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讀諾貝爾頒獎周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中的金色大廳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也稱為諾貝爾日。而按照諾貝爾獎頒獎慣例,頒獎之前整個瑞典將會舉行「諾貝爾周」,諾貝爾獎相關活動除了在各地舉行,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將在斯德哥爾摩等地參加各類活動。

頒獎前

每年12月5日(北京時間)左右,獲獎者陸續抵達斯德哥爾摩,歷年諾獎得主,都住在Grand Hotel的諾貝爾套房。Grand Hotel位於皇宮對面,那裡有一張特別的「諾貝爾書桌」供客人使用,每位獲獎者還有一位來自瑞典外交部的私人「諾貝爾隨員」供他/她差遣。

12月6日,舉行公開記者會。

12月7日,領獎演講在頒獎之前,文學獎得主要在瑞典學院演講。

12月8日  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諾貝爾獎音樂會,其看點是會邀請明星參加

12月9日,北歐博物館與其他諾獎得主以及各國貴賓參加諾獎派對。

在頒獎之日,瑞典國王頒給每位獲獎者一份獲獎證書、一個獎章和一張獎金支票。

頒獎日

斯德哥爾摩音樂廳

時間

12月10日——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所以頒獎典禮也在每年的這天舉行。

典禮場地

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通體藍色,每頒獎一次,樂隊演奏一段長約10分鐘的樂曲。

著裝

西服不能作為頒獎服裝,運動鞋、牛仔褲、商務休閑裝更是不行。男賓客可以穿黑色西裝,女賓客可以穿長裙;晚宴上,男士要穿白色領結、無尾晚禮服和燕尾服,女士必須找出最好的晚禮服;可以穿代表名族特色的傳統服裝——但要「足夠正式」。

頒獎流程

12月10日,將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屆時將對近1570名觀眾發表年度諾貝爾獎的陳述演說。接下來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親自向各個獎項得主逐個頒發獎牌和證書。

離講台最近的坐位主要為獎項得主的家人、獎項頒發機構代表、瑞典政府和國會(議會)官員以及外交使節團保留。講台上將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會和瑞典學院成員、諾貝爾基金會董事會成員以及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等布置大約95個座位。本年度將有至少18名往屆諾貝爾獎得主參加儀式。

最前面的位置則保留給2012年度的諾貝爾獎得主以及皇室成員。

王室參與

瑞典國王要親自向每位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章,慶典的某時還要「說幾句」

王后要穿精巧繁雜的珠寶王冠和晚禮服,要在1300名客人中脫穎而出。

王儲、王子、公主也都要作為「特別貴賓」出席。

晚宴結束後,國王會逐一召見獲獎者,並和每人聊上5分鐘。

頒獎典禮晚宴

諾貝爾獎晚宴上所用的餐具

王宮晚宴

地點在市政廳一層的藍色大廳,裝飾著5000枝來自義大利聖雷蒙的鮮花(1896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那裡去世)。這項任務由HasselbyBlommor公司負責,它們已承擔這項任務將近40年。

晚宴菜單

當地時間19點整,準時打開香檳,菜單包括:炸松露大菱鮃魚,配冬季色拉;鴨肉凍卷、配腌制蔬菜、辣味凍;雞油菌、松露牛尾滷汁等。

參與人員

晚宴會邀請1300名客人,他們的座位和菜單都經過一絲不苟的安排。廚房裡有瑞典最好的廚師,他們有機會運用自己所有的經驗和想像,為1300名客人提供前餐、主菜,甜點和特級葡萄酒。

晚宴共有將近270名後勤人員,僅侍者就有210名

餐具

一共1300套,每套包括十幾把鍍金刀叉、十多件金邊碟碗、十幾種酒杯。

諾貝爾睡帽

1978年,一位學生注意到晚宴結束得有些早,提議晚宴後安排一個派對;此後發展成一項不可或缺的傳統項目;派對由斯德哥爾摩四所名校的學生會輪流組織;派對當晚,持邀請函才能進入校園,邀請函可謂一票難求;在派對上,讓學生和諾獎獲得者、各界著名人士喝酒、跳舞、交流;每年都有一個神秘主題,但直到派對當晚才揭曉。

頒獎典禮後活動

11日進王宮,國王晚宴,在一張可容納160人的長形圓桌吃晚飯。

12月12日在皇家話劇院的朗讀會,諾獎得主同時跟她(他)著作的翻譯家(或文學評論家)一起接受訪問,聆聽朗讀。

12月13日,是瑞典本土的傳統節日聖露西亞節,意為期盼黑夜過去、光明到來;由於與諾貝爾周臨近,每年節日清晨,獲獎者們都會被身穿白色禮服、手持蠟燭的女孩(打扮成光明女神)喚醒。諾獎得主要來到郊區林克比中學接受移民區少年的朗讀與致敬。 


推薦閱讀:

《催官篇》解讀之 評穴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專家深入解讀
情感解讀白羊與十二星座的緣分
「閑聊」誰散播了唐僧肉的傳言?

TAG:解讀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