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益智產品都在騙你的錢!想讓孩子變聰明?這10個方法才科學

益智產品可謂是一樁大生意:從書籍、玩具、DVD到視聽軟體、遊戲和教育節目,都是沖著把你家孩子培養成一個神童設計的。

其中的多數產品都聲稱,自家產品的真實性是有科學依據的。當真如此嗎?

有時呢,是的。

例如,科學研究表明

  • 玩積木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多種認知能力;

  • 教授批判性思維技能能提高智商;

  • 玩棋類遊戲能夠增強學齡前兒童的數學能力;

  • 打電動則能增強孩子的空間能力和工作記憶。

但多數「健腦」產品都是無效的:有研究表明幼兒無法通過媒體教學方案習得閱讀能力;證據還表明,幼兒學說話靠的不是看電視,而是通過聆聽真實存在的人類講話並與之互動來學習語言的。 但還是存在誤解和民間說法的,比如說人們認為,誇孩子聰明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習成績。有一系列實驗令人印象深刻,實驗表明這麼做,有時候,只會適得其反。不明智或者簡單的誇孩子聰明往往會把他們變成笨小孩。

更有趣的是,我們對於智力的認知會阻礙自身的學習進程。那些堅信聰明這種特質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的人,「吃一塹,長一智」的可能性很低,在學校也很難出類拔萃。

此外,實驗表明,如果是孩子抱有一些社會成見(譬如,「女生的語言能力比男生強」,或是「男孩比女孩更擅長學數學、物理」「亞洲小孩都是數學天才」),他的學習成績會受到不良影響。

那麼,我們還能通過努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嗎?答案是可以的,下列這些方法,父母們可以借鑒,對孩子進行後天培養。

  • 1.玩兒和體育鍛煉能增強智力

玩得好才能學得好,自由自在地玩耍還能提高記憶力,刺激大腦皮層的發育。同時,也會對語言能力、空間智能、反事實推理和數學技能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此外,有氧運動能刺激大腦發育,提高學習能力——這真是妙趣橫生、意料之外。研究還表明,體育鍛煉有助於孩子在校學習時集中注意力。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一網打盡所有好處,必須自願進行體育鍛煉。

  • 2.工作記憶:新IQ?

新的研究表明,工作記憶容量的大小——我們用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腦力筆記本內存——較智商高低能更好地預測孩子的學業成績。多閱讀些有關工作記憶的文章,你會發現,證據表明後天訓練能夠提升工作記憶。(點擊這裡了解工作記憶和鍛煉方法)

  • 3.手勢

還有充分證據表明,做手勢能夠提高你的記憶和學習能力。認知心理學家蘇珊·戈爾丁·梅多及其同事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實驗表明,孩子們邊做手勢邊記憶單詞、事件,甚至是上數學課的效果更好。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在發明語言之前,有大量的溝通工作是由手勢來完成的。用手勢來幫助思考,可以減輕工作記憶的負荷,釋放一些認知資源,減輕大腦的負擔。

  • 4.父母敏感性、依戀關於與孩子智商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孩子的智商測試分數和情感依戀狀態之間存在關聯。例如,一項面向36個中產階級母親和她們三歲的孩子的研究發現,從情感依戀角度上講,安全感較高的孩子在斯坦福-比奈智力測試中的得分也更高。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關聯性?可能是因為越聰明的孩子越容易建立安全感高的情感依戀。例如,可能聰明孩子能更好地解讀自己父母的行為,進而選取最恰當的方式進行回應。

不過也有證據表明,父母較高的情感敏感度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有利於智力發育。 在面向育兒結果不良高危家庭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隨機選取了一些母親接受敏感性育兒技巧培訓。在認知能力發展方面,接受過培訓的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較對照組而言表現優異。

該結果和最近一項研究的結果一致,均表明母乳餵養的幼兒之所以佔有認知優勢,是因為父母育兒的敏感性較高,回應更為積極。

所以,別再為孩子粘人而煩惱了,這是正常依戀關係的表現,點這裡給你一篇文章。

  • 5.敗者心態:思維定勢令孩子裹足不前

你家孩子相信智力高低是天生的嗎?

引人入勝的實驗表明,我們對智力的看法會阻礙我們學習能力的發展。

那些相信智商高是天生的固有特質的人們更有可能繞著挑戰走。他們也基本不會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也不會在意大腦中閃過的微小火花。

你家孩子會認為「像我這樣的人學習成績好不到哪去」嗎?

如果當真如此,她的這一想法可能正對她在學校的表現產生消極影響。聽起來像是政治正確的宣傳語?事實上,有很多可靠證據證實了「成見威脅」的存在。

讚賞能破壞孩子的學習能力,也能成為一個極大的動力。但它也會令孩子把眼光放在錯誤的目標上。研究表明,若讚賞不當,反而會削弱動力,令孩子面臨失敗時手足無措。

  • 6.睡眠與智力發育睡眠與學習

大量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學習之後的短暫睡眠有助於記住所學知識,也更容易產生新的深刻見解。 為了有精力工作,人們無需睡夠一整晚。也許小睡60分鐘一樣有效,只要這60分鐘里包括慢波(非快速眼動)睡眠。 該成效在兒童和成人身上都有所體現。因此,兒童把學習時間安排在小睡和就寢前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不幸的是,制度化學習容不下「小睡+學習」的勞逸結合型模式,這樣看來,我們只能在家庭教育種,引入靈活的學習時間了。

睡眠與認知發展長期睡眠不足有可能會對認知能力產生持久影響。 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對加拿大兒童進行了追蹤——從兩歲半到六歲,他們發現,學步階段就睡眠不足的兒童到了六歲時,其神經發育測試的得分很不理想。

就算三歲後睡眠時間有所增加,也於事無補。研究人員推測,幼兒階段有個時期或許相當「關鍵」,若是該階段睡眠不足,產生的影響則尤其有害。

  • 7.數學、邏輯學、和批判性思維

認知科學家斯坦尼斯洛斯·德阿納是一位研究大腦數學能力的專家。他認為,很多孩子數學能力不達標是因為在發展對數字的直觀感受上受到了阻礙。(至於為什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點這篇文章可以看到) 邏輯學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實驗研究表明,包括基礎邏輯學、假設檢驗及科學推理課程在內的批判性思維顯性教學能提升孩子的智商。不幸的是,多數高中還未開設這類課程,更不用說初中課程了。(關於批判性思維,我們也曾經有過介紹)

  • 8.空間「智能」

從物理學、工程學到建築學和視覺藝術,各個領域的成功都離不開空間思考能力。遺傳佔一定比例,但可以確定的是,後天的教育同樣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更多內容請閱讀我本人的一篇有理有據的概述——「孩子的空間『智能』:訓練為什麼那麼重要?」點擊這裡可以看

而且,有些活動能夠提升孩子的空間「智能」已經得到了研究證實。

  • 9.自由選擇

當孩子們能夠自由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時,他們往往動力更足,表現更好。 不過,這隻適用於某些美國孩子。事實證明,文化不同,效果不同。有項研究把英美兒童和亞裔美國兒童進行了比較。英美兒童更喜歡完成自己選擇的任務,而亞裔美國兒童則更傾向於讓自己信任的權威人士或同齡人做決定,這樣他們才會幹勁十足。

結果呢?可能不存在「一刀切」的課堂教學方法。老師給選擇時,有些孩子也許能「茁壯成長」;有些孩子則會覺得這種教學方法不盡人意。

10.能提升認知能力的玩具和遊戲

儘管有證據表明打電動能提升空間思維能力,甚至還會幫助誦讀困難兒童學習閱讀,但對智力發育起到關鍵性作用的玩具和遊戲仍是最老式的那種。例如,研究表明,積木也許能增強空間思維能力、數學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言語技能。

以上這十個方面比起買什麼益智產品更科學,更有效,所以,你知道該怎麼辦了嗎?

推薦閱讀:

《宇宙學導論》第三章:能量的消長與運動
發現蟎類新物種,比之前收集的標本提前了約1億年
科學家如何讓看不見的黑洞現形?
吃貨的驕傲!冰激凌竟讓他留名科學史!
琴演奏

TAG:孩子 | 科學 | 產品 | 聰明 | 方法 | 益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