眉高,拳眼向里,左腳經右跺外側向右前方劃弧邁出,距尺許處,虛腳著地,逐步承受重心。(圖94 )

【要點】①「彎弓射虎」後轉身上步時坐身、撇腳,上腿要虛實分明,手腳同上。②虛步式上實下虛,腳要保持松活之趣。③身體轉動,兩手中一化壓,一旋出,協調一致,由腰身帶動而行,切忌分散。第三十五式獨立搬捶【動作】獨立抱球上動不停。重心移至左腳,身體前移直起略向左轉,右手與右腳隨身左轉時,右腳提起呈左腳獨立式,左手與右手在胸前劃立圓,交叉後,右手在下腹前,掌心朝上,左手在頭前,兩掌心相對,呈抱球狀。(圖95、圖96)

進步搬攔捶右腳與右手隨身體左轉而向左劃弧出動,動作同第十式搬攔捶。(圖97、圖98)

【要點】①此勢在進中上步,進中護化而擊,重心變換虛實靈活,做到「邁步如貓行」,速度均勻,呼吸順暢,上下相合,腳手齊動,身正、步穩。②步法和手法要隨腰轉動,搬攔時不可抬肘,右拳出去呈螺旋式,定式為平拳,虎口轉身內,拳自然握實,意達所致。第三十六式如封似閉【動作】開合搓手接上式。右拳意往前出,隨後往後收回,平拳由外旋轉腕漸變至掌,同時,左掌也意在拳上,先往拳背和腕處回搓,隨後往前平掌推出,重心稍向後坐,成合手搓手之開抱式,兩掌心相對。雙揉封閉接上式。在腰意帶動下,抱球式之雙掌慢慢合攏,並隨著重心的前移而向前推按而出,兩掌成相對豎掌,間距由大漸小,前手(左)不超過左膝。(圖99)

【要點】①此為典型暗勁訓練式,開合搓揉要求與神意氣一致。②注意重心隨身子細微變化,身正松肩墜肘,弧臂劃圓要符合要求。③這是欲開先合,欲合先開的有開有合的訓練,注意分法、開合、明暗等勁。④右拳回收時由拳變掌之勢要認真體會。第三十七式十字化手【動作】側架十字接如封似閉之按式後,腰身左轉,重心漸至左腳,右手隨身轉之時向前推過左手,並隨左手向上棚起至側身十字架上手。(圖100)十字分披上動不停,腰身右轉至馬步中檔,十字架手在面前,左右手各自分兩側劃圓弧至腹前往下。(圖101)

【要點】①整套太極拳行架結束時,仍要心平氣和,松活自然。②氣歸丹田,頭頂是意,中正不偏,兩臂兩手自然下垂,由動勢回歸到靜勢,氣息神意漸至收斂。第三十八式 天地合一【動作】天地合一(收勢)回弧劃一到面前,十字架手後下的動作與開頭雙手捧天,氣流丹田相呼應,與道家道教天人合一作結束式。(圖102一圖104)

【要點】如果連續練習兩遍,可以由上述十字分披的動作變為太極預備式的氣沉丹田,繼續演練本套太極拳。如果即將結束,即在如封似閉到十字分披後,收回左腳,身體直立,然後氣沉丹田,完成天地合一之結束式。劉嗣傳道長及《武當三豐太極拳》簡介:劉嗣傳道長18歲開始習武,後出家武當山,追隨武當內家拳師郭高一學道,真正接觸到道教內丹功法,學習了武當系列功夫玄功拳、八卦掌等。同時深入了解道教五派丹法。隨後師從武當李誠玉、王光德等高道大德。開始深入探求道教文化根源,及道教武學。在出世離塵、修心養性中,重新認識自我的知識結構和人生價值,參悟出道教先聖、偉大哲學家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精深意蘊及「出世」與「入世」的自然道法。注重道教內丹功的學習和修鍊。2001年5月,編著《武當三豐太極拳》一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全書約24萬字,圖照190餘幅。這是國內第一部論述道教與太極拳多層面關係、展示道教張三丰太極道體系,出自在廟道人的作品。

本文連載自: 《武當三豐太極拳三十八式》劉嗣傳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騰訊道學文字及視頻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楊澄甫《太極拳術十要》闡微
修鍊太極拳務須「懂勁」
太極拳的創始人到底是誰?(動形)
談太極拳之------虛實
太極拳[不在氣]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