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凈法師:佛教如何行孝道

佛教自東漢初傳入中國之後,就與中國的本土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新的思想和內容,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在佛教同樣發揮的淋漓盡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中國儒家主張「父慈子孝,君義臣忠」,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之事。如《詩經》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恩,昊天罔極。」說明父母養育之恩比天高,一生一世也難以報答,孝敬父母是為人的根本。《孝經》中說:「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論語》曰:「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儒家認為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就是最大的孝敬,主張身體受之父母不能損傷。如《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儒家的主要思想可以說是以「孝道」為中心而貫穿。

而佛教所倡導的「孝道」,不僅要報答現世父母之恩,而且要報答過去七世父母之恩,並且還要報答六道眾生之恩。因為,在佛教認為自無量劫以來,常在六道中輪迴;若在人道或天道受生,則三善道眾生,是我過去或未來父母;若沉淪三惡道,則三惡道眾生,也是我過去或未來父母。所以《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大方便佛報恩經》又云:「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舍,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珍,輦輿車乘,衣服飲食,卧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教以行菩薩道為佛弟子修學佛法的根本,而菩薩道最根本的就是「慈愛」精神。即是說,菩薩以慈悲之心愛護一切眾生,在菩薩看來一切眾生皆是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對一切眾生皆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愛護和救度一切眾生。所以,佛教的「孝道」是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廣發菩提心,常行菩薩道。因為歷劫深恩,既非財物可報,更非盡一生的時間,或盡一生的力量可以成辦。要盡「孝道」就要必須發願,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廣修四攝六度。因此,佛教的「孝道」是以「慈愛」為根本,將「慈愛」之心運用在「孝道」思想上,形成佛教的「慈愛孝道」思想。(作者,理凈)


推薦閱讀:

如何解釋佛教果報這個因果邏輯?
專註是進行禪定修行所必須的嗎?
看到道士發喪遣送也帶的唐僧帽。這是學的佛教嗎?
為什麼佛教和伊斯蘭一樣殺了人,造成朝代的終結,思想的落後,禁肉禁酒反科學,卻沒人噴他們?
中國有哪些好聽的寺名?

TAG:佛教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