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甲種胎兒球蛋白,甲型胎兒蛋白

甲種胎兒球蛋白,甲型胎兒蛋白            甲型胎兒蛋白是檢測肝癌的腫瘤標記。但醫生們指出,沒有一種腫瘤標記能兼顧百分之百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因此不能大意,要結合採用其他方法。   目前肝癌實驗室檢查,首選檢測項目為AFP,多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單克隆抗體酶免法(EIA)快速測定法檢測,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的含量,本室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陽性率結果為76.2%,與國內各地的陽性率70%~80%相符合。一般認為AFP>400μg/L時,可對原發性肝癌確定診斷,但約有15%左右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始終不高,故AFP不高者不能排除原發性肝癌〔4〕。由於肝細胞肝癌血清中的AFP水平高低又與肝細胞分化程度有關,Ⅰ級肝細胞分化接近正常細胞,故AFP含量尚不足以測出,Ⅳ級者由於分化極差,已失去類似胚胎細胞的機能,也不能從血清中檢出AFP,Ⅱ、Ⅲ級肝癌細胞認為是和胚胎肝細胞相似的幼稚細胞,產生AFP陽性率較高,因肝細胞癌的分化程度不同,AFP含量也有差異,特別是約15%左右原發性肝癌患者AFP始終不高,而糖鏈蛋白CEA及γ-GT,當肝細胞受損及細胞惡變時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因而三者結合檢測更有意義。   AFP是人體在胚胎時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系肝細胞內粗面內網核糖顆粒所合成,胎兒出生後,血清AFP濃度下降,幾個月至1年內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細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極微(一般<20μg/L),除肝細胞癌可顯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極少數胃、胰、膽管、結腸直腸癌也可升高,但其絕對值不如肝細胞癌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變異體,亦可有一過性升高。因此血清AFP檢測結果必須結合臨床癥狀與超聲檢查才有診斷意義。   AFP是胎兒的一種特異性球蛋白,分子量為64000-70000道爾頓,在妊娠 期間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調節功能,可預防胎兒被母體排斥。   AFP在妊娠早期1-2個月由卵黃囊合成,繼之主要由胎兒肝臟合成,胎兒消化道也可以合成少量AFP進入胎兒血循環。妊娠6周胎血AFP值快速升高,至妊娠13周達高峰,此後隨妊娠進展逐漸下降至足月,羊水中AFP主要來自胎尿,其變化趨勢與胎血AFP相似,母血AFP來源於羊水和胎血,但與羊水和胎血變化趨勢並不一致。妊娠早期,母血AFP濃度最低,隨妊娠進展而逐漸升高,妊娠28-32周時達高峰,以後又下降。   懷有先天愚型胎兒的孕婦,其血清AFP水平為正常孕婦的70%,即平均MoM值為0.7-0.8MoM。   AFP——甲胎蛋白2007-10-10

 注意檢測肝癌患者AFP的動態變化可隨時關注病情,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礎上,AFP檢查診斷肝細胞癌的標準為:①AFP大於55ug/L持續4周;②AFP由低濃度逐漸升高不降;③AFP在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續8周。

  當活動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例有20%-45%的AFP呈低濃度陽性,多不超過200ug/L,常見於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明顯升高,AFP呈同步關係;一般在 l-2個月內隨病情好轉,ALT下降而下降。(據統計,大約40%的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可見陽性,但一般水平較低,其高峰在谷丙轉氨酶高峰出現後5-16天,原因可能和肝實質損害後的肝細胞再生有關。這種升高往往隨ALT的下降而趨於正常。另外約有17%-42%的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 

)如AFP呈低濃度持續達兩個月或更久,ALF正常,應特別警惕亞臨床肝癌的存在,AFP異質體的檢測可提高診斷率及對肝癌和良性肝病有重要的鑒別價值。AFP陰性的肝癌可通過檢測其他腫瘤標誌物並結合臨床及B超、CT等檢查進一步確診。   

  AFP是原發性肝細胞肝癌的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誌、除AFP陰性肝癌的可能外,若AFP小於20ug/L者,原發性肝癌基本不可能。

  AFP陽性患者進行AFP動態或定期檢查,有助於了解病情的發展。在手術切除化療、微波、乙醇注射等治療有效時,腫瘤縮小,AFP下降;如果腫瘤縮小而AFP上升,說明腫瘤發生轉移或播散。高水平AFP岔氣能夠表示預後不良或治療反應差。(http://www.healthoo.net/gbzt/200710/32275.htm    2007-10-10)        肝癌患者AFP的動態變化與病情密切相關,AFP高者則預示不佳,AFP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腫瘤的大小,AFP含量上升提示病情惡化;AFP的動態變化也是顯示治療效果優劣的一項敏感的指標,通常肝癌手術切除後,AFP值應降至如20ug/L以下,如若降的不多,則提示切除不徹底;如降而反彈,有可能是肝癌複發。(湖南肝病醫院 時間:2010-07-21)          從病理類型看,膽管細胞癌,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細胞癌,或已壞死液化者均可呈陰性,因高分化的肝癌細胞很少產生或不產生AFP,分化很差的肝癌細胞也不產生AFP,而中度分化的肝癌細胞,能合成AFP。

        過去一直認為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具有確立診斷、早期診斷、鑒別診斷的作用。近年大量的臨床卻發現,部分肝硬化病人會長期出現AFP達到上千,但多年都沒有肝癌的跡象;同時發現約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過10。(上海肝病醫院 發布時間:2010-05-06)        但也有少數良性肝病患者,由於肝細胞持續大量受損並過度再生,再生的肝細胞分化不成熟而合成大量的胎甲球,AFP也會呈高濃度陽性,其值大於400ug /L ,甚至有高達6000 ug /L的報道。   甲胎蛋白(AFP)升高的中醫治療   

西醫對甲胎蛋白異常升高,高度懷疑肝癌而又無法確診的病例除抗病毒之外並無其他治療方法,目前並無能夠直接降甲胎蛋白的藥物。中藥在此期間有非常好的療效,我近年已總結出降低甲胎蛋白的一套治療方案,從中醫角度分兩型論治,分別採用溫通法和清熱解毒法,有效率在90%以上,療效確切,一般能夠在2個月內降至正常,目前已治癒很多此類病例。甲胎蛋白正常後半年內複查基本上無肝癌發生,而未經中醫治療者多數在半年之內確診為肝癌。中醫藥對早期肝癌可以起到防控和根治的效果,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yanghuasheng.haodf.com)

 

 

 
推薦閱讀:

神奇美麗!精子發育成胎兒全過程
孕肚不能隨便摸!特別是這些情況
四維彩超的「成就感」
驚人的美麗 全程圖解精子到胎兒的奇妙旅程

TAG:胎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