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平傳(附王陵傳)

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

  年輕時家境貧困,然而喜愛讀書,研讀黃帝、老子之術。

  有田三十畝,同兄長陳伯住在一起。

  陳伯一直種田,任憑陳平出外求學。

  陳平生得魁偉俊美,有人議論陳平:「家中貧窮,吃啥長得如此肥?」陳平的嫂子嫉恨他不顧家不勞作,說:「也不過吃糠屑罷了。

  有這樣的小叔,不如沒有!」陳伯聽到這種話,將老婆趕出離棄了。

  到陳平長大該娶親時,富人沒有肯嫁女給他的,陳平又恥於娶貧家女。

  許多年之後,戶牖鄉富人張負有個孫女,嫁過五次,而每次丈夫都死了,沒人再敢娶她,陳平卻想娶她。

  有次鄉鎮中有大喪事,陳平因為家窮去幫忙,早去晚歸地料理。

  張負在喪家見到陳平,特別看重他,陳平也借故最後離開。

  張負跟隨陳平到他家中,家在靠城的窮巷內,用草席為門,然而門外有不少身份尊貴之人來往的車輪印跡。

  張負回去,對兒子張仲說:「我想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問:「陳平窮困又不做事,全縣人都笑話他的所作所為,為何獨把女兒嫁他?」張負講:「哪有像陳平如此人才會長久貧賤的呢?」終究將孫女嫁了陳平。

  因為陳平窮,就借錢給他行聘,又給迎娶所需酒肉費用。

  張負告誡孫女說:「不要因他人窮,就待他不恭謹。

  待兄長陳伯要像待父親,待嫂子要像待母親。」陳平娶了張氏女後,資用日益寬裕,交遊也日廣。

  鄉里社祭,陳平主持分配祭肉,分得很公平,鄉里父老說:「好哇,陳家這孩子主宰不錯!」陳平說:「唉,要是讓陳平主宰天下,我也會像分這祭品一樣!」陳涉起義為王,派周..攻城略地,立了魏咎為魏王,與秦軍在臨濟交戰。

  陳平在此前就辭別兄長陳伯,和些青年前往投奔魏王咎,被任為太僕。

  提的建議,魏王不曾採納。

  又有人在魏王前進讒言,陳平離開魏王。

  項羽攻戰到黃河邊上,陳平前去投奔他,跟隨入關破秦,受賜爵卿。

  項羽東歸彭城為王時,漢王回師平定三秦再向東進。

  殷王背叛楚國,項羽就封陳平為信武君,統率魏王咎在楚的舊部前去攻打,殷王投降後回來。

  項羽派項悍任命陳平為都尉,賜金二十鎰。

  不久,漢王攻下殷地。

  項王大怒,斬殺平定殷地之人。

  陳平擔心被殺,就封好受賜的金和印,派人歸還項羽。

  而陳平隻身帶劍悄然離去。

  渡黃河時,船夫見他儀容堂堂獨人行動,懷疑他是逃亡將領,腰間一定帶有金玉寶器之類,盯著他,想殺了陳平。

  陳平害怕,就脫掉衣服裸了上身幫助撐船,船夫知道他沒有財物,就消了殺念。

  陳平到了修武歸順漢軍。

  通過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他入見。

  當時,萬石君石奮任中涓職,引陳平進見。

  陳平等十人一同進見,受漢王賜予飲食。

  漢王說「:吃罷,到客舍休息吧。」陳平說「:我是有事而來,要講的話不可以過今天。」漢王就和他交談,對他的話感興趣,就問「:你在楚做什麼官?」陳平答「:做都尉。」當天就任命陳平為都尉,讓他陪乘並監護軍隊。

  將領們為之嘩然,說:「大王當天得到楚的逃兵,還不知他的才能高下,就和他出入同車,讓他監督我等老將!」漢王聽到議論,更加親近陳平,於是帶陳平東伐項王。

  到彭城後,被楚軍打敗,引兵回師。

  敗散兵卒退到滎陽,讓陳平擔任副將,隸屬於韓王信,駐軍於廣武。

  絳侯、灌嬰等都向漢王說陳平的壞話「:陳平雖外表俊美,猶如帽上玉石,腹中未必有實才。

  聽說陳平在家時和嫂子私通,投奔魏國不見容,就逃亡歸屬楚國,在楚不合意,又逃亡投奔漢王。

  如今大王授他高官,讓他監督諸將。

  聽說陳平對待諸將,送他金錢多的就能得到善待,送金錢少的就待遇差些。

  陳平是個反覆無常的亂臣,希望大王明察。」漢王也起疑心,對魏無知責問:「陳平有那些事嗎?」魏無知答「:有。」漢王說「:那你為什麼說他是個賢人?」回答「:我所說的是才能,陛下所問的是品行。

  當今即使有尾生、孝己品行的人,對戰爭的勝敗又有何益,陛下又哪有閑心去使用他們?現在楚漢抗衡,我推薦奇謀異計之人,只考慮到他的謀略是否有利於國家。

  私通嫂子、接受黃金之事,又哪值得去懷疑呢?」漢王召陳平問道「:我聽說先生侍奉魏王不合意,侍奉楚王也半途而去,如今又和我打交道。

  有信用的人如此三心二意嗎?」陳平說:「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採用我的建議,所以離開他去侍奉項王。

  然而,項王不信任他人,他所信任喜愛的,不是項氏就是妻室的兄弟,舍奇謀之士而不用。

  我留居楚地聽說漢王善於用人,所以歸順大王。

  我赤手而來,不接受金錢就無資財用度。

  如果我的計策有可採納的,但願大王採用,假使沒有可用之處,大王賞賜的錢財都在,我封好交官,請允許我辭職回去。」漢王於是表示歉意,給以豐厚賞賜,任他為護軍中尉,監督所有將領。

  那些將領也不敢舊話再提。

  後來,楚加緊進攻,斷了漢軍糧道,把漢王圍困在滎陽城,漢王憂慮,提出割讓滎陽以西與楚講和,項王不答應。

  漢王對陳平說:「天下動蕩,何時能安定?」陳平說「:項王待人恭敬親愛,那些廉節好禮之士多半歸順他。

  至於論功行賞封官授邑,卻過於吝惜,士人也因此不願跟隨他。

  現在大王對人怠慢不重禮節,廉節之士不願來,然而大王很捨得給人封官授邑。

  士人中那些寡廉貪利之徒就多半歸附您。

  如果兩位能各去其短,采人之長,天下揮手之間就能安定。

  可是大王天性好輕侮人,所以得不到廉節之士。

  想想楚國也有混亂因素。

  項王那邊忠直之臣如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類人,不過寥寥數人罷了。

  大王若捨得出幾萬斤黃金,用反間計,離間他們君臣,使他們心有懷疑,項王為人好猜忌容易相信讒言,必然使內部互相殘殺。

  那時漢趁勢發兵進攻,必定能攻破楚國。」漢王認為有道理,於是撥出黃金四萬斤交給陳平,由他任意使用,不再過問黃金的進出。

  陳平已用大量黃金在楚軍中進行離間,在眾將領中揚言說,鍾離昧等作為項王將領功勞很多,但終究得不到裂土封王,於是打算同漢聯合,滅掉項氏,分了楚地為王。

  項王果然疑心,派使到了漢營。

  漢營備下豐盛酒菜,端了出去,見到楚國使者,假裝驚訝說:「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酒菜又端了回去,拿了粗菜淡飯給楚使。

  使者回去都報告了項王,項王果然更加懷疑亞父。

  亞父想趕緊攻擊滎陽城,項王不相信他,不肯採納亞父建議。

  亞父得知項王懷疑自己,於是生氣地說:「天下之事大局已定了,項王好自為之,請讓我辭職回去!」他回去還沒走到彭城,背部瘡毒發作而死。

  陳平就在夜裡放二千名女子出滎陽城東門,楚軍於是在東門出擊。

  陳平就同漢王從城的西門出去,於是進入關中,收編散亡兵卒再向東進軍。

  第二年,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自立為假齊王,派人報告漢王。

  漢王怒罵,陳平暗中踩了踩漢王的腳,漢王領悟,於是優厚地款待使者,派張良前去冊立韓信為齊王。

  並以戶牖鄉封陳平,採用陳平的計策,終於滅了楚。

  漢六年(前201),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

  高帝問諸將意見,諸將都說「:趕快發兵活埋了這小子。」高帝不吭聲,又問陳平,陳平再三推辭問「:諸將說什麼?」皇上如實告知,陳平問:「那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有人知道此事嗎?」回答「:沒有。」又問:「韓信知道這事嗎?」「不知道。」陳平再問:「陛下軍隊與楚相比誰的精銳?」皇帝說「:我的比不過。」陳平說「:陛下的用兵將領中有敵得過韓信的嗎?」皇上說「:都比不上。」陳平講「:如今兵不如楚的精銳,將用兵敵不過韓信,這樣發兵進攻,是逼他作戰,我實在替陛下擔心。」皇上問:「如此怎麼好?」陳平說「:古時有天子巡行天下會合諸侯之事。

  南方有雲夢澤,陛下只裝作出遊雲夢,在陳州會合諸侯。

  陳地在楚國西部邊界,韓信聽說天子因為喜歡而出遊,想來一定會出郊迎接,這時陛下趁謁見時抓住他,只是一個力士的事情罷了。」高帝認為有理,於是派使者告知諸侯到陳地聚會,宣稱「我將要南遊雲夢澤。」皇帝隨即上路。

  走到陳地,楚王韓信果然郊迎於道中,高帝預備的武士看到韓信,當即將他抓住捆綁。

  事情記述在《韓信傳》中。

  於是高帝在陳地會見諸侯。

  回到洛陽,和功臣們分剖符節,確定封賞。

  封陳平為戶牖侯,世襲不絕。

  陳平辭謝說:「這並不是我的功勞。」皇帝說:「我用了先生的計謀,克敵制勝,不是功勞是什麼?」陳平講「:沒有魏無知我怎得陛下所用?」皇上說「:像你真可謂不忘本哪!」於是又封賞魏無知。

  到了第二年,陳平跟隨高帝到代郡攻打韓王信。

  在平城,被匈奴圍困,斷糧七天。

  高帝採用陳平的奇計,遣使到匈奴單于的閼氏處活動,得以解圍。

  高帝出圍後,對計謀秘而不宣,世人無法知曉。

  高帝南過曲逆,登城望見屋宇高大,說「:好壯麗的縣城!我走遍天下,只看到洛陽和這裡而已。」回頭問御史「:曲逆縣戶口多少?」回答「:原來在秦時有三萬餘戶,秦漢間多次兵亂,多數民戶逃亡,現在有五千餘戶。」於是詔令御史,改封陳平為曲逆侯,享有全縣賦稅,收回以前所封的戶牖鄉。

  陳平從最初起到天下平定後,一直以護軍中尉身份隨從高帝攻打臧荼、陳..、黥布。

  大凡六次出奇計,每次都增加封邑。

  有的奇計非常秘密,世人無法得知。

  高帝從平定黥布叛軍回師,創傷發作,緩慢地回長安。

  燕王盧綰造反,高帝派樊噲以相國身份率軍討伐。

  出發後,有人在高帝面前講樊噲壞話,高帝生氣地說:「樊噲見我病了,就盼我死呀!」就採用陳平計策召絳侯周勃在床前受詔,說「:陳平急速以驛傳馬車送周勃去接替樊噲統軍,到了軍中就斬樊噲!」二人接受詔令出發,車馬未到軍中,二人商議說「:樊噲是皇帝的故交,又是呂后妹妹呂須女的丈夫,既親又貴,皇帝一時憤怒要殺他,只怕以後要後悔。

  寧可將他囚禁起來交給皇上,讓皇帝自己殺他。」到了軍中,建築高壇,以符節召見樊噲。

  樊噲受詔,就被反縛兩手,關進囚車送到長安,讓周勃代替樊噲統率軍隊平定燕國叛軍。

  陳平歸途中聽說高帝去世,擔心呂后、呂須女生氣,就乘傳車急速先回。

  路上遇見使者詔令陳平與灌嬰屯兵於滎陽。

  陳平受詔,急馳到宮中,在高帝靈前哭得很哀傷,又趁機在靈前向呂后奏明前事。

  呂后可憐他說「:您先去歇息吧!」陳平怕有讒言得逞,因此堅持宿衛宮中。

  呂太后就任他為郎中令,天天輔教惠帝。

  此後呂須女的讒言就不能得逞。

  樊噲送到,即被赦免,恢復爵位封邑。

  惠帝六年(前189),相國曹參去世,安國侯王陵任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王陵是沛縣人,原是縣裡豪俊,高祖貧微時拿王陵當兄長待。

  到高祖從沛縣起兵,進入咸陽,王陵也聚眾數千人,留在南陽,不肯追隨沛公,到後來,漢王向東進攻項籍,王陵才帶兵歸屬漢軍。

  項羽接王陵母親安置在軍中,王陵的使者到來,就讓王陵母親東向而坐,想以此把王陵招來。

  王陵母親在私下為使者送行,流淚說:「替我告訴王陵,好好侍奉漢王。

  漢王仁孝寬厚,不要因我而存二心。

  我以死為使者送行。」於是伏劍而死。

  項王惱怒,烹煮了王陵母親。

  王陵終於追隨漢王平定天下。

  因為和雍齒關係好,雍齒是高祖痛恨之人,王陵又原本沒有歸從漢王之意,因此遲遲才受封為安國侯。

  王陵秉性質樸,縱任意氣,好說直話。

  當右丞相二年,惠帝去世。

  高後想立呂氏為王,以此徵詢王陵。

  王陵講:「高皇帝殺白馬盟誓說:『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如今立呂氏為王,違背誓約。」太后不高興,又問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等人,都說:「高帝統一天下,封子弟為王,今太后掌朝政,想立兄弟子侄為王,沒什麼不可以。」說得太后歡喜。

  罷朝後,王陵責備陳平、周勃說「:當初與高帝歃血而盟,你們不也在嗎?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是女主當政,想立呂姓為王,你們即使現今想迎合太后意思違背誓言,可以後有何臉面見高帝於地下呢?」陳平說「:在朝廷上當面諫阻,我不如你,但安定社稷,保全劉氏天下,您可能不如我們。」王陵無話可答。

  於是呂太后想去掉王陵,就表面上升王陵為皇帝太傅,實際是奪他的相權。

  王陵生氣,稱病免職,竟閉口再不入朝。

  王陵免職,呂太后就讓陳平任右丞相,任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審食其也是沛縣人,當初漢王在彭城西部失敗,楚軍抓到太上皇、呂后為人質,食其作為舍人侍奉呂后。

  那以後隨從高帝打敗項籍,被封侯,受呂太后寵信。

  到他為相,不設治事之處,仍如郎中令一樣值宿宮中,公卿百官都經由他裁決政事。

  呂須女一直因為陳平替高帝設計逮捕樊噲,多次說陳平的壞話,說「:身為丞相不理政事,天天喝好酒,玩女人。」陳平得知反日益放肆。

  呂太后知道後暗自高興。

  當著呂須女面對陳平說:「俗話說:『小孩、女人的話聽不得。』只看你對我怎樣,不須擔心呂須女讒言。」呂太后多封呂姓為王,陳平假裝聽從。

  等到呂太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終於誅滅呂氏,擁立文帝。

  陳平原本如此謀劃的。

  審食其免去相職。

  文帝即位,依眾人推舉任陳平為相。

  太尉周勃親自引兵誅滅呂氏,功勞大,陳平想讓相位給周勃,就稱病辭謝。

  文帝剛即位,奇怪陳平為何稱病,就問他。

  陳平說「:高帝時,周勃功勞不如我,到誅滅呂氏,我的功勞不如周勃,願意把相位讓給周勃。」於是就以太尉周勃為右丞相,位居第一,陳平為左丞相,位居第二。

  賜給陳平黃金千斤,加封三千戶。

  過不多時,文帝更加知曉和熟悉國家大事,上朝時問右丞相周勃:「全國一年判決多少案件?」周勃謝罪稱不知道。

  又問「:國家一年錢糧收支多少?」周勃又謝罪稱不知道。

  弄得汗流浹背,慚愧不知所答。

  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答:「有主管人。」皇上問主管人是誰,陳平說「:陛下要問決獄之事,就問廷尉;問錢糧之事,就問治粟內史。」皇上說:「既然各有主管人,那麼你管什麼呢?」陳平謝罪說「:主管百官!陛下不以為我們才智庸劣,讓我們擔任宰相。

  宰相,就是對上輔佐天子順理陰陽四時,對下育化萬物,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親百姓附萬民,使公卿大夫各盡其職。」皇上聽了說好。

  周勃深感慚愧,出朝就埋怨陳平說:「你平常怎麼不教教我怎樣回答!」陳平笑道「:你在這個職位上,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職責?倘若皇上問起長安有多少盜賊,你也勉強回答嗎?」於是絳侯自知才能遠不如陳平,不久,周勃託病請求免去相位,陳平獨自一人為丞相。

  孝文二年,陳平去世,謚號為獻侯。

  傳爵從兒子直到曾孫陳何,因強奪他人妻子被棄市。

  王陵也傳爵到曾孫,因酎金之事被廢除封國。

  辟陽侯審食其免左丞相職後三年被淮南王殺掉,文帝讓他兒子審平襲侯爵。

  淄川王造反,辟陽鄰近淄川,審平投降淄川王,封國被廢除。

  當初陳平說:「我多用陰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

  若我這一代被廢除,也就完了。

  後世不能復興,就是因為我積下的陰禍太多。」後來他的曾孫陳掌因為是衛氏的親戚而顯貴,想承襲原來的封號,終究沒有辦到。
推薦閱讀:

陳平「六齣奇計」第五計:秀才玩兒不過無賴!
陳平簡介 漢丞相陳平
陳平 ▏察言觀色,穩坐西漢第一謀臣
陳平傳略

TAG: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