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秘密》第21課丨美好的地獄,不美的凈土

今日共讀內容

《金剛經的秘密》 第21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金剛經的秘密》第21課 來自那一座廟 22:13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金剛經的秘密》第21課

昌樂法師·講述

 - 美好的地獄,不美的凈土 - 

金剛經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佛之五眼

這一講,經文是《金剛經》的第十八品,十八品當中討論兩大問題,一個是五眼六通,一個是這個三心不可得。

我們先看五眼六通。《金剛經》當中首先來了一個排比的提問,說佛有肉眼嗎?佛有天眼嗎?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嗎?答案都是肯定的。

這個問法很重要,有幾個內涵。第一,肉眼是什麼意思?就是肉長的眼睛。肉眼的意思是,佛是人還不是人?(是人)對,很重要啊。佛是由人成的,它不離開這個基本事實。南山講寺我們弘揚的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不是世俗佛教,是基於佛陀是人成佛的事實所弘揚開來的佛教。印順導師,在《阿含經》當中讀到,諸佛皆出人間,皆不在天上成佛也。因為佛是人,他成佛了,我們也是人,所以我們按照他的方法也可以成佛。這是這部經非常重要的一點。到《金剛經》為止,佛仍然是人,到了後來的很多經典,比如說在《地藏經》當中,對這個問題就有所漂移,佛陀就到了忉利天宮為母說法。雖然從人間上去了,後來它就沒有討論佛是不是人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對於普通的剛剛學佛的人來講,佛是人,他接受不了,他一定要是神才行。這個話的信息量很大,我們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不具體去討論。大概的意思是兩點,佛陀的覺悟是基於完善自己的人性,圓滿自己的人性,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一條究竟圓滿的出路,這是佛法。他把這個方法告訴了我們,於是我們要修行。它有個前提,你是否想為自己的人生找條出路?你的修行著眼點是不是放在了你的人的特性上?比如說,你是不是放下貪嗔痴,修的是戒定慧?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你生命當中完成的。

佛法講,莫要心外求法,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就是心外求法。就是你通過美的、通過好的,來莊嚴你的心,讓自己生起信心。而這裡的肉眼是代表莫要心外求法。所有的佛性可以顯發為人性,人性當中那些善的、那些美的塑造,就是佛性的啟用。它是講這個。

所以很多人修行多年,他沒有找到這條規律的時候,修行實在是無從下手。所以很多寺院裡面開光的時候,大家都往天上看,看菩薩是不是從天上下來。這個語境就表明了佛不在心中,佛在身外,是《西遊記》當中踏祥雲而來的神,這個是個很要緊的觀念。所有的人性都是在佛性圓滿基礎之上呈現出來的,而如果你不自知,對自己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和洞察力不夠,所有的修行都是紙上談兵。

我們寺院里的師父有幾個比較了解我的說,說我觀察人性、觀察人的個性還是比較能看得準的。實際上我是一個比較糊塗的人,我看這些都看不準,我只是比較了解自己而已。肉眼是這樣一個前提。

天眼,這裡的天,是神仙的意思。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發達的國度,它就存在一個問題。你說,釋迦牟尼佛跟太上老君誰厲害?你說釋迦牟尼佛跟God誰厲害?佛有天眼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佛陀的能力與外道神教的被崇拜者,誰厲害?經文的答案是,放心,一樣厲害。佛有天眼否?答案是有天眼是吧?他沒說我比那個天眼還厲害,沒有,一樣厲害。一樣厲害你就可以跟著佛走了,對吧?這是一個信心力提升問題。這個很重要,如果你不理解這一點的話,你就不知道佛教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性宗教。

慧眼、法眼是什麼?慧眼、法眼,是修行的能力。所謂的般若智慧,它就是一個看待人生的視角。如果這裡有一個看得很遠的望遠鏡放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到這個平台上去。什麼叫慧眼?一個獨特的視角能夠讓你看得很遠,就是你一定要站在這個望遠鏡的背後來看待遠方的這件事情。只有這一個視角能讓你看得更遠,這就是慧眼。佛陀所看待人生的方式,就是獨具慧眼,這是個角度。

人生的智慧不論高下、貧賤、富貴,這一切都是外在的。人生的實質性問題取決於人生的視角。你能不能用更多、更寬廣的視角來看待你自己的人生,尋找更多的可能,實現更大的價值?這不是你的能力使然,能力是世間法,而是你的角度,你能不能站在佛陀的角度,看到一個如此莊嚴的世界?這是個角度。

佛陀說,我有這個角度,我能提供這樣的視角,你們想不想看看我這個萬花筒?我想,每個人都舉手說,我想。好,接下來,我想就是法眼。法眼是什麼?方法,你成佛是有據可循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

我講個親身經歷給大家聽。那時候我剛出家,想去讀佛學院,我隔壁的有一個出家時間比較長的師父說:「不要讀佛學院,我跟你說,我夜夜能見到菩薩,菩薩每天晚上會跟我說話。」「好神奇啊,你能把這個方法告訴我嗎?」他說:「沒事,你去打坐。」然後我去打坐,我除了瞌睡,我啥也沒有,菩薩不跟我講話。他說:「你有時候要搖一搖。」我去搖了,搖了感覺是蠻好的,但是還沒見菩薩,我眼睛閉起來一抹黑。他說:「你有時候要不然打個機靈也行。」搖一搖,打個激靈,說不定會開悟,他說。我這些方法都嘗試了,效果不好。然來他離開了棲霞山,去了九華山,在半年之後說大冬天的穿了褲衩兒回家了。走火入魔。

後來他走了,我也沒有「高人」指導我,沒辦法,我就讀佛學院了,有這個經歷。他的教給我的方法是有一個原理的,就是你不要怎麼努力,你只要想辦法開悟就行了,實在不行你打個激靈就能開悟。開悟不是一時能開的,必須要有法眼,要有方法,然後最終有佛眼。

這五眼當中代表五層不同的含義,第一層,佛陀是人成的,你的佛性在人性上面能找到它的蹤跡,一切的成佛的可能都是由人體現出來的;第二個,天眼。佛法比外道,不說更強,佛陀具有外道一切的能力;慧眼,慧眼是一個視角;法眼是方法;佛眼是最終圓滿的那個境地。這是五眼。

二、三心不可得

接下來說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是一個很多人經常在討論的公案。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這個我應該怎麼活著呢?過去的時間,過去事情算了就算了。明天是明天的事情,不想就不想。現在也不可得,你叫我怎麼活著?沒法活呀。

按照經文這樣說,現在也不可得,都是空的。哦,原來菩薩說了,想吃吃,想喝喝,都是空的,多吃點,多喝點。很多人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還有一些人呢,原來都是空的,沒有意義,早點死了算了,等阿彌陀佛來接。這個也是不對。無所掛礙可以,一無所有就不對了。所以叫無實無虛,不是實的,也不是虛的,中道而行。

那這個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應該如何理解?剛才我們說了,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不要老想這個事兒。未來心不可得,未來沒到來,你也不要想。那現在呢?問題就出在現在。現在我們看到的,經文後面會講,是如夢幻泡影的。現在你對自己的判斷都是有可能錯誤的。比如說,現在心情很好,我走到西湖邊上,好美啊,是吧?那現在心情不好,走到西湖邊上,啊,一點不美,看到別人在卿卿我我,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命苦,不如跳進河裡,所以西湖邊上每年要救上來很多人。那西湖到底美還是不美?跟美和不美沒關係,跟你的心有關係。那你為什麼有時候覺得好,有時候覺得不好?也就是說,好壞我們沒有定論,好壞是隨著因緣變遷的,是隨著我們的心在變的。所以當下這個在變的心是不可得的。就如同你看到大海浪花不可得一樣,所有的浪花都是海水。

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假象。如果你執著當下這一念,說明你對自己不了解,我們不是要得當下之心,而是要察覺、觀察當下之心。當下的你,不是你,當下的你,只是慾望,只是貪念而已,而你是貪念背後的那個人。浪花不是所有的大海,浪花是大海洶湧暗流的產物。所以你要了解自己內心那個貪嗔痴表現出來的這一念,你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你認知了這一念,你不把這一念當成你,而當成你生命的表現,你要追求、你要觀察生命表現的這一念,對你的生命是有傷害的,還是有塑造的,還是若無其事的?

這個當中透露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這是今天的重心。每個人打坐、念佛的當下這一念,你能察覺到這一念都不是你,只是你的表現。但這個時候你的表現會傷害到你,還是會利益到你,會傷害到眾生,還是利益到眾生,你要去想。

如果把當下一念當成所有,你是一個情緒化的人,一錢不值。因為你情緒好的時候什麼都好,情緒不好的時候什麼都不好,你生活在一念天堂與一念地獄之間。但如果說,你當下的這一念不當成你,而當成生命的某種表現的時候,它只是你的一部分。你需要通過當下這一念,如同撬動地球的那個支點來改變你的生命品質的時候,當下這一念一直處於你的改變當中,你在不斷調整當中,如此,你才是個修行人,所以現在心不可得。

簡單來講,你想的那個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事能不能利益到眾生,重要的是,你想的這個事是去往輪迴的路上的一條通道,還是去往解脫道路上這件事。所以每天想的事,你要去仔細觀察。有時候我們心向極樂,腿在往地獄裡走,往六道輪迴走。有時候我們身處在地獄,備受別人的質疑與煎熬,但是你的腳步是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

假如《地藏經》當中的無毒鬼王是個導遊,有一天,他帶人去買樣板房,這個房子漂亮,你看它漂亮得一塌糊塗。還有一個房子破破爛爛,裡面臭氣熏天。這個鬼王變成菩薩的樣子說:「請問你要哪一間?」「我當然要好的了!」無毒鬼王說:「請,客官裡邊請,樓上雅座。」進去一輩子這個人出來了,生不如死。無毒鬼王說:「那個臭氣熏天的、看上去不好的房子才是你應該選的。」「那就是個地獄啊!」無毒鬼王說:「美好的世界你認為是地獄,你不是剛從地獄出來的嗎?」「難道我還要再進一個地獄嗎?」無毒鬼王說:「凡是你看的不美的地方,它都是凈土。凡是你看到美的地方,它都可能是地獄。因為那是貪心使然。」而看到不美的地方,你勇於安住那顆心,那是菩薩所住之心。

用這個典故告訴大家,現在心為啥不可得。因為現在心幕後的推手是我們的貪心,你看到所有美的東西,都有可能是貪心使然,那可能是地獄之門。你看到所有不美的、所有不好的,你能夠安住身心,那是一個菩薩之心,那就是凈土。

推薦閱讀:

無法挽留的美好
你認為怎麼樣的姑娘稱得上是美好的姑娘?
愛情它很美好,兩個人的甜蜜情感話
你比想像更善良
在每個該死的時刻發現美好 -無論發生了什麼

TAG:美好 | 金剛經 | 地獄 | 秘密 | 美的 | 金剛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