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練太極拳有兩種練拳的型式

一種是以兩肩前後左右擺動產生的力練拳;一種是以腰為主宰腰襠產生的力練拳。兩種練拳型式產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為了練好太極拳,做到內外兼修,做到養生和健身。以下分別敘述兩種型式的特點和練拳方法。

 

第一種型式的練拳方法,練拳的動力主要來自兩肩前後左右的擺動。實現練太極拳的各種動作。太極拳是虛實動靜開合互相轉換的完整運動。在作每一個動作,一動肩先動,兩腿要求曲蓄有餘,在肩擺動時整個身跨也隨著肩以踝為軸擺動,實現整體運動。在呼吸方面只能採取胸式呼吸要求呼吸的速度與動作的速度一致。在作每一種動作都要求作一次螺旋纏絲運動。每作一個動作如兩手臂畫圓,都要求剛柔參半。第一種型式練拳雖然不要求沉肩墜肘但是不要突肩很大,托肘很厲害。防止內氣上浮有害身體健康。

 

第二種型式的方法,主要是以腰部主宰的練拳方法。力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這也就是傳統的練拳方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外動」,在身體方面,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松肩墜肘,兩肩保持水平肘與肘間形成的角度不得超過45度,身軀始終保持中正,身體的中軸直立不彎曲,在旋轉時就會產生離心力;在呼吸方面採取腹式呼吸法,在丹田內轉時,隨丹田內轉內氣輸送到全身內外各部分,再返回到丹田,可以達到內練「一口氣」,具體練法,就是在練每一個動作時腰胯都要微微松沉一次(顧留馨語),使用丹田和腰胯轉動劃圈,腰脊帶動身軀內外也劃圈,划出無數或數十個渾圓圈(也是練混元功的核心)。這過程就是以內動帶外動,「內不動外不發」(陳發科語)其中丹田和腰胯上下左右(右左)轉動時腰部也就保持直立上下左右(右左)移動,不然就會破壞了以內動帶外動,實現不了纏絲功內纏外繞,以意行氣(丹田部位是氣海)通過全身內外混元圈和無數的纏絲螺旋,使內氣和內勁運送全身各部分,並作到無微不至,有條件輸送氣血和疏通經絡。

 

我是練第二種型式的太極拳,經過長期的練拳,我認為練好太極拳,首先要做到松肩墜肘,使氣沉丹田,其次要消除鐵板腰使腰胯保持腰胯松沉直立,練每一個動作時,腰胯要微微松沉一次,最後丹田內轉和腰胯主宰,使丹田劃圈帶全身內外都劃圈,作到內動帶外動,這樣就作到內外兼修以內為主。

 

幾點說明,首先練太極拳必須具備四項內容:

1.以腰為主宰,以內動帶外動。

2.纏絲要有內纏外繞。

3.要有以意行氣從丹田出發再回到丹田反覆循環運轉,

4.兩臂以丹田為中心劃圓要作到剛柔參半。再次練拳時要作到「一動腰先動」(馮志強語)。

 

推薦閱讀:

太極圖說註解序
太極拳三十六散手實用剖析
太極丹田內轉功
太極拳釋義
孫式太極拳修訂本孫劍雲編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