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紅樓夢》對聯集賞

詩詞鑒賞:《紅樓夢》對聯集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曹雪芹撰 太虛幻境聯  [注釋]  ①該聯見《紅樓夢》第一回。  ②曹雪芹:(約1724或1715-約l764):名霑,字夢阮、芹圃,號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學家,漢軍正白旗人。他能詩善畫,有廣泛的文學藝術知識和深厚的修養。他創作的《紅樓夢》對後世的文藝創作與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③太虛幻境:太虛謂空幻虛無之意。太虛幻境是曹雪芹所虛設的天國里的一個境界。  [鑒賞]  這副對聯在《紅樓夢》中曾兩度出現:第一回是甄士隱在夢幻中所見,第五回是賈寶玉在游太虛幻境中所見。可見作者對這副對聯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這副對聯看似簡略,然道理相當深刻。從人物的遭際、命運來看:甄士隱一生曾享盡榮華,最後家道變故,遁入空門,這是甄士隱一生的最終歸宿。作者借賈寶玉見到這同一對聯,在某種意義上說來,這是隱示著他一生道路的縮影。從作品的創作手法上來看:所敘述的人事、情節,真假具兼,頗令讀者品味、猜詳。王希廉《紅樓夢總評》云:「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數意,則甄寶玉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瞭然。」這副對聯可謂是總括了《紅樓夢》創作手法上的某些規律。  對聯所言,把假當真,則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沒有的視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沒有的了。正如魯迅在《集外集拾遣·〈絳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副對聯闡釋了「假」「真」「有」「無」的哲理,似是對讀者在讀《紅樓夢》時的一種提醒,切忌穿鑿;同時,給人們認識和思考複雜的人生以深刻的啟迪。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曹雪芹撰 擬賈雨村吟聯  [注釋]  ①玉在匵中求善價:句出《論語·子罕》:「於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諸?求善(價)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匵」即「櫝」,一種木匣。  ②釵於奩內待時飛:句子源於一個神話故事。據《太平御覽》引《洞冥記》所載,言漢武帝「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神女留玉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共謀欲碎之,明旦視之,匣唯見白燕直升天去。故宮人作玉釵因改名玉燕釵,言其吉祥。」「奩」是婦女盛飾用具的匣子。  [鑒賞]  這副對聯選自《紅樓夢》第一回,書中寫道:「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高吟一聯曰:『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恰值士隱走來聽見,笑道:『雨村兄真抱負不淺也!』」詩可以言志,聯亦可言志。從賈雨村所思,甄士隱所道破,以及對聯的實際內容來看,都是一副生動形象的言志聯。對聯的內容,實際上是後文中賈雨村思想發展變化及其所作所為的一大伏筆。  上聯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聯以釵在盒中自喻。以玉釵期待時機到來待價而賈,道出了賈雨村求飛黃騰達之心切,可謂淋漓盡致。在寫作手法上,該聯比喻和典故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逼真傳神的地步,把賈雨村急待上爬的內心世界一覽無遺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給人們以形象深刻的難忘印象。細讀其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又何嘗不是對那些求功名心切,待價而賈的人的靈魂的生動寫照呢!  聯語還自有其深層隱意。脂硯齋窺到曹雪芹的創作意圖,在聯下批云:「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所謂「二玉合傳」,系指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故事;所謂「二寶合傳」,則雲寶玉、寶釵命運的結局。到底是如何一個結局呢?致使研究者們眾說紛紜,或謂「玉在匵中」隱指寶玉被囚於獄神廟,「釵在奩內」則臆猜寶釵等待時機而飛。又因賈雨村字時飛,竟有人推斷乃寶釵最後嫁給了賈雨村。對於這一聯的隱含意義的分析,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曹雪芹撰 「智通寺」門聯  [注釋]  ①身後有餘:身後喻死後。身後有餘是指所聚集的財物待死後還有剩餘。  ②忘縮手:對貪得無厭者的形象描繪。  ③眼前無路想回頭:回頭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為,改過自新。佛教謂徹悟。佛經中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話。無名氏《來生債》第一折:「兀那世間的人,那貪好賄,苫海無邊,回頭是岸,何不早結善緣也。」眼前無路想回頭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後走投無路時才想到回頭。  [鑒賞]  這副對聯的特點是語淺而意深。所謂語淺,是指聯中的兩句話通俗易懂,明白如畫。寫的是因身後已有餘財仍不罷休,直到碰得頭破血流時才想到要回頭,語意誰都可以理解。  所謂意深,聯中所指並不僅說說道理而已,它的深層意思在於:  一是聯中的「忘縮手」「想回頭」,詞意深遠,耐人尋味。它是深於閱歷、深諳世道者畢生慘痛教訓的經驗總結。作者在《紅樓夢》第二回中,借對智通寺的環境描寫和賈雨村所想,將這個深意表達出來,說:「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我也曾游過些名山大剎,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斗來的……」這是對貪婪無厭者們多麼刻骨銘心的描繪呀!  二是該聯為賈雨村所見所思,聯繫一下賈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嘗不是對他本人在日後仕途上事先給予的一個嚴重警告!  三是對聯對破寺老僧所處的荒涼之景的裝點,實際上是對寧榮二府未來衰敗之景的暗示,是《紅樓夢》中主要人物賈寶玉暮年圖景的預兆。從這一點上來看,這副對聯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內容,又具有不同於作品的普遍意義。  四是對聯寫得辭淺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刻了解和對現實生活的熟悉,沒有作者的生活閱歷和對世道的深諳,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對聯是寫不出來的,它包容了作者對於人生的深沉的思考。當看到榮寧二府由盛極一時到最後衰敗之勢不可挽回之時,當耳聞目睹現實生活中和歷史上那些身後有餘不縮手、眼前無路始回頭的貪婪者的可悲下場之時,誰又不會為這副對聯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嘆服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撰 寧府上房聯  [注釋]  ①洞明:了解透徹。  ②皆:全,都。  ③學問:本謂學習,問難,後指通稱各種知識。  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  ⑤練達:熟練通達。  [鑒賞]  這副對聯映襯著這樣一個環境,描繪了賈寶玉當時是這樣一個心理狀態——《紅樓夢》第5回這樣寫道:「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系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這裡一畫一聯,畫的內容取材於六朝無名氏《三輔黃圖·閣部》所載故事:「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拄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煙然(燃),因以見面。授『五行洪範』之文……至曙而去。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乙之精。」過《燃藜圖》乃是神仙勸人勤學苦讀的畫面。而這副對聯說,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人情世故的本領也就是文章。畫與對聯相輔相成,實為勸學「仕途經濟」的楷模和格言,個中哲理,頗令人讀後玩味不已。賈府是寄希望於賈寶玉榮宗耀祖的,他們採取種種手段強迫他讀書,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飛黃騰達,而他卻偏偏「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所以賈寶玉對於勸人勤學的《燃藜圖》和勸人學「仕途經濟」的格言對聯不屑一顧,連叫「快出去!快出去!」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賈寶玉所處環境的特點,以及賈寶玉對所處的典型的環境的態度,從而更為形象地凸現了賈寶玉的思想情操,充分顯示了這個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點。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文辭精美,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所講修身處世之法,如果把它從《紅樓夢》這部小說中的具體情節中抽出來,單獨予以品味,並把人情世故提升為一門交際學問來研究,則大有文章可做。這副對聯不能不說是千百年來人們凝聚成的處世哲學的形象概括。由此,我們可見曹雪芹的高明之處。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 秦氏卧房宋學士秦太虛書聯  [注釋]  ①嫩寒:寒氣輕微。  ②鎖夢:春睡沉沉,鎖於夢鄉之意。  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單寂寞冷清。  ④籠人:將人籠罩住。  ⑤秦氏卧房宋學士秦太虛所書聯:秦太虛即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元豐進士,調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由蘇軾薦為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經聖初,因傾向舊黨而貶削其職。徽宗立,放還,死於途。其詞華弱婉麗,為婉約詞派正宗。與黃庭堅、晁無咎、張耒同為「蘇門四學士」。有《淮海集》。其《淮海集》中無此聯。該聯是否曾為秦觀所作,難考,姑且定為曹雪芹擬作。  [鑒賞]  這是一副題畫聯,畫稱為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海棠春睡:喻楊貴妃醉態。《明皇雜錄》云:「上嘗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時卯酒未醒,高力士從侍幾扶掖而至。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此閣是否確有,難考。畫上題聯,聯須緊扣畫意。上聯意為春寒輕微,春睡沉沉,鎖於夢鄉;下聯道是人被酒的香氣所吸引。這裡將畫與對聯藝術的有機結合,正是我國對聯藝術與繪畫藝術的優良傳統。對聯與畫結合常有烘雲托月、畫龍點睛之妙。且著這副題畫聯與畫和室內的陳設是何等的相輔相成。  《紅樓夢》第5回這樣寫道:「說著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卧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寶玉含笑連說:『這裡好!』秦氏笑道:『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說著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  這裡描繪秦可卿卧室的陳列:有皇帝、太后、貴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擺設器物,有著名畫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器物所涉及的又多為「香艷故事」,再配上這一對聯,更顯秦氏卧房的奢華和香艷無比。這副對聯不僅對仗工整、平仄合轍,更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著點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創造了一種不可或缺的藝術情思和氛圍,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寫的特定人物和環境。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  ——曹雪芹撰 大觀園藕香榭聯  [注釋]  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  ②蘭槳:木蘭制的槳,這裡用來代指小船。  ③榭:設在高台上的木構建築物,有頂蓋、楹柱,無牆壁,供游觀望遠,宴飲游息或歌舞娛樂之用。  [鑒賞]  藕香榭這副楹聯也是大觀園中比較精採的風景佳制。讓我們先看風景描寫,再來品析聯意。  《紅樓夢》第38回寫道:「原來這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藕香榭的柱上掛的是黑漆嵌蚌的對子,云:「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  上聯遣詞造句妙絕。一個「破」字尤其傳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歸來這一景緻極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頗具神韻。如按常規去描寫,則是「蘭槳歸時遂影破」,則句顯平淡無奇。由影動再寫到行船,較之由行船再寫到影動,其意境、情趣實有高下。  下聯在鍊字上別具匠心,尤以「香」「深」「寫」三字獨見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說荷花香,這裡言「菱藕生香」,思緒更見開闊;「深」示景緻獨幽,有深度,有距離之感;「寫」即「畫」之意,說的是此處架著一竹橋,語句風趣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全句的意思是說,竹橋架於幽深而散發著香味的菱藕的水面上,恰如寫畫而出。全聯動景靜景,如畫如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蘊含著無限美好的情趣,讀罷令人怡然。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曹雪芹撰 擬賈寶玉題瀟湘館聯  [注釋]  ①寶鼎:這裡指煮茶用的炊具。  ②茶閑:茶罷。  ③煙:指煮茶時所冒出水的水汽。  ④棋罷:棋局結束。  [鑒賞]  這副題聯是描繪瀟湘館的。此處較「沁芳亭」又別有洞天。  《紅樓夢》17回中寫道:「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對於這樣一個「好個所在」,作者緊扣了翠竹的特點,不著一「竹」字而把竹寫得神態畢現。  上聯言寶鼎不煮茶了,屋裡還飄散著綠色的蒸汽;下聯稱幽靜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還覺得有涼意。這綠色的蒸汽,顯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這涼意,也是因濃蔭生涼之故。可謂視角形象與觸覺感知二者俱兼。  聯中的「茶閑」「棋罷」用得絕妙,吟誦此聯,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貴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兒和小姐們那種閒情逸緻之情態,似映入眼帘。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曹雪芹撰 擬賈寶玉題沁芳亭聯  [注釋]  ①三篙:指水的深度。  ②一脈:指溪流之形狀。  [鑒賞]  我國的園林建築,素來講究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在園林內那些亭台樓閣題額題聯,還有著點景怡情之妙。  故《紅樓夢》寫到大觀園竣工後,特彆強調指出:「偌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  《紅樓夢》中的風景聯,大都集中在第17-18回之內。在擬制這副對聯之前,《紅樓夢》第17-18回中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  從曲徑通幽入石洞,「只見佳木蔥蘢,奇花熌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於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綉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雲,白石為欄,環抱地沿,石橋三港,獸而銜吐。橋上有亭。」  沁芳亭對聯就概括了這一奇景的主要部分。  上聯寫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來了岸柳的翠綠;下聯道的是水質芬芳,好象這一脈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兒香氣。  這副對聯是寫「水」的,但妙在不著一個「水」字,全是借「繞堤」「隔岸」去反襯出溪水;借「三篙」「一脈」反襯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質、四周環境氛圍糅合在一起來寫,構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紅的極富詩意的畫面,怪不得賞景的眾文人稱讚不已。讀者讀到此處,亦可領略「沁芳亭」上的詩情畫意。 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曹雪芹撰 榮禧堂聯  [注釋]  ①珠璣:珍珠。古代貴族婦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紋。此處借喻詩文精采。唐杜牧《新轉南曹出守吳興》:「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  ②昭日月:昭,顯著。昭日月即與日月齊輝。  ③黼(fǔ)黻(fú):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作亞形。黼黻為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花紋,亦喻文采。  ④榮禧堂:康熙富於文采,亦愛舞文弄墨,近臣宿儒多蒙「宸賜」御書匾額楹聯,據有關史料記載,曹家曾得康熙手書堂額有二,一曰敬慎,二曰萱瑞。《紅樓夢》第三回中寫成「榮禧堂」,即以此事實為背景。且看黛玉所見「榮禧堂」三字時的前前後後記敘,就道出了這種背景:「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盒。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日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曹雪芹對「榮禧堂」及其聯的介紹,就再現了曹家當時的歷史背景。  [鑒賞]  這是一副中堂對聯,即平常所說的堂聯。堂聯多起裝飾作用,故也稱「裝飾聯」,多是用來布置、美化客廳、書房、卧室、案頭等室內環境的聯作。  在形式上,堂聯起著裝點屋舍、美化環境的作用;在內容上,則體現主人的不同風格、素養、情懷、志趣和愛好,這副「榮禧堂」中堂對聯,上聯稱座中所佩的珠玉,發出的光彩可與日月同輝;下聯言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雲煙似彩霞,可見賈府的豪華顯貴確實到了頂點。這副對聯就是對這個「鐘鳴鼎食」之家最為生動形象的描繪,這是緊扣著《紅摟夢》對榮府的顯赫榮耀的社會地位所設置的藝術妙筆。  全聯對仗工整,立意優雅,文辭佳麗,形象地刻畫了達官貴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觀,是為《紅樓夢》創作主旨服務的佳品。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  ——曹雪芹撰 探春房內聯  [注釋]  ①煙霞:代指山水、山林。  ②骨格:這裡解作性情、志趣、格調。  ③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意為天性風流閑散似煙霞一樣,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為伴。該語出有所本。據《新唐書·田游岩傳》云:田游岩「入箕山居許由洞旁,自號『由東鄰』,頻召不出」。高宗親至其門,「謂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聯語是對古代隱士浪跡山林悠閑情趣的寫照,有可能本于田游岩事。  ④探春房內對聯:書中稱顏魯公墨跡,顏魯公即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該聯目前未見於顏氏墨跡,故姑且為曹雪芹擬作。但是,對於唐代有沒有對聯一事,許多紅學專家持否定的態度。  有的專家認為:「《紅樓夢》里提到探春屋裡掛著顏真卿所書『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一聯,於是紅學家就來考證,說顏的時代(709-789)還沒有懸掛對聯這種風習,可見顏書『真跡』之實為贗鼎等等。」  紅學家們所考證用以否定唐代無對聯的主要證據是什麼呢?他們的主要根據是:「據宋·張唐英撰《蜀檮杌》所載,五代後蜀主孟昶于歸宋前之歲余日,題桃符版於寢門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為後世楹聯之始。直至明代後期,文人士大夫書寫對聯之風始盛,而尤以清代為最。」「楹聯盛於明清,北宋時極罕見。」  但宋人的考證早已過時,因而不足為據。許多楹聯家在對楹聯的起源進行了多方面的考證後認為:對聯句式、句法的存在決非始於殷周;首聯的出現決非始於後蜀;對聯之興起和運用決非始於宋元。  現略選幾條唐代對聯為證:如唐太宗題書藏晉祠聯語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又如:福建《福寧府志》(乾隆版)載,唐朝進士林嵩,曾在福鼎的濱海漁村——禮嶴結草堂苦讀經書。《福鼎縣誌》(嘉慶版)載:林嵩未第時,在草堂懸聯抒志詠懷,聯曰:「大丈夫不食唾餘,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台閣佔山顛。」  福建《霞浦縣誌》載雲,唐,陳蓬,號白水仙,家於後崎,曾題所居兩聯,云:「『竹籬疏見浦;茅屋漏通屋。』『石頭磊落高低結;竹戶玲瓏左右開。』」  聯語表達了一介寒儒的清苦自甘之意。福鼎、霞浦,僻處海隅,文化比較落後,乃有懸聯於堂的風習,足見唐時對聯運用之廣。  石中才、石中元在《日本友人與中國楹聯》一文中也說,中國楹聯於唐代就傳入了日本,「隨著鑒真高僧的東渡,以後日本的不少寺廟貼有楹聯。」可見否定唐時有懸聯風習是不對的。  [鑒賞]  這副對聯掛在賈探春閨房之中,且懸於米襄陽《煙雨圖》的左右,也可算作裝飾性的題畫聯,它起著點綴探春的閨閣生活和反映探春自命高雅、闊朗的思想志趣的作用,不愧為上乘佳作。  上下聯的意思是:閑靜自得的風骨格調,好似煙雲舒捲自如;生活在山水之間,有田野之趣。  探春,好一派士大夫的清高之態。這副對聯不僅適應探春閨閣環境的需要,反映著探春所具有士大夫的所謂「風雅清高」,還起著照應前文的作用。《紅樓夢》第37回有探春言及寶玉曾以「真卿墨跡見賜」,並有「竊同叨棲處於泉石之間,而兼慕薛林之枝」之語。寶玉亦稱其「高雅」,探春則自稱「蕉下客」……這副對聯的旨趣和聯意乃至文字,都與前文緊密相切。  這就徹底擺脫了應景聯作的平庸乏味之弊,給人們以聯想的回味,頗能耐人咀嚼,可見作者文心之細密,匠心之獨具。
推薦閱讀:

詩詞學堂|一顰一笑總關情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有關於母親的現代詩歌呢?
《蘇州評彈》的演出方式是什麼?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表達了怎樣一番意境和感情?
從傳統到現代的中國詩學·前言

TAG:詩詞 | 對聯 | 鑒賞 | 紅樓夢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