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才子袁枚的武夷茶緣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的武夷茶緣

2011-07-25 來源: 瀏覽次數:92

袁枚辭官歸故里後,立意周遊名山大川,飽覽世界奇異風物,遍嘗天下名茶,登臨黃山絕頂,遊歷天台、雁盪、廬山、波陽和洞庭等名勝,品嘗了諸地出產的名茶,也到了武夷山嘗了武夷岩茶。他在論天下名茶時說:「予嘗盡天下名茶,唯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

他對武夷岩茶的品飲方法和技藝,有非常獨到的描述:「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消除了「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葯」的偏見。接著「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他在飲茶中所追求的並不只是品嘗茶的鮮爽純正的滋味,而是把品茶當成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一種文化藝術修養。

袁枚在武夷寺院品飲這道「武夷茶藝」,就有一種清新的感覺。「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頓覺心曠神怡,精神倍增,旅途的疲勞一掃而空。到這時,他方才知道以前喝過的武夷茶「嫌其濃苦如葯」,是真膺難辨,抑或烹煮不得法,今在武夷僧人沏泡的茶藝中品嘗了武夷岩茶的韻味,所以他覺得武夷茶享天下之盛名,真是名不虛傳。

詩人寫了《品茶》一文,極贊武夷茶及其茶藝,尚覺意猶未盡,又奮筆寫了一首《試茗》長詩云:「閩人種茶當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競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悠然。道人作色誇茶好,瓷壺袖出彈丸小。一杯啜盡一杯添,笑煞飲人如飲鳥。雲此茶種石縫生,金蕾珠櫱殊其名。雨淋日炙俱不到,幾莖仙草含虛清。采之有時焙有訣,烹烹有方飲有節。譬如麴櫱本尋常,他人之酒不可沒。我震其名愈加意,細咽欲尋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嘗甘果至。嘆息人間至味存,但教魯莽便失真。盧仝七碗籠頭吃,不是茶中解事人。」

詩人以「閩人種茶如種田」,描述了武夷茶山連綿不斷,無邊無際。在古代茶詩中出現「茶世界」一詞,可能是袁枚到武夷山見景生情,首次運用,也即是把武夷山譬為「茶世界」。雖然喜歡茶而又非迷戀於茶的心情。「一杯啜盡一杯添,笑煞飲人如飲鳥」一面是譏誚江浙一帶的文人士大夫不諳茶事,一面還有嘲笑「工夫茶」的口氣。但在道人認真解說後,即到了「我震其名愈加意,細咽欲尋味外味」,前後態度截然不同,待到真正品出武夷岩茶的「岩韻」的滋味,便連連嘆息讚賞。

推薦閱讀:

斜倚輕風柔江南
帶一卷書,走十里江南。(太美了)
江南龍來江北望
修行在路上,江南美女獨行14國
杏花,春雨,江南

TAG:才子 | 江南 | 袁枚 | 武夷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