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明朝滅亡的李自成,是否是千古罪人?

導致明朝滅亡的李自成,是否是千古罪人

據《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記載,清初名臣張廷玉說,「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史冊所載,未有若斯之酷者也」。窮究千年,終究沒有哪個農民是天生喜歡作亂的,李自成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頗令人驚嘆的一筆,其實不過是芸芸眾生里偶爾冒出來抬頭看天的人罷了。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李自成是千古罪人?這大約緣於他推倒了明朝,卻無能擊退清人,他的作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招來了滿族對中國數百年的統治,與近代中國漸漸落後於西方起到了間接的作用。

那麼,沒有李自成,明朝會倒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萬曆三大役進一步將明廷的底蘊耗光,這個皇朝自內而外的腐壞,早就不合歷史潮流,它的滅亡,實是歷史演進的必然趨勢。其實中國的帝制時代到明末已經接近了尾聲,可惜這場大動亂沒有起到「刮骨療毒」的效果,清軍入關進一步撲滅了中原早期資本主義的生機。

李自成在這場演進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郭沫若說「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從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他不過是個背鍋的。在明朝滅亡的事件中,他所為不過是個推手,充其量加速了這一進程,其人所為,跟當年劉邦、項羽之流起兵反秦並無二致——可惜,他並不適合做一個政治家。

農民起義在歷史上哪個朝代都不是新鮮事,可如果把歷史上起義的一些義軍首領匯總來看,這些農民還是很有層次感:李自成和劉邦絕對是兩個極端。我們知道劉邦自小懷大志,志不遂時醉生夢死,奪天下時只嘆「安得猛士」,李自成雖然也算是個草頭王,卻明顯要短視很多,小富即安是其寫照,甚至難聽一點來說,這人鼠目寸光。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這是李自成開倉賑饑得到的「原始股」,一時間擁兵數萬不可一世,民間以歌迎之,「迎闖王,不納糧」——雖然不能說是飢賊盜米之徒,但為米而來,何敢號稱精銳之師?不過李自成擊穿大明,還是有些本事,當然,明朝方面「明」弱也是其戰敗的一個原因。

李自成在明軍面前的表現不差,可擊潰明後,他們的智商便「猛烈」下降——或許李自成不是這樣,但難以要求那一票出身低微的部下有遠見——他們為眼前 的勝利果實陶醉,終致兵敗潰逃,李自成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里被清軍追得如喪家之犬,其實根源還是在其層次之上。

不過李自成還是個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他自陝北起事,其治下有著吃苦耐勞的優點。擊破其時腐爛已極的明朝,其實更應該看成功績。


推薦閱讀:

戰爭的罪人
注意!這裡長痣的人,小心破財得罪人!
同室操戈:袁崇煥竟誅殺毛文龍,竟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TAG:明朝 | 李自成 | 千古 | 罪人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