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 各地區剪紙

1.東北地區剪紙

東北地區主要是指生活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7個少數民族,再加漢族。這個地區地域遼闊,山脈、水系眾多,多為高緯度平原,高寒山地的地貌類型,這裡是我國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移民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東北地區剪紙受生活習俗、歷史地理環境的影響,具有粗獷豁達的民族性格,反映在民間剪紙上也是大刀闊斧,以剪影為主。

過去,東北等地的民俗宗教活動中的剪紙,通常以「自然人」原始思維作表露,更多的是呆板的祖先、祖靈及神祗的替代物,剪紙變成了活的自然物的替代,這是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剪紙特徵的共性。其中最具代表的要數滿族薩滿剪紙。

滿族的薩滿剪紙起源於原始宗教——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多神教,是一種歷史久遠並對現代產生較大影響的文化現象。滿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錫伯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歷史上都信奉薩滿教。

對神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內容,薩滿認為萬物有靈,舉凡自然現象,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家神,山水神,動物神,植物神乃至某些具有神力的活人、物體,均被認為其實體之中隱藏著神靈。為了讓這些神靈賜福人間或轉禍為福,必須對神不斷供奉、祭拜。除了其它的形式表示敬意之外,還有一種簡單辦法,便是把它們的形象憑豐富的想像用各種材料創作成剪紙,使神隨時成為自己的精神依託,賜予自己戰勝大自然的勇氣。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滿族剪紙與薩滿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薩滿剪紙始於清初,清康熙之前無實物傳世。清統一中國後,東北移民和滿漢各族相互往來,中原的窗花,繡花樣和掛箋等剪紙才逐漸流傳到東北各地。

滿族剪紙以表現對自然神祗的敬畏,對始祖神的感恩情懷以及對在祖先神的護佑下繁衍昌盛的美好憧憬為主要目的。剪紙以大膽誇張,形象簡潔的程式化符號,以直線為主,曲線為輔,剪女始祖神「嬤嬤神」和動植物圖騰。

嬤嬤,就是老太太,即老太太神。嬤嬤神有一百六十多種,分管許多事情,有管兒女婚姻的,叫薩克薩嬤嬤,也叫喜神;有管子孫繁衍的,叫歐木婁嬤嬤……其中有半立體嬤嬤神剪紙,這是東北地區獨有的剪紙種類。大紅紙剪長袍馬褂的滿族裝,分前後兩片,雙面粘起來,頭部,脖子,身體分開剪成,衣服領口處留個活口,頭部單插於身體上,長脖子可以由衣領口處插進,男人頭上的長辮子也可以折到身後。這有點象皮影戲裡的結構,上下移動脖子可長可短,這是根據薩滿跳神時縮脖子端肩的神靈附體之狀所設計的。在剪紙的原料上,就地取材,常見的有苞米葉,辣椒皮,樹葉,樹皮,樺樹皮,魚皮,狍皮等。

滿族人「四大祭」中結婚儀式很隆重,剪紙薩克薩嬤嬤神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結婚儀式——拜天地,有薩滿主持,「先是豎起兩個神竿,一是家祭神竿,一是野祭神竿,家祭在院中右側,竿頭上要綁上箭頭,穿三塊豬脊椎骨。神竿下部掛上帶毛的鹿皮條,竿下擺供桌,桌上擺多件嬤嬤神像剪紙,受漢文化影響,嬤嬤神在祭祀供起來時,在嬤嬤神的背面中間粘貼一支高粱稭,插入升斗中。」從以上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薩滿剪紙都是伴隨土著民族人生禮俗活動不可缺少的替代物。

從我們現在發現的東北地區薩滿教剪紙豬圖騰信仰,鳥圖騰信仰,天地神,嬤嬤神,火崇拜,生殖崇拜,祖神崇拜,神靈崇拜等等,就會發現東北民間剪紙文化與薩滿信仰緊密相連。同時,由於東北地區嚴酷的自然環境和低下的社會生產力,使得東北人養成了吃苦耐勞、勇武頑強、豪爽豁達的性格和執著誠實的品格。這些民風民俗直接升華到剪紙的創作中,形成了滿族剪紙樸實無華,直率豪放的風格。此外,大量的山、神、鳥獸題材剪紙和以眾多女性神祗為題材,我們可以看出東北地區剪紙受制於環境,以游牧漁獵作為主要對象,形成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民間剪紙表述取向的差異,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的文化積澱和審美方式不同,從而形成和展示了一個民族群體藝術的獨特風貌和魅力。

民間剪紙,散落於民間,難登大雅之堂。北京故宮內的坤寧宮是清代皇帝結婚用的洞房,頂棚中心貼著龍鳳呈祥的團花黑剪紙,四角貼有黑色的雙喜字剪紙角花,兩旁的過道牆壁上,也貼有角花,如此清代滿族剪紙從民間走進宮廷的作法,對推動整個清代剪紙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除了滿族,赫哲族,鄂倫春族,烏爾奇族,尼夫赫族,蒙古族等都有不同材質,不同風格的剪紙外,其共同之處是為薩滿崇尚、信仰服務。

逢年過節薩滿族人懸掛白色的掛箋,這就是滿族的「色尚白「,滿族人的審美與漢族迥異,認為白色吉祥,紅色兇險,祭祖的掛箋也是白色的,貼在「祖宗板」上,大多採用漩渦紋或雷紋的連續紋樣。吳景和先生家藏有幅白掛箋,上書滿文「佛爾郭出課」,為奇、瑞之意,周邊有蝴蝶紋和方孔與文字相聯。

這是清代傳下來的滿族剪紙,十分珍貴。也有的祭祖掛箋的顏色與之所屬旗別的顏色一致。這在當地的一首兒歌中有所記載:

             紅掛簽兒,藍掛簽兒,

             過年家家貼掛簽兒。

             我家貼上黃掛簽兒,

             掛簽上邊有小孩兒。

             小孩抱個大鯉魚兒,

             鯉魚叨個五福錢兒。

             「小孩你往哪裡去?」

             「五福送給正黃旗。」

滿族的祭祖活動,還包括在墳地的祭祀,清明節要在墳上插「佛頭」。「佛頭」,也稱「佛托」,是用五色紙剪成古銅錢紋的二方連續圖案,意為搖錢樹,扎在約一米長的木棍上,上端飾一紙紮彩花,此俗受漢文化影響,膠東中部一帶亦有此俗,不過比滿俗還要複雜和久遠些。

相傳,滿族人家有在八月里換新窗戶紙的習俗,東北地區的八月里會經常遇到連綿的秋雨,因此新糊的窗紙很容易被雨點打破,到新年時必須重糊,當地有「八男九女」(舊諺有九月里糊窗紙的女人不能生男孩)習俗。這就難倒婦女了,當地還有一種說法:如果在九月里糊的窗戶紙上貼上窗花的話,對婦女生育方面能有「避女之效」。滿族的窗花也隨著這種風俗習慣而形成一種慣例。

東北特定的地產資源,提供了漁獵民族剪紙創作用材的獨特性和應用於民俗活動中的物質基礎。除紙張外,用於土著人剪紙創作的樺樹皮、獸皮、魚皮,就是東北地區先民獨具特色的剪紙藝術形式。

鄂溫克、鄂倫春、赫哲族等民族在現實生活中用隨處可見的各種樺樹皮做成樺皮箱、樺皮簍、樺皮桶,甚至大到船全是樺皮製作,足見樺皮在漁獵民族生活中所佔的重要地位。每一件的樺皮實用器都有相應的樺皮裝飾圖案,用刻、貼、燙、壓手法,將漁紋,或花草紋,或馴鹿紋,貼鑲在器物表面,其造型和底樣都與剪紙有密切聯繫。樺皮剪刻和圖案裝飾作為剪紙的姊妹藝術,豐富了中國剪紙藝術的寶庫。

東北土著民族中,除滿族外,多數都為「無文墨,以語言為約」,所以紙張在這些民族中使用的較晚,這使得他們就地取材,除樺皮外,魚皮,獸皮也成為作剪紙的薄片材料。

史書中,有關獸皮作裝飾材料多有記載,特別是狩獵人,常年出沒山林,獸皮是他們最方便的使用材料。

鄂倫春族的男女皮袍注重裝飾,其主要部位在衣袖,襟衩等處。都是婦女發揮裝飾才能的用武之地,圖案多以染黑的薄皮貼綉而成,花紋有盤長紋、捲雲紋、鹿頭紋、幾何紋、花草紋等。顏色以黑色為主,加上金銀線描綉,顯得格外配目。

赫哲人生活中利用魚皮,在《火金園志》中載:金人「秋冬亦衣牛、馬、豬、羊、貓、犬、魚、蛇之皮」。

赫哲婦女穿用的魚皮長衫,胸、背、領、襟、袖等處都襯綴以魚皮剪成蹄類、鳥類、魚類等人們生活中熟悉的動物,或薩滿神靈圖案。《雞林舊聞錄》中提到:其「腰以上,剪色布或魚皮為花貼之」。俄國學著馬克在《黑龍江旅行記》中也有記載,說小孩子穿用的魚皮衣服背部及手套上都剪貼有魚皮剔花。

獸皮和魚皮的剪刻與裝飾特點及方法基本同剪紙類似。

上述幾種同剪紙異曲同工的剪刻形式,即是剪紙的同宗,又是剪紙與民俗生活的互補。

蒙古族剪紙是北方游牧民族典型的代表,喜歡在各種材質上鏤刻雕花。多彩豐富的蒙古族民間剪紙以馬鞍裝飾和服飾花樣為主,以剪皮圖案來裝飾馬鞍及鞍墊,既醒目又具裝飾感。在民間刺繡中,用蒙古族粗獷的草原風格盤長、卷草、捲雲、石榴等紋樣來裝點靴花、鞋花、荷包花等。

蒙古族居住地域遼闊,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在與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結合中,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風格的民間剪紙。

一提起東北剪紙,不能不想到闖關東移民剪紙文化,東北地區民間剪紙的出現沒有中原大地那麼早,隨著大量移民,尤其以山東為主闖關東而移去的內地人,把中原文化帶入這塊曾經的文化沙漠,東北地區出現滿漢兩種兼容的剪紙風格。

《吉林鄉土志》和《吉林舊聞錄》載:自明清以來,尤其十九世紀中葉後,關內大批移民流入東北三省稱之為「闖關東」:「他們皆勤苦建業,不攜家眷。山東人最伙,直隸永平等地人次之。」「其來時,肩負行囊,手持一棒,用以過嶺作杖,且資捍衛,故稱之為『山東棒子』」。人是文化、信息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也是文化的流動。就是這些質樸、倔強、厚道的山東人給滿清入關後撂荒了多年的禁地帶來了生機,活力,帶來了齊魯文化,同時也意味著齊魯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民間剪紙文化交流進入一個新階段。山海關大門的敞開,意味著齊魯民間剪紙文化迅速在關東地區擴散,「喧賓奪主」了。

我國著名的剪紙藝術家博作仁先生在《黑龍江民間傳統剪紙》一文中把黑龍江民間剪紙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滿族及其他土著少數民族薩滿教特色較濃的民俗剪紙,剪紙藝人主要有金雅貞,倪友之等;第二種是帶有濃郁的膠東特色細紋陽剪剪紙,剪紙藝人主要有海倫縣海北鎮的山東人徐淑青,哈爾濱的山東人姜秀玉,哈爾濱的山東招遠人李梅芝等,其剪紙風格和紋樣完全是膠東民間剪紙的味道;第三種是本土滿族及其它各民族剪紙相互交融結合的剪紙。其作者多數是膠東移民,如海倫的范車氏老大娘,清朝即從山東移民到黑龍江,嫁給滿族范家。山東村在關東的「複製」,實際上就是齊魯民間剪紙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80%山東移民的絕對優勢,齊魯文化有充分的理由保持著厚道,仗義,慷慨的優良氣度和英雄般的品質。闖關東文化更是平民勞動者的民俗文化,他們「聚族而居,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他們不必要削足適履去改變自己,去適應當地社會的風俗、禮教、信仰。吉林藝術學院徐德潤、英若識兩位先生在「試論東北民間剪紙藝術的淵源和藝術特點」一文中曾說:「像東北其他民間藝術一樣,不可否認,剪紙藝術歷來也確實到受『關內』(主要是山東和北方諸省)的深刻影響,是一種民俗和民藝不斷傳播的結果。」

文化雜交的現象歷代歷朝都在不斷進行著,文化相互交融和滲透,才能顯示出它的活力並推動文化的發展。歷史上,滿清以武力戰勝漢族,統治了中國,但中原的農耕文化及士商事業發達,又戰勝了關外的游牧民族文化,正確的說是農耕文化融合了游牧文化,山東民間剪紙隨著移民的浪潮,依仗著優秀的文化習俗浸潤了東北民間剪紙,完成了封建社會最後一次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終於形成了東北地區民間剪紙的獨特風貌。

推薦閱讀:

之江地區非法營運整治首戰告捷?杭州日報
該國出於善心,收納鄰國難民,卻致最富饒地區被侵佔!
陝西將成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 聚焦重點地區
尋根 | 陝北榆林地區的民族和姓氏
港深斥資百億發展河套地區 六成樓面辦高教_

TAG:地區 | 剪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