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大會

總導演談《見字如面》:中國人並不比別的民族更浮

2017-03-29 中國成語大會

文丨來來

上周,《見字如面》先後在騰訊視頻和黑龍江衛視完成了第一季最後一期節目的播出。

導演關正文是帶著多年的電視節目從業經歷,轉戰網路世界的。在他的描述中,互聯網播出平台替代電視媒體已是不可逆轉的洪流;在擁抱新媒介的同時,他本人對傳統文化又十分迷戀,幾檔成功的節目相繼鎖定漢字、成語、信件,以及未來的書籍。

《見字如面》以清雅脫俗之風,逆襲了網路世界的浮躁喧嘩——這樣的說法,他聽了很多卻並不贊同,作為當局者,他認為互聯網沒有那麼糟,現在傳統文化類節目所謂逆勢回歸,也只不過是娛樂集中爆發之後的正常表現,而《見字如面》恰好用最有效的平台途徑滿足了大眾的主流需求。

本月17日,關正文在中國人民大學面向學生的一場講座中,講述了他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與互聯網傳播這對看似「不合」的組合。

互聯網有足夠優秀的受眾

《見字如面》開始有個名字是「純美網綜」,它是一個互聯網綜藝節目,儘管也在傳統媒體黑龍江衛視播出,而實際上只是對黑龍江衛視投資的回報。

大家對互聯網傳播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和印象,現在有很多人,尤其是有知識的精英層,自己不看電視,也不讓孩子看電視,也不讓孩子看網路綜藝,怕孩子沒文化。網路視頻傳播被描述成碎片化、價值不高、快節奏、沒耐心。

《見字如面》的傳播過程提供了認知互聯網的另外一種可能性。快節奏的、浮躁的受眾群,能不能接受《見字如面》這樣一個節目?大家都擔心《見字如面》小眾。現在這個擔心當然化解了。《見字如面》單集點擊量突破了四千萬,人際傳播效果已經形成,但是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還應該更好。

互聯網總是被認為竭力追求市場效益,充斥著瘋狂賺錢的亂七八糟的品種,好的東西不會有人做的。同時,受眾不被信任,這些人需要被教育,被高尚引領,誰做這事兒,誰就是有情懷並且敢于堅守的人,我經常被人描述成那樣的討厭形象。《見字如面》證明,互聯網有足夠優秀的受眾。

在美國、歐洲,互聯網的興起和內容革命沒什麼關係,內容還是內容,只分好劇、不好的劇,好綜藝、不好的綜藝,不分網劇、傳統劇。《權力的遊戲》在美國是HBO劇,在中國是騰訊劇,那你說它是網劇還是傳統劇?《紙牌屋》在美國通過互聯網下載才能收看,但在內容種類上和《權力的遊戲》有什麼不同嗎?

在我們這兒,互聯網確實釋放出一定的內容空間,大量的娛樂節目爆發,這種爆發是對此前稀缺的代償,有了空間,大家可以放開笑,放開被人逗,出現了集中噴發。

在美國、歐洲,搞娛樂沒什麼限制,但是文化主流依然在,感官層級的娛樂依然上不了檯面,所有人都知道那個東西應該在什麼位置。在正常的人類社會裡,低俗娛樂永遠成不了主流。在中國,由內容空間釋放出來的娛樂熱潮是短時間的,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的民族更愛好娛樂至死,我們也不比別的民族更浮躁。人類文化的自我修復能力,包括爆發性的娛樂代償,也包括文化主流的回歸。

點擊播放GIF/1861K

書信可以打開歷史的窗口 人情人性的窗口

主流價值不用被描述得那麼高尚,之所以人類文明有主流存在,是每個個體自身生命利益的追求。為什麼要讀書?這個解釋五花八門,有的特別荒誕,讀書可以培養氣質、讀書可以強健身體,這都不是讀書的目的。

我們從這個門走出去,永遠要面臨下一秒的不確定性,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作為一個生命個體,需要為那個未知作經驗的準備,光靠直接經驗還不夠,需要他人的經驗給我們滋養、補充、儲備。這就是讀書最根本的動力。看歷史、科學知識,是真實發生過的;看文學,是可能發生的,以此加強對他人、人際關係和自己的認知,這個利益是讀書甚至所有精神消費最核心的利益所在。其實看電視劇、看電影也一樣,讀信也一樣。

書信因為絕大部分寫的時候不為發表,就是私人之間的文字往來,天然具有更強的真實性。《見字如面》選擇的信具備這樣一些特點:能打開歷史的窗口,打開人情人性的窗口,有典型性,有說服力,有影響力,極致。明確瞄準了根本需求,帶來了他人的經驗,能用它來滋養自己,這就是《見字如面》受人歡迎、能走進大眾的原因。

當然也有很多人從《見字如面》中得到淺層娛樂的撫摸,得到雞湯的餵養。在我看來,所有的精神消費都包含了娛樂屬性。哪怕是最艱深的學術書籍、哲學著作,之所以能讀進去,不光因為要考試,而是因為閱讀過程伴隨著思考過程,伴隨著對他人觀點的解讀,能找到快樂。

我最近總愛舉個例子,感官層級的娛樂和精神層級的娛樂是什麼關係?感官層級的娛樂很像是肌膚之親,精神層面的娛樂很像愛情。只要你被文化訓練過,一定不會把快樂僅僅停留在肌膚之親,一定會去追求愛情。

《見字如面》是有門檻的,沒有比較好的教育背景,沒有一定的文化訓練,是無法走入信的內核的,沒法建立對文本的細緻感受。一旦你在這裡看到快樂,這比只逗你笑的東西好得多。

我們沒有用這個節目樹立榜樣,也不是評最優秀信件。有些歷史時期題材的信也選了,我們恪守著一個正常平和的歷史觀——不翻舊賬、不忘歷史。今天再展示歷史,不是想倒騰清楚淹沒在歷史中的陳年八卦和個人恩怨,而是讓今天的人知道,在中國,前輩曾經歷過什麼,他們的內心經受過什麼樣的折磨,這對今後的人生是有好處的。

嘉賓許子東老師在節目上講,他參觀德國的一個博物館,展示二戰期間德國律師為納粹工作的情況。在那樣一個時代,一個民族都那麼瘋狂,為什麼跟律師過不去?其實這個展覽是想說明,當時德國有四萬律師,其中一萬五千人幫助納粹工作,一萬多人跟納粹有瓜葛,剩下的人在納粹執政期間主動放棄做律師了。這是一個民族的記憶,今天的人可以看到對人生價值篤定的把握。

點擊播放GIF/1024K

能被傳承的文化 都是今天仍舊活著的前人智慧

大家都發現,最近「文化節目」有點熱。其實,現在能看到的所有節目都是文化類節目。從大的產業上來講,這個行業本身就是文化產業,連網路遊戲都被歸入文化產業,唱歌不是文化嗎?親子不是文化嗎?烹飪不是文化嗎?養生不是文化嗎?這都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文化類節目」這個提法本身就很可疑。現在被歸入文化類節目的共性是以傳統文化為題材。

嚴格地說,《見字如面》並未局限在傳統文化題材中,雖然選了很多歷代的信,但也有當代的信;也不是傳統書信文化的哀悼者,因為也有電子書信。

中國傳統文化從宋明理學之後被嚴重窄化,變成了單一教化功能,形成了社會固定的秩序,當滿清進入中原,統治200多年,把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窄化成限制。到了清朝末期,所謂的傳統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讓我們成為一個破敗的國家,逮誰輸誰。

今天肯定不應該傳承帶來災難的那些傳統文化。五千年文明延續至今,首位的價值是智慧。我們這次選擇的信件中有一封柳宗元寫給朋友的,朋友家著火,他寫了封賀信。大家都說禍福相依,但柳宗元認為完全不貼譜。他在信中寫道,你有本事有能力,但是老得不到朝廷重用,因為你們家太有錢了,周圍的清流之士,沒有一個人敢在皇帝面前說你的好話,怕被懷疑拿了你的錢財——這個傳統多可愛!儘管也很可恨。柳宗元沒有恨清流傳統,他恨自己沒有個堂堂正正的好名聲,在皇上面前說朋友好話的時候,別人不會覺得他拿了錢。他祝賀朋友,因為現在家財燒光,盡可以發展仕途,不會再被財富連累。

那封信里有很多非常細膩的人情觀察,都是今天可感可知的,那叫智慧。中華文明五千年傳到今天,是因為智慧還活著,不是死的教條。一說振興國學,都讓孩子穿上粗糙難看的土衣裳對著一個雕得挺難看的人頭咣咣磕頭,憑什麼呀?中華五千年文明是活著傳到今天的。所以今天強調傳統文明的時候,有幾個要素,第一,能從古代跨越今天,對今天有效;第二,能從中國跨越到世界,對人類有效;第三,所謂有效是能解決你的問題,給世界的困惑提供中國的方案。傳統文化是因為能夠服務人民、貢獻世界才被傳承的,不是用來滿足炫耀的虛榮心的。

《見字如面》做的都是碎片化的工作,這是從文化角度非常客觀的評價。我抓到了一篇對今天有效的東西,就選了做成節目,我們只是個做電視的,做不了系統整理的工作,而對傳統文化的系統梳理在今天是特別緊迫的事情。

點擊播放GIF/706K

《見字如面》和《奇葩說》相同點遠大於差異

《見字如面》的競爭對象天然就設定在一線網綜——《奇葩說》、《吐槽大會》,我們跟他們還是有距離的,我們不滿足。

《見字如面》和《奇葩說》、《吐槽大會》的相同點遠遠大於差異。《奇葩說》看上去嘻嘻哈哈,實際上每一期都會引入一個社會話題,兩方辯論,都盡量夯實自己的邏輯基礎,提出鮮明的觀點,這是認知價值,獨立思考。同意哪方、不同意哪方,不重要,誰勝誰負也不重要,觀眾享受的是激發了思考。

《吐槽大會》表面上看是一個段子節目,互相揭短,互相潑髒水,逗得「吃瓜」的人特別高興。愛看明星出醜,好像是大眾的一個價值取向,但是,《吐槽大會》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姿態,一個生命的姿勢。在有它之前,明星只把最光鮮的一面露給咱們,儘管背後有很多暗涌,但是從來沒有像在這個節目里那樣,把暗涌當著明星的面說出來,當事人還得聽,還得反應、解釋,明星露出了他的小紅屁股。明星的生活和創作經歷,帶來的同樣是他人的經驗,讓我們看一個人的時候,不像在機場等明星的追星族那樣無腦。最一線、最熱播的網路節目,並不是看完了什麼都沒剩。

視頻媒介天然就具有大眾屬性,如果做學術傳播,應該去寫書,而不應該藉助電視。反過來,既然做大眾傳播就不應該碰有文化價值的東西,這也不成立。我們想培育大家與優質資源的親近感,不一定讓人記住什麼知識,但培育了對文化的感知。我們下一步要做的讀書節目,希望用傳播影響人去讀書,而不是有人說的,是因為你懶得讀書,所以我代替你讀了。

其實網劇、網綜都是偽概念,重要的是網感,是做內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秒鐘都會想到受眾什麼感受。不斷用觀眾的感受衡量下一步的決定。包括我們自己選什麼信,我們的節目節奏設定。

一開始有人跟我說,互聯網節奏快,觀眾沒耐心,於是我們前幾集編得飛快,信和信之間的小過渡趕緊說兩句過去了。既然你們要快,我就快起來。結果彈幕上全都在說,「太忙活了,幹嗎不停一會兒。」我都想發彈幕,不是跟我說互聯網要快嗎!於是我們把每期節目的信減少,從原來7封的減到6封。大家說,這回舒服了……當然觀眾也是大眾性在場,重要的是,那些觀眾真的在場。

點擊播放GIF/334K

《好聲音》《歌手》 火爆不是靠形態而是靠姿態

原創一檔節目,內容肯定是第一位被考慮的。第二,形態很重要。為什麼《中國好聲音》轉個椅子就把節目轉活了?在《中國好聲音》之前,中國最少有三檔節目用了轉椅子,有個節目做了一個100人的大轉盤,當100人中有超過一半人希望看到這個人的臉而按鍵,這個大轉盤就轉過來了,但是有用嗎?完敗。《中國好聲音》轉椅子被闡釋成了對待音樂的另外一種態度——音樂是應該用來聽的。我也做了很多年春晚、各種電視晚會,晚會歌曲節目老愛用還音的方式,演員只動嘴,播放的是之前棚里錄好的聲音,一是因為錄音師跟不上,錄出來的聲音沒法聽,二是演員不敢現場真唱。在《蒙面歌王》、《歌手》里就要唱現場,對面就是觀眾,你能不能征服、感動他們?這是一個音樂姿態的調整,形態並不決定節目的傳播,儘管在創新上有一定作用,但也是內容支持的一部分,沒有內容創新,形態創新是沒用的,如果《歌手》只是大腕比賽,可能就是失敗的。

我趕上了電視最輝煌最勃發的時代,現在從電視轉到互聯網時代,媒介向大眾傾斜,為大眾服務。同時,受文化教育的群體前所未有的廣泛,文化訓練提升,媒介在下行的時候大眾在上行,我們應該相信和熱愛大眾。

現在是幾家衛視、幾家互聯網的格局,但更新換代會非常快,將來可能就是自媒體時代,所有人的聲音有價值都會被別人找到。

所有精神產品的傳播,有一個上限和下限,上限叫政治正確,下限叫大眾道德感舒適性,我認為,在這兩個限制之間,空間足夠寬廣。越是其他門類的經濟不是很活躍的時候,精神消費和文化消費反而會活躍,大家要為下一步的挑戰儲備更多的營養和資源,文化在未來幾年迅速和大規模的發展應該是個趨勢。

本文刊發於《北京青年報》2017年3月28日 B01版

《見字如面》合集播出時間

騰訊視頻 每周四 20:00

黑龍江衛視 每周六 21:20

火熱上線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中國功夫之少林派21:少林炮拳[33P] | 中國功夫
入地眼全書 --中國贛州原始風水網--
漫步中國星空(四)
中國人原本俠義尚武,是從什麼時候起,尚武精神消失了
中國國學網-- 李自成、佘太君、楊業是西夏党項人後裔?

TAG:中國 | 成語 | 中國成語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