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印順法師之空性見:混濫體空與析空的真實界限

二辨印順法師之空性見:混濫體空與析空的真實界限

來自專欄 燕塵的天台

來源:mp.weixin.qq.com/s/-vqK

作者:凈土賞花人

本文分肆部分:

壹、概論析空體空。

貮、舉喻明析空體空之差別。

叄、引印順法師論述析空體空區別的話,略作評議。

肆、正面論述體空,作為全文結尾。

壹、概論析空體空。

要而言之。體空之空,非緣生故空,而是虛妄分別本空故空。悟體空之空,是要從對法所產生的自性見之根源去觀察。

特就兩點專作說明。

第一、就自性見根源問題說。析空觀中,自性見是由於不明白諸法因緣生因緣滅而起。體空觀反過來,認為因緣生本身就是自性見引起的。

若法自性本空,彼此獨立體性無法建立,空性無界故,因緣果也就無法建立——既然體本不二,哪個定是因,哪個定是緣?哪個定是果?分析因緣果的前提,正是首先要有因緣果三體必須可分割的自性見。

因此,在體空觀觀察,說因說緣都是退而求其次,並非真正入大乘第一義諦的通道。要入大乘第一義,必須在自性見起來的時候就能覺其本空,自性見本空。而不是析空觀那樣,隨順自性見去建立因緣,再來悟空性,這是繞了一圈了,也是不究竟的。

依體空觀觀察,自性見產生並非由於不明白諸法因緣生而起,而是不明白一切境界本來是幻像而起。認為自性見根源在意識不明所見一切色心本來如夢而起。比如《圓覺經》所說:

「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第二、就究竟破除自性見的方式說。自性見的根源,就是妄想分別。因此,要達體空觀之空,本質就是達妄想本空。達自性見本空。而不是分析因緣來破自性見,本空之自性見,只需覺本空即可。

析空之空,是枝末,從自性見所見的諸法,其法體的空由因緣生而觀察得出。是故天台祖師妙判,析空為拙度,體空為巧度。以析空實為捨本逐末。體空則直究根源。

如見空花漫天。分析花由水、土壤、人工栽培等因緣,由此破自性見,為析空觀破。若能明反觀,空花本非花,非實有,妄見為真花,則知花之自體非由水土等因緣而來。花之體真實來源為虛妄知見,唯是一念不覺而妄見為實。

析空為權。體空為實。故說聲聞析空不破法執,唯大乘體空能證真空破法執。

世俗所見一切,本來如夢如幻,本非實有,本與所見之心非決然對立。

而不隨佛教者,見為實有——實有身心,實有世界,乃至實有妻子兒女,實有所得,實有官商,實有輪迴可出等等。

若隨佛教而根基較鈍者,即一類聲聞根基,則只能權依析空觀而修。若根基利者,不妨直說世俗所見一切實物,所見世俗之境與能見之現前一念心等,唯是一心所現。本空無所有。本空無差別。說離心之因緣生,都是方便接引。論法本來面目,非因緣非不因緣。只由一念不覺,起惑造業,枉受虛妄生死輪迴之苦。

體空義成,則萬法唯識義成。這是後話,關於唯識,印順法師的誤讀誤判,是需要專門好好談談的。

貮、舉喻明析空體空之差別。

試舉一例,簡明析空與體空之區別。分二:一以喻體明。二以本體合喻體明。

一、先以喻體明:一人於鄉間行夜路,遇農夫製作的稻草人。有風吹過,稻草人或左右或前後搖動。路人於遠處望,以為有人在。

體空:人根本沒有。純是意識上之幻覺。人當體即空。並非由緣生故空。

析空:不覺這個稻草根本非人。以為是人,而以因緣析之。所謂質礙歸色,領納隨觸歸受,取相歸想,造作遷流歸行,了別歸識。認為此人為五蘊假合而起。離五蘊無實我體。又五蘊本身又是緣生。色法至少二緣,因緣增上緣,心法則四緣具足,於色法上再加所緣與次第。

析空與體空之差異,在於體空有非因緣義。若人本非有,純是幻覺,又何來人之因緣?

析空則必借因緣以明。

二、本體喻體合明:以上喻中。人,喻眾生所起的自性見,或由自性見作用而見的法體。稻草人,喻本無性性而隨緣現起之法。

喻體中的人本空,非因緣。相對本體中的自性見,也就是本空,非因緣。自性見就是一念不覺而妄起,並非是真有個因緣生出了自性見。

如同稻草人,它確實由因緣來,但誤以為是人,這個人不能說是父精母血等因緣來的。本空無所有,談不上因緣生。這本純是一念不覺而致。非因緣就純是意識之幻覺而建立,法本非實體,妄執而有。由此能知,此自性見非由因緣生。

即:要達體空之空,要從執法體實有的根源去體悟。法體本空,而見實有之根本原因,在於妄執故。法體並非因緣有,而是妄執有。妄執既稱妄,則無真實因地,不過是一個幻覺,不必外求其因緣。

而析空之空,不是由自性見產生的根源去體悟,是往外的,析空之空,是緣生故空,能生之因緣又有因緣,如是無窮無盡,難脫戲論之累。

定執因緣,是明顯的一個權說。

叄、引印順法師論述析空體空區別的話,略作評議。

印順法師對析空體空的判別:

一、法師析空判定:

「緣起是佛法的特色,照樣的,空也是佛法的特色。但因為學者認識的淺深,就有三種不同:一、分破空,天台家叫做析法空。就是在事事物物的觀察上,利用分析的方法,理解他假合的無體空。如一本書,一張張的分析起來,就顯出它的沒有真實自體……像有部說一切法有,色法是一微一微的,心法是一剎那一剎那的,這都是分析空所得到的結果。

二、法師的唯識空觀

「二、觀空,這可以名為唯識空。就是在感情的苦樂好惡上,一切法常是隨觀念而轉的。如果是修習瑜伽的,像十一切處、不凈觀等……境隨心轉,所以境空。……不過這是不能悟到空理,不能得解脫的。」

三、法師的體空判定:

「三、本性空,就是觀察這一切法的自性,本來是空的,既不是境空,也不是境不空,而觀想為空。一切法從因緣生,緣生的只是和合的幻相,從真實的自性去觀察是沒有絲毫實體的。沒有自成、常住、獨立的自性,叫性空,性空不是否定破壞因果,是說一切都是假名。從緣生無自性下手,可直接擊破根本自性見。存在的是緣起的,緣起是性空的,到達了徹底的一切空……」。

評議:

除去第二點先不談。第二點印順法師是完全誤會唯識,甚而說唯識不究竟。法師誤判唯識的問題會在這個系列中專門獨立一篇論述。

出於引述的完整考慮,雖與主題無關,也順帶提一下。此處引法師文,是因為法師在析空體空中間增加了一個唯識空。而實際這不是唯識的空。是法師的誤判誤讀誤傳,此舉對佛法破壞之力非同小可,擇日再論。

法師之析空是沒有問題。析空就是在以世俗諦法實有基礎上,進行分解。

就因說,分解為六因:能作因、同類因、遍行因、俱有因、相應因、異熟因。色法要除去遍行因與相應因——這二個唯就心法說。

就緣說:因緣、次第緣、所緣緣、增上緣。色法除去二個:次第緣與所緣緣。

法師的體空觀就有問題。法師認為,所謂體空,就是從事物當體去觀察,觀察它的體是因緣生,離緣無體,就是體空了。

問題在於,法師之體空實際還是析空。還是在定執單純一切法因緣生基礎上的析空。只是觀察的角度有變化而已。

作二個簡略圖表來明:

圖一、法師的析空體空是這麼判別的:

圖二、析空跟體空界限應該是這樣:

圖一、就是法師的析體而空觀。印順法師認為,體空與析空的界限,決定都是在定執因緣生基礎上。一個從果的當體考察,意識緣法當體,思維當體不能自在而立體空,一個從果由因緣生,意識緣生果之因緣,由因緣滅而法滅考察,立為析空。

這不是正確的析空體空分界線。印順法師的析空觀體空觀,本質上都是析空觀。

如圖二中,凡定執諸法因緣生的,都是析空。無論觀察的思路是停在當體觀察,還是由因緣生因緣滅的依存關係觀察。體空觀的觀察,是要意識到自己所意識到的、與意識對立的法,本來沒有。

肆、正面論述體空,作為全文結尾。

世俗心境本來都是無性為性。本來空寂。沒有實際界限。無實緣非緣,無實果非果。本無差別。但由一念不覺而起自性見,隨自性見的妄生,則妄見心境實有,妄見心境決然對立。起種種言說,造種種業力而受虛妄輪迴。

所謂體空,正指於心境決然對立的體驗中而起的法法實有這個認知,是錯謬的。世俗所見一切本來無體,並非緣生故無自性,而是一念妄動誤以為有自性,自性見由迷惑而起,故說本無自性。

體空不壞因緣義。猶如夢中所見,雖然體空,但夢中見什麼與不見什麼,是什麼又不是什麼,吃什麼喝什麼,還是由睡前種種熏習,種種作業,種種思維而決定。一切雖當體空,無性為性,而熏習不同,造業不同,即空之幻相便有不同。正所謂,性空妙有,妙有性空,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佛陀於楞嚴經所說,正是中道了義之說。

體空不壞實有。雖夢中一切色心本空,由自性見之過,做夢人分明一一見如現實。乃至於夢中起外道見,一切容有。

正如龍樹菩薩所說,依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只有當體空,才能一切皆有可能。當體空才能不壞有。

體空是正就世俗法中獨立體而說。即法的體性,純由一念不覺而起。並非由於因緣生而有。幻相不壞因緣義。如凡夫身心世界,體性當體空,如同空華,本無所有,本無生滅。而即空假相之虛妄生滅,是受制於因緣的。體空需要非因緣非不因緣二義合明,才能完整地表達。

印順法師仍舊以法體是因緣生來說體空,這實際還是析空。並非體空。體空之體,非由離心之因緣而生,唯是一念不覺而以為有。

後記:

析空體空之辨就此告一段落。

印順法師是長輩。寫此文為指出法師問題所在,無不敬法師之意。

只是佛法非印順法師所有,是天下人的。若印順法師一家之言只在法師個人,那我也是沒什麼好說的。也不會來寫這些。

若法師對於佛法所詮之義已經為許多人普遍承認、接受,大有依為定量之勢,那是有必要把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因為印順法師的根本知見,問題很多,有的問題對於大乘深義具有嚴重的顛覆性。這樣,其實就有必要談一談了。

感恩印順法師。

南無大乘常住三寶。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參訪龍泉寺
大乘入楞伽經(5)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漢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