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理啖蔗錄8

撼龍經。十條九條亂了亂。若是真時斷了斷。吳公口訣。三山並出。縮者為尊。

  重巒峻嶺之上。平面堪裁。深山窮穀之中。小泡可久。

  崇山峻嶺之上。而有平面星辰。乃仰高穴也。必四圍無缺。朝對有情。水不陡瀉。勢成上聚。山下並無融結。方為真。穴中有突者。名天祿。有窟者。名仰天湖。泄天機。仰高山頂現星辰。

  平面始為真。

  全體柔弱。乍起即成。大勢牽連。一斷即結。

  全身平弱。其特在高。故頓峯即結。大勢連續。未經退卻。其特在斷。故跌斷即結。

  相其峽後。審其峽前。勢雄猛者。不胎氣。純粹者。必孕。

  凡大龍臨峽。則勢必停息。過峽則龍必剝換。其前後左右。必有結作。所謂。峽前峽後好尋龍。是也。然高山大峽。則旺氣分於左右。而峽多雄猛之勢。鮮有結作。惟出陽。則剝換純粹。而峽中之結。常多也。

  結於峽後有聚氣之稱。結於峽前有奮勢之目。

  道法雙譚。聚氣者。峽後之結也。龍勢牽連。臨峽頓起吉星。真氣先聚。粗雄之氣未盡。過峽再行而為纏護。城郭以餘氣還抱為真。不顧為假。經曰。只有真龍坐峽裏。亂山在外卻為纏。是也。奮勢者。峽前之結也。龍勢牽連。未經退卸。跌斷而起。剝換吉星。即結正穴。若鷙之擊。先斂而後奮也。以過峽一節為真。長則恐是分枝。而非正結。經所謂。峽前一節住真龍。是也。

  曲木倒地穴。居一掬之中。銳大破天穴。落百里之外。

  曲木則穴其曲動之處。故曰一掬之中。火星高起。其穴尚遠。故曰百裡之外。撼龍經。火星若起廉貞位。落處須尋一百里。又曰。廉貞獨火氣衝天。石骨稜崢平處覓。又曰。凡見廉貞高聳石。便上頂頭看遠跡。披肝露膽經。木火星多穴尚遠。定結上聚回龍穴。按:前篇引經雲。凡是穴乳曲即非此。伺以言一掬也。須知木有曲木。前言其常。此言其變也。

  千頃之注穴隱高山。一勺之流穴跧平地。

  風水口義。小澗水來穴在平地。大江水潮穴在高山。

  穴居南則北望。穴居北則南望。亦是良方。山眾大則小扡。山眾小則大扡。蓋有妙理。

  疑龍經。正穴當朝必有將。有將便宜為對向。穴在南時北上尋。穴在北時南上望。雪心賦。大向小扡。小向大扡。不宜亂雜。尋龍記。小山須去大處尋。教君此訣值千金。大山須去小處覓。高欲齊眉低應心。又凡認星體。亦必對面觀之始確。入式歌。凡認星辰須對面。九星容易辨。若還草木亂紛紛。莫便喝星辰。

  左右皆結總由地靈。主客俱優但憑水抱。

  有等貴龍氣旺不分。背面兩邊皆有結作。惟力量有大小之不同耳。吳公秘訣。也有真龍似瓜藤。一回起伏一彎轉。彎轉之中皆有穴。此處未容分背面。兩邊皆有穴星明。穴穴皆有真應現。豈無假穴使君疑。到此尤宜詳細辨。疑龍經。假如雨水夾龍來。屈曲翻身時大轉。一回頓伏一翻身。一回轉換一回斷。兩邊皆有山來朝。兩邊皆有水打岸。兩邊皆有穴形真。兩邊皆有山水案。兩邊朝迎皆可觀。兩邊明堂皆入選。兩邊纏護一般來。兩邊下手皆回轉。此山背面末易分。心下狐疑又難判。不應兩邊皆立穴。大小豈容無貴賤。又有等貴龍。兩岸秀異主賓莫分。只看水抱何邊。便是穴星。疑龍經。問君主客皆端正。兩岸尖員兩相映。主是三山品字安。客亦三山形一般。客山上見主山好。主山上見客山端。此處如何辦賓主。只憑水抱便為真。水城反處便為客。多少時師悞殺人。明堂經。水曲朝南水北穴明。水曲歸北水南穴情。水灣所掬。此穴堪營。

  二水夾出勿當中而扡。一枝逆翻。雖坐空不懼。

  凡龍皆二水夾出。一邊大江一邊小溪。一邊溪澗一邊田壟。亦名股明股暗。但二水相合最忌當面扡穴。謂之。牽動土牛引風為害。風水口義。二水夾出莫當前。宜在左邊或右邊。神仙倒杖須橫作。下手雖空也進田。又曰。二水夾出莫當中。當中水去十分凶。翻身轉向朝來脈。發福綿綿為坐空。凡穴須後有山屏托庶。不陷於空亡。惟翻身逆勢當朝水者。不畏坐室。泄天機。坐空轉向去當朝。不怕八風搖。凡坐空之穴。若後有深潭融注。或水纏繞合襟者。其氣愈專。更不以坐空為嫌。

  結有借局。多依大城之旁。穴有隨龍。每靠老榦之下。

  有等依近省郡。山水大聚處。結穴者。謂之借局。如近臣侍從。至尊。凡九重之尊嚴。千官之擁護。與夫百辟來朝。萬邦納貢。平已何有。然。接天顏於咫尺。近日月之光華。宗廟之美得而瞻。百官之富得而與。北三家村中守。財主人逈不侔矣。此借局之地雖小亦大。然須自立門戶。不然亦虛花而已。又有等美地。既非榦。亦非枝。只行數節即結大地。謂之隨龍穴。蓋與大榦龍共祖同宗。來歷固已貴秀。局面亦自繁華。猶之近帝貴人。自有貴氣。故靠老榦即結。不可以長短論也。更有正龍長行其氣大旺。或從峽邊。或從帳後。漏出一枝。謂之漏氣。但成星體者。亦貴。

  寄穴貼穴生山弦壟麗之間。奇形怪形在天藏地閉之處。

  撥砂經。世人惟知求地於金、於土、於木。不知貼穴、寄穴多生於山彎、山麓、山弦之間。人自不察耳。又曰。奇形怪穴多落轉合。幽蔽隱晦退藏之地。蓋天地厚其藏。不欲習見而常遇。如騎龍仰高是也。按:廖氏所謂。寄穴、貼穴。即吳白雲所謂。劈脈結、掛結之類。蓋長者為分枝。短者為劈脈。分枝自二、三節至數十、百里皆為分枝。結劈脈以一節半節為真。如人身之有乳也。若附榦龍之身。而不得局勢。是為掛結。力量愈小。

  正行妨閃。其閃也有脈可蹤。直去妨偷。其偷也無脈可跡。

  龍有閃結。閃結者。龍正行而閃落一脈結穴也。既曰閃猶有脈可以察識。龍有偷結。偷結者。龍直去不見有脈落。而山麓卻自成一局。蓋有穴、有堂曰偷結。即閃結之陽落無跡者。

  龍身細膩則穴必隈藏。山體宏高則穴多躲縮。叢山峻立有結必高。眠體直奔有落必詭。

  叢巒疊嶂之中山麓。則有欺壓之患。無結則已。有則必高也。倒地星辰勢如急直。無結則巳 。有則必閃落於一旁也。

  星如凹側。取樂為憑。穴有偏斜。借鬼作證。

  凡凹腦、側腦、沒骨諸穴。必以樂山為憑。樂者。喜好也。言喜。有是山也。如樂山在左。則穴居左。樂山在右。則穴居右。樂山居中。則穴居中。左右俱枕樂山。則必結雙穴。或結一穴居中。或如屏、如帳、如華蓋、三台、玉枕、簾幕、覆鐘、頓鼓等形。乃樂之至貴者也。但不可太高雄聳峙。有淩轢欺壓之勢。有嵯峨可畏之狀。有則又當迴避。左山壓穴。則穴居右。右山壓穴。則穴居左也。凡穴有偏斜處。必借鬼為證。如鬼出於左。則穴居左。鬼出於右。則穴居右。鬼高則穴高。鬼低則穴低。所謂對鬼坐穴是也。大要使穴場截得鬼住。以收回鬼氣。若立穴稍偏。則鬼奪氣。去穴不能受。是為失穴。禍敗隨之。

  俗師不知穴法。只扡當中。庸人不諳龍機。惟取大盡。豈知大盡須防氣絕。當中每犯煞衝。

  穴有宜當中者。有不宜當中者。俗師何知惟當中安葬。龍有宜取盡處者。有不宜取盡處者。庸人何知惟於盡處求穴。豈知大盡之處須防氣絕。當中而扡須防門煞也。吳氏曰。只泥穿心直串去。不識真龍轉身處。真龍閃巧轉身多。豈惟直申為可據。俗師不識元微訣。只向直穿尋正穴。尋到山窮水盡時。不論有穴並無穴。惟以撞脈頂來龍。下了誤人貧與絕。厲伯韶曰。談山談水世俗多。用拙不能將奈何。誤葬每因求正面。不扡渾是棄偏頗。豈識真元奇妙處。仙人多是下偏坡。今俗人所扡。大約非硬面。則直煞。不則。則盡頭。非門煞絕。則無氣絕也。觸目皆然。可嗟。可嘆。總由以意為之。未作地理之夢。故瞀瞀至此。

  大抵龍易跟尋。穴最怪幻。或掛千仞之壁。或乘萬山之巔。

  掛千仞之壁。乃憑高穴也。加掛壁燈盞、貼壁飛蛾皆是。乘萬山之巔。乃天巧穴也。凡天巧之穴。雖在萬山及登其所。豁然開濶。局勢寬平。如在平地。不知為萬仞山巔。但見四面八方獻奇列秀。如三千粉黛。八百煙花。次第羅列。城郭完固。朝案重疊。明堂團聚。左右環抱。三陽具足。諸吉拱護。水不傾瀉。穴不孤寒。乃為真結。極大之地也。玉髓經。第一天巧最高穴。常人懼怕輕棄撇。只言高處穴難安。不知巧穴有真訣。天巧山頂分龍虎。峻地平夷有門戶。入到穴中如半天。四望百里堪摘取。此地神童及狀元。子子孫孫皆過府。

  或水秘。以潛其蹤。或石秘。以迷其跡。

  穴結水中謂之水秘。亦曰捉月穴。蓋由龍勢勇猛。脫落大澤。巨浸之中。突起山阜。四畔皆水。非穴在水底之謂也。泄天機。捉月雖雲在水中。還要土來封。穴在石中謂之石秘。亦日漱石穴。蓋大龍降勢鋪下。小石磷殉中。有瑞石員淨。異群乃真氣所鍾。尋微窩處開鑿。見土安棺其!上。蓋陰極陽生。石下自有土也。是謂石山土穴。若滿山皆土。穴上是石。而石之中又是土。僅可容棺。謂之士山石穴。其石總以溫潤平伏為妙。泄天機。漱石莫宜安石罅。土穴端無價。雪心賦。土山石穴。溫潤為奇。土穴石山。嗟峨不聲。更有穴在石板之下者。開石取之。謂之開山取寶。玉髓經。也有石山石片漫。皆無寸土穴難安。不合龍真難捨去。尋趂十日無足觀。此名天完混沌氣。龍皮粗厚頭面乾。時人莫道無草木。不知童山是兩般。童山土色細雜碎。可裁木植生長難。天完之地無縫路。蕩蕩光滑如削刪。卻須回環四獸地。自有土潤草木山。只有相當作穴處。頭面漫漫皆石盤。石必有縫可鐫鑿。石板之下有土山。若得土時穴須淺。不必深鑿入其問。更有石盤、石龜頑硬無縫。四環皆土。釗士結砌。不必開鑿。謂之石巧穴。玉髓經。第五。石巧、石盤。生如琢、如鐫、如砌成。俗人看道是頑石。不生草木凡不類。仙人一見為嘆嗟。檢點來龍皆奇異。元來四環皆是土。獨有此石呈祥瑞。此石依山不可鑿。結砌安棺平處是。若在湖池是金龜。大龜或廣一二裏。只須安厝在其上。能使湖池作平地。

  或石占而使人惡。或泉占而使人嫌。

  或有巨石當穴。或在穴之前後左右。人望而畏之。皆謂之石占。果龍真穴的。鑿去巨石。大開金井。取客土填實。再開小井以土和氣。若穴後有根之石。則不可鑿。恐傷殘龍脈也。按:道法雙譚雲。凡石有陰有陽。陽仰而聳。陰俯而伏。聳者無根。石下皆土。俯老相連。土下皆石。則陽者可鑿。陰者不可鑿也。更有一種真龍。氣盛發洩而為秀石。磷磷清奇可愛。或有一石立於穴上。而為蓋者。或有三、四石立於穴之前、後、左、右為四印者。或七、八石立於穴之前、後、左、右。為蓋照、為四印、為曜氣者。俱要毓成星體為吉。不成星體而巉巖嵯峨者。為凶。有十二格。亦謂之十二落頭。大要不離乎方、正、尖、員。如五星之體。此石最吉。不須鑿去。要有滿山無水。穴中有泉。乃真龍。氣盛溢發為泉。人望而嫌之。謂之泉占。亦曰龍泉穴。須瞰泉竅。上弦治穴。納相此泉。必縮為生氣。不復流注。所謂有穴瞰泉竅。葬後泉乾燥。是也。然。亦有不乾而吉者。詳後水法中。

  或沙占。而見之生疑。或泥占。而得之轉棄。

  沙占者。滿山不沙穴中獨沙。謂之氣眼穴。泥占者。滿山不泥穴中獨泥。謂之龍髓穴。更有本占、水占者。當暈心獨生大樹。雖有樹亦無深根。發其浮根。暈必淨土。此皆造物瞞人。以待有德。

  或封草。以迷人之目。或沒泥。以隱穴之情。

  或穴結田中。謂之沒泥龜。其來處須間露毛脊為石骨。為墩阜。結時須以水勢為憑。水繞即是穴場。泄天機。藏龜閃跡在田中。水繞是真龍。

  或為兄弟並榮。或為夫婦相配。

  兩枝同出。脈落處相對並結。謂之兄弟並榮。兩枝同出。脈落處相對。一作穴山。一作朝山。謂之夫婦相配。

  或為主僕偕落。或為父子串生。

  主僕同落老。正穴左右。隨帶小穴。桑藥不一。皆能發貴。由龍氣太旺。故一穴鍾毓。不盡而溢發。於兩旁也。父子串生老。結穴一大一小。相串而來。玉髓經。所謂。又有名為父子穴。一大一小聯串生。父為正穴。子為附。附氣相倚。看縮盈。是也。

  或為群龍聚窩。或為兩龍合氣。

  地學。卻有群龍會一窩。三條五條或更多。大會各自開頭面。各成營局無差訛。尊卑亦不爭幾許。及至登壇必有主。爰執牛耳令群公。求取尊星向此中。疑龍經。更有兩龍合一氣。兩水三山共一場。地學。兩龍合氣本是一龍。開口為二。復合為一三龍合氣本是一龍。開口吐舌復合為一。四龍五龍以及九龍合氣本是一龍。張牙舞爪復合為一。蓋形分而氈合。氈合則氣合矣。最為奇蹤。地理源本。有等合氣龍。三五箇山頭。出腳變成田地。不分高低合成一片。為五龍合氣。為兩山合氣。為兩水三山合氣。乃平中忽而起脊。有高有低。有分有合。其龍奇。其結穴必奇。

  走珠之格三五方真。落梅之形千百為上。

  大龍巍峨。金水氣盛。卸下平地。珠泡三五連起。謂之走珠。以多為隹。至七九老愈貴。一箇老非也。擇其中成星辰。有堂氣。穿應樂。立穴。若金水體者。謂之梅花。開口者。謂之馬跡。金士串列。謂之辨錢。七箇相屬。如北斗老。謂之北斗七星。皆走珠之別名也。泄天機。走珠墩阜出平地。三箇五箇是。有等平岡珠泡滿山。千百為群。謂之梅花。龍高山遍。生珠泡。謂之立體梅花。或作龍。或作穴。或作用神。或作餘氣。皆貴氣也。

  串珠以委曲為貴。若急直終有滅頂之凶。垂珠以員活為真。若頑子必遭剝狀之患。

  穴後一節小金連起。謂之串珠。必屈曲乃可穴。若逕直。則脈死垂珠。頑呆即為贅疣、遊賅。娛打致凶。附。堪與一貫。串珠龍與算盤珠相似。而有別。串珠龍。珠開陽面。有陽救陰。所申之脈。曲而軟。算盤珠。四面俱員。純陰無陽。所申之脈。直而硬。即所謂肫估龍。最凶。地學。遠龍贅疣、遊胲。附綴垂餘。聽之無妨。但不司娛認作穴耳。若穴星已成。附有贅疣。蘊有遊賅。此穴病也。主患瘦、患癰。貝人不免。古仙有載贅去瘤法有緘癰去毒法剜去惡壞。填以精土。必仙眼認真。方可為之。如依稀猜度。不如聽之自然。

  沒骨畏剛故就軟。而太柔則有濕憂。懸乳畏柔故扡珠。而太剛則有燥患。

  撥砂經。沒骨就軟。畏剛故也。恐犯冷濕之侵。理直貼弦。法當兼撞。懸乳就珠。畏柔故也。恐犯剛燥之殺。理宜就窩。法當兼綴。

  張膽吐舌固是難發之藏。疊指搖拳亦非易捉之物。

  四者皆沒骨體也。有腦下生乳。長峻大


推薦閱讀:

中國地緣政治之我見
離岸風是如何形成補償流的?
明朝所謂「天子守國門」究竟有何現實意義?
14億中國人的回家路
見過的最令人憤怒的中國地圖是什麼樣的

TAG: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