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極限運動追求的是控制而不是瘋狂

自稱國內無保護高空挑戰「第一人」的詠寧因熱愛攀爬高空建築物,將自己在高空挑戰的視頻拍攝後放在社交平台上,獲得了眾多粉絲的關注。然而,11月8日,詠寧的更新戛然而止。12月8日,其女友證實了詠寧去世的消息。長沙警方稱,詠寧的死亡原因系從高樓頂層附屬物上墜亡。詠寧的墜亡引起了網路熱議。極限運動是否意味著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呢?加拿大知名極限運動賽事場地設計師帕斯卡認為:「極限運動是控制身體的藝術,通過控制和訓練,使人跌倒、受傷的風險變得更小。」換言之,極限運動並不等於沒有「上限」,相反,這種從普通運動延伸出來的運動方式,對使用各種安全保護措施,如評估場地風險、配備救援人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生的確在於挑戰,但前提是,你的挑戰要有安全保障。

美國

洞穴潛水:當今世界最危險的極限運動

美國人總是稱自己的國家是「X運動」的發源地。「X運動」就是極限運動。這個簡稱是為了讀寫方便,且字母「X」在數學裡代表了未知數,符合極限運動的特點。

極限運動來源於民間,比賽規則和規模都很隨意,導致其一直無法登入如奧運會這樣的體育殿堂,但參賽者卻覺得保持現狀也不錯,他們喜歡自由發揮,總是想出新點子和新花樣,比如在火山上玩滑板、騎在鱷魚身上打水球、超高空蹦極、高速火車車頂上耍雜技等等。

即使極限運動不在主流體育圈中,但它的社會影響卻很大。美國約有一億多個家庭,大約有2500萬家庭經常收看極限運動的比賽直播,也有不少家庭會去現場一試身手。塞爾斯特大學流行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洛普森分析這種現象時稱:「我們的極限運動還孕育了另一種文化,比如搖滾樂和脫口秀里都有與極限運動有關的說辭,類似"我是勇者不是魯莽者』這樣的說辭很容易走紅網路,以極限運動為主題的攝影展也會吸引許多觀眾。現在,社會上更是有不少訓練班,專門幫助極限運動愛好者提高運動技能,昂貴的學費也不能阻擋年輕人對冒險的熱愛。」

2009年,由格里爾森導演的驚悚片《奪命深淵》在全球熱映,電影里的主人公穿梭在幽暗神秘的洞穴里,探索未知的水下世界。曾執導《阿凡達》的卡梅隆擔任該影片的製片人,他利用3D技術讓畫面無比清晰,觀眾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時,首批觀影媒體如《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影評人是這樣點評的:「出場鏡頭十分逼真,讓我不得不身體後傾,觀眾的視角是垂直延伸——在幽深的洞穴里,人類如此渺小,甚至可能被洞穴吞噬。」

《奪命深淵》的故事主題來源於編劇韋特的一次洞穴探險之旅。韋特曾經和其他探險家結對來到諾拉波平原的一個洞穴探險,他們遇到了暴風雨,被困在地下很久,韋特不得不去摸索一條路回到地面。韋特回憶那次經歷時感慨:「影片里的洞穴和我那次探險的洞穴很像,當我們準備把氧氣瓶送出去時,風暴來襲,洞穴里發了洪水,像越野車那麼大的石頭堵住了出口,我們面臨食物短缺、氧氣不足等困難,好在我們很團結,在地下水系找到了通往大海的出口。」韋特的這次經歷非常傳奇,他聯繫了卡梅隆,卡梅隆欣然同意:「我也是個潛水愛好者,既然有故事藍本,為什麼不把它搬上銀幕呢?」

由於影片是關於洞穴潛水這種極限運動,試鏡時就格外特殊。劇組將試鏡場所搬到了游泳池,演員需要在泳池裡試鏡。通過試鏡後,演員們要接受嚴格的潛水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以完成影片里所有的特技鏡頭。導演格里爾森解釋:「演員必須身體素質達標,否則我就不開拍。水下拍攝有危險性和偶然性,我們每個人都要擁有好身體,將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觀眾,這樣的影片才真實。我知道,特技演員更專業,但我希望觀眾看到真實演員的表演——我寧願我的演員們蹣跚著往前走,也不希望他們有很多從幾十米懸崖上跳下去的特技鏡頭。」對於導演的決定,編劇韋特和製片人卡梅隆完全同意,兩人附和:「正是演員自己在表演這一切,觀眾能看到他們在危險面前的真實反映。」

的確,電影《奪命深淵》展示了洞穴潛水的魅力所在,那種對未知的嚮往吸引了許多潛水愛好者,讓他們不顧生命危險也要去洞穴里一探究竟,正如英國BBC紀錄片《地下世界的秘密》中旁白里提到:「洞穴潛水可以探索歷史,研究地質變遷,滿足你一切的探索慾望,當然,洞穴潛水最吸引人類的就是達到從來沒有達到的地方。」不同於礦井潛水、冰潛、船潛,洞穴潛水是難度最大、死亡率最高的潛水方式,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危險的極限運動」。普通潛水一般在開放水域進行,潛水員遇到問題時可以立即上升至睡眠,呼吸到空氣,即使裝備出現故障,也有充足的光線可以處理問題,或者向其他潛水人員求助。但洞穴潛水不同,它是在黑暗的遮頂空間下進行,容錯率極低,一旦失去有限的空氣或照明,或失去出洞的嚮導,就要面對無法離開封閉環境的結果,最後窒息而亡。也正因如此,洞穴潛水員人數只佔潛水員的萬分之一,事故發生率卻佔了潛水事故的大半。

澳大利亞

攀登悉尼海港大橋:求婚成功率100%

悉尼海港大橋是世界上唯一允許遊客爬到拱橋頂端的大橋,人們可以在距離水面147米的高處遙望悉尼歌劇院,這個角度獨一無二,是拍攝港口全景的絕佳地點。整個攀登過程約3小時,登橋之前需要通過嚴格的安全監測,才可在專業領隊的帶領下攀爬。不少遊客都在售票處的留言簿上寫道:「我的心臟狂跳!這樣的體驗太刺激了!」正因如此,攀登悉尼海港大橋現已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同時其也被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孤獨星球》列為「世界上最令人激動的體驗之一」。

悉尼海港大橋的建造共花費了100多年。1857年,悉尼工程師漢德遜繪製了第一張設計圖案,經過反覆修改,1923年,督建鐵路橋的總工程師普萊菲博士才根據設計圖案進行招標。1924年,悉尼海港大橋建造橋基,到1932年才完全建成。而攀登悉尼海港大橋項目是從1998年開始,需要上下爬四段,共攀登465級台階。

遊客們在入口大堂辦理手續,每位遊客需在更衣室換上專業的「登橋服裝」,即連體防寒防雨衣,並將其他物品鎖在小柜子中。攀登大橋時,遊客可以攜帶戒指、耳釘、小項鏈和眼鏡這四樣物品,如果是戴眼鏡的遊客,工作人員會提供不同型號的眼鏡帶子,帶子上有鎖扣,固定在「登橋服裝」的小環上,工作人員還會分發帽子、手絹、雨具、燈具,它們都可以固定在衣服上。當然,最重要的穿戴是腰帶,腰帶很寬很結實,它連著另一根粗繩子,繩子頂端是小齒輪,小齒輪要被扣在橋欄杆邊的鋼絲上,這樣,攀登大橋的遊客自始至終和橋拴在一起,保證了人身安全。

正式攀登前,這些準備工作大約是一個小時。除了裝備,遊客還需要做心理測試、酒精測試和金屬測試,並簽署損害賠償表,保證「不利用這個機會傷害自己或別人」。登橋時,每位遊客必須隨身佩戴呼叫設備和無線電耳機,以便聽到專業領隊的說話聲。

由於攀登大橋是項刺激的體驗,不少遊客都會選擇在登橋時求婚或慶祝生日。由於求婚的遊客太多,工作人員還專門準備了套在戒指上的小掛鉤,保證戒指在浪漫的求婚過程中,始終拴在其中一方的手腕上,充分符合求婚時要「一生都要在一起」的要求。登橋公司的官網上還會展示求婚成功遊客或慶祝生日遊客的照片並寫「來這裡求婚吧!求婚成功率為100%」或者「來這裡過生日吧!這絕對是您今生最難忘的生日」。

紐西蘭

高空鞦韆:世界最高,讓你靈魂出竅

蹦極、滑翔傘、跳傘、洞穴探險……紐西蘭是世界上極限運動的目的地之一,當然,也就包括了世界上最高的高空鞦韆——位於皇后鎮的內維斯高空鞦韆。內維斯高空鞦韆在地面上空160米,位於內維斯蹦極旁邊,遊客可以選擇多種擺盪方式,比如往前盪、往後盪、一人盪或雙人盪。開始擺盪時,遊客會先被弔掛在山谷的上方,然後突然被放開,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盪向峽谷的另一端。

類似於蹦極,高空鞦韆這個極限運動對體重和年齡也有嚴格的要求。遊客的年齡必須在10歲以上、110歲以下,且體重在35公斤到235公斤之間。售票處有體重秤,工作人員也會檢查遊客的護照等身份證件,買票時遊客需要購買相關保險,隨後就可以去更衣室做準備工作。這時遊客也會被詢問身體健康狀況,例如是否在感冒或發燒中等。當工作人員確認一切無誤後,遊客才可進入高空鞦韆等候區,準備去體驗靈魂出竅的感覺。輪到自己時,在等候區的遊客會向身後出發平台的親朋好友或其他遊客招手,大家彷彿相識多年,圍觀人群會為挑戰的遊客吶喊加油,隨後,整個峽谷都回蕩著尖叫聲和喊聲。

加拿大

無扶手高空邊緣行走:辦婚禮的好去處

你去過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嗎?絕大部分住在多倫多的人們都會回答「去過」。但是,你體驗過在電視塔上進行高空邊緣行走嗎?相信只有1%的人體驗過。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國家電視塔高553米,是多倫多標誌的天際線,以「無扶手高空邊緣行走」出名,即在塔上356米高的牆外行走,平台寬約1.5米,環繞步行1周,步行圓周全場150米,全程半個小時。2011年,這個「邊緣漫步」項目入選「世界最高建築物外邊緣行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並成功被列為世界遊客的「遺願清單」。

2013年,電視塔還承辦了一場全球最「高」的婚禮,來自安大略省的柏蘭德和科克在電視塔的邊緣舉行了婚禮,成為在「邊緣漫步」辦婚禮的首對新人。參加婚禮的還有一位牧師、雙方父母、兩位伴郎伴娘。婚禮上,新娘穿著的漫步服裝是特別設計的,由白色和粉紅色組成。交換戒指時,為了安全起見,新人交換的是彈性戒指,即能拴在漫步服裝上的戒指,回到地面後,他們再次交換了真正的結婚戒指。婚禮儀式後,新人還想用了電視塔360度餐廳舉辦的婚慶午宴,他們直言:「在電視塔辦婚禮太難忘了!我們一直希望辦一場這樣的婚禮,沒有什麼比在高空邊緣行走更令人興奮,在這場奇妙的體驗中,我們感受到了許多祝福。」

對此,加拿大國家電視台首席運營官羅伯森說:「能為這對新人辦一場終生難忘的婚禮,也是我們的榮幸,相信"邊緣漫步』式婚禮已進入全球最獨特的婚禮舉辦地名單。」羅伯森還表示,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工作人員會為新人、牧師及家屬佩帶安全繩,並在上塔前進行半個小時的安全培訓,確保萬無一失。

瑞士

高山滑雪:新式安全氣囊眾口難調

瑞士是高山滑雪的熱門目的地,作為一項極限運動,高山滑雪注重身體的協調平衡協作能力,當人們飛身高空時就得想好該如何落地,在保證不摔倒的前提下繼續向下滑行。例如,瑞士聖莫里茲的滑雪場被世界滑雪者認為是高山滑雪的「魔力聖地」,這裡常年舉辦奧林匹克雪橇賽等頂級賽事和活動,滑雪者都喜歡在陡峭的山坡上踩著雪板滑下,一個大迴轉後划出完美的弧線。

然而,高山滑雪也是非常危險的。2008年,美國選手馬格爾尼完成最後一跳時頭部著地,昏迷數小時後蘇醒,但大腦受傷嚴重。瑞士選手阿爾希特在比賽時騰空動作發生失誤,導致左腿膝蓋以下被截肢。那麼,有什麼保護措施能讓高山滑雪愛好者在體驗樂趣的同時多一分安全感呢?

答案是安全氣囊。新式安全氣囊得到了國際滑雪聯合會的肯定,允許運動員使用這種專為保護雙肩、鎖骨與背部的裝置。這款安全氣囊由國際滑聯與義大利公司戴尼斯聯合開發,是基於該公司十年前為摩托車比賽發明的類似裝置。裝置包括一件安裝到選手背部的內襯,內襯會在選手失去控制、即將發生碰撞時自動膨脹。控制氣囊的是一個複雜的電子系統,當它被某個特殊計算機演算法激活後,一隻長4.5厘米的充氣泵會在不到100毫秒的瞬間引爆氣囊。這種保護裝置的開發歷時4年,16位獲得過世界冠軍的選手都參與到其中,如挪威的斯文達爾和義大利的希爾,他們完成了200多次測試滑行,用以幫助開發公司收集資料和測試樣品。

然而,國際滑聯並沒有強制運動員使用這款安全氣囊,只是建議大家考慮使用,這就導致了眾口難調。有的人覺得產品不夠優化,也不願意使用,美國選手雷利克稱:「氣囊部分的塑料很硬,我背著它時非常不舒服,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它,最後我還是選擇不用氣囊。」有的人願意使用,不過是自費購買,瑞士選手揚卡安則稱:「我自費買了這款氣囊,大約是1500瑞士法郎,我需要進行多次嘗試後和氣囊磨合成功,才能讓氣囊不影響我的滑雪方式。」有的人則表示剛剛聽說,氣囊的普及力度明顯不夠,瑞士選手德瓦蒂稱:「從技術角度,安全氣囊非常保險,但我作為一個專業選手,也是剛剛聽說這款氣囊,我需要很多時間來適應裝置,而國際滑聯卻以極其業餘的方式來宣傳,讓我在參賽時無法及時使用。」更有選手擔心裝置會發生意外,義大利選手蓓爾姿說:「萬一裝置意外充氣怎麼辦?我在下滑時就變成了"米其林輪胎人』了,這太影響我奪冠了!」

擔任安全氣囊新項目技術專家的忽加拉對於選手們的怨言進行了回應:「我們已經讓許多世界冠軍測試了氣囊,時間達4年之久,我們確定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意外,只有當計算機認為5項參數都超標時,裝置才會被激活。」忽加拉也是國際滑聯前賽事主管,他表示,很理解許多選手說擔心裝置在跳躍時自動開啟,勝負往往取決於百分之一秒,沒有選手願意拿成績來冒險。「儘管選手們的態度有所保留,但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很有信心,要保護好高山滑雪選手們的安全。安全氣囊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本版文/音樂水果


推薦閱讀:

人體有4大「危險三角區」,每一個都不能忽視!
轉;喝酒易臉紅?危險
保姆縱火案警示,如何過濾身邊危險的人
男人必看:女人出軌比男人更危險!
豬鼻蛇成新型寵物,遇到危險就飆演技看呆網友

TAG:運動 | 控制 | 危險 | 追求 | 極限運動 | 極限 | 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