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藏象學說的理論與運用,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 | 道醫網

  藏象學說

我們首先來看「藏象」這兩個字,藏,是指藏於體內的貯藏精、氣、血、津液的臟腑;象,是指「藏」與體表組織在形態、生理功能、病理現象之間的特定聯繫與表現。「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這就是藏象二字的來歷,它首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

我們從今天開始講的藏象學說,是通過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藏象學說,在我們中醫學理論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於闡明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指導臨床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前邊我們講過五臟、六腑,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我們人體的臟腑除了五臟六腑之外,還有一類稱為奇恆之腑,它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女子胞是指女性的子宮。在這裡膽既是六腑之一,又包括在奇恆之腑當中,這是由它獨特的生理特點所決定的。五臟、六腑、奇恆之腑是我們所講述的藏象學說的基礎。

五髒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奇恆之腑,即是指這一類腑的形態及其生理功能均有異於六腑,不與水谷直接接觸,而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組織器官,而且還具有類似於髒的貯藏精氣的作用,因而成為奇恆之腑。正如《素問·五臟別論》所言:「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時而不滿,滿而不實也。」這裡的滿和實,主要是針對精氣和水谷的各自特點而言的,即精氣為滿,水谷為實。五臟能貯藏精氣,所以是滿而不實,六腑的功能是受盛和傳化水谷,所以是實而不能滿也。

藏象學說主要是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是古代的解剖知識。如《靈樞·經水》說:「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這些都為藏象學說的形成,在形態學方面奠定了基礎。二是長期以來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例如,皮膚受涼而感冒,會出現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因而認識了皮毛、鼻和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三是反覆的醫療實踐,從病理現象和治療效應來分析和反證機體的某些生理功能。例如,骨折病人在使用一些補腎藥物後,可以加速骨折的癒合,因而認識到腎的精氣又促進骨折生長的作用,存而產生「腎主骨」的理論。還有許多眼睛的疾病,從肝著手治療,而使眼的疾患得到痊癒,就得到了肝開竅於目的理論。

  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這一整體觀念主要體現在於下三個方面:

一是臟與腑是一個整體,臟屬陰,腑屬陽,一陰一陽相為表裡,從而臟與腑形成一個整體。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胱、以及心包與三焦相為表裡。

二是五臟與形體諸竅聯結成一個整體。前面我們講過五臟與五官、五體的關係,藏象學說認為,心,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肺,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與鼻;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開竅與口;肝,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腎,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和前後二陰。這樣五臟與形體諸竅通過這種特定的聯繫就形成了一個整體。

三是五髒的生理活動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人的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是大腦的功能,這在《內經》等文獻中已有所記載。但是,在藏象學說中,則認為人的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與五髒的生理活動具有密切聯繫。所以認為大腦的生理功能正常,有賴於五臟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五髒的功能活動異常,則大腦的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也必受其影響;反之,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的失常,也勢必反作用於五臟,從而影響五髒的生理功能。《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所提到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進一步把人的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加以科學的分類,分別歸屬與五臟,探討其與五臟生理功能的關係,並不是古人不認識人的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是大腦的生理活動。

五臟生理功能之間的平衡協調,是維持機體內在環境相對恆定的重要環節;同時,通過五臟與形體諸竅的聯繫、五臟與精神情志的關係,來溝通體內外環境之間的聯繫,維繫著體內外環境之間的相對平衡協調。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藏象學說中的肝、心、脾、肺、腎等臟腑的名稱,雖然與現代人體解剖學中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中,卻不完全相同。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著現代解剖生理學中幾個臟器的生理功能;而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一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也可能分散在藏象學說中的某幾個臟腑的生理功能之中。例如,中醫藏象學說中的腎的生理功能,就包含了現代醫學中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功能,還包括了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功能。這是因為藏象學說中的臟腑,不單純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概括了人體某一系統的生理和病理學概念。

推薦閱讀:

四柱理論精品文章集萃(三)(命理正宗金不換斷-、金不換斗髓歌斷、天干賦-)
六衝理論的應用
客觀辯證玄空風水中的挨星理論
天干地支基礎理論(上)
蘇氏命理絕密理論

TAG:理論 | 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