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六)--學佛網

     10、《觀佛三昧海經》

  下面第十段文,也同樣是《觀佛三昧海經》的經文。

  《觀佛三昧海經》云:佛告阿難:汝今善持,慎勿忘失。過去未來,三世諸佛,是諸世尊,皆說如是念佛三昧。我與賢劫諸大菩薩,因是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智,威神自在。如是十方無量諸佛,皆由此法,成三菩提。

  諸位菩薩!這段經文一定要牢記在心。你若背不起來,早晚二課的時候多讀幾遍。因為這段經文很白話,大意你知道了、明白了、了解了,我相信你會老實念佛,你會將念佛當作是很尊貴的修行。

  世尊跟阿難說:「過去未來三世諸佛,都說念佛三昧」,也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演說念佛法門。諸位!你將來成就妙音如來,你也會演說念佛法門。所以,念佛法門,是十方諸佛如來同宣共贊的法門,十方諸佛如來一定必說的法門——阿彌陀佛的教法。

  世尊又說:「我與賢劫諸大菩薩,因是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智」,這段經文說出,釋迦牟尼佛和賢劫千位菩薩成佛,都是念佛得到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一切道種智的簡稱,就是佛智。釋迦牟尼佛和賢劫千位菩薩成佛,得到佛的智慧,就是因為念佛,這樣念佛的功德大不大?太大了。(掌聲)

  諸位!你看到這樣的經文,你若對念佛還沒有信心,你實在太讓世尊傷心了。經文世尊都已經說得這麼淺白了,還不要認真念佛,就非常的可惜。

  世尊與賢劫千位大菩薩,因為念佛得到佛智,「威神自在」,也就是神通廣大。

  「如是十方,無量諸佛,皆由此法,成三菩提」,不只是世尊與賢劫千位菩薩,念佛成佛,十方無量的諸佛,也因為念佛一法,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三菩提就是成佛,「三菩提」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簡稱。

  若無《觀佛三昧海經》世尊說的,我們也不知道,十方無量諸佛,都因為修學念佛法門成佛。這樣,念佛法門尊不尊貴?太尊貴了。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可以令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稱念而成佛,實在要跟阿彌陀佛大大讚嘆鼓掌(掌聲)。

  你若看到這段經文,還不想要念佛,這樣不要修行了。

  11、《大寶積經》

  下面引用第十一部經典,《大寶積經》的經文。這段經文就是在說,念佛是功德無量無邊的修行。

  《大寶積經》云:東方如恆沙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彼諸佛等,各各稱嘆阿彌陀佛無量功德;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他方佛國,所有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除五無間、誹謗正法及謗聖者。

  這段經文先說,十方如恆河沙的諸佛如來,個個讚歎阿彌陀佛有無量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無量的功德,那念佛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修行嗎?

  「他方佛國所有的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經文只要是說到聽聞阿彌陀佛名號,一定先說信再說行,《大寶積經》也是一樣: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之後,發出一念凈信。《稱讚凈土佛攝受經》說的凈信,和《大寶積經》說的凈信,都是在說對阿彌陀佛名號的信心是真實不變,沒有任何污染,也就是沒有懷疑、擔心、顧慮,也就是對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深信。

  那麼,這部《大寶積經》也說「歡喜愛樂」,歡喜愛樂什麼?因為聽聞無量壽佛的名號,所有的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佛的國土,「隨願皆生」,獲得到不退轉的菩薩,歡喜這件事。如果你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是隨願皆生,也就是你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你的心愿就能往生,而且得到不退轉的菩薩,乃至無上正等菩提,也就是說乃至成佛,這樣你會歡喜嗎?一定會。

  經文有一句「所有善根」,所有善根,是從聞無量壽如來名號生起,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聞信之後的歡喜稱念,這樣是不是多善根多福德?對。「所有善根」這句話,說得實在太好了——全部的善根,全部的善根就是往生的善根。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善根,在無量壽如來名號之中,這樣當然念佛。

  既然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善根功德,都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之中,那我用信受稱念將這句名號的善根功德,成為己有,我一定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譬如金庫裡面放很多黃金鑽石,你若要去拿黃金拿鑽石,你一定會去金庫,你不會跑到倉庫去。一定的道理,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善根福德或功德,都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之中,那用念佛,取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諸善萬行功德,你不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所以要念佛嗎?要。認真念佛,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經》正宗分往生因的經文,這是《阿彌陀經》非常重要的地方。《阿彌陀經》在正宗分,世尊勸信、勸願、勸行,有了信與願,當然就要在行持上實踐,所以信與願是攸關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關鍵。但是信與願歸屬在哪裡?當然念佛。如果有信有願而無念佛,那這樣的信非是真信,這樣的願非是切願。所以往生因的經文,雖然我們知道是念佛的修行,不過在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有不少的凈業行者,因為對《阿彌陀經》經文的錯解,或者是了解不深,所以雖然精勤念佛,但是念佛的心是忐忑不安的。所以對《阿彌陀經》的經文意義,念佛人應該要有正確而深入的了解,方能成為一個快樂的念佛人。

  往生因的經文,一開始世尊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既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就必須要具足多善根福德因緣。那麼什麼是少善根,什麼是多善根,什麼是少福德,什麼是多福德,當然念佛人要明白了解,而且是正確的了解,這樣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內心才會自在、安樂,內心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件事,才會肯定、決定。

  前面我們引用十一段佛經的經文,佐證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道理,下面繼續引用祖論法語,來佐證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的道理。

  12、《大智度論》

  第十二段文是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所開示的法語。龍樹菩薩證悟初地歡喜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了不起的大菩薩,也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龍樹菩薩的開示,也非常值得我們念佛人的奉行。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云:複次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余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複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

  龍樹菩薩所開示的這段法語,將念佛三昧與其它種種三昧,作一比較,念佛三昧更為殊勝、更為超絕,滅罪功能更大。所以,兩兩比較,就能顯示出念佛三昧的修行,實在是非常的殊勝,功德更大。

  「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所以我們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要如何斷除?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也許你會問:「師父!我在念佛的時候,煩惱妄想也是很多。」沒有錯,現在你我凡夫,在娑婆因地念佛的時候,煩惱會起現行、會打妄想,但是因為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普攝,所以令我們念佛人,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在清凈的西方果地,煩惱沒有惡緣能夠起現行,所以到了西方果地之後,煩惱不斷而斷。所以念佛法門,要斷煩惱證菩提,只是在因地和果地的過程而已,只要你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其它的就不用再說了。

  而且念佛三昧也能除「先世罪」,就是過去世所造作的罪業,念南無阿彌陀佛也能消除,所以你想要消滅生生世世罪業,多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生生世世罪業有很多嗎?有!究竟有多少,我們也不知道。但是不管過去世我們的罪業有多少,只要我們今生至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就能滅除過去世的罪業。

  「余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的三昧是能夠消除貪慾心,但是不能消除瞋怒心。「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的三昧是能夠消除瞋怒心,不能消除貪慾心。「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的三昧是能夠消除愚痴心,但是不能消除貪慾心、瞋怒心。「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有的三昧是能消除貪、瞋、痴三毒煩惱,但是不能消除過去世的罪業。(這裡的「淫」是「過度」意,指無節制的貪慾——彌陀精舍注)

  「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但是修學念佛三昧,也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夠消除種種煩惱、種種罪業,包括過去世。這樣念佛殊勝嗎?太殊勝了。念佛能夠消滅今生以及過去生的所有煩惱罪業。和其它的三昧作一比較,實在是殊勝超絕。

  「複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這句話就是說,念佛能修集很大的福德。所以念佛是不是多善根多福德?龍樹菩薩《大智度論》所開示的法語,又再一次的證明。那這樣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功德夠不夠?既然念佛有大福德,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功德怎麼會不夠呢?

  「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這段法語,龍樹菩薩說得實在太好了。菩薩若想要度眾生,用念佛三昧來廣度眾生,滅除眾生的罪業,是最快速。諸位菩薩!你若想要將所有的種種煩惱罪業快速滅除,修集大福德,認真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業。而且華藏世界四十位法身大士,遵修普賢十大願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為了要快速成就佛道故。連法身大士都想要念佛往生西方快速成佛,那不就是佐證念佛可以快速成佛,念佛可以集諸大福德,快速滅除生死罪業,斷惑證真,獲證菩提,不就是在說這樣的道理嗎?

  念佛可說是成佛最快速的法門,竟然有人說念佛來不及了。念佛來不及了,對方說這句話,不知是說來不及什麼?當然,若是要死去三途地獄,受苦受罪,這樣念佛是一定來不及;若念佛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作祖,念佛是一定來得及(掌聲)。看是要來得及去哪裡啊。

  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多善根多福德,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所說的。(選自《阿彌陀經精講》)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種善根?
哪些瞬間讓你感覺眾生善根越來越淺?
哪些行為讓你感覺此人善根厚?
你見過善根最厚的人是怎樣的?

TAG:學佛 | 法師 | 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