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時評:帶動中國經濟輝煌的香港為何沒落熄火了?



經濟誰帶動了誰?

 

亞洲四小龍的比較

 

深圳是香港的一面鏡子

 

港商在世界已消失

 

香港發生旺角暴力事件,如何認識評價香港?

 

今天,我要從經濟的角度寫寫香港。

 

經濟誰帶動了誰?

 

說到香港,大家都會說,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立下了功勞。這要從建國後的抗美援朝開始說起,很多國外封鎖中國的物資,都是從香港輸入中國的。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對中國經濟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特別是對廣東和深圳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香港對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但今天,我們看到香港的衰落,看到旺角事件,探討香港與大陸的經濟關係時,我們可否多一些思考,換一些新的角度。

 

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香港為什麼沒有把自己帶動起來?到底是誰帶動了誰?

 

我認為大陸和香港經濟是一個互動的關係。在改革開放之初,大陸藉助香港的國際渠道和資金優勢等,在大陸的對外貿易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拉動作用,在深圳和廣東直接投資就更多一些。

 

但是從互動的作用來看,在帶動大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香港經濟也大步起飛,大陸改革開放以來,也是香港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為什麼近些年大陸經濟發展很快,而香港經濟卻有所滯後呢?這是因為成長起來的大陸對香港的需要越來越減弱,而香港並沒有在與大陸經濟的互動中建立起自己的產業和經濟優勢,提供給大陸的東西越來越少。

 

亞洲四小龍的比較

 

中國經濟是在全球經濟的成長中發展起來的,因此,看大陸與香港的經濟關係,也要從全球經濟的大格局中來定位。

 

改革開放以來對中國經濟拉動最大的是美國,中美貿易額現在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第二位的應該是日本。第三就是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中,最有優勢的是香港,其次是台灣,再次是新加坡,最後者是韓國。但是,現在來看,事實恰恰相反。新加坡不在大陸周邊,對世界經濟的依賴性大,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最小,改革開放初期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大,後來逐漸減弱。台灣經濟體量最大,在與大陸的經濟互動中,受益巨大,大陸是台灣最大的投資與市場。但近年來兩岸關係並不融洽,也影響了經濟的互動,這種損失不只是大陸的,台灣的損失也非常大。香港最初與內地互動最好,但後來逐漸減退,內地甚至越過香港已經非常關注東南亞市場。這就問題比較大了。

 

相比較韓國的優勢最小,但事實是中韓互動最好,韓國近些年經濟跑在了亞洲四小龍前頭,就是得益於中國市場的拉動。特別是中日關係出現異動之後,本來是台灣的機會,但卻被 韓國抓住,拿走了日本在中國的相當大的市場。因此去年中國大閱兵,韓國總統朴瑾惠不顧美日反對堅持出席。

 

與中國有血緣關係的新加坡、台灣、香港,在意識形態等各方面摩擦,減弱了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互動,影響了各自的發展,這是一件痛心的事情,各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汲取。特別是香港必須要反思。中國大陸可以說是盡心儘力,為香港發展提供了許多優越條件,但香港卻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近年來與訪港的大陸人總是衝突不斷,在旺角事件之後,香港的聲譽一落千丈,誰還願意到香港旅遊購物?大陸客就轉向日本,極大地拉動了日本經濟。

 

透過深圳看香港

 

香港和深圳一河之隔,過去是一個縣,被 英國人割走,相互分離,深港實際上是一個城市。

 

1979年深圳立市的時候,香港已經是一個現代都市,而深圳一窮二白。香港對深圳的發展直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40年後,深圳經濟超過了香港,而香港卻衰落了。

 

目前,香港經濟的年度增長率僅為2%左右,而內地主要中心城市的增長率都在7%以上。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多年,在新興產業發展騰飛之下,深圳2014年GDP增幅10%,突破1.5萬億,預計最快今年深圳將繼上海與北京之後,成為又一個GDP超越香港的內地城市。

 

香港一直以上海為競爭對手,但現在身邊的深圳超過香港,是香港最大的尷尬。

 

40年前,深圳GDP只有1.9億元人民幣,現在突破1.5萬億。35年增長了7500倍。而1979年香港已是一個人口逾500萬、GDP超過200億美元的亞洲國際都會。也就是說,當時的香港經濟規模是深圳的600多倍。

 

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被稱世界的經濟奇蹟,香港曾在短短40年時間內,走完了西方國家大約用了120~200年才走完的路。1979年以來,深圳GDP年均增長率高達25.3%,是全國平均增速的2.6倍。30多年來的「深圳速度」,是同時期「香港速度」(4.9%)的5.2倍,也是香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有GDP統計以來的50年間平均增速(6.4%)的4倍。即使扣除深圳上世紀80年代幾乎從零起步形成極低基數的影響,最近20年步入正常增長期的「深圳速度」(18.8%),也比香港經濟高速起飛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均8.9%)要快一倍以上,也大大超過其他亞洲三小龍經濟崛起時的增長水平。

 

為什麼深圳35年就超過百年香港?

 

不是深圳進步太快,而是香港發展太慢了。香港經濟停滯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患了制度優越症。香港人總是以牌資本主義的眼光打量中國,處認為制度的優越性是不可比的。沾沾自喜於多年全球最自由的市場經濟體。恕不知全球 資 本主義都進入了衰退,連英國都已經是日暮西山。香港能逃脫了資 本主義的衰退?

 

二是,等靠要成習慣。香港回歸,香港人總覺得大陸欠了他們什麼東西,大陸就應該優惠他們。這些年就吃優惠飯。吃慣了,吃懶了,向大陸要政策要優惠成習慣,總是要特殊要特權。

 

三是,創業精神殆盡萎靡症。年輕人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日子不如意,總是怨天憂人,埋怨大財團搶走了他們的機會。他們忘記李嘉成這些大財團也是白手起家家創業而來,只有創業才有機會。他們也不看看身邊深圳的年輕人,他們是怎樣拼搏創業的,因而被時代淘汰。

 

四是,自大自戀封閉症。香港人從來就沒把深圳放在眼裡,把自己視作貴族,把深圳看作叫花子,把與深圳合作看作對深圳施捨,因此不把深圳的發展看作機會,閉關自守。

 

五是,經濟軟骨病。排斥製造業,偏重金融、貿易等服務業。被香港遺棄的製造業恰 恰 在深圳長成大樹。香港自認為的優勢產業在深圳也發展起來。深圳也是國內三大金融中心之,港口運輸業也 和香港不相上下,而外貿出口深圳也不再依靠香港。

 

港商在世界已消失

 

透過深圳看香港,可能更透徹。

 

最初的時候,深圳東莞的香港廠商很多,但後來卻變少了,並且難見做大的。特別是與台商相比,更見港商的不足之處。深圳本來是港商的一步之地,台商哪裡能比。但台商不但比港商數量多,而且還產生了富士康這樣的巨無霸企業。港商能不反思?

 

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不能比,50萬台灣人到大陸創業,深圳能見香港的創業者嗎?

 

香港的服務業、比如餐飲業那麼好,但在深圳能見到台灣風味的餐館,但很難見到香港人開的餐館,也見不到香港人在深圳開的商場。大陸人都到香港購物,卻很難見香港在深圳和大陸開店。港貨還是有不少好產品,香港也應該製造出適應大陸市場的產品,大陸沒有成為港貨的市場,香港也就失去了製造業。

 

即使是到全世界,到處可見中國商人、台灣商人,就是很難見香港商人。港商這個品牌已經丟了。

 

香港人是最早成批移民加拿大的,但從產業和商業方面,現在港商已經遠遠比不上很來居上的大陸商人和台商,加拿大遍地是大陸人開的餐廳和公司,但很少看到香港人開的餐廳和公司。

 

當然,香港人要做高大上,不願意做下里巴人,不願意做開餐館之類的小生意。

 

但我們看到的是香港人創業精神和商業精神的遺失。

 

因此,香港人再不能沾沾自喜於各種優越,而應以新的眼光看中國大陸看世界。

===================================================

 

身邊的香港我沒有一個朋友——評香港旺角事件

 

香港旺角發生群體性暴力事件,我在山東過年,感覺還是回到深圳,才能找到評論香港的感覺。

 

我是97回歸前南下深圳的,但我很少去香港,特別是最近這些年,兩年都可能去不了一次。

 

我喜歡香港很多東西,香港的飲食好,小店裡的麵包特別香,做得精緻。

 

香港整潔,管理得好。每次坐飛機經過香港,看到香港成片的高樓大廈,這是全世界高樓最多最密的地方,為中國人的智慧勤奮而自豪。

 

但是我後來越來越不喜歡香港人。我講一下我的感受。

 

你能有台灣朋友,但很難有香港朋友

 

改革開放以來,進來很多國外的人,你會發現,跟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人打交道很熱情,他們對中國有一種新奇感,能找到很投機的話題,他們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說話很直接。即使你到了國外,你也會發現外國人很友善,見面就哈羅、貓寧。我去加拿大時間多,每次總要去會會幾個老朋友,跟他們聊聊天。你送一包茶葉,他們會高興得眉飛色舞,他知道那是中國的國寶。女兒說不必質量太好,包裝好就行。因為他們可能和咖啡摻在一起喝,那是一個啥味道,沒法想像。再難喝,他們也說好。這是對你的尊重。

 

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發現,身邊有很多台灣朋友,這些台灣人也有壞毛病,但他們太像中國人,能跟你在酒桌上稱兄道弟,猜拳行令,一見面就能打成一片。

 

但是,我現在突然發現,我到深圳20年,竟然沒有一個香港朋友。有幾個熟悉的香港老闆,但他們根本就不是香港人,是內地人到香港註冊公司,根本就沒在香港住幾天,就是大陸人。

 

香港人的職業就是裝逼

 

我在深圳20年,身邊的香港為什麼沒有一個朋友?

 

這恐怕是每一個深圳人都突然想到的問題,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為什麼會是這樣?

 

我剛才說,台灣人一見面就能打成一片,大陸人的那一套他們都知道,他們都會,他們都干,入鄉隨俗,這叫懂得中國文化。

 

我香港人打交道並不少,出席過不少香港人的會議和活動,你會發現香港人非常職業,不論男女,西服革履,站 有站 樣,坐有坐樣,有板有眼,說話客氣得讓你坐不是站不是,她們還滿臉堆笑,彬彬有禮,但轉過臉去,跟他(她)的同事就打情罵俏,嘻皮笑臉。你如果有什麼事需要幫助,跟他們講,該做的一定做,但規定不能做的,他們堅決不做,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開始,我認為香港人很職業,這就是職業訓練出來的。但後來我非常討厭這種職業性,就是裝逼。即使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穿著舉止談吐優雅,我可能更生反感,我不知道她離開職場,脫下職業裝後,又是一個什麼樣子。

 

我現在想,香港人的這種職業性,職業裝,就是本能地築起一堵牆,無法讓你靠近,他(她)們居高臨下。微信號:chn007cn

 

去年看到照片,一個大陸小孩子在香港路邊小便,被 一個香港青年看到,儘管小孩子的母親一再道歉,這個年輕人雙手抱在胸前,不依不饒,引來眾多香港人圍觀,大陸人素質低,香港人素質高,這就是對比的一個畫面。但我總感覺不舒服。香港人就這麼高高在上,是骨子裡的。

 

為了跟大陸人做生意,台灣人可以迎合,但香港人一定堅持原則,不做任何改變。

 

你想,跟這樣的香港人打交道,怎麼會有朋友和感情。

 

隔絕的香港

 

香港和深圳實際上是一座城。

 

所謂羅湖橋,就是一座不到100米的小橋,深港之間,很多地方就是一條小河溝,但被兩邊的鐵絲網隔離。

 

但深隔之間的心理距離,卻非常的遙遠。很多深圳年輕人到香港去購物,去看電影,但他們絕沒有香港的朋友,去香港沒有去台灣的親近感。

 

有一段時間,我去香港次數比較多,接觸了一些香港人,特別是普通人,他們甚至沒有來過深圳,但對深圳有一種畏懼感,說深圳社會治安多麼壞,多麼髒亂差,就是一個人間地獄。

 

我住在一個小旅館裡,條件很差,不只是房間小,設施極為簡陋,但價格並不低。但沒辦法,如果想省錢,就只有享受這種待遇。其實香港人的住房條件大多很差。電視機很小,沒有幾個台,我找服務員,要求給調到鳳凰衛視,但服務員說,香港沒有鳳凰衛視。我說鳳凰衛視是香港的電視台,而服務員一定堅持鳳凰衛視是大陸電視台,說他們的旅店不放這個台。讓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是做媒體的,知道像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這些報紙,以前在香港還有一些知名度,但現在在香港根本沒有什麼行發,香港的報攤絕不會給你擺。香港人說,大陸媒體講的都是假話,他們不看,不聽。

 

這種敵對觀念越來越重。

 

大陸貨很難進香港

 

近來,很多 大陸人到香港購物,奶粉、化妝品、服裝、藥品、食品等,都是搶手貨。有一些深圳人甚至到香港買醬油。因為近些年香港的產品價格比較低,大家認為質量比較好,其實也有不少坑人的貨,也有強買強賣。

 

但有一個階段,大陸的產品也不差,價格也便宜,行銷全世界,但你能賣到美國和歐洲,卻進不了香港。香港人拒絕大陸貨。

 

比如,深圳是全球 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但大陸品牌的彩電在香港就很難有銷售。即使是價高一些,香港人也要買日本和韓國彩電,就是不買深圳的創維、康佳和TCL彩電,而這些企業都是香港B股的上市公司。

 

不喝大陸的水

 

前些年,東莞有點亂,很多香港人到東莞消費,行為極其惡劣,香港人在深圳、東莞包二奶也是臭名昭著,但是他們卻清高到不喝大陸的礦泉水。

 

過深圳來的香港人,大多背一個旅行包,包里必有一瓶礦泉水。他們嫌大陸的水不幹凈,不喝,要喝他們從香港帶過來的水。

 

其實,香港的水是從大陸輸送過去的,他們平時喝的就是大陸的水。

 

有一次幾個香港人去東莞的上游接了東江水,回香港化驗,說東江水不幹凈,不衛生。當時我就想,你為什麼要到東莞上游 去接水,達不達標,你要化驗香港的水。

 

殖民者與被殖民者

 

香港人為什麼是這樣?

 

我很長時間想不明白。

 

有一次,我去參加香港法庭的一個案件的開庭,涉及到內地的人,是寧波人,上世紀的一個著名企業家。香港的媒體對這個人的身份大加捉弄,開庭時,他們設立了英語、廣東話、普通化、上海話的翻譯,非常繁瑣,並且經過幾次翻譯總是表達不準確,這個企業家直接用英語跟法官講話,現場一片震驚,他們不相信大陸那個年代的人英語說得這麼好。但即使這個人英語說的好,他們還是要堅持幾道翻譯。

 

這次開庭時間差不多一個多月,效率很低,說是程序正義,但總覺他們是反來複去地套話,有一些所謂控辯漏洞百出,但他們就是那麼判別,一句不信任,就把全案推翻。

 

我最不舒服的是,法庭的法官幾乎全是英國人,大律師也是英國人,還是按英國那一套審案。

 

有一個香港人告訴我,香港司法最黑暗,最不公正。我有些不解。那個人說,如果香港人和英國人打官司,你見香港人贏過嗎?

 

我還聽說,香港人要打官司,就要請英國律師,打贏的幾率就高。

 

這可是香港回歸十多年以後的事情。

 

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香港是被 殖民者。現在殖民者走了,被 殖民者翻身了,完全是一副殖民者的派頭,他們成了比大陸高人一等的殖民者。

 

我認為,這就是近來香港旺角事件的社會和心理根源,他們不願意大陸人高過他們這些殖民者,這是他們難以容忍的。他們就要鬧事。

 





推薦閱讀:

17173dnf為什麼會沒落?
跪求大陸、譴責本土,台灣娛樂怎麼就沒落到這步田地了?

TAG:中國 | 香港 | 經濟 | 中國經濟 | 時評 | 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