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背後蘊藏著多少中國傳統文化?

據說這段時間碰瓷的少了,因為進入了三伏天,持續的高溫已不適合開展業務。「三伏天」翻譯成英語是dog days,多麼形象啊,熱成狗了!

現在流行「 熱成虎了」先看看為什麼叫「三伏天」?

三伏天是小暑與立秋之間,氣溫最高、又潮又悶的一段日子,歷時三十到四十天。

「伏」是「伏邪」的意思。我國傳統文化中,大自然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六氣」過盛,會對人造成傷害變成「邪氣」,即「六邪」。三伏天「暑氣」過盛,需要「潛伏」下來規避「暑邪」,「伏」字用在這裡簡直是恰如其分。我們的祖先是何等聰明?

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三個階段。

初伏:按中國傳統曆法,初伏第一天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起始日期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固定為10天 。

中伏: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起算,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的前一天截止。中伏的周期不確定,具體多長時間要查當年的農曆節氣才知。中伏一般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甚至是20天。

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起算,到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結束。所以,和初伏一樣,末伏的周期也是10天。

2017年三伏天是這樣的(按陽曆查詢):

初伏 (10天):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 (20天):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 (10天):8月11日~8月20日

網路配圖

「三伏天」一說來自干支歷!

天干、地支

天干(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地支對應12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插播:前幾天發表的《那些漸行漸遠的關中方言,你還在用嗎?》一文中,有個別拼音標註錯誤。機智的小編這次忽略了拼音^-^

用天干、地支按固定順序配對,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這種紀法形成的曆法,叫干支歷。干支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影響國人數千年,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干支歷是如何紀年的?

從甲子開始,天干、地支按固定順序配對,每一對為一年。滿60年,又從頭開始,無限循環。

送上《六十干支表》,如下圖。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注意:干支紀年法是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不是我們習慣性認為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怎樣把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

以上面的《六十干支表》為依據,分公元後、公元前兩種情況。

1,公元X年:先上公式,Y=Mod(X,60)-3,Y值對應的干支就是這一年的干支紀年。註:假如Mod(X,60)<=3,則Y=Mod(X,60)+60-3。

如果看懂了上面的公式,本段可以飄過。意思是:用公元年除以60得餘數,減3,用得到的數值在《六十干支表》中對應的干支,即是這一年的干支紀年(假如餘數小於等於3,則餘數先加上60再減3)。

舉個栗子:

公元1894年是農曆哪一年?1894除以60得餘數34,減3等於31。查《六十干支表》,31對應甲午,即公元1894年是農曆甲午(馬)年。甲午戰爭是中國永遠的痛,「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之」。

公元1年是農曆哪一年?1除以60得餘數1,因為1<3,先給1加60再減去3,即1+60-3=58,查詢六十干支」表知:公元1年是農曆辛酉(雞)年。基督教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叫做公元元年,對應中國的漢平帝劉衍元始元年。

2,公元前X年:同樣先上公式,Y=58-Mod(X,60),Y值對應的干支就是這一年的干支紀年。註:假如Mod(X,60)>=58,則Y=58+60-Mod(X,60)。此公式不再解釋,直接上實例。

公元前841年是農曆哪一年?841除以60餘數是1,58-1=57,查詢《六十干支表》可知,這一年是農曆庚申(猴)年。公元前841年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國人暴動」,周厲王下台;它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共和元年」,是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推薦閱讀:

傳統古相法:《公篤相法》詳解「眉型眉相」
傳統相術「十二宮」解(一)
歸秀法正格的六親取法與傳統的六親取法截然不同!
新文化運動興起後傳統詩詞所處的地位
傳統八字關於十二運(十二長生)的爭議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