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中國無法直接複製西方制度

現階段中國無法直接複製西方制度

發布時間:2013年08月22日 09:43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公方彬 我要評論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

  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召開之前,「左」右之爭幾近白熱化,其焦點之一在於政治體制改革能不能套用西方的制度,可不可走西方的道路。雖然十八大報告明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仍然沒有終止這種爭論,每每相關文章發表,總能引來網民圍觀和熱議,屢試不爽,尤其最近主流媒體連續發表批評西方憲政、公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文章,爭論更加激烈。顯然,不把為什麼只能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套用西方制度模式講清楚,就無法達成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進而不能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成南柯一夢。

  在筆者看來,當前再無休止地爭論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更優越意義不大,搞不好會把自己逼到死角,越來越被動。原因有幾點:第一,依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設計,社會主義要比資本主義更接近共產主義,但現階段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至少沒有資本主義制度發揮得那麼充分,以不充分發揮和充分發揮者比較,只能自我矮化。畢竟目前世界是由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並且他們表現出來的是更高的文明程度、法治水平。否則也就不會出現世界範圍內高官到黎民皆努力把孩子送去學習,如果那些國家和社會是腐朽的,中國的上百萬裸官等於讓老婆孩子去跳火海,這既不合邏輯,也不合人倫。再者,如果西方走的是不歸路,卻仍不撞南牆不回頭,說明出現民族性弱智,這也與西方人創造的那麼多的文明成果不合。第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嶄新的思想理論把我們引出了「姓資姓社」之爭,我們顯然不應當再走回頭路。哪些新思想和新理論對此有關照?比如,鄧小平提出的「人類共有的文明」,江澤民提出的「政治文明」,胡錦濤提出的「和諧世界」,習近平提出的「跳出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等,都可以讓我們換一種思維判斷和評價。第三,以筆者倡導的新政治觀衡量,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不同歷史階段,或者不同社會形態,殊途同歸,現實評價和判斷,最重要的尺度在於哪種制度更適合本國家和民族,更能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上述分析基本明確了筆者的觀點,現階段西方社會比我們的發展程度高且成熟。既然,別人很多方面比我們先進,可否直接套用其制度和發展道路?回答是否定的。因為最好的未必是適應自己的,只有適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一結論通過對西方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表現,或者說制度支撐作出深入分析後更為清楚。我們知道,包括民主、自由、人權、憲政在內的核心價值觀支撐或構成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指引著西方的發展道路,並且這些都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問題在於直接複製並不意味著取得西方的文明成果,蓋其中之原因,在於不同的民族傳統與社會發展狀態。具體來看:

  關於民主。「民主是個好東西」。「沒有民主不能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這就是說國際共運並不反民主,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是通過反國民黨獨裁起家的,其力量之源很大意義上在於推行民主。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指出:「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靠的就是民主主義。」儘管這樣,我們仍然強調推進民主需要循序漸進,而不可能照套西方的民主模式。為什麼?因為大眾的民主素養尚無法承擔西方那樣的民主模式。西方的民主起源於古希臘城邦制民主,雖然過程中出現過斷裂,也就是神學一統天下,民主死亡,有了文藝復興後古希臘民主復活,這就意味著西方既有民主的文化傳統,也有這種文化傳統塑造起來的具有相應承載力的民眾,二者互動的結果成就了特有的民主形式。中國走的是長期的從沒有切斷的封建集權道路,一直沒有形成民主必備的公民意識、包容與妥協精神,時至今日,大眾骨子裡仍然有著強烈的「青天大老爺」情結,很多人缺乏獨立人格,習慣於下跪和仰視權威,因而談不上獨立思維和獨立價值判斷,這很容易為打著民主旗號的政客所蠱惑和操縱。講我們缺少民主承載力,包括國家的最高權力殿堂——兩會,亦是如此。比如每次開會都爆出:「當代表以來從不投反對票,因為我愛國」,「和國家領導人一起討論國家大事我很激動」諸如此類,更有代表坦言「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選上代表的,就象做夢一樣」,還有代表聽報告和小組發言時激動得淚流不止,作為代表全國人民議政的精英們尚且如此,大眾的民主素質還能高到哪裡?可以說,當一個請託電話即可改變價值判斷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寄希望當下民主走得更遠。

  關於自由。共產黨追求自由也應當追求自由,因為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社會形態,就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人的自由解放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和要件。我們重視追求自由,但卻不敢說現階段的自由度已經超過西方,這同樣是社會發展階段甚至文化基因決定的。西方的自由緣自哪裡?悠久的文化傳統。我們知道「不自由毋寧死」這句名言,更熟悉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為什麼西方人把自由推到如此高的程度?因為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是古希臘文明,這種文明受自然環境的巨大影響。即古希臘處於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馬其頓、色雷斯、義大利半島和小亞細亞。這裡總體不太適合農耕,因而貿易很早就發展起來,而貿易的最大特點是平等主體自由交換,這就涉及到自由的主體、自由的行為。影響世界成文法的羅馬「十二銅表法」就是貴族與平民鬥爭的結果,也奴隸追求自由的結果。當然,自由更主要地是發展和強化於資產階級工業革命和思想革命。簡單地說是社會文明程度愈高,越是強調自由,越是認清自由的本質,越能做到「我拚命反對你的觀點,但我拚命維護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力」。看一下中國的發展歷史,一直都不缺少革命,但缺少文化啟蒙,絕大多數人至今不理解自由的真諦,很多情況下追求的自由是以犧牲他人的自由換取自己自由,甚至是自己的絕對自由,結果導致人人都失去自由。比如,我們不習慣於妥協和分享,更接受贏家通吃、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價值觀。可以說,歷代農民起義不管最初的旗號多麼誘人,發展到後來都走上封建集權的道路。這種數千年的文化傳統深刻地改造了國人,若想在短期內實現根本改觀是不可能的。

  關於人權。我們曾經有過對人權的片面認識,也就是忽略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的同時,走向了「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極端。但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的人權觀發生了很大變化,從1981年開始,我國開始參加一個個國際人權組織或公約,尤其1998年10月5日我國政府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這些都說明觀念的改變。實際上,今天中國官方和民間的人權意識已經大大增強,並且繼續加強。即使這樣,只要我們看了西方的人權觀與保護人權的做法,就會清楚看出無法直接複製。媒體披露,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教育當局曾試圖調查在校學生中非法移民的孩子,調查活動剛啟動就收到聯邦司法部的信函,要求馬上停止,否則會以侵犯人權被告上聯邦法庭。如果直接把這樣的人權理念套過來,我們社會能不能接受得了?想來很困難。尤其是表現到經濟社會發展領域,更無法直接複製。筆者出訪過程中聽到過在國內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想像的事情。加拿大政府計劃延伸20公里的鐵路,因有「釘子戶」18年無法實現,澳大利亞政府計劃建一條國家公路,也是因為「釘子戶」而20年未果。在澳大利亞的第十大城市,沒有一棟二層以上的樓房,筆者問為什麼,回答:要建兩層以上的樓必須在社區發公告,只要有一家不同意就不能建,結果沒有高樓。這些都與西方社會的私權和人權有關,同時也與其基礎建設早就完成有關。如果我們完全複製,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基礎建設改革開放後才得已展開,同時民眾的權利意識被激發出來,擔當精神卻沒有同步提高,如此結果會怎樣?可想而知。

  關於法治。中國走過彎路,比如「文革」期間砸爛公檢法,國家主席手持《憲法》亦無法保護自己,但今天已經走在法治的道路上,政府和民眾的法律意識也大大增強,即便這樣仍然不可能複製西方的法治模式。這裡不妨看美國媒體披露的幾個司法案例。執法人員在逮捕11名非法移民過程中,因為沒有履行必要法律程序,結果被判政府向非法移民賠償35萬美元。伊利諾伊州一名穆斯林教師向校方請假到麥加朝聖,因遭拒而辭職並狀告學校,結果校方敗訴,不得不賠償教師7.5萬美元。上個世紀90年代,一些破產黑人農民集體訴訟,狀告美國農業部在貸款中存在種族歧視,結果農業部被判賠償10億美元,受此鼓舞又有一些黑人農民繼續打官司,10年過程中美國政府又賠了10億美元。在中國這樣的規則意識歷來不強,政府行政過程中違法行為比比皆是,如果我們的各級法院套用,即使政府不被瓦解,財政也會垮掉。這不是說行政違法有理,而是認為改善中國官員的法治素質需要過程。

  ……

  若干比照及其結論性判斷,並非筆者在為我們一些僵化的思維方式、思想方法和不良行為作辯護,更非借故堅持因循守舊,固步自封,阻礙政治文明的推進,恰恰相反,筆者一直認為,既然我們在經濟和社會管理領域大量借鑒了西方的文明成果,那麼政治領域也應當積極而又大膽地去借鑒,否則就違背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但過程中必須理性和循序漸進,任何超越承受力而搞的大躍進,結果往往與初衷相背。

  其實,只要我們跳出情緒化的制度之爭,換種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很多問題並非不能講清。因為任何規律和規則都產生於人類社會,著眼於人的需要。換句話說,包括美國等西方發展國家,也是遵循規律和循序漸進。有一個事例很能說明這一點。2007年,美國發生了一個老年黑人公寓護工狀告僱主案。護工在車禍中致殘,因不滿賠償數額而打官司,律師無意中發現老太太有時一周工作70小時而無加班薪資,追究下去根源於多年前的一條法律,這條法律在薪資增加行業中把護理行業排除在外,理由是這類工作多是親友間進行。但隨著社會老齡化,護理工作已經發展成很大的產業,就因為法律未改而讓大量從業人員無法保護自己的權益。在一些勞工權利組織的參與下,他們決定打官司,案子一直打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過程中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最後九名大法官以9:0通過決議,駁回老太太的訴求。大法官們的觀點、布希政府和紐約市政府三者完全一致:如果接受了老太太的訴求,意味著護理成本和政府福利開支超出承擔能力。正如一名大法官對老太太所說:「如果你贏了,無數的人會從此付不起護理費用,那會是政府也無法對付的局面」。這一判決結果顯然不公正,因為沒有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但又是不得不的選擇,只能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決。這就是社會發展規律,任何國家和社會都不能違背的規律。

  在本文成文之時,一位朋友發來簡訊:「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罷,平淡普通也罷,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偶遇的、相逢的、別離的,都是唯一。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態,不能放棄底線,不必嫉恨他人。不貪,慾念少;不嗔,心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請珍惜;別過了,道珍重!酷暑的周末,祝您炎炎夏日裡心平氣和、知足常樂!」這種人生的感悟是否可以移植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道路中來?想來可以!

推薦閱讀:

李敖,「愛台灣」與「愛中國」的完美結合
中國人學哪門外語最容易?
中國上古十大神獸 麒麟排不了前三
歡樂中國No.3·春風得意
英國倫敦: 中國新年慶典的喜和尬

TAG:中國 | 制度 | 西方 | 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