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導演公開課:好的紀錄片的十二級階梯

周兵導演公開課:好的紀錄片的十二級階梯

你對你身邊的這個社會、身邊的人、生活的這個世界、地球,是否還充滿著好奇心?

你是否依然按照老師告訴你的、父母告訴你的、你受到的生存哲學告訴你的方式去生活?

你有沒有勇氣堅定地說,我的這輩子,就應該走這條路。

十幾年前,因為夢想、好奇和堅持,周兵導演和他的團隊進行了一次系統化的長達十年的中國紀錄片生產線規模化的構建。可以說中國紀錄片完成了一次工業化的系統化的產業升級——用全球頂級電影、動畫的技術和新技術的結合,進行一個生產線的精密整合和系統化管理。

最後,他把一部紀錄片的形成過程,整合成了十二級台階:創意策劃、資金查找、資料查找、前期勘景、解說詞創作、拍攝腳本創作、現場拍攝及管理、動畫製作、剪輯製作、聲音製作、包裝合成以及播出平台審查。?

?

十二級台階

周兵導演挑選了一些重點進行展開。

創意策劃與資料查找

創意是成功的開始,也是是成功的終點。找到錢和好的創意之後,要善於回到故事的原點,故事的現場,故事的親歷人身上去發現更精彩的東西。

資料的查找是非常複雜的,但是要讓你的紀錄片有厚重有高度,就必須要善用最頂尖的學府人和學術資源。

紀錄片有時候不需要技巧,就需要你和拍攝對象之間的溝通和發現,看你是否能耐得住寂寞。每一個看似枯燥的文字裡面都有精彩的信息。

?

(周兵導演在拍攝現場)

?

?前期勘景與現場管理

如果有條件的話,拍攝前一定要去現場。人的思維已經被訓練成一個非常嚴密的邏輯,非常理性,但是你的作品一定要有情感的表達。

而這個東西一定要來自於你的精神,來源於你的內心對這個現場、這個人的真正的感受是什麼。

此外,協調好現場拍攝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周兵導演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十幾年前,他在重慶拍攝紀錄片。導演、製片來自北京,但演員全是重慶的。周兵作為總導演到片場時,他們已經開工好幾天,但整個劇組的氣氛不對。後來發現,管飯的製片是個北京人,每天一定要點京醬肉絲。北京的幾個人不愛吃辣,所以沒有很辣的飯菜。但是幾天下來重慶的工作人員也受不了,所以工作不在狀態。

因此,作為導演,不管製作團隊是三個人還是二十個人,必須關注每個人生理和心理在現場的反應,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的走的遠的導演。

如果只是考慮你的作品,只考慮自我的感受,在現場的拍攝管理上,就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

?

(周兵導演給演員說戲)

?

聲音製作

自1995年,時間老師,東方時空的創始人之一,首次提出紀錄片必須有真正的專業的聲音製作。

所以從1995年到2000年,他們完全把流行音樂、電影音樂的製作流程引進到紀錄片的創作,並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聲音對於表達十分重要,大家去電影院看電影覺得好,是因為用了環繞立體聲。它模仿了自然界或者是觀眾內心可以感受到的各種聲音,並把它們精密地製作在畫面里。?

?(周兵導演在工作中)

?

播出平台審查

最後周兵導演強調了播出平台的審查。這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維度。

經常有人說,西方的媒體特別自在,中央電視台只發政府的聲音和黨的政治導向。但是周兵導演的觀點是,所有的媒體。要有政治的魄力、商業的價值觀。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所謂的自由。

因此周兵導演給年輕導演們一個重要的建議:為某個機構服務的時候,為某個國家服務的時候,你要想到三個關係:第一,你老闆的需求是最重要的。第二,你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第三你的作品,是誰在消費和觀看這三個關係如何尋找。

另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找好自己的定位和需求,明白在現實中如何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能。?

知行合一的堅持

周兵導演說,現在大家都講良心製作,如果你要對得起你這份職業,對得起你的作品,我們需要有良心的操作習慣,或者說,你要有很好的職業習慣去一步步的完成。

這12級台階每一個元素都是非常職業化的,去呈現的時候都極其的艱苦,但是你一定要以非常專業的技術一步一步去堅持完成它。再多再好的夢想,沒有知行合一的意志力,也無法呈現給大家。

現場問答

?Q:您在做片子的時候是先個人把整個想法完善出來,比如片子方向該怎麼走、有幾個部分等,還是有初步的創意了,再找一個團隊整體來碰撞一下完成這個想法?

A:創意現在有幾種不同的操作方法,傳統的方法來自於創作團隊內部的最初的想法,它有導演的內在最初的願望或是一個靈感。

現在專業的人大概有幾種做法:第一,請行業高手一起來討論。

還有突破傳統方法,進行互動式溝通——我們把創意發布在互聯網上,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創意,讓他們反饋他們認為值得表達的東西。

還有一種就是,在創作初期和過程中不斷邀請國際導演和我們一起來調整修改創意。在傳播上考慮國際性、創意的原點、不同區域的傳播對創作進行調整。

所以你可以有導演自我的創意,可以請行業的高手共同來分享創意,通過互聯網更開放地互動創意,或者請國際化的導演去討論全球化傳播的可能性。

Q:紀錄片導演在紀錄片里的作用是一個媒介的角色,幫助觀眾和鏡頭裡面的人物進行溝通,還是鏡頭裡面表現的是導演的主觀感情,還是其他的角色?

A:我覺得分兩個角色吧。

對創作本身來說,導演是靈魂、是司令、是最核心的一個角色,所有的創意、創作、管理、失敗、成功他必須都要承擔。

從社會角色來說,紀錄片界的像我這樣的導演屬於公共的,主要給政府和社會機構做的。

此外還有獨立導演,獨立導演只是站在一個價值觀上、個人情感和個人發現上來全力表達自我意識。

還有一些紀錄片導演只做商業類型的,類似於廣告。不同的角色不一樣的,看你怎麼去選擇。

(周兵導演現場答疑)

???

Q:在校大學生只是小組作業,沒有資金和高質量團隊,會有什麼建議嗎?

A:第一創意最重要,想好創意,根據架構反覆設計,不要盲目開機;

第二團隊很重要,要找默契的舍友和合作夥伴,興趣愛好一定要是一樣的,然後關注尊重對方,做很好的溝通,不要固執己見。如果團隊怎麼做怎麼不行,就果斷解散這個團隊,找新的隊友,否則做的時候你會不斷的被複雜的糾結、不信任、爭吵折磨,減損創意的時間和能力。

第三你們這麼年輕,做之前一定要多看成功的片子,去模仿學習,不要不好意思。

?

Q:導演怎麼看到我們未來紀錄片的發展方向?

A:你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是不是我進入這個行業有沒有希望?我給你的建議是好好想想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導演,而不是這個行業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因為這個分析現在對你意義不大。先想清楚自己想幹什麼,喜歡幹什麼,把一件事做好才最重要。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片來源見水印)

?

weixin.qq.com/r/h3XTy3D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推薦閱讀:

《反轉人生》伍仕賢導演好嗎?
大陸有類似楊德昌的導演嗎?
《北平無戰事》的導演孔笙還導演過什麼戲?
蜘蛛俠3的導演是誰?
論香港導演裝逼指南

TAG:影視 | 紀錄片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