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念佛二聖為友 念佛菩薩相隨

分享快速分享預覽請輸入您要分享的視頻或網頁地址我的分享好友分享熱門推薦hot我要分享搜索搜索 <<返回前一頁<<上一篇下一篇>>噓喝呼謝吹嘻 分享丶彷彿的日誌 念佛二聖為友 念佛菩薩相隨昨天 07:30

作者

丶彷彿念佛二聖為友 念佛菩薩相隨首次分享者:噓喝呼謝吹嘻 已被分享1次評論(0)複製鏈接分享轉載刪除 《觀經》講了觀佛三昧,也講了念佛三昧,到最後結束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獨獨讚歎念佛人,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這一段,善導大師的解釋跟一般法師的解釋有所不同。一般的人在這裡對於念佛的解釋比較含混籠統,認為觀佛也是念佛,觀阿彌陀佛也是念佛的一種方式。當然,這種說法也有道理。那麼,這裡的「若念佛者」到底是指觀佛還是指口稱佛的名號呢?還是兩種都包括呢?善導大師在《觀經疏》里解釋這段文說:從「若念佛者」,下至「生諸佛家」以來,正顯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善導大師的思想,這部《觀經》有兩種三昧:觀佛三昧和念佛三昧。而在這裡說「正顯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是講念佛的。「念佛三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我們本身行持達到三昧定境——正受,是所謂自己證入三昧。第二種是指我們雖然沒有證入三昧定境,我們只要常行念佛,就叫做「行念佛三昧」,也叫做「念佛三昧的行法」,也叫做「口稱三昧」。因為《觀經》里的兩種三昧是給行人因地修行的,未必說一定達得到。只要專修念佛,這樣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就稱為「念佛三昧」。善導大師分成五節來解釋:一明專念彌陀佛名。「若念佛者」,「念佛」兩個字,善導大師就解釋為「專念彌陀佛名」。《觀經》雖然講了很多法門,到最後釋迦牟尼佛來讚歎,就獨獨讚歎念佛、念佛之人。所以,善導大師把這裡的「念佛」解釋為「專念彌陀佛名」。二明指贊能念之人。「指」是指明、特指,「贊」是讚歎。釋迦牟尼佛特指而讚歎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能念之人」,就是指信願具足、專持佛名的人,所謂「若念佛者」。三明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更無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為喻。「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善導大師解釋這一句。「當知此人」是指這個相續念佛的人。所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總是說念佛要念念相續、念念不舍。「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這樣的人太少了。所以,大家出去看,也是這樣的。六道眾生無量無邊,人道眾生少之又少;在人道眾生當中,能夠信佛的人少之又少;能夠信佛的人,絕大多數都求世間的平安利樂,求生死解脫的人少之又少;在求生死解脫的人當中,能夠求生凈土的只是一部分;在求生凈土的人當中,大多數還是在雜行雜修,能夠專修念佛的少之又少;專修念佛或許念了一段時間,後來又改轉法門了,又復不少。那麼,從一開始就能專修念佛,直到命終信願不改、信心不疑、信順不違逆,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人,個個都往生。所以,善導和尚說「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我們可以看一看、訪一訪,一句佛號確實能夠直取西方報土。「更無物可以方之」:只要平時落實老實念佛、相續念佛,世間再也找不到恰當的比喻來比喻他。「方」就是比喻。「無物」就是找不到東西來比喻這個甚為稀少的念佛人,所以釋迦牟尼佛呢——「故引芬陀利為喻」:釋迦牟尼佛讚歎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引用「芬陀利華」來比喻、讚歎他。芬陀利華是什麼花呢?芬陀利華就是大白蓮花,所謂「千葉白蓮」,非常殊勝、尊貴、稀有,潔白、芳香、微妙香潔。《涅槃經》讚歎釋迦牟尼佛稱為「大芬陀利」,以「芬陀利」來讚歎佛。而釋迦牟尼佛把這種尊貴的比喻和讚歎用在我們念佛人身上。所以說,誰是「善男子」呢?念佛的人就是善男子。善男子已不足以讚歎了,說:「念佛人,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稀有、難得、芬香、潔白、清凈、無染,決定往生西方凈土成佛——這樣的讚歎。善導大師又接著來說明: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華,亦名稀有華。「芬陀利」是梵語的翻譯,就是大白蓮,是稀有難得的妙花。亦名人中上上華,亦名人中妙好華。這個花稱為「上上之華」「妙好之華」。下面善導大師繼續讚歎念佛人,讓我們聽起來頓時感覺身價倍增。「哎?我還是這樣子啊!」看看: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這叫做「五種嘉譽」,用五種殊勝的讚譽來說明我們念佛人。念佛人是「人中好人」。你不念佛,埋沒世間,那就不一定是人中好人了。念佛人是「人中妙好人」。「好人」不足以形容,加一個「妙」字——「妙好人」。不是一般的好,「妙好」。「妙好人」還不足以形容,是「人中上上人」。我們雖然是下下智、下下根機,可是得「上上人」的讚歎。為什麼稱為「上上人」呢?因為決定能夠出三界、生報土。世間的王侯將相,世間的學者、智者,他們如果不念佛的話,還在三界之中。而我們念佛出離三界、究竟成佛。所以,無法形容了,稱為「人中上上人」。那就不是看他的外相(「他長得不怎麼樣」)、也不是看他的地位(「他是乞丐,很卑賤」)、也不是看他的財產(「他這個人很貧窮」)、也不是看他的腦筋(「他這個人很愚痴」),他雖然是一個愚痴者,但能夠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稱為「人中上上人」。大家這麼聽起來,就知道我們念佛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跟世間的人不一樣。世間的人講名利、財富,有錢、有權勢、有名望,都尊這個人為上等人。念佛人把這一切都看破放下,視為敝屣。我們知道這些會讓我們的心起染污,會把我們系縛在三界當中。我們念佛人的志向高遠,是嚮往著西方凈土去成佛,才能夠稱為「上上之人」。所以,不在世俗方面跟人比較。如果一個念佛的人還跟別人比吃、比喝、比穿、比錢財地位,這是心不入道,這是沒有道心,沒有超越世俗觀念。當然也不是比誰的學問大、誰讀的書多,甚至也不是「看誰的腿子盤得好,一盤兩個小時不下來」。一盤兩個小時不下來,老太婆也想跟在後面學,盤了一段時間就到醫院去了。「哎喲,腿盤壞了!」——這個不勉強。能夠盤腿在那裡念佛,就盤腿,沒有讚歎說「盤腿的人就是上上人」。他能盤就盤,你不能盤,念佛是一樣的,平等往生。不要學那個外相,結果把念佛都忘記了,不知道念佛人是上上之人、決定往生西方。我們是各以我們的身份、我們的體能、我們的時間,一心嚮往凈土,老實念佛就好。第四說「人中稀有人」:念佛求生西方,稀有難得,殊勝可貴。不念佛的人,那就太多了,那就不是稀有難得啦!第五說「人中最勝人也」:沒有比念佛人更殊勝、更超勝的了。善導大師接下來解釋《觀經》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這一句怎麼解釋呢?四明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專念彌陀名號的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時常跟隨在我們後面,像影子跟著身體一樣,這叫「常隨影護」。你看,影子和身體從來不分開,身體走到哪裡,不可能擺脫影子。那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走到任何地方,祂們就像影子一樣跟著我們。同時也說明祂們是暗中保護我們,雖然我們看不到,但是祂們跟在我們後面影護,秘密地保護我們。「亦如親友知識也」:就像親密的朋友一樣,是我們的善知識、善親友。因為我們念佛,蒙受阿彌陀佛光明攝護,觀音、勢至和阿彌陀佛一體不離,阿彌陀佛來保護我們,觀音、勢至自然也來保護我們。有的人說:「我佛堂里只供了一尊阿彌陀佛,往生的時候,是阿彌陀佛一佛來嗎?觀音、勢至來不來呢?」來不來?(蓮友答:來。)觀音、勢至會不會說「你當時沒有供我,我就不去了」?(蓮友答:不會。)我們專供彌陀一佛、專拜彌陀一佛,臨終的時候,觀音、勢至同時來迎接我們。來迎接我們,都是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給我們拿著寶蓮花。當然,我們佛堂里供西方三聖也是一樣,只是不要把三聖分開。「我單拜阿彌陀佛一佛不夠,觀世音菩薩拜幾拜,大勢至菩薩拜幾拜」,這種心是不正確的。也不是「我就拜阿彌陀佛一佛,觀世音菩薩我不拜,大勢至菩薩也不拜」,這種心也是不正確的。我們知道:西方三聖是一體的,而以阿彌陀佛為主。所以,善導大師稱讚阿彌陀佛是「安樂能人」。「能」就是能令。極樂世界之所以能夠以名字教化眾生、度脫眾生,我們之所以能夠念佛往生西方凈土,所有一切的根源,來自於南無阿彌陀佛。有主有從——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侍從。有主有次,成為一體。下面善導大師解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五明今生即蒙此益。「今生」就是我們平生的時候。蒙受什麼利益呢?平生我們念佛,蒙受五種嘉譽,就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蒙受這五種讚歎,蒙受芬陀利花的讚譽,這是一種利益。第二種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如影隨形地保護我們。下面講:今生即蒙此益,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凈土是也。我們命終之時,當即就往生到「諸佛之家」。「諸佛之家」就是指極樂凈土。極樂凈土不光是我們罪業凡夫往生的報土,而且是諸佛的本家,諸佛都以極樂國土作為祂們的家安住、安居,所以講「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因為我們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到十方國土去禮敬諸佛,諸佛是以極樂凈土作為祂們的家。到彼長時聞法,歷事供養,因圓果滿,道場之座豈賒。《觀經》講「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坐道場」就是說要成佛;在菩提樹下成佛,就叫「坐道場」。這裡善導大師說「到彼長時聞法」,極樂世界其實是超越時間概念的,只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會六道輪轉,忽而人天,然後更長的時間在三惡道裡邊,聞法的機會非常少。一旦到達極樂凈土,真正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了,所以是長時間地、沒有懈倦地聞一切妙法,叫「長時聞法」。也不像在蓮花胎裡邊,有五百歲不見佛、不聞法、不能供養。念佛之人,沒有這些障礙,能夠長時聞法。「歷事供養」:到十方凈土供養諸佛菩薩。「因圓果滿」:供養、聞法,這是示現菩薩因地的修行,菩薩的法式就是如此。所以在《無量壽經》里講:在蓮花胎裡邊,五百歲不見諸佛、不能聞法、不能歷事供養,不知菩薩法式。菩薩應當做的、應當行的,在蓮花裡邊做不了。那麼,往生極樂報土的人呢,自然得到這一切利益。「道場之座豈賒」:自然就能成佛了。因既然圓了,果就圓滿了。這一段其實有好幾種利益。念佛人「二聖為友」,觀音、勢至做我們的好朋友。有些老太太說:「哎呀,師父啊,我一個人很孤單啊,年紀老了,沒有朋友。」我說:「你有朋友啊!」「誰呀?」我說:「觀世音菩薩!」「啊?那麼高!夠不著啊!」只要念佛,觀音、勢至來做我們的勝友。「勝友」是殊勝的朋友,不是我們世間的、一般的朋友。世間的朋友,或許有情有義——世間其實也沒有什麼友啦。世間的人往往都是利益的結合,開一個公司,大家都是為了到這裡來賺一點錢,往往因為經濟的利益,後來又分道揚鑣,當初之友,成為後來之仇,世間往往如此。甚至父子、夫妻、兄弟之間為了財產,反目成仇。所以,世間之事變幻無常。對於專念彌陀名號之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會不會變幻無常呢?(蓮友答:不會。)不會。祂們為我們的勝友,所謂「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念佛菩薩相隨《觀經》里說:念佛之人,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無量壽佛化無數化佛,還有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經常到娑婆世界來看望我們。一天來看我們一千遍,好不好?(蓮友答:好。)阿彌陀佛來看我們,說:「有病有惱否?身體健康否?家庭有什麼困難嗎?心裡有哪裡不舒服嗎?眾生安樂我安樂,眾生苦惱我苦惱。」晚上我們睡覺睡著了,祂也跑來揭開被子看看:「嗯!我這個念佛的小寶寶長得不錯,信心在開發,念佛在進步。哎呀!他最近有點業障,心裡邊有點動蕩,我要加持他!」 已被分享1次 分享來自:丶彷彿的日誌上一篇: 靈氣瑜伽(本原靈氣CRC)課程第二級內容介紹! 下一篇: 永和豆漿油條絕密配方 |返回熱門分享看過該分享的人還喜歡看:

播放必看:全球14種酷似外星生物的毛毛蟲!! 分享分享(954)

播放史上最強的機械舞~!不看後悔死你~!分享分享(36020)

播放林俊傑 - 記得 MV 完整版分享分享(10333)

播放爆可愛的-潮流小怪獸-羊駝侵襲攝影師分享分享(4030)

播放整人的太壞了 被整的忒二了分享分享(36385)

播放沒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開的人生 分享分享(4182)

播放過勞死危險癥狀自我檢測,經常感到疲倦的看這裡! 分享分享(1939)

播放那些小屁孩們的雷人QQ簽名,難道我們真的老了,OUT了 分享分享(10084)

播放警惕!疲勞到癌症只有五步。 分享分享(3206)大家發表的互動觀點(3人發表)華麗麗的好東東強帖,強人強勢圍觀。。還沒有人發表過觀點,你還不做第一個?發表 直接輸入觀點,最多8個字其中好友觀點為:分享評論◆我也說一句...提示:確定取消0/100
推薦閱讀: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二十
【白話】普賢菩薩行願品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經 卷第六
【農曆二月廿一】普賢菩薩聖誕
《佛菩薩探訪錄》:愈病救苦篇--學佛網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