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引起重視的骨盆旋移綜合征

  亟需引起重視的骨盆旋移綜合征

所謂骨盆旋移綜合征是指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運動狀態的改變或者突發暴力、外傷以及不正確的長時間的工作、休息坐姿、卧姿、先天性關節不對稱及下肢不等長等各種急、慢性損傷引起的脊柱、骨盆內外失平衡,發生相應力學改變,使韌帶鬆弛,骨盆各構成結構及脊柱其他多關節錯、滑動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

一、骨盆的結構:要了解骨盆旋移綜合症,首先需要了解骨盆的結構,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組成的。在4塊骨骼之間有堅強的韌帶,並由關節或軟骨相連接。其中每塊髖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三塊融合而成,兩塊髖骨除了由骶髂關節與骶骨共同聯結以外,在前方由兩側恥骨之間通過軟骨相連,稱為恥骨聯合,分娩時恥骨聯合稍能鬆動,為胎兒娩出提供了條件;骶骨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尾骨包括4~5塊尾椎,骶椎和尾骨則借軟骨和韌帶連接成骶尾關節,此關節活動性很大,在分娩時尾骨可以向後移動使骨盆出口的前後距離增加,有利於胎兒的自然分娩;在兩側髖骨與骶骨的耳狀面之間形成骶髂關節,一般認為此關節活動範圍甚小。骨盆各部之間有兩對堅實的韌帶,一是連接骶尾骨與坐骨結節之間的骶結節韌帶;另一個是連接骶尾骨與坐骨棘之間的骶棘韌帶。如此,這4塊骨骼,通過韌帶、軟骨和關節連接在一起,便組成了骨盆。

二、骨盆旋移的原因:事實上,骨盆雖然有關節、軟骨連接,有堅實的韌帶固定,但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運動狀態的改變或者突發暴力、外傷以及不正確的長時間的工作、休息坐姿、卧姿、先天性關節不對稱及下肢不等長等可以破壞脊柱內外平衡,出現相應力學改變,使韌帶鬆弛,關節錯、滑動,逐漸或迅速產生骨盆旋移。

三、骨盆旋移的主要臨床表現和體征:脊柱與骨盆間生物力學是密切協調的,而骨盆旋移則會使這種協調關係發生改變和代償,容易引起腰椎代償性側彎和骨盆主橫軸骶骨(即通過 S 2 及兩側骶骨耳狀關節的中樞點的連線)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錯位而引發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另外,骶骨,坐、恥骨,恥骨聯合改變時可發生一系列相應癥狀,所以,我認為骨盆旋移不能簡單的以骶髂關節前後錯位而引發的癥狀、體征來概括,而是設計全身多系統、多部位的臨床綜合征。

1、臨床主要表現:骶髂關節活動時疼痛、腰肌勞損、腰椎後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髖痛、膝痛、彈響髖、彈響膝等。

其中骨盆旋移症與腰腿痛的關係十分密切而在臨床卻容易被忽視,導致許多腰腿痛病人長期不愈。原因是骨盆旋移後骨盆自鎖系統受到破壞,使骶髂關節錯位失穩、腰椎側彎、椎間孔骨性通道狹窄,出現坐骨神經疼痛癥狀,此種情況多見於青壯年,並且反覆發作,若不能正確診斷、治療,則遷延難遇。筆者觀察超過80% 的腰腿痛患者有或輕或重的骨盆旋移,因此,亟待引起臨床重視!

筆者還注意到:嚴重的骨盆旋移還可以出現排便、排尿異常,月經不調,脊柱側彎,坐骨結節滑囊炎,頭痛、頭暈,周身不適,疲勞易倦,內臟功能下降,全身關節鬆動、彈響,甚至精神抑鬱等。一些原來認為常見的膝、踝關節痛(如膝骨關節病、慢性滑膜炎、跟骨骨刺、 趾痛症等),足部病變(如馬蹄足、扁平足、內翻足等),膝部病變以及闊筋膜張肌、股直肌、股二頭肌、梨狀肌等病變都與骨盆旋移有關,當然,這些病也可以反過來導致骨盆旋移,與骨盆旋移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因此,提醒專業人士注意:骨盆旋移多見、常見,大量存在,可設計多系統、多部位疾病,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及早正確診斷、治療,防止誤診和併發症發生。

    2、體征:骨盆旋移後不同階段表現不盡相同,下面是常見的體征改變:俯卧位時,髂嵴和兩肩連線不平行,表現為右高左低或左高右低。以右側骨盆為例:由於移位的骨盆向後扭曲,看上去右臀比左臀高(也凸起),右髖關節內旋,右腿比左腳短。站立或步行時,正常者應該是左右下肢平均擔負體重。但此時,右腿變短,為了均衡負重,身體不得不向右傾斜。為了使傾斜的身體不致跌倒,左腿就得擔多起一半體重以上的重量。為了保持全身的平衡,胸腰段脊椎就得向右側彎曲,而頸胸部脊椎則彎向左側,環枕關節則傾向右側,致使頭向右側偏斜。俯卧位髂嵴變成左低右高,兩肩卻左高右低,由於發生脊柱彎曲,整個上半身看上去向左傾斜。

隨著病情變化、惡化,骨盆旋移體征會變得複雜多變,因為骨盆移位的繼續,勢必導致脊柱出現複雜的彎曲狀態,出現髖關節移位,肩關節移位,肘關節移位,腕關節移位,甚至手指關節移位。不僅如此,脊柱的扭曲、錯位還可使肋小頭的各關節也會發生移位,出現肋骨的翻轉、頂起等。同樣,髖關節的移位也可使膝關節移位,踝關節移位,趾關節移位而帶來相應體征改變,骨盆旋移的複雜多變會導致出現平卧位和仰卧位時不一致,卧位和站立位時不一致等,造成診斷困難。所以不能單憑一種姿態診斷,更不能僅憑靜態的X線準確診斷何種類型。

此外,長短腿,陰陽腳也是骨盆旋移的重要癥狀和體征,是骨盆旋移診斷的重要條件。筆者認為長短腿,陰陽腳的出現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真性的,而非假性的。其中髖臼中心(或說頂點)上、下移動和髖骨內外旋,股關節內外旋是重要原因,值得重視。

四、骨盆旋移的診斷:根據以上所述,骨盆旋移的診斷確實比較困難。筆者經驗:診斷骨盆旋移時一定要有整體觀,運動觀,平衡觀,生物力學觀等,不局限於一處、一骨,因為骨盆旋移不僅僅只是髂骨的旋前旋後錯位,有時還有髂骨的內外旋,骶骨的仰傾錯位、擺動錯位及側向翻轉,還有恥骨聯合的上下、前後錯動、左右分離等等。因此要正確診斷骨盆旋移,除了依據上面的癥狀和體征外,觸診必不可少,特別是髂後上棘,髂前上棘,骶髂關節面(骶骨外緣,髂骨內緣),坐骨結節,恥骨聯合等,而且要多體位,甚至運動狀態下觸診,特別還要注意結合骨盆旋移後的特徵性癥狀和體征改變,才能更好的判斷!

五、骨盆旋移的治療:手法複位是首選,在施行手法前一定要診斷明確,如果診斷錯誤,非但不能取得明顯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加重痛苦。筆者接診了許多到處求醫、被誤診、誤治的患者,往往病情纏綿不愈甚至加重,談起就醫經歷,忍不住痛哭流涕,扼腕嘆息!治療骨盆旋移時要注意該病可能引起的脊柱側彎,腰、胸、頸以及顱骨位置的改變等,不能只注意骨盆和脊柱,還要重視可能影響骨盆穩定的諸如前面所述的足、膝、骨盆、腰、胸、頸以至顱骨等相關疾病的治療,重視心理疏導等治療,使其不僅骨正筋柔,而且要氣血自流,精氣神足!

骨盆具體調整手法以糾正錯位關節,恢復脊柱與骨盆生物力學結構,調動人體自我修復機製為核心。

常用手法有:1、側卧牽抖衝壓法

 2、屈髖屈膝旋髖按壓法

3、搖腿揉腰法

4、俯卧牽抖衝壓法

5、側卧推髂、推坐骨法

6、側卧推(旋)骶骨法

7、卧位柔性正骨法

8、站位柔性正骨法

其中傳統和美式整脊手法在調整骨盆旋移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可快速減輕癥狀,但因重視觸診不夠,缺少對相關骨性標誌及整體改變的認識,使效果也有明顯不足,而柔性手法在結合觸診,精細調整骨結構改變,調動機體自身修復力方面有更明顯的優勢。本人獨創的於氏整脊既具傳統手法的奧妙,又具有美式調整的輕巧,再結合柔性正骨、整脊,使骨盆調整變得輕巧、舒適、安全、自由、到位,為來自國內外大量患者解除了病痛。

對於時間較久的患者,因為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表現,則需要配合針灸、中藥、心裡疏導等其他治療,以鞏固治療效果,徹底消除軀體和精神方面的病痛。


推薦閱讀:

骶髂關節疼痛的診斷
我的鎖骨左右不對稱,右邊突出左邊高,高低肩左邊肩膀高,左右肋骨不對稱,左邊肋骨外翻。該怎麼矯正?
「健美腰」—骨盆前傾怎麼改善?
骨盆閉合到底有多重要
女人為什麼要做《骨態重塑骨盆閉合術》

TAG:綜合 | 骨盆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