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2年的陪伴,黃聖依這樣與孩子變親密

缺席2年的陪伴,黃聖依這樣與孩子變親密

新一季的《媽媽是超人》播出後,黃聖依和她的兒子安迪以及安迪的奶奶紛紛上了熱搜。安迪奶奶上熱搜是因為豪氣,黃聖依則是因為「不負責任」、「只生不養」。

然而事實真如一些新聞或是公眾號中說得那樣嗎?

黃聖依對兒童記憶的規律和育兒知識非常熟悉,她在節目中說道:

這樣的母親培養的兒子是什麼樣子的呢?

面對路人的搭訕,大麟子天真又熱情地回應,猶如本就相識。安迪則很警惕,知道這個行為是危險的,還認真地教導弟弟這樣是不對的,應該怎麼做。

爺爺給指路後,大麟子轉身就走,安迪見弟弟忘記說謝謝,立刻上去表達感謝,然後才走。

再比如,大麟子進入超市時,一會兒想買牛蛙,一會兒又想買完全不在購買清單里的雞。安迪則表現得目標明確、條理清晰。

誠然,黃聖依確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安迪1歲到3歲的時候,她沒有陪在他身邊,可能是因為事業,可能是因為家庭瑣事,對於新時代的母親,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她沒有給自己辨駁的機會,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看到自己的媽媽把自己小時候的成長足跡整理得那麼細緻,她眼角漸漸濕潤,感恩於媽媽的同時,發覺自己對兒子做得太少。

有人指責她沒有責任心,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而我想說,會愧疚,會反思自己,這就是愛。

意識到問題後,她積極做出補救措施,除了陪伴孩子外,她為了改正孩子不配合自己的行為,會時常誇獎孩子。而這麼做背後的科學依據就是強化

強化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提出,他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塑造的,而其塑造手段是通過強化來進行的。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

舉個例子,黃聖依讓安迪去拿盆,一開始安迪不愛配合她,多般鼓勵下,安迪終於聽話了。任務完成後,她立刻給予誇獎,這樣對安迪來說,他幫媽媽拿盆的這個行為得到了獎賞,是對他有利的,那麼這種幫媽媽的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

強化又分為正強化負強化正強化就是呈現愉悅刺激,比如安迪去拿盆後的誇獎就是令他愉悅的刺激,這就是正強化;負強化是消除厭惡刺激,我們對在鬧脾氣的寶寶說「你乖乖聽話媽媽就不打你了。」「打」對孩子來說是厭惡刺激,「不打」就是消除厭惡刺激,強化得是寶寶的聽話行為。

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其行為,這就是強化理論,也叫做行為修正理論。

黃聖依每天都有意識地去強化安迪配合自己的行為,雖然做起來還有點不流暢、不自然,或許自己都偶爾覺得有點尷尬,但她勇於嘗試。安迪每次做了她期望的事時,她都會立刻給與誇獎和鼓勵。無數次反反覆復地強化後,安迪越來越配合她,和她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生活就是問題疊著問題。遇到問題、做過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無視問題,任由問題蔓延。顯然黃聖依沒有。

我們作為母親要允許自己犯錯,別對自己太苛責

對於安迪媽媽我想說:你現在收到的評價,都不是最終的評價,隨著你的成長、努力、進步,這些評價都會成為過去。以及,你是一個好媽媽。

而對於安迪在這幾集中的變化,我想用節目中的這句話:

愛要慢慢來,花會自己開~

作者:Ltt、周非

圖片來源:《媽媽是超人第3季》

(已維權保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

秒懂科學心理,從此接納從容

weixin.qq.com/r/eS_wqF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歡迎加入原子心理陣營

參考文獻: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第2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37-144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時候好人沒好報?
這很正常啊,這個又不是電燈泡,一按就亮的----女人,請呵護男人的性自尊
為什麼所有人(大部分)都認為,那個想回家的大叔是壞的。
你身邊有發生過關於前世今生的事嗎?
「我眼中的世界」:聯合皮層區的認知加工

TAG:兒童教育 | 心理學 | 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