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擇日方法和書籍,嫁娶求學、搬家出行,你是擇良辰吉日還是撞日 [一點資訊]

咱們國家的人辦事,總想圖個吉利,無論婚喪嫁娶、搬家入宅還是從政、經商、求學、出行,甚至於剃頭理髮都要找一個所謂的「黃道吉日。這種看日子也叫擇日,擇吉。

關於擇日用事術語

現代人一般會選擇看日子的事主要包括:

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

訂盟:訂婚儀式的一種,俗稱小聘。

納采:訂婚時受授聘金。

嫁娶:結婚的日子。

出行:外出旅遊等。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醮還願之事。

動土:建築房屋時、第一次動起鋤頭挖土。

安床:指安置床鋪。

開光:佛像塑成後、供奉上位之事。

移徙:搬家、遷移住所。

求嗣:向神明祈求後代。

入宅:搬入新家。

破土:指埋葬死人。

移柩:移動棺材。

入殮:將屍體放入棺材。

修墳:修理墳墓。

安葬:舉行埋葬等儀式。

解除:打掃房屋。

修造:修理建造房屋。

栽種:種植作物。

開市:商店開張營業。

拆卸:拆毀房屋。

交易:訂立各種契約互相買賣之事。

上樑:給房屋裝上大梁。

納財:購屋產業、進貨、收帳、收租、討債、貸款、五穀入倉等。

起基:建築時、第一次動起鋤頭挖土。

齋醮:廟宇建醮前需舉行的齋戒儀式。

赴任:走馬上任。

冠笄:男女年滿二十歲所舉行的成年禮儀式。

安門:放置正門門框。

掛匾:指懸掛招牌或各種匾額。

關於擇日的方法

看日子吉凶的習慣,已經了流傳三千多年,主要還是它迎合了國人貴中求和、近利遠害、趨吉避凶的生活實踐及心理;在這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擇日的各家各派不斷湧現,各說其是,真偽共存。主要有下面幾種方法:

1、叢辰法,以神煞吉凶為主的選擇法。亦有人稱叢神法、神煞法。這些神煞的設定,主要根據易理八卦、河圖洛書、陰陽五行生剋等等。就時間的本身的吉凶神煞,分為「年家」、「月家」、「日家」、「時家」神煞,就空間因時間不同而造成的吉凶為「山家」。關於叢辰擇日法,目前是貶的多,贊的少;用的多,不用的少。

2、祿命法,也稱為「造命法」,理承李虛中,與子平排八字格局相似。其理論認為,造葬課八字,猶如生人八字,如果財官有氣,再得祿馬貴人,合得拱夾大格局,未有不得富貴,故「造」、「葬」甚重視祿命法。

3、天星法,也稱七政四餘天星擇日法,又稱七政四餘造命法,全稱七政四餘三王弧角天星擇日法,是唐朝地理宗師楊筠松公所用之法,楊公的《千金造命歌》中盛讚道:「不知年月有玄微,年月要妙少人知;年月無如造命法,裝成好命資人為」。意即說具體的時空中存在著居於天體各位置上的日月金水木火土七政,誰把握了年月的玄機,令七政四餘拱照有情,日月恩用夾拱命宮,誰就能重新改造命運,衣食豐盛、富貴雙全,可見天星擇日法威力之巨大。

4、斗首法,斗首者北斗七星之首也,為天之樞紐,斗首指辰故斗首擇日法又名"用辰法"。斗首源自28宿五運六氣,所以斗首擇日要配合演禽法同用。斗首擇日法大抵是以坐山的斗首五行,與用事的年月日時四往天干化氣五行論生克關係,定出元辰、廉貞、武曲、貪狼、破軍五個星曜。再以坐山斗首五行為體,四柱五行為用,年月為外,日時為內,視五星翻化之情,生入、生出、克入、克出,以辯吉凶。此外,並配合月令、地支論生旺衰死,吉星要生旺,凶星耍死絕的一種擇日方法。

5、運氣法,亦稱「五運六氣」,即基於五運六氣的周期模式,以律氣候之變遷,吉凶之肆應。

6、演禽法,或稱翻禽法,仿六壬法四課三傳,以「彼禽失位,我禽得地」為擇日吉凶準則。

7、穿山法,即起山命之法,並仿人命起十二宮,取山命、房份、人丁三者為主的擇日法。

8、紫白法,也稱為「九星法」、「三元九星」、「三元紫白」。三元九星以紫白為吉的擇日方法,多取年月紫白,也稱為年月紫白法。

9、奇門法,以古代三式之一奇門遁甲為主,應用於擇日。

10、六壬法,以古代三式之一大六壬為主,應用於擇日。

11、太乙法,以古代三式之一太乙神數為主,應用於擇日。

關於擇日的書

一般民間擇日,都是藉助黃曆來選擇,黃曆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製,故稱為黃曆,民間又俗稱為「通書」。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運程等。即古人把每一天的喜忌都記在日曆上,作行動指南。就某種程度來說,中國老黃曆古代的曆法是古代科學觀察和研究的結晶。

但是擇日是一門精細的學問,並不是說萬年曆里翻開哪天寫的吉利,就是好日子。人們想要擇吉,只看老黃曆遠遠不夠,因為這涉及傳統文化、民俗等諸多方面,而且和每個人的生辰八字、命理息息相關。

在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允祿、梅轂成、何國棟等三、四十人奉敕編撰,乾隆親制序文的《協紀辨方書》應運而生,成為了中國古代擇吉典籍中集大成之著作。序文中說:"大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 、敬地之方也。"又稱:"舉大事、動大眾,協乎五紺,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等等。

此書系從陰陽五行、風水、星相、命理等諸方面去考察、研究並歸納整理出的一套選擇日辰的辦法,並成為古人選擇黃道吉日的規範。古人選擇黃道吉日,決定那天可以祭祀天地、臨政親民、選將拜帥、安撫邊境、出師遠征;或那天可以上冊進表、婚喪嫁娶、開山破土、立券交易;甚至那天可以豎柱上樑、修衣縫裳、剃頭理髮,都要遵循此書的原則。這樣作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近福遠禍、趨利避害。

《協紀辨方書》之所以由乾隆皇帝親自作序,並納入《四庫全書》之中,因為此書體大思精、影響巨大、而且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實用性極強。

除了《協紀辨方書》之外,比較出名的擇日典籍還有《玉匣記》

《玉匣記》一書,相傳為東晉道士許真人所著。一般也假託諸葛孔明.鬼谷子.張天師.李淳風.周公.袁天罡等先賢之名而作。相傳許遜得其妙要,傳錄於世,名之曰:玉匣記,後人或有增補,進而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其內容包羅萬象,從祭祀、嫁娶、赴任、出行、開張、耕種、眼跳、耳鳴、占夢、秤骨,甚至是相貓納犬等······各種奇奇怪怪的占卜之術,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關資料。

同系擇吉類典籍中的里程碑似的著作的還有像《擇吉匯要》。

原名《擇吉會要》系清代著名擇吉、堪輿大師姚承輿所著。古人云:《協紀辨方書》體大思精,但體系過於龐大、不便攜帶,而《擇吉匯要》則內容宏博,結構緊湊,彌補了《協紀辨方書》的不足。

除了上面介紹的,其它擇吉古書還有諸如,《崇正辟謬》《鰲頭通書大全》《象吉通書全集》等書,大家也可以作為參考。

可能許多朋友在將上面說的經典古籍通讀多遍後,仍然有許多問題不能用書中所講的知識去解答。在按一種方法或者書籍理論選擇了一個吉日時,用其它方法或者理論卻是凶,所以身邊的人可能會嘲笑說擇日學說就是迷信,其實迷信也好,科學也罷,並不需要與人爭論,古人流傳下來的東西,我們多了解一點也是好的,要是萬一有人能繼續「協紀辨方」的精神,對中國的傳統擇日學說仔細研究,去蕪存菁、辨偽存真,找出科學的、可信的東西,發揚傳統文化,豈不是幸事。

總體來說,擇日之法多種多樣,但我們要保持一個原則,就是儘力探求「真」與「合理」,要探求真正的吉日良辰,不要迷信一些無稽神煞。以免所選之日,吉非真吉。所以我們必須本著陰陽五行之理,順應春夏秋冬四時變化,配合時間(天運)、空間(地運)、生命(人運),去探求得真正的吉日良辰,以趨吉避凶,真正獲得吉應幸福。

推薦閱讀:

2018漫遊計劃
DMSP將是傳統車聯網TSP的終結者?
奇門遁甲預測之測出行出國
節假日高速公路是否免費對交通有什麼影響?
摩拜單車怎麼解決被盜被藏被破壞以及充電問題的?

TAG:書籍 | 方法 | 古代 | 嫁娶 | 出行 | 搬家 | 資訊 | 求學 | 一點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