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廣結善緣3--濟公活佛

【光明的智慧-仙佛慈語2】

成見容易阻塞你們心裡的成長與進步,更阻礙你們智慧與知識之門,所以要擴大你們心胸去服務別人,這樣才是真正的偉大,所謂真正的偉大乃是佈施給別人。

當下你懂得把握,當下就是天堂,你可以把那一份快樂轉換到家裡面去,把這個歡樂帶給每一個人,那你就是濟公,你就是活佛!

凡事為自己想,還要為他人想一想,這就是修道。

什麼叫做支柱?學習那種佈施、慈悲的心,慈悲與人同樂,不能只為自己。

每個人不應該放棄自己,再氣餒時要提起勇氣,看他人跌倒了應拉他一把,即要盡一己微薄之力。

永恆的快樂是什麼?你為人家,希望別人能夠開心,幫助別人於最困難的時候,那個人永遠會感激你。

任何時候都要心存感謝的心,因緣來時,有沒有想過這因緣是為什麼?煩惱痛苦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來龍去脈?就是沒有想過,所以你被困在當中。想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如果自己付出,不管對方任何的表情,自己還是覺得要付出,那表示自己感動了,這樣收的人才能受感動。

什麼叫慈悲?愛到最高境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與人同樂謂之慈,拔苦謂之悲。人家有痛苦,替人家去除痛苦;別人沒有快樂,我們積極給人家幸福、快樂,謂之慈悲。

修道就是要培養愛心,那麼愛心就要有力量,你的愛心越大,力量就越大,你才能視眾生的苦痛為自己的苦痛。

愛的真諦是什麼?「慈悲心」。

我們不了解情與理,就會迷在其中。凡是牽扯到自己的利益、人情的樣樣都算是情,我們喜歡一個人,但他有錯時又不敢規勸他,這是愛情所綁。所以情與理認識不深時,就容易混淆在一起。理是希望他好,希望他走得正,但是我們受了一些壓迫,就影響言行的變化,所做的往往又都是情的表現,所以我們常常因感情的波動而受到影響。如果我們看透、看破了這一些是是非非、因果、對待,就不會太在意了。例如一個想自殺的人,心態是如何?是不是對自己前途已沒有什麼興趣,對自己遠程的目標已沒有什麼概念了。原本走夜路會怕,現在心境一橫就不怕了。因為他心中已沒有一個定點。人就是要有一個定點一個目標,才會讓自己活下去。其實我賺那麼多錢、讀那麼多書也是為了追求一個定點、一個目標。所以我們今天修道,想以自己的願力去了業消債,就是要給自己一個目標才會積極,但也不要用願力綁住自己。如果很多感情都放不下,就會覺得牽纏很重。所以很多事情還是要靠自己用理去分析、去判斷。

不管恩情、有情、親情有如纏綿悱惻的事情,等到大線來時大家必須要分開,有緣聚在一起的時候,要高高興興,不要計較你我,才不會產生孽緣。人與人之間的善跟惡是由我們自己去造成的,好比彼此不認識,互相鞠躬笑一笑,開懷一笑這就是緣份,雖然大家都不熟悉,又何必擺一副不好看的面孔給人看,無形中會產生惡緣。當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別人引誘的時候,剛好一個貴人來相助,這個貴人,也是在幾世以來累積,現在只是要來跟你續這個緣,緣份要盡的時候,你如何去求盡這份緣,如何去維續更久的那個緣份,那就是道緣。

情不是不能發,仙佛也不是不用情,只是仙佛用得恰到好處,這才是真的用情。如果你用情用錯了,就是濫用情,也就是濫用自己的心、傷自己的心,而適用情就會增加智慧,長自己的見聞,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剛剛好。修道到最後要有道德觀,有了道德觀情緒才不會差,自己的感情也就能抒發得很好。希望你們有一個健全的身心,身心不健全,成全自己都很難了,要如何成全別人?有了健全的身心表示你心胸很開闊,看事情很客觀,所以趁著年輕多充實自己,不管學歷如何還是要充實自己,充實自己不外忽視看書,如果不懂或沒有興趣就要增廣見聞,開拓自己的胸襟。

付出你們自己的一點心力,去化娑婆為一股清流,以一顆愛人的心,去愛ˋ每一個人,愛你身邊週遭的人。雖然有時候會看不順眼,但是這樣的心還是必須轉化,只要你把你的心給轉化了,不美的也變美了。

要服務別人之前,心要放下來,要低心下氣。這樣你服務別人滿面笑容,人家給你服務也很高興,這樣才會圓滿。多為社會做一點有意義的事,而不是老是往錢堆裡鑽。想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就要行善立德,也就是照自己的本心去做,因為天心是大公無私的,但是現在的社會缺乏一樣東西,那就是愛,大家都愛自己,卻不能將自己的愛分散給所有的人,如果能將愛給所有的人,別人回饋給你的,也是愛。

在渡人成全方面,要能夠喜悅的到人家家庭,人家才喜歡,不要一進去就講一大堆。要適時給予後學關心,讓人家能夠接納,說句好話,鼓勵人家,在人家有困難的時候去指導人家,去幫助人家。

為師能站在這裡,也是曾經做過人,在這世界歷盡風風波波、濟世救人,以一顆慈悲的心懷,永遠做下去,不管別人對我們有什麼看法,我們只要為別人,一心只為他人好。

祇要你秉著佛心,代天宣化,就是有理,有理即可走遍天下,即可受人歡迎。

仙佛所做的事就是捨己就眾生。如果人斤斤計較,算不算捨己呢?所以凡事都要退一步海闊天空。年輕人不要留白,你吸收愈多,色料就愈多,顏色就更漂亮;年輕人不要留白,認真啊!好好的走在修道這條路,不要輕易放棄,好嗎?如果放棄了,時間過了,因緣過了,就不回來了。以後你們成仙成佛就不必再流浪。有福同享,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你有沒有好朋友?以後你上天堂,你的好朋友下地獄好不好?你喜歡的人上天堂和不喜歡的人下地獄,這樣就成了對待了,對待任何人都要一律平等,有道大家一起修,要成仙是不是大家一起,修道也是要有伴,對不對?為師平常教你們要善待別人,善待你自己的心,善待你自己的靈,才能上天堂。

要成佛,必須具備良知良能的基本條件,要尊敬別人,時常關心別人。

推薦閱讀:

濟公是活佛嗎?活佛是濟公嗎?
慈誠羅珠堪布這些活佛為什麼要到處做講座掙錢?
格傑仁波切是真的活佛嗎?
為什麼信教者明知道活佛是金瓶掣籤而來的還如此信仰?

TAG:活佛 | 濟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