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時代的經典從來不是一蹴而就

| 本文首發於24樓影院(movie24luo)。

距離2003年4月1日,一晃已經過去快13年了。

而今年,又恰好是哥哥張國榮的60周年誕辰

大陸院線選擇首映他的電影《緣份》(1984年),裡面有著張國榮梅艷芳張曼玉最青春年少的身影,光是看他們當年膠原蛋白滿滿的臉,都激動萬分?

但其實電影原本預定的男主並不是張國榮,他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雖然音樂上有所成就,演藝事業卻處於低迷期,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票房毒藥」。

那個時候哥哥還不紅,被認為是票房毒藥,預定男主角片酬是哥哥的四倍。我們很夠膽的,推著一面白色寫字大版,寫上兩個人的名字,在廠里四處找人投票,問他們這電影的女主角是張曼玉,男主角是兩位中的誰較好呢?我們很幸運,哥哥得到的票數是那位明星的二十倍。——陳嘉上(導演)

更幸運的是,電影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張國榮也徹底甩了「票房毒藥」的帽子,他在電影里初入職場的那種乾淨純真之感,對1980年代的香港來說,是那麼浪漫又清新,連張曼玉後來回憶時都還在讚歎,「這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漂亮的一張面孔。」

而今,再回過頭來看這部電影,雖然這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確實是他影壇之路的新起點,導演同行們開始關注他的演藝潛能。

對於一個1978年就入行拍電影,1984年才獲得初步肯定的人來說,

6年的時間似乎有些漫長,卻又何其幸運。

就像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里寫的:「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創造力的壯年,發現自己此生的使命。」

後來,梅艷芳準備接演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1989年),正是因為在《緣份》里的首次結緣,她提議由張國榮來演男主「十二少」。

但當時張國榮已經離開老東家,和梅艷芳不在同一個公司,從商業角度來說,兩人很難再合作。

梅艷芳於是提出她會為張國榮所在公司拍一部電影,換取張國榮的這次出演,這就是風傳一時的「交換人質」事件。

《胭脂扣》被認為是張國榮演藝事業站上第二階段,他讓大家看到了與以往男性形象不太相同的陰柔美。

導演關錦鵬在回憶拍《胭脂扣》時說:「張國榮知道在這個電影中,他是為梅艷芳挎刀的,但他依然很用心地去演。」(梅艷芳的角色是電影的中心軸)

《胭脂扣》要唱一段粵劇,他就特意跑去向雛鳳嗚劇團台柱龍劍笙請教唱腔和造手。

又不斷對著鏡子練習眉目流轉的富家公子的儀態。

《霸王別姬》里程蝶衣顛倒眾生的模樣,在這部電影里有了雛形。

大概,對於一個真誠熱愛表演的人來說,塑造角色本身的樂趣要遠遠高於世俗化的排位。

這不僅是生活的態度,更是潛心修鍊的定力。

張曼玉也慢慢褪去了《緣份》中的嬰兒肥,與張國榮在王家衛的《阿飛正傳》(1990年)中再相遇。

最開始,王家衛只打算請張國榮來客串個小角色,但是張國榮的表演太令人驚喜,於是戲份被越寫越長,最後竟取代劉德華,成了主角。

這場對著鏡子獨舞的片段被視為經典?

王家衛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細活,張國榮和張曼玉也在他的調教下,把電影里的每一秒鐘都當一場戲來對待。

他們不斷嘗試新表演形式,一個簡單的頭貼著頭的特寫,NG了47次,直到「忘記攝影機,磨到你好像日常生活一樣……這個世界只剩彼此。」

《阿飛正傳》為張國榮收穫了人生第一個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有人說:

《阿飛正傳》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並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準來參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

在這之後,他和王家衛繼續合作了《東邪西毒》《春光乍泄》;和吳宇森合作了《縱橫四海》;和陳凱歌合作了巔峰之作《霸王別姬》(1993年)……

從1984年初露才華到1993年走上演藝頂峰,時間又滴滴答答過去了9年。

時代的經典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迷途;有沮喪;有所謂「成功捷徑」抑或「名利雙收」的誘惑;更有來自世俗熱熱鬧鬧的吸引;

可通往經典之路從來都是孤獨又純粹的,

唯有那個在喧囂中保持清晰的底色,真正挨得住時光的沉澱與發酵的,

才有日後的滿庭芬芳。

戲如此,人如此,酒亦如此。

「青島啤酒經典1903」,精心慢釀,從原料篩選到工藝釀造的每一個環節都細心打磨,反覆甄選,終成佳品。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張國榮所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
你是愛,是希望,是最美的四月天
張國榮: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華仔專欄】今年還懷念張國榮嗎?
《阿飛正傳》中張國榮死前最後一刻看到了什麼?

TAG:經典 | 張國榮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