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7000年前的國學文化之五——太極圖的意義

太極圖是研究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圖象,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同規律在內,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學的燈塔。太極圖意義深遠,它以博大精深的內涵,千古永輝的義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對其尋根溯源,探賾索隱。

太極一詞,始見於《易傳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麼什麼是太極呢?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具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的特性。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們來看:一即太極——「道生一」,道是無極,無形無象,無物無狀的原始物質,隨著運動和變化,它由散而聚,由隱而顯,由無到有,生成為一,這個一就是太極。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一即太極,外面的圓圈代表太極。

二即陰陽——一生二,即「太極生兩儀」即為陰陽,陽者為天,陰者為地,黑白兩部分為兩儀。

三即三才——二生三,有了天和地,再有了人,天、地、人即為三才。就是陰陽交感化合。

三生萬物, 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也就是說, 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面, 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萬物就是我們所理解的世間萬物了。

朱熹說道;「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所以說,太極代表一種根源,它是混沌而又能包含一切的。

周敦頤《太極圖說》中說道:「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其中的無極而太極,表示關於宇宙的兩個根本問題:一是宇宙究竟有多大?答覆是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太者大也,極者無限也,太極就是指宇宙無限大。二是宇宙從什麼地方來的?回答宇宙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這就是無極生太極。

太極圖主要體現有三點,第一就是陰陽本是一,把陰陽畫到一個圓內,這是陰陽為一;第二就是陰陽互化的特點,由一點點的小陽發展到陽極的時候,一個小陰生出來,同理太極圖的另一面,一點點的小陰,發展到陰極的時候,一個小陽生出來了;第三陰陽互為能量,我們這個宇宙是個能量的世界,陰陽互相轉換需要能量,沒有能量這個世界就是一潭死水了,也就沒有了宇宙萬象與山川河流,沒有了生命。

太極圖以簡易的圖形語言涵蓋了中國「百經之首」——《易經》的大義要旨,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根深葉茂的太極哲學體系,彰顯了中華先民領悟宇宙萬物變化之道的非凡智慧,因而享有「中華第一圖」之美譽。


推薦閱讀:

高院延禁令授權警方清障 7000警力蓄勢待拆

TAG:文化 | 意義 | 國學 | 太極 | 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