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留守孩的問題和解決出路

淺談留守孩的問題和解決出路

農村大量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增加了收入,也增強了農村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支付能力,可由於父母長期不在家,使得留守孩子的性格培養和教育等許多方面出現了偏差——

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孩子,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日益凸現,成為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留守孩子的性格培養和教育存在嚴重偏差。據調查,在留守孩子中大多有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等不良習慣。他們學習成績較差,有的經常出入網吧、遊戲廳等娛樂場所,有的還有吸煙、酗酒、撒謊、亂花錢、擺闊、攀比等不良傾向,還有部分在校外租房住宿,甚至有早戀或其他越軌行為。這些孩子普遍性格孤僻、內向,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對家庭經濟收入、父母的健康和安全較為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外出。而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他們越發地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愛的強烈渴求。在學校,許多教師認為父母外出的留守孩子大都是「雙差生」,是班主任和學校管理的一塊心病。

    我認為引發留守孩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1、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控。其表現為: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往往表現為父母用打工掙來的錢去刺激孩子,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平時與子女很少溝通,他們長期處於親情缺失狀態,致使孩子心理出現偏差;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又無暇管理,完全依賴學校或在家放任自流,但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又簡單地採取打罵的教育方式,更加助長了孩子的厭學心理。

      2、學校教育的尷尬。由於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加上學校與家長缺乏溝通,對留守孩子的管理教育缺少必要的經驗,而且老師對「問題學生」的陳見難以洗刷,這樣大多數學校在面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顯得十分尷尬。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較差,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辦學條件一時難以改善,而城區條件較好的學校則不能滿足需求。同時在教育模式上也有待轉換。目前學校教育並不是以素質教育為主,而且與農村實際脫離,很多孩子初中畢業後缺乏獨立生活和創業的能力。

     3 、社會「大氣候」的綜合癥結。調查顯示,留守子女問題的出現,與社會環境影響和制約密切相關。主要有:城鄉差距的存在;農民工進城後子女教育問題落實不夠到位;相關部門對農村和城鄉結合部一些娛樂場所(如網吧、遊戲廳、歌舞廳等)監管力度不夠;社會觀念落後以及農村中、小學師資等資源配置較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一些政策法規也滯後於社會變遷。

     4、留守孩子自身的無奈和無助使留守子女成了「問題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有:與父母的情感饑渴和生存障礙有關;與社會的分配不公和保護不力有關;與學校的教育要求和家長的學業期待的反差有關;與自己的主觀願望及客觀心理障礙、行為偏差及價值扭曲有關。 

    目前,留守孩子的問題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有關人士提出如下建議:

    一、搞好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學校要建立家長聯繫方式,督促家長與孩子定期交流。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關心其心理、習慣和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僅要關心孩子本身,更要關注在家撫養孩兒成長的隔代祖輩們的人生感受和體驗;不僅要給孩子一定的物質補償,更要重視其精神食糧的補給;不僅要關注孩子今天的狀況,更要關注其明天的發展態勢。

       二、是構築學校教育立體性,既教書,又育人。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對留守孩子要更加關懷,要定期定人定點地進行個別談心,知心交友,了解他們的狀況和發展勢頭,培養其誠心;要不斷挖掘和捕捉留守孩子的「亮點」,引導他們積極上進,增強其信心;要不斷關愛他們,時時察其顏,觀其色,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老師教書育人,要因循善誘。

       三、是落實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促進教育公平,讓孩子們開心。各相關職能機構要加大關愛留守孩子的宣傳力度,以引起全社會共同關注;把留守孩子教育的問題真正當作社會化責任來監督和落實;逐漸縮小城鄉基礎教育方面的差距。

       四、是凈化社區內的文化環境,整頓、清理文化污染,取締不健康的網吧和黃色影吧,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讓留守孩子在文明的環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推薦閱讀:

居港權問題
你不知道的真心話大冒險問題都在這裡
多美滋問題奶粉在華售出420餘噸 產品遭下架
周易生活智慧,一個能問倒算命先生的問題!
葉海林:對香港「佔中」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TAG:出路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