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母親:二胎開不開放,我都很煎熬

流動母親:二胎開不開放,我都很煎熬

來自專欄 尖椒部落

摘要:為了照顧孩子,很多家庭的選擇多是讓女性回家,或者選擇彈性就業,而正規就業的缺乏,進一步影響了她們的經濟收入與未來的養老保障,將她們置於一個經濟貧困與家庭弱勢的境地。

2015年12月《人口與計生法》修訂,「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出台。但是,由於傳統文化對女性的鉗制,以及生育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女性生與不生都處於煎熬之中。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後,我們常常看到城市女性面臨被迫高齡生育二胎以及因為生育導致事業受到限制的困境,而對於從農村外出打工女性來說,問題遠遠不止於此。

插畫師:補藥臉

沒開放二胎我也得生

「我剛生完第一胎,家裡人就有讓我再生一胎的想法,那個時候二胎政策還沒有放開來。」對於很多像阿怡這樣的農村人來說,生育二胎早已是普遍的事情。

在農村,在第一胎是女孩的情況下,一些地區允許夫婦們生育第二個孩子;而很多人雖然第一胎生了男孩,即使要交罰款,也要繼續生育二胎。

「在我們村裡,基本上就沒有生育一胎的,跟我差不多大的,全部都有兩個孩子。」小夢夫婦在農村算是思想比較開放的,他們沒有一定要生個兒子的想法,夫妻倆生完第一個女兒後,本來不想再生二胎的,但看到身邊人基本上都生了二胎,他們也有些擔心一個孩子太孤單,以後要養育的老人太多,養老負擔會比較重,想著不管生男生女,還是要再生一個。

阿怡的家人也是這樣勸說她的,他們雖然沒有明說讓她再生一個男孩,但總是說一個孩子會孤單,再生一個,不管是男是女,讓她有個伴,長大了不孤單。

插畫師:左丘

這個理由並沒有說服阿怡,「我們家雖然有弟妹三個,現在長大了也沒有太大的交集,老弟一年半載都不說一句話,去看他,也不搭理我,跟人家打牌去了。一打電話,就是有事嗎?沒說兩句就掛了。我妹就更誇張,一年都不打電話,都是我主動打電話,他們也不找我,也不問候一聲,就跟人間蒸發了一樣,我現在這樣跟沒兄弟姐妹一個樣,感覺很孤單。」

更讓她感到孤單的是,他們一家三口的家庭分離,在外做建築工的丈夫常年都在各地流動做工,她獨自一人在南方的工廠打工,女兒則跟著爺爺在老家。

她預感到即使生了二胎之後,這樣分離的局面同樣會出現。「再生了一個,又像現在這樣,有爹有媽,卻看不見,爹媽在哪裡呢?」

孩子出生就只能分隔兩地

小夢剛生了二胎,休完產假,便放下四歲的女兒和半歲的兒子,回到城市繼續她原來那份工作。

分離的這兩個星期里,她每天都要跟家人視頻,「剛開始那幾天,我每天都會哭。太想孩子了,他們這麼小就看不到媽媽。」

懂事的女兒在她離開之前,沒有哭鬧異常平靜,這令她感覺到很心酸,「她才這麼小,就懂得必須面對媽媽要離開的現實了,越想越覺得心酸。」

生了孩子,卻無法養育陪伴,這樣分離的痛正折磨著外出務工的父母們。

插畫師:楠神大人

幾千萬的留守兒童,還有幾千萬的流動父母們。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2.91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44億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顯示,2015 年全國流動兒童 3426 萬人,留守兒童 6877 萬人,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總數合計 1.03 億人,佔中國兒童總 人口的 38%。也就是說,中國每 10 名兒童中就有約 4 名直接受到人口流動的影響。

誰不想生了孩子,把他們帶在身邊?可是現實卻很殘酷。

小夢夫婦回老家的話,找不到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除非就是開店做生意,可是又沒有想好要做什麼。

阿怡要回老家的話,做建築工的丈夫沒法一起回去,只能與公婆一起在家看護孩子,這樣的日子對於她說,待不了幾天就要崩潰。

她不能承受沉重的農活,也不能忍受沒有收入帶來的經濟壓力與不自主,更不能忍受生活中處處要看人臉色,令人窒息的家庭關係。

小夢曾想過把他們接到城市,可是公立學校積分入學的高門檻,讓他們望而卻步。

阿怡從來沒有奢望把孩子接過來,微薄的工資無法承擔起家人在城市的生活。

社會保障的缺失

對於大多數的打工家庭來說,二胎政策的放開,並沒有對他們原本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對於對未來養老的擔憂,讓很多人不得不選擇「養兒防老」,即使生更多的孩子會造成罰款,也不得不生。

他們也不像城市的公職人員和白領那樣,害怕失去什麼,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

然而,因為必須要外出工作,大多數農民工們失去了親自撫育孩子的權力,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

所以我們就看到這樣一個悖論,不外出工作就無法謀生,沒有辦法承擔養育孩子的成本,這樣的謀生又沒辦法保障他們未來的養老,於是,他們要多生孩子來緩解未來的養老負擔。

生了孩子卻又無法親自養育,他們得中斷工作回到老家,或者夫妻一方回到老家或者中斷工作把孩子接到城市,如此不穩定的工作又會影響社會保險,未來的養老又會是一個問題。

插畫師:蘇丹

國家統計局《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生育保險的參保率僅為7.8% 。

制度保障的缺失,以及市場化帶來的殘酷剝削,讓幾億農民工,尤其是婦女,在生養孩子與工作難以兼得的情況下,飽受煎熬。

幾千萬的流動媽媽,因為生育和養育孩子,承受了太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育本身就給女性的身體帶來一定變化以及傷害,但作為社會補償機制的生育保障制度,卻沒有覆蓋至大多數最需要的流動媽媽身上。

《廣東省實施〈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事實上,即使參加了生育保險,對於大部分女工來說,工廠的環境和勞動強度也讓她們難以堅持到產前15天才休假。

阿怡就沒有享受過生育保險。她發現自己懷孕的時候,就辭工回家了。

雖然廠里有買生育保險,但是工作強度太大、工作時間長,令她身體吃不消,再加上車間有毒有害物質、不友好的環境、缺乏照顧等原因,像阿怡這樣棄保回鄉生育的人不在少數。

生育使得她們失去話語權

小夢比阿怡幸運一些,她懷二胎的時候,所在的工廠給她調了崗,也不用上夜班,休完產假以後,在哺乳期內繼續不用上夜班,平時也不加班。

但是過幾年孩子上小學之後,小夢就打算回老家去,職業生涯可能因此中斷甚至終結。

為了照顧孩子,很多家庭的選擇多是讓女性回家,或者選擇彈性就業,而正規就業的缺乏,進一步影響了她們的經濟收入與未來的養老保障。

插畫師:蘇丹

於是,本來是社會承擔的養育責任,大多數壓在了女性的身上,將她們置於一個經濟貧困與家庭弱勢的境地。

國家為了緩解未來的人口老齡化放開二胎政策,卻一直在迴避其他的社會問題。

生養孩子的經濟成本、子女照顧的負擔、農民工在收入上的貧困、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策上的不平等,這些問題正在阻礙幾億底層農民工尤其是女工獲得美好生活。

而這些,難道不比老齡化更嚴重嗎?

如果不去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期待的提高生育預期,也將是一種「美好」的期待而已。

延伸閱讀

生、升、不生,如何讓女性敢生二胎?| 女工有話說

婆婆逼生二胎,我攤牌說不生後,她竟然這樣做……

本文由尖椒部落與戶改觀察聯合發布。如需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二字。並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作者:莫非

自由撰稿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湖北「偷著長大的女孩」被繼母殺害事件?
非生育者佔了生育者便宜嗎?
夫妻多久懷不上才算是不孕不育?
女生做科研與生孩子之間的矛盾如何調解?
如果我爸體內另外一個精子和我媽身上另外一個卵子結合,生出來的還是我嗎?

TAG:二胎 | 母親 | 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