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明定陵的被挖掘說起

從明定陵的被挖掘說起

一。明朝的皇陵.

明朝的皇家陵墓已知的共有六處:

1. 埋葬朱元璋祖父母的江蘇盱眙祖陵。

2. 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安徽鳳陽皇陵。

3. 埋葬朱元璋的南京明孝陵。

4. 埋葬景帝朱祁鈺的景泰陵(在北京西山)。

5. 埋葬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親朱祐杬的顯陵。(在湖北鍾祥)。

6. 埋葬明朝另外十三個皇帝的北京昌平十三陵。

另外,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朱允炆(明惠帝)在他的四叔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將皇宮燒毀,朱允炆不知所終。現雖有幾處疑似為朱允炆的皇陵,但因無確鑿證據,不能斷定。

所以說明陵共有 6 十 1W 處。{ 1W 代表還有一處不知在哪兒 Where}

二。萬曆皇帝挖了他的曾祖父(即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的墓:顯陵。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個大財迷,除了國庫之外,他還要建自己的小金庫。為了斂財,萬曆皇帝派宦官陳奉去湖廣一帶徵收礦稅。陳奉刮地三尺之後,仍不滿足,於是動了打開顯陵的歪主意。在萬曆皇帝的默許下,埋葬萬曆皇帝曾祖父的顯陵真的被掘開。中國曆朝歷代皇族的後世子孫挖自己祖宗的墓,可能萬曆是千古獨一帝!

三。陰錯陽差,本來是要挖掘長陵的,卻把葬萬曆皇帝的定陵打開了.

五十年代時,北京市的副市長吳晗是有名的明史學家。由於他想得到研究明史的第一手材料,於是他便聯絡郭沫若、矛盾、鄧拓等文化名人寫了一份「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這份報告經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轉至陳毅副總理並呈報周恩來總理 。周總理向毛主席作了彙報,經毛主席點頭後,周總理作了「原則同意」的批示。由此,挖掘長陵已成定局,「長陵發掘委員會」也隨後成立。當這個「委員會」派人去到長陵探察時,怎麼也找不到可開挖的線索。經研究,又決定先開挖規模較小的獻陵,有了經驗後,再開挖長陵。還沒開挖,吳晗等又覺得獻陵規模小,意義不大,於是又決定開挖埋葬嘉靖皇帝的永陵。因嘉靖皇帝在位45年,他的陵墓規模也較大。可是,如挖永陵和挖長陵無異,此議也遭否定。後來,又想試掘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的思陵,但吳晗覺得思陵是妃子墓改建的,太小。最後吳晗等把目光集中在埋葬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上。鬼使神差,朱翊鈞就這樣「中標」了!

其實,如果定陵也和長陵一樣,勘察半天找不到下手的地方,那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就很難說了。可恰好在勘查時,在陵墓圍牆東南角發現了塌陷的隧道門。順著隧道門挖進去,又恰好挖出一塊寫著通往金剛牆(地宮門口的牆)標向的小石碑。就這樣,挖了自己曾祖父墓的朱翊鈞,他自己的墓在他「入住」336年後被打開了。冥冥之中,好像有什麼東西應驗了。

四。主張挖掘定陵的北京市副市長、明史專家吳晗,在「文革」中遭到大劫難,投湖自盡.還有……

吳晗是明史專家。他想發掘明陵的目的是想得到研究明史的第一手材料。也正因為他是明史專家,所以他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寫了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由於後來毛主席說「彭德懷也是海瑞」,於是「海瑞罷官」便成了「四人幫」攻擊吳晗為彭德懷「翻案」的「鐵證」。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發表,拉開了「文革」大悲劇的序幕!吳晗百口莫辯,受盡凌辱,含冤投湖自盡!

擔任發掘定陵指揮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長鄭振鐸在定陵發掘後不久在出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遇難。

開棺時的攝影師,後來上吊自殺。

…… ……

五。還有邪乎的……

定陵發掘後,當時把目光都盯在金銀財寶上,把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都扔在旁邊的山溝里。當地有的村民撿回去當壽材。當棺材做好時,人就死了。還有一家,把木板撿回去做了一個大柜子。夏天,這家的孩子嫌炕熱,在柜子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孩子也死了。

六。餘音。

我不信鬼神,也不想相信「報應」,但在事實面前自己又說服不了自己。

小時候,爺爺教過我一首兒歌:昔日螳螂去捕蟬,不知黃雀在身邊。黃雀又被彈弓打,打鳥的人兒被虎餐。猛虎得食揚長去,轉身落在井裡邊。算來一命還一命,……。最後一句忘記了。用這首兒歌形容前面所說的事好像不太貼切,但又覺得有那麼點兒意思。

七。聯想。

有一段時間曾吵吵要打開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陝西乾陵。還有的說要打開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但我相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歷史上尚未被發掘的兩座最大的陵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被挖掘。因為有了定陵的前車之鑒,誰敢在「關於發掘乾陵的請示報告」和「關於發掘秦始皇陵的請示報告」上簽字?

推薦閱讀:

十三陵為什麼只挖掘了定陵?

TAG: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