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

內容簡介

編輯本段

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城(今安陽)期間,剔除《彖辭易》與〈象辭易〉之繁瑣,創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辭與爻辭,原文僅有448句話,很簡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傳是伏羲氏畫的,伏羲一畫開天。

漢代司馬遷著《史記》稱周文王的作品為《周易》。現存《周易》皆附「彖辭」與「象辭」,是否文王所為?尚待考證。

莊子,老子將道家學派發為"不立文字,以心傳心。"[2]

易經東周孔子及其弟子將「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禮教規範寫入《文言》、《繫辭》,編入「周易」。漢末儒生將「周易」改稱《易經》並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繫辭》、《說卦傳》等雜貨的「易經」,並非正宗《周易》,應當稱為〈儒學易〉。其詳情,請看以下詮釋。

《周易》亦稱《易經》、《易》,在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席位。

《周易》是一部論變法的奇書。《周易》的變法序列是用形象表達出來的。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憑心靈的任意創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礎及其實踐這個認識環節。《易,繫辭傳》曰:「古者包犧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觀象於天、俯者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因此,受遠近諸事物變化的啟迪而揣度天地萬物變化的奧秘,並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質和規律,達到把握萬事萬物基本運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是作卦畫的初衷。顯示了《周易》屬於形象思維性質的最最原始的本質屬性。

《周易》的形象思維之所以能構成應有的體系,在於它不是簡單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維的特點,在於它表達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質的客觀實在性。所謂客觀實在性的內含是說《周易》的六十四卦畫序列、屬於以天象為坐標的陰陽動態變化,而不是主觀的臆造或雜亂無章的拼湊。

臆造的形象就不可能反映實在的本質,拼湊的形象更會出現無法彌合的代溝,難以體現出客觀的邏輯。然而,《周易》用形象刻畫的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儘管有它物化的基礎和模式,但並不是原原本本的複寫或依葫蘆畫瓢,而是用間接、科學、抽象的形式來表達。

 有例為證,《易·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既是演繹八卦的基本程序,也是將一般的感覺和表現升華為理性形象的表達過程,用陰陽運氣學的語言來詮釋這句經文,就是說《周易》所要探討的事物或現象就是「太極」,太極內在相互對立的陰陽兩方面就叫做「兩儀」,陰陽兩儀各自內在的矛盾利害因素就構成了「四象」,把這個矛盾利害的基本因素按照辯證否定觀進行推理、就有八經卦(用三爻組成的卦)所表達的基本卦象。只有表達形式的抽象性,才有可能達到「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之目的,才有可能將其用有聲的文字表達出來反射出對陰陽運氣學說的導源作用,一個活生生的運氣思維邏輯的始版。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兩個方面,「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易經的核心理論。易經八卦又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主要內容

編輯本段

概述

[3]今本《周易》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經」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

所謂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八卦」則是由「陰」、「陽」二爻三疊而成。

《周易》的「陰」、「陽」,分別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即「––」與「—」。古人用陰陽範疇來表現寒暑、日月、男女、晝夜、奇偶等眾多概念,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陰」與「陽」的基礎上,聖人將其符號三疊而成八種不同形狀,分別命名為不同的卦名並擬取相應的象徵,稱為「八卦」(也稱「經卦」),具體如下:

卦名

象徵物

象徵意義

易經

接著,聖人再將「八卦」兩兩相疊,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劃組合體,即「六十四卦」(也稱「別卦」),每卦中的兩個「八卦」符號,居下者稱為「下卦」(也稱「內卦」,《左傳》稱「貞卦」),居上者稱為「上卦」(也稱「外卦」,《左傳》稱「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條線條,稱為「爻」。《說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變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陰陽之交變。因此「––」稱為「陰爻」,以「六」表示;「—」稱為「陽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稱為「爻位」,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如,第四卦「蒙卦(下坎上艮)」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別稱為「初六」、「九二」、「六三」、「六  四」、「六五」、「上九」。

所謂的卦爻辭,即繫於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應的也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由於《乾》《坤》兩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辭,故將其併入爻辭之中,即總計三百八十六則爻辭)。

「傳」實際上是闡釋《周易》經文的專著,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因其闡發經文大義,如本經之羽翼,故漢人稱之「十翼」,後世統稱《易傳》。

彖傳

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傳

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釋卦象者稱為《大象傳》,釋爻象者稱為《小象傳》。

文言

共兩節,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意旨,故也稱《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闡發與拓展。

繫辭傳

分為上下兩篇,主要申說經文要領,貫徹卦爻辭的基本義理。文中對《周易》經文作了全面的辨析與闡發,一者抒發《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讀《易》之要例。

說卦傳

是闡述八卦取象大例的專論,也是探討《易》象產生於推展的重要依據。

序卦傳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綱要,揭示各卦之間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經《乾》至《離》共三十卦,主說天道;後半段自《咸》至《未濟》三十四卦,主說人倫。

乾坤譜(4張)雜卦傳

猶言「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將六十四卦重新編為三十二對「錯綜卦」,旨在闡發事物的發展在正反相對因素中體現的變化規律。

八卦結構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結構如圖:

乾:x=1,y=1,z=1

巽:x=1,y=1,z=0

離:x=1,y=0,z=1

兌: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書籍性質

編輯本段

《周易》,簡稱《易》,亦稱《易經》。三易(連山易、歸藏易、 周易)之一。儒家尊為之首。玄學、道教奉為三玄之一對其性質,認識不一,主要有以下觀點:

(1)卜筮書。《周易·繫辭上》具體介紹大衍之數的卜筮法,卦爻辭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語,史書認為《易經》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為卜筮書。宋朱熹《周易本義》主此觀點,近人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李鏡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說。

易經(2)哲學書。莊子認為「《易》以通陰陽。」陰陽問題是中國哲學基本問題。近代有學者認為《周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

(3)歷史書。講述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章太炎《易論》) 「乾坤兩卦是緒論。阮濟、未濟是餘論,自屯卦至離卦,為草味時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過卦為周初文、武、成時代之史。」(胡樸安《周易古史觀》),另有學者或以為《周易》為商周之史。或以為是奴婢起義史,或以為是用諧音隱文體和卜筮外形寫成的一都特殊史書。

尚有他說,所據不一。一般認為《周易》經文為占筮書,但其內容涉及歷史、社會、制度,範圍極廣,且蘊涵一定哲理。而《周易》傳文則是哲學著作。故《周易》含有卜筮、哲學、歷史、科學等多種成分。《周易》的主要特點是以八卦、六十四卦、象數為模型、以占筮為形式,模擬演繹、預測宇宙萬物的起源、結構、運動變化的規律。其卦爻象符號系統和卦爻辭文字系統互相診透補充,構成「任何數目都可以套進去」的「宇宙代數學」。(馮友蘭《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代祝詞》)雖帶有神秘的占卜色彩。但蘊含較深刻的理論思想和樸素的辯證觀念。書中精義乃是對天道與人理的綜合探索,凝聚著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幾千年來,《周易》原理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滲透到古代社會科技的各個領城,融化進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之中,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調,啟迪和推動了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源頭活水。

名稱釋義

編輯本段

周易,中國古代研究、占測宇宙萬物變易規律的典籍。包括《易經》和《易傳》兩大部分。《易經》內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卦辭、爻辭。每卦六爻,六十四卦為三百八十四爻。即有六十四卦辭、三百八十六爻辭(乾、坤二卦分別多出用九、用六爻辭)。文字古奧,蘊義精深。《易傳》是對《易經》所作的解釋。共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又稱《十翼》。

對其書名。理解不一。「周」有周代、周地、周遍、周環等不同解釋,「易」有變易、易簡、不易、交易、對易等不同解釋。

關於作者和成書年代向有爭議。《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之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辭,孔子作傳解經。「五四」以後,史學界提出懷疑,有周初說、春秋中期說、戰國說等不同觀點。

現存主要版本有兩種:通行本與馬王堆帛書本。影響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本(即《周易正義》)、宋朱熹《周易本義》本。1973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與傳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現存最早的別本。《周易》注本,古今不斷,多達千餘種,影響較大的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孔穎達《周易正義》、宋程頤《程氏易傳》、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高亨《周易古經今注》等。

「周」的解釋:

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3.日月為易,象徵陰陽,揭示陰陽循環交替之理。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干」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易經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8.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繫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而現代說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書籍,道教是出自與農民起義軍的組織五斗米道,為了秘密傳播假託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為鼻祖,以周易等古書為經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千年.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2、時時在變易之中;3、又保持一種恆常。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歷史由來

編輯本段

周易(6張)《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  在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城安陽市,羑里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   

《周易》相傳周文王著,又有舊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並作辭。或說文王做卦辭,周公作爻辭,實非一時一人所做。文王出生在今陝西岐山周原古稱西岐,後來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今安陽)。周易就這樣誕生了。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亦稱「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幸免於難。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布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抵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易經

時至今  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或相關作者大致不是孔子,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必須指出,易傳跟易經並不是非常切合,有很多內容都表明,作者似乎不太懂得原文。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周易》占測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只要能讀懂《周易》,無論是哪一行從業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應該說《周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能簡單地說它是占測算命,哲學,科學,或文化了。

當下,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辯證法的基礎。

出土周易

編輯本段

1973年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釋文發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熱潮。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1987)、張立文《帛書周易注釋》(1992),韓仲民《帛易略說》(1997);帛書《易傳》釋文,最初見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1993)、第六輯(1995),朱伯昆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一輯(1995)、《續編四庫全書》經部第一卷、四川大學出版社《易學集成》等書。本世紀以來,帛書《易傳》新釋文又見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廖名春《帛書〈周易〉論集》、丁四新《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等。帛書《易傳》共包括《二三子》、《繫辭》、《衷》、《要》、《繆和》、《昭力》六篇。邢文《帛書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學術專著。1977年在阜陽雙古堆漢墓出土了漢簡《周易》。1994年發現了楚竹書《周易》,經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關校注,亦十分豐富。

原理來源

編輯本段

在《簡易道德經》里,周是周到圓滿,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創作簡易圖時,把簡易符(即現代所說八卦圖的陰陽符)排列成一個圓形即一周的形式,闡明了周和易是簡的主要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並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簡易道德經》里的這個完美的「周」字。無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簡易的簡字。大自然萬物的變化,是易的根本現象。恆之無休而無不果,說明了易,就是物的變化而成事,物每一點變化都有一定的結果,這就是易象。「簡之周」和「周之易」說明了周是簡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簡周易」。「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說明了「簡易圖」是判斷推理的一種測探工具。

傳承發展

編輯本段

中華盛世(5張)由中國易經協會會長裴翁教授於2010年11月2號在北京清華大學國學智慧高級研修班發表的「易學、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星應列為中國古代重大發明之一」被被刊登在《中華盛世》期刊的國學文化欄目。《中華盛世》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提寫刊名,該刊已向聯合國有關組織,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及中國駐外國大使館、領事館發行。同時,已向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及中央各有關部、委、辦、局贈閱。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曄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的易學傳承的系統。但自詔、宋以後,我們所讀的《周易》,關於《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面。同時把《系列》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於我們現代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並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對於研究《周易》來計,這點應當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沒有太準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系,再傳楊何,字元敬。無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丁寬一系,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傳張禹,禹傳彭宣。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系。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系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採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來別走一途,專從老、庄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迭羲皇之室。

易經

「東方古文化」是以中國為發源地,流傳及盛行於東南亞國家,至今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它是經久不衰的一種古文化,已經歷3—5千年,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體系,不但是哲學思想體系,也包含科學體系。

古文化稱為「東方文化」核心,從它創造形成至今,是中國文化遺產。但至今,大部份在東南亞國家弘揚和應用更為廣泛,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促進了歷代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李瑞環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大會上講過: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創建的儒家學說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張。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了極其重要貢獻,有著超越時代,超越國界的深遠影響。儒學的許多重要論著,特別是做人、處事、立國的至理名言,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引用。

道教源於中國,佛教源於印度,在東南亞一帶流傳不息,它們教義宗旨,都是以勸善為主,解除人生私慾心,且能超脫凡人,解脫人生痛苦,面對世間複雜矛盾,並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明理論,它更有科學一面,特別道教中科學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學和倫理道義去解決它,把人類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標誌,它發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滅的光環。如《老子》學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理論,為世界破譯生物遺傳密碼起了作用,DNA的鹼基由三聯體組成才64個排列順序,形成八卦三聯體規律性。

《周易》包含著象數和義理兩方面,但實際上象與數,義與理還可細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運行規律的分類,爻反映各類的不同發展階段,這相對應宇宙信息發生使天、地、人、事的演變和發展規律。20世紀80-90年代曾邦哲從系統綜合理論發展了結構論提出「太極圖是元氣本原、陰陽變易、卦序組織和道、器觀念的綜合」,認為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同型、同構數學模型的圖式邏輯體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論、演化論與建構論以及「道」精神與「器」物體觀念的模型化邏輯思維方法體系。

《周易》的發展方嚮應該從預測學、認識學和行為學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運用:

1.預測學

「義」反映了倫的意義,64卦六親關係,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差別。

「理」是對事物規律和道理的探討,是易理、易道的分析,應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對事物如何形成和發展進行解釋。

2.認識學

現代思維科學把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理性認識思維,也就是邏輯思維,一類是感性認識思維,也就是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從認識學角度研究《周易》,我們應該從感性思維上認識她。《周易》以最簡單的陰爻、陽爻兩上符號來概括和演繹萬事萬物,充分體現了萬事萬物辨正統一和矛盾統一的現代哲學思想。「一陰一陽謂之道」《周易》的發展離不開對易學哲學體系研究,真正結合「學」與「術」兩方面一起進行研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周易爻卦

編輯本段

周易爻卦特點:

  1:先天六十四卦,全面助你行事順利!

  2:文王演八卦,包羅萬象而盡精微!

  3:多種八卦類型選擇,全方位的預測人生!

  4:隨身攜帶,遇事占卜,日常問卦必備!

周易在我國巳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其淵源演化:蓋天賜河圖,燧人得之,以定天極四方;羲聖則之,乃畫先天八卦,以乾為首,又據作後天八卦,以帝出震,先天六十四卦次由是成列;神農繼作連山八卦,以艮為首;黃帝續作歸藏八卦,以坤為首;經堯、舜授受;文王演成後天六十四卦次序,並衍卦辭;周公又據卦繹爻釋辭;孔子贊述作十翼傳,而集其大成。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燒毀很多書籍,唯易經屬於占卜的書,幸免於難。漢唐以來,歷代都有研究易經的人,尤其在漢宋兩代易學宏揚為最,它所包含的思想,接人待物無所不包。易學所言之處,包羅萬象而盡精微,為六經之首,一切道理之根源,可應用到任何學術上,如山醫卜命相、兵法、仙學、天文學、倫理哲學……等多方面。易經尊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帝王學,其能流傳至今,且有愈盛之勢,其中蘊藏著無限的智慧之故。

意義影響

編輯本段

價值意義

乾泉先生認為,易經是一部集體性著作,周易體例內容本身不成於一時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側面,夏商兩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觀念與人鬼溝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溝通的行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動本身也有多樣性,例如有燒龜殼或燒牛骨,而從其燒裂的紋路中見啟示的方法,占者將所欲占之事與對紋路的解釋又刻到甲骨上,流傳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甲骨文)這種占筮活動傳至周文化傳統中時,經過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觀念與符號系統,(卦爻辭與卦爻象)一方面將當時所佔之事及其解釋以文字記錄下來,(卦爻辭)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則,(大衍之數)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這部著作,亦即我們今  日所見的易經之書的經的部份。經過歷代哲學家的闡釋,發展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經典。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活水。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或是《黃帝內經》,《神龍易學》,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易,變也!各種病不了解病根變化如何了解醫治之法?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易經》里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如今,我們誰不曾說過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這些辭彙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周易》在西漢時期就被列為六經(易,詩,書,禮,樂,春秋)之首。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書時亦不敢毀傷它。

《周易經》研究被稱為《易經》或「易學」,早就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漢書·儒林傳》記載:「孔子讀易,緯編三絕,而為之傳。」上下五千年,《易經》代代相傳,釋家林立。許多學者皓首窮經,考證訓詁,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為大觀。

《周易》研究流派紛呈。他們互相爭鳴,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長補短。春秋時期,筮法上出現過變卦說,取象說,取義說,吉凶由人、天道無常說。戰國時期出現過陰陽變易說。漢代有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時期稱玄學。宋明時期,又出現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又有人籠統地分為兩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陽剛。講「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修身以有用於社會。道家則重坤卦,重陰柔。講「大道若水,弱能勝強。」強調精神自由,以無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兩家都從《易經》發展而來,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皆發源於青藏高原。

《易經》的科學內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承認和尊敬。易學研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範圍內的顯學。儘管如此,《易經》里仍然有許多不解之謎,連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闕如。

論語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學易至於韋編三絕,積功力久,發此感慨,再給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減少犯大的過失。學《周易》貴在能「知幾」,機者念頭起動幾微之間,心念一動即加以察覺。學《周易》可以趨吉避凶,在念頭起處即是非分辨得明,使災禍有一點端倪時就及早調整心念行為,讓滅禍消弭於無形,自然能趨吉避凶,遠離大災大禍。上等智力的人學周易,可以進一步學形而上之道。

「無大過」的大過指的是什麼?就普通人而言,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誤犯,例如過失、損人等。若就修道的人而言,凡是心不在道,就是大過或無意中說了不合道理的話,或無意中做出令人惱恨的事,就是大過。

易經孔子曾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者是天生聖人,聖人方能無過。孔子自認是經過好學而知道聖人之道,既是修養學習來的,偶爾難免也會犯無心之過。學周易窮理研幾,在心念幾微處用功,一生不好的念頭,便立即制止,不讓這一個惡念遷連不斷,現於行為,故無大過。在易繫辭下傳,子曰「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研易就在精微處用心,最精微的地方莫過於念頭,在念頭處觀察。孔子門生中唯有顏淵接近研幾的功夫,繫辭下傳,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所以孔子曾對魯哀公、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學生中,就屬顏淵最好學,他有知幾的功夫,能察覺到念頭的起動,一有過即時制止,所以能「不遷怒、不二過。」

學道之人先學無大過,進一步連小過也要除去。常人一舉一動多有犯過。若學著觀察念頭,惡念一生即予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過。儒家的經典禮記首篇「曲禮」是記載委曲說禮之事,食、衣、住、行,各種生活細節都訂有規矩,若一舉一動不違背「曲禮」,也可以少犯一些過失。

《易經》是中國哲學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長期觀察的結果。他體悟得天地人事現象背後的隱約軌則,他發現   在無窮變化中有一不變的太極,由此而生兩儀,兩儀再變生四象,四象演化為八卦。再經周文王、周公、孔子等聖人的發揚詮釋,使得蘊藏無限究竟智能的易經,後人可以一登堂奧,一窺天地之妙。我們只要依經文玩占觀象,從中溫故知新,也能領略天地人事間的道理,掌握心念行為,一一復歸於禮,自可趨吉避凶,克念作聖。

主要貢獻

聶文濤老師說,《易傳·繫辭上》第九章是對《易》最重要的講解,通過這裡的講解可以了解《易》對世界文明所作的貢獻。聶文濤老師認為,《易》對當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被充分認識,是因為對這一章內容的解讀不夠。本章的譯文和解說是至關重要的。黃泓露先生更是在國內首創「免費算過去,收費算未來」的方式,讓算命回歸科學。

1.《易》確立了二進位和十進位數。

離開了十進位和二進位,今  日世界的科學技術就沒有了根基。可以參見聶文濤老師的網文《走出加法的世界》,全文短小精練,描述了從加法運算到高等數學的數字計算規律。天數和地數是二進位,由此確立十進位數。

2、《易》確立了數學的任務。

數學是用了描述世界和預見世界發展的。因此,才有數字對方位、對季節、對變化的計算。

3.《易》開始了對除法和餘數的研究。

用四個四個數,然後觀測餘數,這種對數字規律的研究是從多久遠的上古開始的啊!

4.《易》啟蒙了中國古代生命哲學。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黃帝內經》把這裡的數字清晰的表達為萬物的生成描述。由此出現了被無數中國人視為最神秘的河圖。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數一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奇數)五個,地數(偶數)五個,五個方位擁有這些數字並且與特定的數字吻合(構成河圖)。天數累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累加起來是三十,天地之數總和是五十五,據此形成的變動和轉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測的運算。

計算大衍的數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兩份憑此取象兩儀,再掛出一個取象三才,把這兩部分四個四個的數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夠四個的剩餘用手指夾起來取象閏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掛起來。(這樣兩部分如有剩餘,在手指所夾的和就是四)。

計算乾卦的數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數字用百四十四,兩項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

計算《易》上下兩篇的數字用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萬物的數字。

因此,用四來衡量就形成易數,天地之數(十)的存在和八個方位的變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為天地之道的縮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機活力的事情都可以推算了。

(八卦)彰顯道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來應對一切,可以用來保佑自己如同神靈一樣。孔子說:「了解變動和轉化規律的人,難道了解神靈的所作作為嗎?」

管理思想

乾泉先生認為,《周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而這三者也正好是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管理哲學的核心。因此,值得重視和研究。

一、簡易

簡單管理是管理髮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普及化,是「簡易」的路徑。只有了解企業組織的基因密碼結構、基因代謝規律、基因進化規律,才有可能實現「簡單化」。而《易經》為此提供了豐富的數學模型和理論模型,可供借鑒,乾泉教授的《全息系統管理理論模型》就是「管理簡單化」成功的探索。

二、不易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產生、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構成其有機生命的基因密碼DNA基本規律是相對不變的。也就是說探索社會基本成員,包括城市、政黨、政府、企業、團隊、產業、市場等所有組織系統,構成其生命系統的基因密碼、DNA結構和基本代謝規律,是當代管理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易學的「陰陽、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64卦」等准數學模型,為研究系統組織基因的DNA密碼、結構和代謝規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乾泉教授的《全息組織系統DNA模型理論》就是在《易經》「不易」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分子生物學基礎上的《生命科學》、《系統科學》等最新成果,探索社會組織系統的全息DNA密碼及結構排列規律,是可廣泛應用於所有社會科學領域的普適性規律。

三、變易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變化就是變易,「變易」是易經研究的主要內容,《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傳」、「象傳」、「文言」等,核心思想講述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易經》以「全息」、「系統」、「變易」的哲學觀和獨特的符號系統,為我們提供了「變易」的類數學模型;為我們研究企業、團隊等組織系統的生命周期,組織DNA代謝、遺傳變易和生存競爭,如何更好地把握變革管理,提供了科學的路徑。乾泉教授的《全息組織變革理論》就是在《易經》「變易」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生命科學》、《系統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管理學》、《信息學》、《哲學》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探索社會組織系統的全息變革管理規律。

易經解惑

64個關於易經的人生解惑,一定會有所得。

第一解惑:養精蓄銳把握機會-----學會定位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解惑:心有乾坤神閑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搖。

第三解惑:鍥而不捨奮發進取----磨掉幼稚

如果說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麼好聽了,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說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說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解惑: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要找聰慧者,要找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解惑: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六解惑: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於預先考慮的明白,心裡也會有準備,不至於最後會把事情辦咂,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了,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第七解惑: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八解惑: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人生哲理 www.52article.com)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九解惑:以退為進蓄勢待發----鼓足幹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卧薪嘗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些先人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表示讓自己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第十解惑: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所嚮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只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第十一解惑:善於溝通誠信待人----增進了解

要溝通必須誠信待人,將心比心。溝通缺少了真誠,一切都會變得虛偽,一切都沒有意義,一切交流都因沒有力度而難以讓人信任。

第十二解惑:順應自然順水推舟----懂得順從

當上帝要在你面前降下災難時,不要悲觀,不要失望,要堅強,也不要過多地去苦惱,苦惱沒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順應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讓自己的身心放鬆下來,更理智地去處理路邊的荊棘和雜草。更快樂的去從容面對一切。

第十三解惑:和睦相處平易近人----融入團體

我們常說,要想做事,首先必須會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們的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而做人就是講究人緣,要想有人緣,就必須與團體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團體,就必須積極主動地與他人溝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聲,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難,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解惑:柔順謙遜精中求細----穩妥操辦大事

古人云:「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又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所以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第十五解惑:謙虛謹慎虛若懷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裡,人們的心越來越浮躁了,浮躁就會讓人變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為了讓鮮花常伴於我們身邊,讓事業不斷前進,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謙遜謹慎,虛懷若谷吧。

第十六解惑:有備無患奉獻愛心----分享快樂

世界是美好的,當我們以微笑去面對世界時,我們征服了世界;創業是艱辛的,當我們以微笑去面對創業時,我們成就了創業。創業是一種分享,一種付出。付出是一種愛,愛是快樂的,快樂需要微笑。微笑,沒有沮喪,也沒有失敗,只有進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解惑:隨機應變開闊視野----靈活變通

要學會相互溝通,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視野。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長遠的眼光,就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守舊,就會落後。

第十八解惑: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冷靜糾正錯誤

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別人的賞識,期待著社會的肯定,期待著自我價值的確認,這是一種積極的動力,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明確的針對性,要就事而論,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解惑: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勢利導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來感化,以智慧育人,堅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勢利導的方法教導人,從而取得人們的信任或尊重。

第二十解惑:審視自我觀察別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須審視自我,經常反省自我。

經常審視自我會讓自己更能夠認識自我的不足和錯誤,從而改變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十一解惑: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這樣就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二十二解惑:樹立形象提高修養----學會包裝自我

每個人就象一個招牌,當你出現時,人們對你會產生一種印象,要想被人們所認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要樹立形象。

第二十三解惑:順應時勢尋求幫助----正確對待衰敗

有的時候,衰敗會給人以毀滅性的打擊,憑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躲避,這個時候,要會尋求外援,取得幫助,增加自己的力量,共同承擔衰敗帶來致命的打擊。

第二十四解惑:有錯必糾改邪歸正----學會做聰明人

人生就是這樣,既然有了錯誤,就要勇於面對,要有錯必糾,及時改過,方能進步(解惑人生www.52article.com)。

第二十五解惑:光明磊落腳踏實地----戰勝虛偽

人需要豁達,需要開朗,需要拋開煩惱,需要防開心情,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只要自己坐得正行得直,坦然地面對一切,這樣,你的所有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第二十六解惑:積善行德招賢納士----攬人才籠人

作為一個領導,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績,身邊必須有一大批為自己能撐得起腰杆子的賢才,為自己死心踏地而賣命的志士,同時還要不斷修養自己的德行,德行越高,懂得越多,事業才會越順利。

第二十七解惑:自食其力養人養德----學會養家糊口

人要學會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創造財富,養護自己和家人,不要好逸惡勞,好吃懶做,遊手好閒,成為家庭的懶漢,國家的負擔。

第二十八解惑:敢闖敢幹不怕失敗----過流時期堅強如剛

在大的過渡時期,免不了困難重重,荊棘遍地,但做事情之前,需要我們的耐力,需要我們敢闖敢幹,不怕失敗。

第二十九解惑: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當我們正在困難之中時,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持中守正的態度。

第三十解惑:選擇依靠知命樂天----保存退路

當眼前的太陽已經沉沒,背後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我們站在黑暗中,應該做點什麼呢?

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只有依靠腳下的土地,依靠繁花碩果的春秋,依靠自己的努力拚搏,堅持不懈。

第三十一解惑:相感以情坦誠相待-----尋找朋友

我們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朋友。朋友不是一段永恆,朋友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但因為緣起緣滅使生命變得美麗起來。即使沒有將來又有何關?至少,不能忘記的是朋友以及與朋友一起走過的歲月。

第三十二解惑:人貴有恆積極主動-----持之以恆

人活在世,最怕沒有志向,沒有堅強的毅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一個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如果有堅強的毅力,絕不會一無所成。

第三十三解惑:遠離小人敬而遠之-----保護自己有學問

《易經》告訴人們,山高天退,山不論多高,也不能接近天。遠離小人,但不要憎惡小人,而是嚴於律己,使小人不能接近。

第三十四解惑:目標正確懂得放棄-----穩步壯大自己

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步前行,在磨礪中不斷壯大自己;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我,要謙虛進取,吃苦耐勞,目標正確,懂得放棄,恰如其分地展現自我的實力。

第三十五解惑:愛崗敬業以德服人----緩步晉陞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誌。

第三十六解惑:退而自保鋒芒不露----心懷遠大抱負

韜光養晦就是要沉著應付,能忍辱負重,凡事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等到條件成熟時,一展自己的遠大抱負。

君子光明的德行受到創傷,這時再繼續前進是非常艱難的,聰明的辦法是收斂自己的光芒。

第三十七解惑:端正家風教子有方----創建美好家園

有句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為人父母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做出一些丟人現眼的事情,做兒女的難道不受到感染嗎?誰不指望子成龍女成鳳,但必須要一個先決條件——家風純正。

第三十八解惑:求同存異信而不疑----學會與不同人相處

當自己與別人意見相左時,關鍵的是要把握時機,在異中求同。異中求同,是為人處世的一大特色。要做到這點,必須具備寬宏大量的氣度,拼棄雜念的心態,才能被他人真誠地接受。

第三十九解惑:追思反省剛健中正----擺脫困境

困難是難免的,這個世界本來充滿著矛盾,困難時時有,事事有。就看如何對待它。有了困難,要客觀分析它,深入地研究它,從中得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採取對策,吸取經驗,爭取下次不再發生。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第四十解惑:養精蓄銳改過自新----平安渡過險境

有了困難,必須想辦法解除;就像遇到高山,看到沙漠一樣,必須勇敢地面對。但一定要有方法,才能平安渡過險境。

第四十一解惑:吃虧是福有失必得----獲得利益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得失失,失而復得,這便是生命的歷程。有一種得失是必然的-----得生,必得死。然而,同是懂得這一法則的人,所得卻不盡相同,一種是消極的,像「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須盡歡;」另一種是積極的,正如季羨林所說,「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絕不能白白的把生命浪費掉。」前者對於這個法則局限於明白,而後者卻是透悟-----不只對這個法則,也是對人生。

第四十二解惑:樂善好施惠人惠己-----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易經》告訴我們,損上益下,都是民悅無疆,都是道義大放光芒。你對別人好,別人對你好的概率非常大。這是自然法則,因為畢竟好人占多數,善心占多數。佛說,愛別人,別人會回報給你,這樣,就等於你自己愛自己了。愛別人吧,他會回報給你。愛,讓我們共贏。

第四十三解惑:當機立斷勝卷在握------處理事情要果斷

做事要果斷,要雷厲風行,不可慢吞吞,猶豫不決。否則,會毀壞前程。有史以來,成大事者在處理事情時都會當機立斷,拿得起放得下,乾淨利落。

第四十四解惑:珍惜緣分選擇朋友------慧眼識他人

相遇是一種緣分,是一種機遇,是成功的開始。機遇之後便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從這方面來說相遇是好事。但相遇並不總是好事,所以,要學會慧眼識他人。

第四十五解惑:聚集英才用人所長-----開創光明

對於現代的企業領導者來說,在激烈的競爭中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求得「賢臣良將」,有精幹的下屬輔佐。這就要求領導者們能做到「尚賢」,以才為標準,招攬一批可用之才。

第四十六解惑:積累資本尋找貴人-----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機遇和貴人是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的適當的人,事,物的組合體。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完美的巧合何時出現,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控制自己的人脈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

第四十七解惑:卧薪嘗膽笑看人生-----擺脫潦倒

《易經》告訴我們,當你窮困之時,要想沒有災難,要想通達,必須做到冷靜相對。雖然身陷窮困,仍然自得其樂,不心急火冒,堅持自己的理想,卧薪嘗膽,堅守中正的原則。

第四十八解惑:求賢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闆

給別人機會,就等於給自己機會,職場也是如此。對別人寬容,將會造成能力互補,資源共享的職場氛圍。經常給自己公司的員工以湧泉相報,將有助於提升你的職場情商,增強你的職場凝聚力與向心力。

第四十九解惑:破舊立新與時俱進----改變自我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就會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斷地推塵出新,才會有進步和發展。

第五十解惑:厚積薄發堪當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易經》告訴我們:才能淺薄,而地位尊貴,欠缺智慧,這樣的人去圖謀大事,必定能力不足。這樣的人如果擔當重大責任,是很少沒有災禍的。

所以,要薄積厚發,奮發向上,取得進去,人生感悟。

第五十一解惑: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為的規則

在這多變的紅塵世界,誰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生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無論處於何種境遇,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隨遇而安,擁有一份從容,坦然面對人生。

第五十二解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做事有分寸

在一切工作中,我們的決策都應該既尊重客觀規律,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原則性和靈活性高度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第五十三解惑:循序漸進德厚載物----提升自我實現目標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點低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循序漸進,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地做下去,終究會從低洼的平地攀登上理想彼岸的。

第五十四解惑:專心如一白頭偕老----尋找如意伴侶

誰離開誰都可以活下去,但要知道誰要擁有了誰,會更幸福。所以請珍惜你的他(她)吧!只有相互依偎,相互關愛,相互信賴,專心如一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

第五十五解惑:扶危濟困澤被後世----達則兼濟天下

人生有多少價值,取決於幫助身邊周遭的人創造出多少價值。人生愈有價值,生命愈有力量,自然也就愈快樂。我們不管價值觀來自何方,歸向何處,只要知道堅定不移,帶來的是快樂,延伸的是幸福,這就夠了。

第五十六解惑:走出家們闖蕩世界-----尋找發展之路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要走出去,看世界,學本領,破除了滿足現狀,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樹立市場觀念和致富意識,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勇於走出家門闖蕩世界。

第五十七解惑:過謙不及有始有終----實現志向

謙虛固然好,但謙虛過度,就是懦弱。因此,面對人生的各種抉擇,要知道何時應該謙虛、何時應該張揚,從而靈活應對,遊刃有餘,促使自己快速達到個人職業發展的巔峰。

第五十八解惑:開懷豁達齊心協力-----共同進步

人的一生雖然不能一帆風順,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是避免不了,但歡欣、喜悅的日子也會時常光顧我們。我們要想歡欣、喜悅起來,必須學會開懷豁達,要想共同進步,必須齊心協力。

第五十九解惑:凝聚人心增強實力----一盤散沙是大害

市場上的優秀人才不多見,籠絡優秀的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要創造良好的激勵機制以吸引行業最優秀的人才,籠絡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強公司的綜合能力。

第六十解惑:潔身自保無欲則剛-----懂得節制

只有懂得節制,才可能做好選擇。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必須學會約束自己,時時審視自己,關鍵時刻要會潔身自好,要懂得無欲則剛的道理,千萬不要讓一些壞習慣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第六十一解惑:誠實守信專心致志----推動事業發展

人要專心就能做成好多事。人的潛能是了不起的,只要專註於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第六十二解惑:小過無錯大過難容----正確對待過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過失是很難避免的事,關鍵要學會正確對待過失,開動腦筋思考過失,從過失中得到啟迪。

第六十三解惑: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護成功果實

成功了,確實不容易,也許它蘊含了我們半生的心血,既然成功的果實來之不易,就讓我們多一點居安思危的意識,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吧。

第六十四解惑: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勝利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後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這種很乾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裡悔恨更有用。

 

 

相關資料

編輯本段

六十四卦歌訣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三種, 一是朱熹《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的順序, 一是京房易傳的八宮順序, 一是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周易順序。

朱熹《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易經(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據《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gèn),止也;兌(duì),說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間一橫叫二爻,上面一橫叫三爻。

指導作用

編輯本段

《易經》誕生於三千年前,從伏羲八卦算起,易學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可企業管理是近代和現代的問題;他們之間有何關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歸宗。易乃中國文化之源,誕生於甲骨文之前,是我們的祖先對待天文、地理、歷史和生活環境的經驗寫照。因易而成道、儒、釋,道學崇尚自然,儒家崇尚倫理,釋佛崇尚覺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繫辭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天人合一」,「內聖外王」,「內外兼修」……因易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傳,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結構,使華夏兒女得以休生養息、安居樂業薪火相傳,塑造了富於創造和頑強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兒女

乾泉先生認為,有人說中國沒有自己的管理,而乾泉教授認為中國幾千年前不但有管理,而且還有自己的管理哲學。中國有著博大精深的管理文化。但是文化也是要進化的,文化只有在交流、重組、融合中才能夠創新。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母體,談何交流,拿什麼來與西方文化重組。中國管理的現代化,應當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國化。企業管理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它應該是民族文化在企業行為中的表現。忽視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結果就是:邯鄲學步,不僅學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學,最後連自家的珍寶也會丟失,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易學思想當可為中國化的企業管理提供崇高的價值理念和指導。《易經》原理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著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對自然、人生和社會規律規律探索的經驗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對世界的認知和自身的價值,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密切結合的一種決策管理模式,包含著許多具體的經營策略。

當今時代,易學預測被較多的人所能接受,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周易預測是迷信活動的一部分。周易文化經由幾千年的發展,周易預測方法從祖先們創立至今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記錄,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中,能夠走到今  天讓我們這輩人認識並了解和來運用它、發揚它,說明這套理論系統的存在是有它真實不虛的科學理論觀點。由於學術上缺乏有力的引導,仍表現為與其它迷信術數混雜,許多人仍視易為卜筮之道。周易預測這一整套的科學理論系統,除了需要人們深入了解,還需要社會人士正確弘揚,如何從古老而常新的周易預測中剔除神秘色彩和人身依附關係,提煉、總結出有實質借鑒意義的預測思想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如今,雖然周易預測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有價值的成果並不多。慶幸的是,得益於政府對學術易學的支持,當前社會出現了許多的研究機構,對易學的研究,進一步走嚮應用階段,使古老的易學同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而周易文化在互聯網的傳播更為迅速,專業研究周易預測文化的學術網站算網就是其中代表。算網依託互聯網資源,為易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免費開放、自由溝通、高水準的易學學術文化培訓交流平台。比如算網關於周易預測思想的提煉、整理除了重視就卦論卦以及側重預測哲學闡發,更從預測過程的角度去系統完整地挖掘《周易》預測思想的內涵,使得《周易》預測思想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使周易預測哲學能真正現代化,真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歷史上的任何學說,只要不是出於考古的社會學意義,我們都必須把它們拿來古為今用,何況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周易預測文化!周易預測研究的現代化,首先在於政府對於學術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對現今民間「假易迷信」的大力肅清,恢復周易本來面目及聲譽。易學學術研究應推陳出新,改變治易方法,力爭早日拿出有價值的易學研究成果,使易能真正現代化,真正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在中國人的眼裡,「風水」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風水」就是以占驗方式對宅院、聚落、陵墓等的營建所進行的凶吉預測與設置的一種安排。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一門大的學問。

易經三才配置

天、人、地三才配置對人的身體狀況、婚姻家庭及人的基礎運和成功運具有重大影響。

天、人、地三才數理只計1-10的數,取10模(只計個位數)若個位數為0,則按10計。

人格與天格的五行關係反映發展運,人格與地格的關係反映基礎運,人格與外格的關係反映人際事業運。

相關概念

很多人不明白周易、易經、周公、周公解夢等古代詞語的關係,這裡進行一些簡要介紹。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變化規律的工具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

我國先祖認為:世上一切均有陰陽二氣,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決定事物的未來。

周,中國商末周初的一個歷史時期。易,變化。周易預測:是基本按先祖五行變化規律而對事物進行預先推測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

周公自幼篤行仁孝,多才多藝。文王在時,他以孝仁而異於群子;武王即位,則以忠誠輔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憂懼,卜求先王救助。「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願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稱曰:「旦巧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攝行政當國」的重擔,並且教誨開導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終生輔國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業。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來源。儒家思想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也源於周公。

自東漢以來,人們常以「周、孔」並稱。唐韓愈則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統的關鍵人物之一。

周公解夢是我們古代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生夢文化。

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周公解夢》即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只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為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凶。

周易八卦

某一天,在網路中看到,在周易八卦中奇數1,3,5,7,9被記為陽爻,偶數0,2,4,6,8,10被記為陰爻,...八卦圖中,陽爻被記為1,陰爻被記為0,陰陽對立合乎大千世界的自然邏輯,《周易》八卦學說是中華三千年文明的積澱,如果周易八卦陰陽演繹的是宇宙之對立統一規律、陰陽太極所講究的也是對立統一規律、兩元論、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的發展與變化、以發展變化的觀點辯證地看待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與當代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相吻合,總之要揚長避短髮揚優良傳統,把握事物、把握命運的主動權!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微觀粒子均有+、-單位元構成宇宙的萬事萬物。

周易八卦的原作者周文王,後有孔夫子修改成大器。

周文王是黃帝的後裔,世系如下:

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后稷(周始祖)——不窋——鞠——公劉——慶節——皇仆——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周太王(古公亶父)——季歷——周文王姬昌。

武則天改國號為周時,自稱武家為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為南周始祖文皇帝。

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姬姓,名昌,商紂時封為西伯,亦稱伯昌。任西伯五十年,國力大盛。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邗(今河南沁陽)、崇(今河南嵩縣)等國,建都豐邑(屬今陝西西安),為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為其所演。

說明:談周易並非封建迷信,強調對立統一規律,希望多談吉祥如意!少說其他,一分為二的看待矛盾與問題。

周易八卦的符號簡介

編輯本段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二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據《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gèn),止也;兌(duì),悅也。」

這八種性質又可以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的特徵來表示。  

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

八卦的「卦」,是一個會意字,從圭從卜,圭,指土圭。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卜, 測度之意.。立八圭測日影,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yao),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爻有陰陽兩類, 陽爻表示陽光,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間一橫叫二爻,上面一橫叫三爻。

八卦有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4]

 

 


推薦閱讀:

易經全文及白話翻譯(完整版)
易經智慧:陰盛陽衰,事業坎坷,宜謹慎共享
《河圖、洛書、易經與卜卦》
四柱八字如何判定今生有無「偏財」獲自得外之財 | 易經論壇
《 易經 》對人生的啟示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