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喜劇】《夏洛特煩惱》:沒有昨日明星,可創今日新明星--不用特煩惱「夏洛」教你逆襲

2015年10月13日07:03原標題:不用特煩惱「夏洛」教你完美逆襲

國慶檔已於上周落下帷幕,誰也沒想到,一部小成本的國產喜劇片《夏洛特煩惱》成為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的檔期內最大的贏家——以5.58億元摘下國慶檔票房冠軍。《夏洛特煩惱》的奪冠之路堪稱一部經典的影片「逆襲」教科書,而在過去的近一年中,不乏這樣出師不利,但最後卻大獲全勝的電影,於是也有人把今年稱為國產好片「逆襲年」。在這個被人笑稱為「看臉」的時代,卻有越來越多影片憑藉自身過硬的質量獲得了觀眾及市場的認可。在分析《夏洛特煩惱》如何逆襲的同時,本報今天也帶您回顧一下今年都有哪些經典的「逆襲案例」。逆襲動作當小船「夏洛」遇到巨輪《港囧》當《夏洛特煩惱》宣布定檔在《港囧》5天之後(9月30日)上映時,不少人都為這部電影捏了一把汗。原因很簡單,它和《港囧》太像了:相同的類型,相似的故事,甚至相同的情節——都是一個生活並不如意的中年男人,希望尋回自己當年的初戀。不過不同的是,《港囧》是《泰囧》徐崢執導的第二部作品,如果說2012年《泰囧》上映時不過是影市千帆中的一隻小船,那麼因為上一部的輝煌戰績,作為其姐妹篇的《港囧》,這次無疑是一艘碾壓其他同檔影片的巨輪。小船,是《夏洛特煩惱》。不過,自9月30日上映至今,《夏洛特煩惱》無論是排片還是票房一直保持著上揚趨勢,走出了兩條漂亮的曲線。排片量從11.2%增長到30%以上,實現了26.51%的逆襲,場均人次也從35人上漲到74人。《夏洛特煩惱》在上映次日票房環比增長75%,之後保持20%以上的日票房增長,上映前六日分別為2320萬、4062萬、5111萬、6256萬、7897萬、9838萬,成為國慶檔唯一一部每天都在刷新自身最高單日票房的影片,並在10月4日登上單日票房冠軍位置。上映第7天影片表現依舊強勁,10月6日勁收1.14億票房,比第二名《港囧》和第三名《九層妖塔》的總和還要多,再度蟬聯單日票房和上座率雙料冠軍,成為2015年繼《港囧》《煎餅俠》《小時代4》後第四部單日票房破億的國產2D電影,總票房則直奔6億。而它的表現也帶動國慶大盤逆轉,單日票房再次超過2.5億。至國慶長假結束,《夏洛特煩惱》已經在票房佔比、排片量、上座率等數據上完成了對《港囧》和《九層妖塔》的全面超越,成為無可爭議的黑馬,國產小成本喜劇逆襲的典範。逆襲路線出身夠低調開心麻花雖然在話劇領域名聲在外,不過在電影業內還是新人。無論導演還是演員,即使上過了春晚,其票房號召力也從未得到過電影市場的驗證。而且此前也不乏經由話劇改編為影片的作品,但都並無太亮眼的表現,所以從電影角度來說,《夏洛特煩惱》是有點「先天不足」的。反觀國慶檔其他影片,如《港囧》《九層妖塔》,甚至《解救吾先生》,無不是明星雲集,導演也都曾推出過票房不俗的影片,在市場上有一定的認可度。「自來水」助陣不過,英雄從來不問出身。《夏洛特煩惱》終於還是等來了它的「自來水軍團」。9月30日零點,《夏洛特煩惱》在各大電影平台的評分開閘,在豆瓣的起評分是8.4分,與暑期檔創造票房奇蹟的《大聖歸來》一致。一部電影的起評分,通常由看過點映的觀眾打出,選擇提前看點映的觀眾,絕大多數是對該電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一部電影在全國公映後,次日往往面臨評分下滑之勢。然而,《夏洛特煩惱》在電影上映後的第二天,不僅評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為8.5分,這0.1分的差值,讓這部口碑上乘的國產喜劇,拿下2015年迄今為止的國產電影最高成績,也讓《夏洛特煩惱》成為2015年唯一一部評分上8分的國產喜劇片。除了豆瓣分數上漲,《夏洛特煩惱》在貓眼的分數也上漲到9.4分,在各大電影平台呈持續上升趨勢。明星變粉絲除了網友的自發「安利」,以韓寒為代表的各路名人也紛紛加入「自來水」大軍。比如韓寒在微博力挺夏洛:「意外,驚喜,大讚,決定二刷,極力推薦。」並表示他對喜劇的耐受度很高,經常看完一部所謂的喜劇卻一次沒笑,但這次看《夏洛特煩惱》,他從頭笑到尾,「無可挑剔的喜劇技巧,全程高能的喜劇節奏,不斷升華的喜劇初心,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喜劇品位。」除了韓寒,何炅、謝娜、大鵬、柳岩、吳京、王祖藍、秦海璐、許晴、張一白、李玉、王珞丹、張譯、阿雅、岳雲鵬、閆妮、胡海泉、李靜、鄔君梅、盧正雨、孔二狗、趙奕歡、丁子峻、姜思達、黃西等明星也排隊力薦,自發成為「自來水」。業內觀靠笑點賺10億已成為票房規律對於《夏洛特煩惱》的逆襲,業內也有自己的分析。票房分析專家、「一起拍電影」運營人張志遠對該片目前的表現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最初對它的預測就是一部10億量級的影片。因為第一,根據以往的數據,一流的國產喜劇片差不多都能夠達到這個體量,例如《泰囧》。」雖然影片沒有大咖,但這種類型影片的成功一般都與明星沒有直接的關係:「《泰囧》火的時候,徐崢、黃渤、王寶強都還算是二線藝人,後面的《心花路放》《澳門風雲》也都沒有把主要的宣傳點放在明星身上。基本上這種笑點夠足的影片最終票房都是10億以上,這已經成為一個票房規律了。」另外,市場對於好的國產喜劇片一直非常渴求,同時市場上卻一直比較缺優秀一流的喜劇片。「票房也遵循經濟學規律,所以這種供求關係決定了好的喜劇片容易大賣。」而現在隨著《夏洛特煩惱》的票房日益高漲,它已經演變成一種社會現象,成為大家都討論的一部影片,後續還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前有《港囧》上映,《夏洛特煩惱》卻並沒有活在它的陰影之下,反倒是成功接棒,延續輝煌。有評論認為,《港囧》並非《夏洛特煩惱》的「強敵」,而是「戰友」,兩片達到了「一榮俱榮」的關係。對此張志遠認為,《港囧》之前的上映,的確把整個電影大盤帶熱了,《夏洛特煩惱》在上映之初,也的確享受到了這種大盤的熱度,「應該說,兩片上半場是戰友,下半場就應該是強敵了。因為《港囧》現在的票房曲線逐漸回落,總票房可能定格在16億左右。而《夏洛特煩惱》卻繼續上揚,最終達到15億以上的量級是沒有問題的。到底誰是國產2D電影的冠軍,兩部影片的總票房也有望一較高下。」雖然兩片不能說是「一榮俱榮」,但張志遠坦言,應該看到的是,目前我國電影市場已經大到足夠同時容納下2-3部10億以上量級的現象級影片,「就像暑期檔同時有《捉妖記》《大聖歸來》《煎餅俠》三部影片,這個國慶檔又有《港囧》《九層妖塔》《夏洛特煩惱》,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市場的容納能力已經夠大,不用再擔心一片獨大、吞噬其他影片空間的局面了。」製片人談策略未來20部麻花舞台劇或上銀幕前三天口碑定生死引導觀眾關注情懷《夏洛特煩惱》總製片人劉洪濤坦言,這是開心麻花第一次做電影,最初基本不被看好,「無論我們怎麼宣傳,都不能引起媒體受眾的關注」。他介紹,正因此,他們制定的發行路數是,動員開心麻花多年來在各地積累的粉絲,通過一站站路演,讓大家看到這個電影。「從八月底到十月初,我們總共走進21座城市,做了200多場路演,場場火爆。」導演閆非也表示,開心麻花舞台劇儘管在演出行業是票房號召力最大的品牌,但這畢竟是小眾人群,而電影是更加大眾的娛樂產品。「所以我們對於在更大市場的票房號召力一開始是有擔心的,但是隨著宣傳推廣和路演進行,我們對於電影的信心越來越強。」宣傳方面,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點,比如上映前,《夏洛特煩惱》用過兩個口號:「我是一部喜劇」和「一起哈哈哈」,「其實都是在強調喜劇風格、特色、定位,動員的人群主要是爭取開心麻花話劇歷年的粉絲。在上映之後,我們在強調喜劇的同時,也開始有意識地引導觀眾關注情懷。現在看,這個策略還是挺有效的。」談到「自來水」,劉洪濤回憶說,雖然對影片有信心,但如果上映後的前三天口碑力量沒有形成,自來水沒有到來,影片的排片會馬上下降,再想升上去就難了。「因此,決定我們電影生死的就是上映後的前三天,我們一定要在這三天里讓觀眾進入影院,並且在觀影后主動傳播我們的作品。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要把我們在各地的100多萬粉絲動員起來。」不過他笑言,對於自來水的判斷還是保守了一點,「我們預計10月3、4日自來水能到來就很好了,但是沒想到,10月1日,自來水就形成規模了!因此,我們內心充滿了對觀眾的感激之情。」檔期體量大「新人」不會吃虧《夏洛特煩惱》最初不被看好,其中一個原因是聲勢浩大的《港囧》只比其早上映5天,兩者同為喜劇,但「出身」顯然有些差別。劉洪濤透露,影片原本定檔8月27日,「但是到了七月下旬,我們算了一下日子,後期製作最快八月初完成修改,最快8月10日拿到龍標,那麼我們只有十幾天的路演,遠遠不能把口碑發酵放大。而國慶檔體量大,我們作為新人,無論什麼結果都不會吃虧。最關鍵的是,我們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路演宣傳,口碑可以放大,那麼對於我們的票房是有益的。於是,就決定推檔。」雖然碰上的勁敵不止《港囧》,但他認為如果宣傳得當,是應該各有各的市場空間的,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照著電影劇本寫呈現避免舞台化影片能夠逆襲,自然是因為其質量過硬,開心麻花已經公演並取得成功的劇不少,為何選擇這一部?導演閆非表示,選擇將《夏洛特煩惱》拍成電影是因為它是最適合,也是最容易搬上大銀幕的作品,「而且最初我們寫《夏洛特煩惱》就是照著電影劇本寫的,用了兩三個月,後來機緣巧合先把它以我們熟悉的舞台劇形式做了出來,所以其實是從電影劇本改成話劇劇本,又從話劇劇本改成電影劇本。」難得的是,《夏洛特煩惱》改成電影后,並沒有流露出太多話劇味兒。另一位導演彭大魔透露,與電影相比,舞台更側重行動,只有放大行為觀眾才能看得更清楚;鏡頭其實局限性更小,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細節。「對於轉換鏡頭我們不但是沒覺得有困難,反而覺得可算是有一個能讓我們把心裡所想可以無障礙表達的平台了。」坐擁大量IP是否上銀幕看機緣第一部電影就如此成功,劉洪濤透露,未來會陸續把開心麻花積累多年的20多部原創舞台劇改編為電影,「這些舞台劇都是經歷過激烈的市場競爭衝殺出來、深受觀眾喜愛的作品,相當於我們在過去12年里做了大量的IP測試、孵化,通過一場場的演出,與觀眾交流,建立了我們的作品庫。我們通過一場場演出,研究喜劇、研究觀眾需求,這些是我們進入電影行業的基礎。」導演彭大魔則相對保守,表示之後會不會把其他話劇作品搬上銀幕要看各種機緣,「《夏洛》之後我們也會著手創作新的電影,但是我們的產量應該不會很高。」國產片「逆襲年」今年堪稱是國產好片「逆襲年」。春節檔有《狼圖騰》《澳門風雲2》,年中有《大聖歸來》,國慶檔又有《夏洛特煩惱》。不知道到了影片扎堆的年底賀歲檔,還有哪些影片能夠逆襲。1何謂「逆襲」逆襲,顧名思義,就是原來不被看好,後來一飛衝天。一般來說,影片的排片上映前幾日最高,除非票房飛漲成現象級影片,此後的排片都是隨著上映時間的增長而遞減的。影片的逆襲也像人一樣,可能因為陣容、成本、宣傳各項指標上的「先天不足」,導致最初上映時默默無聞,只能拿到10%左右甚至以下的排片。不過隨後因為某個契機或者影片本身質量過硬,口碑逐漸發酵,倒逼排片、票房增長,逆勢上揚,最終讓不看好該片的人大跌眼鏡,甚至最終拿下幾億的票房。2解析逆襲相一般來說,「逆襲」多半會發生在一些小成本的商業類型片身上,它們前期由於資金有限,明星陣容或者宣傳手段並不搶眼,所以很難在院線經理那裡排得上號,開畫時排片和票房都表現平平。還有一些屬於「票房困難戶」的文藝片,也容易被院線輕視。不過,「口碑」是這些影片的好朋友,從評分網站開始,好口碑逐漸在各個社交平台上發酵,影響轉而進行到線下,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買票動力,最終實現票房增長。票房的增長和引發的對影片的普遍討論,促進了排片的增長,反過來又促進了票房的進一步增長,完成逆襲。3年內逆襲作《狼圖騰》今年賀歲檔出現了兩部「逆襲」的影片。其中一部是文藝片《狼圖騰》。該片在大年初一全國公映時排片只有10%,排片量在同日上映的7部新片中排倒數第二,當天的票房也只有2920萬元左右。到了大年初十,該片票房為3590萬元,超過了大年初一公映第一天的票房。排片也由開畫時的10%上升到了15%。《澳門風雲2》《澳門風雲2》並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逆襲」影片,大年初一上映當天,排片量和票房都是當日第二名,首日即取得了5630萬元,說逆襲主要是針對開始排在首位的《天將雄師》而言。春節市場的前半程,《天將雄師》一直壓制《澳門風雲2》,後半程,長線作戰的《澳門風雲2》憑藉娛樂性成功逆襲,成為今年賀歲檔的冠軍。《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同樣稱得上是「逆襲」典範。在《小時代4》《梔子花開》兩部市場青睞的青春片夾縫中上映,首日排片不到10%,票房收穫1800多萬元。但後面幾天該片卻走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線,連續4天排片和票房逆襲上揚,首周已接近1億元。在7月15日達到單日最高票房6486萬元,總票房更是達到了近10億元這樣的國產動畫片史無前例的高度。《大聖歸來》可以算是口碑帶動票房逆襲的典型案例,讓不少觀眾開始自發保護國產電影的良心之作,他們自發為影片做宣傳,還自命名為「自來水」軍團。延伸閱讀:沒有大明星,沒有小鮮肉 "夏洛"憑啥票房破七億?《夏洛特煩惱》擊中都市人尷尬 重活會比現在好?內地國慶檔票房近19億 《夏洛特煩惱》成冠軍(圖)國慶檔18.5億票房破紀錄 "夏洛"逆襲驗證口碑效應國慶檔電影場下鬥成「宮心計」 「夏洛」漁翁得利《夏洛特煩惱》破6億 沈騰馬麗《一念天堂》再闖賀歲檔
推薦閱讀:

《夏洛特煩惱》夏洛真的愛冬梅嗎?
夏洛特煩惱票房怎麼樣?
④《夏洛特煩惱》表達了什麼情感?
夏洛特煩惱為什麼這麼火?
《夏洛特煩惱》想傳達給我們的三觀是什麼?

TAG:喜劇 | 逆襲 | 明星 | 煩惱 | 沒有 | 夏洛特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