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天大寒 | 由「冬藏」轉「春生」,這些養生核心點千萬不可忽視!!!

2017年1月20號

大  寒

(過小年、四九)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也是一年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之後就是立春,因此大寒就是人體由冬藏轉為春生的一個過渡期。

但畢竟大寒屬於「冬三月」,因此還是要做好養藏之道,要避寒就溫。

人在天地間,當然應該順應天地陰陽之氣升降、沉浮,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乃天之道。

中醫養生的核心點:順天時!

大寒的特點就是「寒氣重」,而寒氣重最傷「心腎、脾胃」;大寒之後沒幾天就是春節了,因此培補脾胃至關重要!

實際上,脾為後天之本,每個節氣都要重視脾胃的培補!

培補脾胃最好的辦法就是「飲食有節」,也就是要有規律,同時還要注意:

忌 寒!!!

有規律:按時按量吃飯,就是養脾胃!

寒,傷脾胃於無形之中,因此我們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吃溫食,喝溫開水。特別是一些小孩子,本來脾胃都還沒完全發育好。

同時還要注意:

忌油濾、飽脹!!!

油濾飽脹同樣最傷脾胃,影響脾胃的正常蠕動,中醫上講「寒濕困脾」,你這個就叫「酒肉困脾」跟修養有關!

解決辦法:閉嘴!

控制不住嘴,那就多運動吧:散步、推腹、踢踢腿......各種運動循環往複,直到你能打出飽嗝,臭屁為止!

當然艾灸足三里,也可以促進腸胃蠕動。

我在前幾天的文章里專門寫過「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有的人天生脾胃強健,如果你脾胃弱,那就學會「閉嘴」吧!特別是在春節期間。

春節期間最好的一道配菜!!!

清水煮蘿蔔

老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蘿蔔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等功效」。

在這裡千萬別把自己當做美食家了哦,記住,是:

清水煮蘿蔔

如果你覺得清水煮蘿蔔麻煩,那麼就生吃白蘿蔔吧!同樣可以消食化滯,還可以清肺火,那些晚上咳嗽,還帶黃痰的親們,生吃白蘿蔔有用!

從「冬至一陽生」到大寒,陽氣已磕磕碰碰出地表了。

如何培補收藏好人體陽氣,在冬三月都是我們要認真做的功課!冬天陽氣沒養好,春天怎麼抗病呢?!

大寒天氣寒涼,最傷「心腎脾胃」之陽氣,那麼我們可以用艾灸提升人體陽氣,激發人體自身的抵抗力!

艾灸穴位:

大椎穴、腎俞穴、心俞穴

膻中穴、神闕、關元

艾灸時間:

每天1次,每次每個穴位20分鐘;艾灸一周休息1天。

大寒艾灸期間多喝溫開水,可以加點蜂蜜;總之做好滋陰工作。早上吃山藥小米粥很好。

大寒做好以下」5宜「

食宜溫苦:養腎為主

「少食咸多食苦」原則,咸入腎,苦入心,冬季為腎水旺盛之時,鹹味吃多腎水更旺,使心陽力量減弱。多食些苦味食物可助心陽,達到平衡;飲食宜溫熱,忌食生冷!可食用偏溫性食物,多以請補為主。不要忘記白蘿蔔了!

睡宜早:養精蓄銳藏陽氣

為了順應冬藏,人們在起居上也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黃帝內經》所說,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則容易耗損陰精,傷及腎臟。

動宜慢:微汗即可

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太極拳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有些艾友,在冬天會出現盜汗情況,艾灸:陰郄穴、復溜穴、合谷穴,這3個穴位不管什麼原因的多汗,或者是不出汗,都歸它們3個。

頭宜暖:胸背足忌寒涼

大寒節氣,寒邪侵人,血脈不暢,這時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中醫認為,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心為陽臟貫通胸背,寒易從腳而生,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並經常用熱水泡腳。

艾灸:大椎穴、命門穴、湧泉穴

心宜平:節制喜怒曬太陽

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常會影響人們的心情,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

因此,要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

多按揉艾灸:膻中穴、太沖穴。


推薦閱讀:

生肖怎麼算?今天立春屬羊屬馬難定論
觀音是我們人人信奉的神,今天終於收集齊了!
今天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從今天起,為了孩子,請家長每天朗讀三遍,請轉給家長
今天是12月第一天,快打開為12月開個好頭,祝你新的一個月好運連連!

TAG:養生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