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終於拍出了一部不需要演員的電影

《長城》的演員陣容。老江湖張藝謀,謀的是錢,不是電影,更不是藝術。

文/叔本琦

《長城》上映前,張藝謀說:「這是第一次,不是打醬油,不是好萊塢來中國市場熱炕。這是好萊塢工業流程上的一個標準產品,真正的深度合作,也是一個中國故事。」

看電影之前,我們被張導演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以為能在《長城》中看到媲美好萊塢大片的內容呈現,擺脫過去秀智商下限的爛片套路,為中國電影吐氣揚眉,給外國友人一個下馬威。

馬特·達蒙的加盟是《長城》的最大賣點,然而這是馬達演過的最爛的戲。

從電影院出來後,才明白一切都是營銷套路。張藝謀拍電影的功力不進反退,倒是吹牛的功力一日千里。回想起《活著》《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等經典佳作,再看看熒幕上無聊至極、純屬自嗨的CG大片,心理落差不可謂不大。

張藝謀淪為爛片王並非意外。作者胡堯熙曾在《新周刊》216期《陳藝謀 張凱歌》中寫道:「在商業的包裝下,張藝謀正在創建自己的專有模式,他更像一個通才,他的商業化沒有底線。」老江湖張藝謀,他謀的是錢,不是電影,更不是藝術。

除了一眾小鮮肉演員,張藝謀還啟用了爭議最大的藝人景甜。

製作精良,不等於電影好看

特效驚人且場面宏大的超級英雄片、科幻片,已是今日好萊塢的主流。在這個語境下,好片幾乎等於是好萊塢電影。人們對特效的狂熱,對視聽的痴迷,幾乎已經成為一部電影優劣的最大標準。不少觀眾正是以這種視角評價《長城》的,他們振振有詞地指出,《長城》的完成度極高,畫面的精緻,特效的震撼,絕對可以媲美好萊塢一流商業片。

誠然,觀眾常用五毛錢特效吐槽中國電影的製作質量低下,這種評價放在《長城》上的確不成立。看過電影的人,無論對演員多不滿,對劇情多不屑,都會認可張藝謀對大場面的超強把控力,起碼在視覺美學上,我們都看到了導演的用心。然而,製作精良,不等同於「電影好看」。

《長城》的特效場面再宏大,也於事無補。

《長城》裡面有一個鏡頭時常出現:身穿著亮瞎眼的藍色盔甲的女士兵們,擊著鼓傳達軍令,人多勢眾,場面浩大。看多幾次你就覺得不對勁了,因為演員的姿態與戰爭的緊張格格不入,如果不是周圍狼煙四起,你可能會以為張藝謀還在做奧運會開幕式綵排,這些女兵們正在做體操表演。

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嫻熟地運用色彩,把中國元素呈現出美艷不可方物的氣質。也許外國觀眾會買賬,對中國元素嘖嘖稱奇。但是對於看過《滿城盡帶黃金甲》、親歷過奧運會開幕式的中國觀眾來說,這些用於文化輸出、炫耀國力的套路已經老掉牙了,毫無誠意可言。

網友拼圖諷刺張藝謀在《長城》中的服裝設計。

《長城》演得最好的是饕餮

電影的形式日趨多樣化,但熱愛電影的人都知道,戲劇衝突和故事內核始終是電影最有魅力的部分。所以,我們談論電影的時候,總離不開演員。

可悲的是,中國電影早已成為粉絲經濟和資本權力的扯線木偶。這就是國產電影市場欣欣向榮而質量上乘的好電影卻屈指可數的原因。在不可估量的市場潛力下,張藝謀選擇迎合這一潮流,再一次消費觀眾對他的信任。

觀影之前,不少人對《長城》這個片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幻想著會出現一個特別深刻的隱喻。事實證明,這種想法實在幼稚。那個從《山海經》中抽取出來的「饕餮」,似乎更適合做為片名。有人甚至建議張大導演把饕餮作為電影的吉祥物,畢竟它們身上的花紋可是中華文化最神秘的符號之一,連20元人民幣上面都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長城》唯一的演技擔當,就是這位饕餮。作為一隻遠古異獸,它本色出演,盡心儘力,演技到位。

電影中的饕餮。

張藝謀當初拍胸膛表示,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在這部電影里,沒有一個演員是差的。如今,他卻給我們看這些尷尬得起雞皮疙瘩的表演。張藝謀為了迎合市場和資本選用的演員,平時一副「有禮貌、聽話、很努力」的樣子,一到鏡頭前就只會用背書腔式念台詞,用面癱式表情示人,用生命來提醒觀眾:我們真的是在演戲。

過去的張藝謀,曾經站在了國產電影的巔峰,用細膩的手法、精湛的攝影聚焦大時代的小人物。如今的張藝謀,終於以《長城》證明他可以在商業化一途上走得多遠,在背離電影藝術這條路走得多麼決絕。

王俊凱在電影中飾演皇帝。

強行文化輸出,一點都不高明

作為一部純粹的商業片,《長城》把十分鐘的故事拉長十倍,尚可理解。問題在於,把「信任」作為本片的主題,用生硬的政治正確對人進行道德說教,強行輸出東方中心主義的價值觀,不僅不高明,還很突兀。

《長城》一方面譴責西方弱肉強食主義的貪婪掠奪,一方面高調頌揚中國士兵們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更突兀的是,它以莫名其妙的劇情變化,非常粗糙地把一個貪婪成性的外國士兵轉變為心中有火的道德楷模。這一處理,就像把雷鋒精神硬塞到每個人腦袋裡一樣彆扭。最後,張藝謀還給出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女將軍帶著主角光環,大難不死;外國友人被成功教化,帶著那些神秘的黑火藥回到家鄉,中西方攜手達到了天下大同的大和諧。

馬特·達蒙在電影中從火藥竊賊變成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僅僅是因為景甜教了他一句中文「信任」。

張藝謀拍出這樣的爛片,與中國電影的處境密不可分。近年美國好萊塢大片陷入僵化模式,但依然席捲全球市場。中國導演似乎急著反抗這一風潮,從好萊塢大片嘴裡搶票房,於是拉攏了大量資本,請來龐大的好萊塢團隊,最終卻只炮製出一部部三流大片。中國導演糟糕的講故事能力、陳朽的價值觀,白白糟蹋了好萊塢水準的製作技術。

這是一種「中體西用」的尷尬,張藝謀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推薦閱讀:

穆赫蘭道的演員介紹是什麼?
胡可作為一個母親如何評價?
周星馳《九品芝麻官》經典台詞有哪些?
電影《緝槍》演員有哪些?
《拐個皇帝回現代》演員及劇中人物介紹?

TAG:電影 | 演員 | 張藝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