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知道使用巨大財富的富翁

《談文說史》選載24 「三、名人逸聞凡人瑣事」——

不知道使用巨大財富的富翁——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1546~1601年)是16世紀傑出的天文學家。他進行瞭望遠鏡問世之前最為龐大而精確的天文觀測工作,為開普勒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基礎,被譽為近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

1546年12月14日,第谷·布拉赫出生於丹麥斯堪尼亞地區克努茲特盧普(今屬瑞典)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奧托·布拉赫是知名律師,曾經擔任樞密顧問官,晚年任赫爾辛堡市長。第谷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八個弟弟妹妹。奧托的哥哥喬治·布拉赫非常富有,但老來無子,第谷從小就過繼給伯父,生活在托斯特盧普。伯父希望他長大後也能成為有名的律師,還聘請了家庭教師,天天給他上法律課。但是他深深迷上了天空,每當夜深人靜時就悄悄爬上閣樓的陽台,觀察天上的星辰。

1559年,十三歲的第谷被送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大學學習法律和修辭。他從小生活在優裕環境里,任性,輕浮,對功課毫無興趣。次年發生的一件事促使他猛醒。1560年8月21日,第谷目睹了一次日偏食,他對天文學家的準確預報大為驚奇。從此,他的學生生活被分為兩部分:白天不違背伯父的意願,繼續研讀令他頭疼的法律;夜晚則堅持有目的的守夜觀星。他最珍愛的書是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聆聽一千多年前天文大師的教誨,深受其影響,更堅定了獻身天文學的信念。

伯父對侄子的「不務正業」大為惱火,老人認為,看什麼天文、數學,都是曠廢時間,專攻法律、修辭和倫理學才是做官從政的正道。特地選派家庭教師維德爾(1542~?)監督第谷。1562年,在維德爾陪同下,第谷轉入德國的萊比錫大學。第谷精力充沛,每天睡幾個鐘頭就足夠了。每當維德爾入睡後,就繼續研究數學,觀察天空。不久,維德爾發現自己的努力沒有絲毫效果,第谷對法律根本沒興趣,只得作罷。雖說是師徒,其實錯不了幾歲。兩人也從屢起摩擦,成為互相尊重的好友。

當時,光學天文學尚未誕生(伽利略1564年誕生,1609年研製第一台天文望遠鏡)。第谷研製了十字儀,憑著肉眼進行觀測。1563年8月,他觀測、記錄了木星合土星,發現當時的年鑒和星表錯誤很多。立志通過對行星在天空中位置變化的研究,制訂新的星表。

1565年,伯父喬治·布拉赫病逝。第谷接受了大量遺產,也不再受到什麼約束。於是離開了萊比錫,開始了長達6年的旅行。他在維騰堡、羅斯托克、巴塞爾、奧格斯堡等地遊學,並研製了多種天文儀器和教學儀器,包括一個半徑達19英尺的大象限儀。在親朋好友幫助下,自費建起了自己的小型天文台。

第谷躊躇滿志,要大幹一番了。

自己的天文台建成後,第谷的確大忙了一陣。也許是有金錢做後盾,願望很容易就實現了;也許是花費太大,畢竟自建要添不少設備。總之,他很需要錢。這一時期他還從事鍊金術的研究,專心做一些化學實驗,甚至到了著迷的地步。如果不是一次突發的天象出現,他也許要走一大段彎路。

1572年10月,仙后座爆發了一顆超新星。它是那樣的明亮,以至於11月時白晝都可以看到。11月11日傍晚,第谷也發現了它。在第谷逝世之後出版的《新編天文學初階》一書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況。他寫道:

「看那!在頭頂正上方,一顆奇異的星突然出現,光輝燦爛,它閃耀著,令人眩目。我驚詫不已,有些茫然失措,靜靜地站在那裡,緊緊盯著它,凝視良久……我即刻準備好儀器,開始測量它與仙后座臨近恆星的距離,以確定它的位置;仔細地記錄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如視亮度、形狀、顏色等等。」

關於這顆超新星,我國明代天文學家也作了認真觀測和記錄。《明史·天文志》、《明實錄》、《明史稿》、《明通鑒》、《國榷》、《儀封縣誌》、《浙江續志稿》等文獻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在長達四個半月的時間裡,第谷認真觀測、研究,得到豐富的數據。於次年發表了《論新星》。他寫道:「這一新見星既不在月球下面的地球範圍內,也不在七個運動天體(星空註:指太陽、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軌道上,而是在第八層天穹上,在其他恆星之間。」

當時的第谷不可能從天體力學、天體物理學和天體演化學方面找到超新星爆發的原因;他也不可能擺脫托勒密的束縛,認為超新星位於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第八層恆星天上。但他卻從天體測量學方面提供了最為豐富而珍貴的資料。甚至有人認為,第谷記錄的資料比此前所有的記錄到的關於新星、超新星資料都要充實。這並非過譽之詞。

儘管並非第谷第一個發現,但由於第谷的卓越貢獻,1572年超新星被後人稱之為「第谷超新星」

第谷名聲大震 ,德國科學界的許多朋友希望他永久僑居於德國。他也制訂了在德國建造大型天文台的計劃。消息傳到丹麥國王弗里德里克二世耳朵里。弗里德里克二世也想由於第谷的成就,增加丹麥國家和國王自己的榮耀,急令專使日夜兼程詔令第谷覲見。第谷立即動身,趕到了哥本哈根。

1576年,弗里德里克二世把松德海峽的汶島恩賜給了第谷,明文規定該島歸他終身使用;並撥款十萬居爾盾建造了烏蘭尼堡天文台。(烏蘭尼亞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天文學的繆斯之一。)天文台壯觀華麗,設備齊全,包括起居室、觀察室、圖書館、實驗室。8年後,他又建立了斯坦拉奈堡,增設了造紙廠和印刷廠,專門裝幀他的手稿。由於丹麥國王弗里德里克二世的庇護和幫助,更由於第谷的勤奮和努力,汶島一時成為全歐洲重要的科學活動中心之一。

第谷是最傑出的天文儀器製造家。由他親自設計、監製,請來了奧格斯堡最好的工匠,造出許多大型精密的天文儀器。它們被放置在有活動房頂的地下觀察室里,可以防風、防震。其中最大的大象限儀半徑2米,又稱為第谷象限儀,其讀數可以精確到六分之一弧分。

在地下觀察室的四壁,懸掛著8位天文學家的畫像,畫像下面均有題記。其中第7位就是第谷·布拉赫自己,題記中暗示將有後人評價他的工作、事業和成就。第8位畫像題名「賽第谷」,這是並不存在的「子虛烏有先生」。

第谷更是一位最卓越的天文觀測大師。至1597年的二十多年間,他進行了難以想像的大量工作,測定了770多顆恆星的準確位置,編製了新的星表,精確度達到半弧分。他還研究了大氣折射,發現了黃赤交角的變化、月球運動的二均差,重新測定了歲差常數。特別是對彗星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

1577年,第谷認真觀察、測量了一顆明亮的彗星,證實了這顆彗星穿行了幾顆行星的軌道,從而打破了一個陳腐的傳統觀念;打破了一個荒誕的神話。亞里士多德認為,彗星是大氣層中的燃燒現象,竟然影響歐洲長達一千九百多年;托勒密體系的支柱是:每一層天都有一個水晶天穹(太陽、月球、五大行星各在一層水晶天穹上,恆星所在是恆星天),如今看來,是多麼荒謬。第谷的重大發現及證實,使人類對彗星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他是後來創建彗星天文學的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1656~1742年)的先驅之一。

第谷在汶島期間,各國各地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藝術家,更多的是科學家,以及慕名而來的青年紛紛群集這裡。他性格倔犟、坦然直爽,對於那些真心求知者,是良師和好客的主人;對那些僅有獵奇之意卻不學無術者,則報以鄙視態度。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名門權貴,包括丹麥太子和權臣威岑道夫。丹麥太子就是後來即位的克里斯蒂安四世。當他還是個小孩子時,曾經帶了一大幫隨從來看第谷的工作。自以為什麼都懂,還指手畫腳,結果遭到第谷一頓訓斥。威岑道夫一向剛愎專橫,一次來參觀,因為第谷的愛犬擋了道,就粗暴地用腳踢它。憤怒的第谷罵他和他的祖先是野蠻人,還把他趕走了。

1588年,第谷·布拉赫的保護人弗里德里克二世逝世,其子克里斯蒂安四世即位。他和威岑道夫糾合起來,開始報復。第谷的厄運也就開始了……。

他們甚至攻擊第谷觀察天象「有損於丹麥整個民族的道德和精神」。第谷的處境日益艱難,失去了經濟來源,也無法進行正常觀測、研究工作。幾年後,他被迫離開了汶島,只帶走了一些珍貴的天文儀器。當年的巨大建築設備被統統拆除,許多當時第一流的天文儀器被毀壞,名噪一時的科學活動中心竟成了一片廢墟。而當初修建可是耗費價值達一噸多黃金啊!

遭到如此沉重打擊的第谷含淚悲憤地離開了祖國,到了德國的羅斯托克、瓦恩斯貝爾、漢堡。稍事停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爾夫二世聘請他擔任皇家天文學家。

1599年,第谷定居於布拉格。但是這裡的情況遠遠不像他原來設想的那麼如意:工作室狹小,重要儀器沒有按裝,魯道爾夫二世經常拖欠薪水,以至於觀測工作也無法正常進行。第谷心情鬱悶,非常痛苦。這時,一線希望出現在他眼前——約翰尼斯·開普勒的名字,開始和他的生活、工作、事業聯繫起來。

 

 

 

約翰尼斯·開普勒(1571——1646年)比第谷年輕25歲,是德國傑出的天文學家。早在1596年年底,開普勒出版了《宇宙的神秘》,並贈送給第谷。第谷雖然不完全贊同開普勒的觀點,但對這位年輕人的博學多識和出眾才華大為讚賞。他認為開普勒就是把自己的觀測實踐理論化、系統化的最好人選。第谷當時就約請開普勒到瓦恩斯貝克相見,由於種種原因兩人未能見成。這兩年間,開普勒更是厄運連連:與妻子感情不合。一子一女因疾病而相繼夭折,再加之遭受宗教迫害,處境十分險惡。第谷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書信,信中說:

「我並不是因為你遭受厄運而請你來此,而是出於共同研究的願望和要求而請你來此。請你不要把我看作一位命運的朋友,儘管也可能是這樣,而是看作是您的朋友。即使在您不幸的時候,我也不會拒絕給您出主意,想辦法。我非常想竭誠地幫助您。」

當得知開普勒到達布拉格的消息,第谷喜出望外,馬上請他前來相見。1600年2月4日,那個時代兩位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會面了。在時間不長的相處之中,兩人建立了深厚而奇特的友誼。

第谷是老師,勤奮,認真,做事一絲不苟,但性情偏執,多疑,要求助手絕對服從他。他是傑出的觀測家,但不接受任何地動的思想,認為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動,而太陽率領眾行星繞地球運動。他的宇宙觀及其維護的地球中心說是錯誤的。開普勒是助手,求知慾旺盛,頭腦清醒。他是卓越的理論家,是太陽中心說的堅定維護者與捍衛者,在理論認識上要高出老師。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不一致,甚至大相徑庭,也不斷發生爭執。開普勒總是做出退讓,然後兩人不知疲倦地進行觀測、計算工作,編製《魯道爾夫星表》。《魯道爾夫星表》是為了表示尊崇贊助者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爾夫二世而命名的。在開普勒生病時和不得不外出料理煩瑣家務私事期間,第谷真誠地照顧他的家庭,開普勒深受感動。

1601年9月,開普勒再次回到布拉格。剛要繼續協助第谷進行艱苦工作之際,一代天文學大師第谷·布拉赫卻重病在身,於10月24日溘然長逝。在老師彌留之際,開普勒答應一定把他未經的事業繼續下去。正如後來開普勒所說的那樣,「上帝用不可改變的命運把我和第谷緊緊連接在一起,即使我們發生嚴重的爭執也不許我們分手。」

26年後,開普勒終於實現了第谷的遺願。1627年,《魯道爾夫星表》出版問世。其精確度空前,直到18世紀中期一直是各國天文學家使用的標準星表。

第谷·布拉赫生活在歐洲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時期,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衝擊著中世紀封建教會和封建神學的統治。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創立的日心體系標誌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一種科學宇宙觀的確立,不僅需要開創者的遠見卓識和超人智慧,還需要後繼者的勤奮努力和反傳統的勇敢精神。義大利學者布魯諾為捍衛和發展哥白尼學說,進行了大無畏的鬥爭,直到為真理而獻身。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以頑強的探索精神證實和傳播日心體系,屢遭殘酷迫害而不屈服。然而同時代的第谷·布拉赫則採取逃避現實的態度,他既不滿意托勒密的地心體系,又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體系。對兩種宇宙觀的鬥爭持調和態度,提出了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而太陽率領所有行星繞地球運轉的折中體系。這種宇宙體系無論在當時還是今天,都沒有什麼實際價值與可取之處。

第谷在研究天文學時走上了占星術的迷途,他相信天人感應,終生篤信占星術。正是由於這些局限性,一代大師沒有走得更遠,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開普勒的中肯評價:

「他是一位大富翁,但他不知道怎樣正確的使用這些巨大財富。」

開普勒持續了長達18年的艱苦努力,挖掘第谷留下的豐富寶藏,終於發現了金礦——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天文學的基礎。

 

 

 

 

 


推薦閱讀:

男人最不想知道女人這七件事-
你應該知道的西餐禮儀
奇石擺放居然這麼多講究!這些你都知道嗎?
不知道出生時辰如何推八字秘訣
生根活佛:你知道為什麼供佛嗎?

TAG:財富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