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快來看看!原來這些葯是抗生素!

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就是能夠殺滅感染我們的微生物,起到治療疾病作用的藥物。

抗生素 & 消炎藥

抗生素是具有抗病菌作用的藥物,通常用來殺滅細菌、真菌或其他病原菌。

因為受病原菌感染,人體局部組織會產生炎症反應,當使用對症的抗生素,炎症得以控制,病情就會好轉。所以,很多時候抗生素也就經常被認為是「消炎藥」。

但人體的炎症反應並不都是因為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有一些可能與感染並不相關,比如風濕性或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退行性骨關節病等。這些疾病也很常見,其治療方法是使用消炎鎮痛藥物,例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

抗生素如果被稱為「消炎藥」,就容易與上述消炎鎮痛葯相混淆。

最早被發明的抗生素就是青黴素,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發明研製的。

青黴素的發明挽救了成千上萬受傷的士兵的性命。當時因為原材料稀缺,產量有限,青黴素顯得非常珍貴。而時至今日,因為技術進步,青黴素生產工藝的改進,此葯價格已經非常便宜。其他種類的抗生素也不斷被研製出來。

隨著青黴素或其他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逐漸對很多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迫使人們繼續研製新的更高級、更廣譜的抗生素。

常見抗生素的種類

1、β-內醯胺類:包括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常見的有青黴素、半合成青黴素、各種頭孢菌素;

2、喹諾酮類:例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3、氨基糖甙類:鏈黴素、卡那黴素、異帕米星等;

4、四環素類:四環素、土霉素、金黴素等。其中四環素因為副作用大,目前已經淘汰;

5、大環內酯類: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等。這些目前還是比較常用的,當呼吸道感染,乾咳時間較長,懷疑存在支原體感染時,可以選用這類藥物;

6、碳青黴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厄他培南。是超廣譜的抗生素,一般用於重症感染;

7、糖肽類: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屬於特殊級別的抗菌葯,遇到特殊的耐葯菌時才會使用;

8、抗真菌葯:氟康唑、卡泊芬凈、兩性黴素、酮康唑、制黴菌素、灰黃黴素;

9、硝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合併厭氧菌感染時,這些藥物會有較好的療效。

抗生素的副作用

  1. 過敏:例如青黴素可能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試,注射過程中還需要密切觀察。口服藥物的過敏表現一般是皮疹。

  2. 胃腸道反應:噁心、納差相對比較常見。

  3. 中樞神經興奮:碳青黴烯類、喹諾酮類都可能引起睡眠障礙、興奮煩躁、神智改變甚至抽搐。

  4. 骨髓抑制:喹諾酮類會引起骨髓抑制,影響造血功能,不用於未成年人。

抗菌素治療的幾個原則

  1. 儘早留取標本,根據葯敏選擇合適的藥物;

  2. 嚴格掌握適應症,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

  3. 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

  4. 皮膚、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容易發生過敏和耐葯菌的產生,所以盡量避免;

  5. 如果能夠控制病情,盡量有窄譜的抗菌素,減少耐葯菌的發生;

  6. 遇到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宜「重拳出擊、見好就收」。也就是說一開始用廣譜或者超廣譜的抗生素,等病情好轉、穩定後再選用窄譜的抗生素鞏固治療。

能夠減少感染機會的一些好的習慣與方法:

  • 勤洗手,可以有效預防交叉感染。

  • 某些中藥具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能夠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 物理抗菌材料的使用,如各種抗菌織物,持久抗菌、無毒、不污染環境;臭氧抗菌,對於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是「萬能」的殺菌劑

我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必須更多學習、規範使用抗生素。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濫用抗生素為什麼會產生耐葯細菌?
為什麼藥房診所都會開第三代頭孢甚至第二代,而很少見到第四代頭孢?
中醫如何看待抗生素?
我們應該對抗生素持什麼態度?
抗生素污染那麼嚴重,安裝凈水器能夠過濾掉嗎?

TAG:抗生素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