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與背誦

《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與背誦

《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

懺悔解怨是學佛修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禮拜88佛慈悲加持,懺悔眾罪、斷惡修善,進而消除罪障業障。網上有關《地藏經》的解釋與誦經感應很多,有關《禮佛大懺悔文》的解釋及具體拜懺感應等,平時所見相對較少。《大懺悔文》中一些文字和內容不太理解;背誦的功夫跟不上;拜懺的一些要領技巧把握不住,持續拜懺的功夫也不夠。回來以後,想先把能補的補一下,網上查閱了一些拜懺的相關資料,又重新背誦了《禮佛大懺悔文》。理解背誦《禮佛大懺悔文》是拜懺的必要準備,下面先就《禮佛大懺悔文》理解與背誦簡單談些個人體會,然後再談下拜懺的堅持問題,與同修共勉,以便以後能夠更好地拜懺解怨,懺悔業障。

《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

 

剛開始拜懺的時候,曾經參照《早晚二課合解》算是粗略地把《禮佛大懺悔文》學習了一遍,對懺悔文中的一些語言邏輯關係及一些佛名有些簡單的了解。後來《合解》送了人,對《懺悔文》缺乏熏修溫習,慢慢地又生疏起來。這次從網上搜索到《大懺悔文略解》(清代書玉略解)及《八十八佛頂禮大懺悔法要及功德釋意》等資料,又重新讀了王惕繪《禮佛大懺悔文法相寶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的文字說明部分,現在結合隨後的背誦問題選擇性地談一些理解與體會。《大懺悔文略解》是清代先賢的講解,收入了《大藏經》,文簡義深,解釋得非常精闢。

從內容上看,《禮佛大懺悔文》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贊禮、發心、皈依、懺悔和發願。從形式上看,《禮佛大懺悔文》也可以分為五部分,即:一、最前面的禮讚、皈依、發心;二、五十三佛;三、三十五佛(再加阿彌陀佛);四、懺悔迴向;(五)普賢行願品。按照形式上的五個部分,下面重點談下對第一、第四和第五部分的學習理解;第二和第三部分放在背誦一節中略述。下面《禮佛大懺悔文》的義理內涵,主要是依照自己對《略解》的理解學習進行簡單的複述。《略解》文簡義深,有的內容勉強用現代語言轉述一下,其義深難言之處,一般直接照搬粘貼而已,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禮讚、皈依、發心

第一拜:「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前兩句是贊佛心,第三句是贊佛身,第四句是皈命。

第二拜:「南無皈依金剛上師」。南無,皈依的意思。金剛上師,指毘盧教主。毗盧如來是金剛瑜伽大秘密主,為無盡三寶父母師長。四方四佛及一切賢聖,皆從毘盧金剛心中流出。這裡先皈依自性三寶,再皈依別相三寶,所以先皈依毘盧遮那最上師。

第三拜:「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皈依別相三寶。佛為兩足尊,皈依佛不墮地獄;法為離欲尊,皈依法不墮惡鬼;僧為眾中尊,皈依僧不墮旁生。皈依三寶,不但能夠離開三途之苦,還能夠得到菩提之樂。

第四拜:「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是揀去權小。「唯依最上乘」表明所依之乘是最上乘。「發菩提心」明能發之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示所發心相。

第五拜——第七拜:「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三寶有小乘、大乘,住持、別相,同體等不同內涵。小乘以丈六金身為佛,四諦、因緣為法,四果、四向為僧;大乘以三身、十身為佛,二空三空理等為法,三賢、十聖為僧。佛在世時,如來雪山夜半睹明星而悟道,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即佛寶;寂場、鹿苑初轉法輪,即法寶;度諸菩薩、五比丘等,即僧寶。這些是別相三寶。所謂住持三寶,即:刻像圖形是佛寶,黃卷赤牘是法寶,圓頂方袍是僧寶。此三者不為世法侵凌,不為煩惱染污,世出世間皆可尊重,所以被稱為寶。住於世間,持乎正法,能令慧命不斷,所以叫住持三寶。三寶名雖三種,同以真如理性為體。真如性上有覺照義,即名佛寶,真如性有軌持義,即名法寶。真如性有和合義,即名僧寶。所以又成為同體三寶。舍住持三寶則無同體三寶;離同體三寶則無住持三寶。住持是相——即性中之相;同體是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同體屬理性,住持屬事相,大小乘事理雙通。所皈依者,盡我人之心、盡法界之量、盡三寶之際,塵塵剎剎,無不皈命,所以說是無盡三寶。

第八拜:「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來有三義:《般若經》「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是從法身層面來解釋的。《轉法輪論》「本覺名如,始覺名來,始本不二,故名如來」是從報身層面來解釋的。《成實論》「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基本上是從應身層面來解釋的。三身圓顯,故名如來。如來、應供、正遍知名三德,含義上有三諦:正遍知是般若德,真諦;應供是解脫德,俗諦;如來是法身德,中諦。佛者,覺也。具有三義:自覺,悟性真常,了惑虛妄;覺他,運無緣慈度有情界;覺滿,謂窮源極底。行滿果圓,三覺圓明,智能具足,所以稱為佛。具上九號,為物欽重,故曰世尊。此十號義,若總略釋:無虛妄,名如來;良福田,名應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還來,名善逝;知眾生國土,名世間解。無與等,名無上士;調他心,名調御丈夫;為眾生眼,名天人師;知三聚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名佛;具茲十德,名世間尊。前十是別。後一是總。

上述的如來名號,斷句有所不同,有的斷句為十一名號,也有的斷句為是十個名號。像阿含及成論把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合為一號,而涅盤及大論把無上士與調御丈夫分為兩號。這裡則把世間解與無上士合為一號。「剎塵心念可數知,無能盡說佛功德。」德既無盡,號亦無盡。惟舉此十號,此舉大數而言。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十表無盡故,舉此十號即攝諸佛無盡德。又此十種通號,佛佛皆具,所以在三皈依後,諸佛名前,特加稱讚。

二、八十九佛佛名

89佛中,從普光佛一切法常滿王佛這53尊佛,出自《佛說觀藥王葯上二菩薩經》。從釋迦牟尼佛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的35尊佛,出自《佛說決定毗尼經》。88佛後加上阿彌陀佛,有四種意義:一、彌陀佛名,一稱禮時,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五逆三途悉皆超脫;二、彌陀化主雖在西方,然而發願來度娑婆世界眾生,接引十念,往生九品;三、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現在說法,普度十方諸眾生;四、釋迦如來與十方佛一併讚歎阿彌陀佛。「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一切佛的心性,都包藏著一切法界,所以叫法界藏身。把這法界藏身四字加在阿彌陀佛名號上,是表示要把禮拜稱念88佛的功德,迴向極樂世界,莊嚴凈土,求願往生。

諸佛名號,無有定故,或依姓立,如釋迦、彌勒;或從字稱,如無垢、離垢;或依或正,如栴檀窟、阿閦毗。或喻或法,如山海慧、金海光;因果如彌陀;功德如勇施。名雖各異,義實互通,但以逗機設化,隨世建立。「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無畏亦然。」諸佛名號通同一故,此八十九佛名德,一多遍容,彼此交攝,舉一佛即通一切佛,釋一義即顯無量義。

月映萬川,隨心所現。雖然每個人對各個佛號有不同的理解體會,然而,「諸佛各具萬德,但於中隨義釋之,應當如法理會,毋得依文局執也。」《大懺悔文略解》中對89佛佛名所包含的意蘊功德做了非常好的說明,此處不多贅述。下面略微談幾尊有特色的佛號,有助於加深大家的理解與記憶。這幾尊佛的故事是通過在網路上檢索查到的,大致拷貝出來,缺乏嚴格的版本校勘,有些可能還帶有牽強附會的成分,僅供參考。

第一尊佛「普光佛」與釋迦牟尼「借花獻佛」的故事。據《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前世曾為善慧仙人,聞普光如來出世,心大歡喜,欲行供養。時燈照國王禮請普光佛入城供養,將國內名花搜尋一空。善慧覓花獻佛,遇青衣人密藏七莖蓮花而過,青衣人謂此花當送宮內獻佛,不賣。善慧乃求以五百錢買五莖花供佛。青衣人感動,贈以五莖蓮,願結生死之緣,又托以二花獻佛,善慧至普光佛所,散五莖花,花於空中化為花台,後散二莖花,亦止空中,夾佛兩邊。普光佛授記善慧,將來成佛,號釋迦牟尼(摘自《新編佛教辭典》陳兵編著)。然燈佛又作燃燈佛、普光佛、錠光佛。此「普光佛」不知是否就是上述故事中的「普光佛」。

第七尊佛「歡喜藏摩尼寶積佛」、第三十三尊「龍種上尊王佛」與七佛之師的文殊師利菩薩。據《央掘魔羅經》記載:文殊師利菩薩現在北方「常喜世界」,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雖然他已經成佛,但是還倒駕慈航,隱大示小,來做文殊師利菩薩。據《首楞嚴三昧經》下卷記載:「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龍種上尊王如來,國名平等,乃至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尊王如來豈異人乎?即文殊師利法王子。」

第十五尊佛「慈力王佛」——慈力王的故事。儘管「慈力王」與「慈力王佛」可能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慈力王的故事」感人至深,這裡也把這個故事貼出來供養大家。據《賢愚經卷二慈力王血施緣品》和《菩薩本生鬘論卷三》記載:過去世閻浮提有一慈力王,力行十善,人民皆持戒,三業清凈,鬼神無以為食。時五夜叉不堪饑渴,遂來見王,王以身血施之,令得飽滿,並發一願,謂當來成佛時,必先度彼等,令彼等皆得法食。五夜叉喝飽吃足慈力王血肉後,心滿意足,從此熄滅危害眾生之暴虐心。王又令其行持十善法,五夜叉均依教奉行,並在慈力王前猛厲懺悔往昔所造惡業。慈力王布施過後之身體,後依帝釋天奉獻之藥物而得以癒合,身體又恢復如前。瞻部洲普天同慶,眾生皆感安樂。慈力王即釋迦牟尼佛之前身,五夜叉即憍陳如等五比丘。

三十五佛中的第十九尊「旃檀功德佛」和第三十一尊「斗戰勝佛」。《西遊記》取經成功後唐僧和孫悟空受封的佛號就是這兩尊。《西遊記》第100回中,還列出了許多尊佛,不少來源於88佛,如現無愚佛、娑留那佛、大通光佛等。孫悟空的封號「斗戰勝佛」,李敖在「做人當如斗戰勝佛」寫得很精彩。李敖說孫悟空不但是斗戰勝,還有一個特色,即孫悟空是個非常幽默的快樂的猴子,會說很多笑話、很多大話、很多痛快的話。在整個的鬥爭過程中,孫悟空不但要斗,還要快樂地斗,不但要快樂地斗,最後還能夠要打贏。在整個鬥爭過程中,他不但要跟他看起來順眼的敵人斗,他還要跟一些看不順眼的敵人斗。在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除了跟二郎神鬥法以外,他不能夠避免被二郎神的走狗咬他。換句話說,人不能夠很準確地選擇敵人,因為敵人是不由得自己選的。或許,我們在學佛的路上也避免不了孫悟空的境遇:既要面對無窮盡的貪嗔痴敵人,又要對付各種意想不到的果報。

網上有位師兄看了李敖有話說「做人當如斗戰勝佛」後,突然有所感悟,寫下了很精彩的片段,粗略整理如下: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這個名字看起來很神氣的。……南無無垢佛,乾乾淨淨的;南無離垢佛,離開那些髒東西的;南無善游步佛,這個蠻好的,你看,善游步還不算,善游步以後,能夠走來走去以後,能夠產生的功德是好的。這些名字,望文生義,蠻好玩的。其實看看這些佛的名字就知道了,其實這些就是無數個人生的縮影,也可以說是無數個願望的縮影,這些不就是我們拜的佛嗎?原來我們拜的是無數個楷模——過去做人的楷模,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佛的!我們無論是帶著孩子或者是帶著妻子朋友虔誠拜佛的時候,都是凈化自己的心靈向這些楷模學習。其實不是佛保佑你,而是你自己用他們這些楷模的過人的成功的事迹去感悟自己保佑自己,最終成為眾多佛中的一個。也許你做不了「降服眾魔王佛」,做不了「金剛不壞佛」,但至少可以做一個「善意佛」「無垢佛」等等……其實做這些佛也是不容易的——善意佛一旦可以成為佛,就不是單單一時的善意,而是一種持久的永恆的。還有「無垢佛」,它肯定不是指身體的無垢而是心靈的無垢,能夠做到每時每刻心靈沒有一點雜念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被列為佛了。我們拜佛燒香,也是為了我們能夠成為眾多佛的一個,去保佑自己身邊的人:自己的家人、親人、朋友……最後延伸到所有的人!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佛!

TOP

2# 發表於 2009-7-21 15:32  只看該作者 三、懺悔迴向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

這幾句啟請證明,求佛哀佑。「如是」指以上八十九佛。「等」字通代十方微塵剎土無量諸佛。一切世界諸佛世尊,是橫遍而言。常住在世,乃豎窮而說,謂佛真法身湛若虛空周遍法界恆常不動。「是諸世尊,當慈念我」是求佛哀佑,意思是諸佛大慈當哀念佑助於我,令我今日發露懺悔,罪障悉除。

所懺罪部分「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是略說。下面「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從盜竊三寶物、五無間罪、十不善業三個方面分述。

上面懺悔的是業障,接下來「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三句是懺悔惑障。依業起惑。「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懺悔的是報障。前面惡業是因,這裡七種報是果。「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總申懺悔。如是,指上面的業惑苦三道障處。等,攝八難及余見障。「所作罪障」指於身口意所作三障罪。「今皆懺悔」是希望如上等罪悉皆消滅。

有的法本在緊隨上面還有「從此制止」四個字。用這四個字作為防護力。懺悔須要有四力,即依止力、對治力、拔除力和防護力。像人生了病一樣,急求離病,是拔除力;治病需要的良醫良藥,是依止力;服藥及行針灸,是對治力;得病之由、發病之因,坐卧小心防護,不敢再做,是防護力。懺悔業障也是這樣。皈依三寶為自救處,是依止力;稱名禮拜對治罪業,為對治力(喇嘛教認為,禮拜三十五佛中的每一尊佛都有獨特的對治功德,詳見《禮佛大懺悔文法相寶典》);業障罪過決意拔除,為拔除力;守護三門不復造業,為防護力。

上面是懺悔,接下來是陳善迴向,分為三層:「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是再請證明,「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凈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凈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是別舉善根。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凈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戒、菩薩大戒等。布施對治前面的盜取。持戒對治前面的逆惡。凈行指三十七品助道法,八萬四千波羅密行,對治前面的覆藏。成就眾生,對治前面的三途苦報。修行菩提,對治前面飛四惡趣及邊邦地。無上智是一切智、一切種智,對治前面的下賤與邪見人。施善是因,菩提是果,回因向果;施畜成就是回自向他;守戒修行是回事向理。「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是總結迴向。合集、約過去,校計約現在、籌量、約未來。

  「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這八句是重頌。「眾罪皆懺悔」頌前六懺,「諸福盡隨喜」頌前七善;這兩句是回事向理也。「及請佛功德」頌前二證成智。「願成無上智」頌前菩提上智。此二回因向果也。「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頌前成就施畜,普願九界眾生同於三世諸佛,共成正覺,是為回自向他也,此即普賢十願。「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總贊迴向。如上五願三向,功德深廣如海,唯諸佛能知,故我一心皈命禮也。

四、普賢行願品

該部分內容分為兩個層次,一開始是正發行願,最後是結願無盡。

(一)禮敬諸佛。「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凈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我以清凈身語意」,指以戒攝心,身不妄動,口不妄言,意不妄想,如是三業虔誠,一心觀佛,正念翹勤,五體投地。這8句禮敬諸佛,能夠懺悔多生以來的我慢障業,得尊貴身。

(二)稱讚如來。「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所以說是「各處菩薩眾會中」。因為有主必有伴,主處伴中,剛好主伴和融,因果交徹。這8句稱讚如來,可以懺悔無量劫來的惡口障業,得無礙辨才

(三)廣修供養。「以諸最勝妙華曼,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廣修供養能夠懺悔多生多劫的慳貪障業,得大財富。12句總共3個頌,最後一個頌「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是法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如上等法,我以勝解心深信供養諸佛,皆仗普賢願力方得成就。前面的供養雖有無量功德,但不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的百分之一。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

(四)懺悔業障。「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是正懺無始以來所有諸惡業障,能夠得依正具足。

(五)隨喜功德。「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有法師這樣開示隨喜功德:通常凡夫人的煩惱較粗重,如果看見別人做得好,心中就不是很痛快,這就是嫉妒。真正的隨喜,是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聞思修行時,不僅心中沒有嫉妒,反而生起歡喜心。凡夫與凡夫之間互作隨喜的話,就能得到相同的功德。為什麼隨喜的功德會這麼大呢?因為真正的隨喜是沒有私心的,而我們自己做功德時往往自利的心很大。隨喜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個非常善巧的積累資糧的方法。

  (六)請轉法輪。「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懺悔無始以來不求佛法之障,得慈善根。平時遇到善知識時往往也要請求傳法。

(七)請佛住世。「諸佛若欲示涅盤,我悉至誠而勸請。惟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懺悔曠劫以來的輕慢佛障,能夠得智能多聞。

(八)普皆迴向。分為總別兩部分。

「所有禮讚供養佛,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禮即禮敬諸佛;贊即稱讚如來;供即廣修供養;迴向即普皆迴向;眾生即恆順眾生;佛道;即常隨佛學。前三句是迴向前七願,後一句迴向二處。今第八願迴向,回前七善向歸眾生與佛道。此即回因向果,也是回事向理。此一頌是迴向中的總迴向部分,也是十大願中的十者普皆迴向。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無上真法界。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諦融通三昧印。如是無量功德海,我今皆悉盡迴向。所有眾生身口意,見惑彈謗我法等。如是一切諸業障,悉皆消滅盡無餘。念念智周於法界,廣度眾生皆不退。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四法廣無邊,願今迴向亦如是。」此16句是別迴向,分為4個部分。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無上真法界。」這兩句是回事向理。勝功德指前十願,是事。真法界是理。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曰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無障礙性,故云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諦融通三昧印。如是無量功德海,我今皆悉盡迴向。」這4句是回因向果。性佛法及僧伽,指的是自性三寶:自心性上,照窮法界即名佛寶;自性湛寂不遷,即名法寶;自心性中寂照不二;即名僧寶。相佛法及僧伽指的是別相三寶。法報應化,即名佛寶;教理智斷,即名法寶;三乘階次,即名僧寶。性之三寶,佛即是法,法即是僧,全依自己一性而顯。此是理。相之三寶,佛不是法,法不是僧,各各別有義相以明事。理性三寶絕朕,(朕,zhèn,預兆、跡象的意思,「絕朕」同於「絕跡」),纖毫不立,是真諦。事相三寶森然,萬法齊彰,是俗諦。真俗融通,圓成中道諦。入此諦觀,名為海印三昧。三昧是正定,或者說是真如自性,從來不與染法相應。總而言之,若性若相,若理若事,都不離此一心性中海印三昧定。前兩句舉所向,第三句表示所能迴向的,指上面的十願諸善法。整偈的意思是:我今以此十大願王,無量功德海因,皆悉迴向給自性三寶,一心三諦的海印三昧果海之中。

「所有眾生身口意,見惑彈謗我法等。如是一切諸業障,悉皆消滅盡無餘。念念智周於法界,廣度眾生皆不退。」這6句是回自向他。先是依仗回自向他之力,消諸業障盡凈無餘。見惑:身見、邪見、邊見等惑。彈,貶斥。謗,誹毀。「我法等」含二意:一,我佛所說法;二,我即身見,法指佛法。謗無佛法、撥無因果即邪見。等指斷常二邊見說。他人造業,應須他人自懺,如何我之回懺能消他人之業障?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人的業障,也就是我的業障。我的回懺即他人的回懺。「念念智周於法界廣度眾生皆不退」兩句,迴向度生不退。心運實智,證諸佛法界理;心運權智,度法界諸眾生。三法既然同一性天智月,故我回自向他之力,能令念念智周一大法界廣度眾生,皆到諸佛不退之地。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四法廣無邊,願今迴向亦如是。」四法指虛空界、眾生、業、煩惱。這4句總結普賢十大行願無有盡際,是結願無盡。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三稱)。」供養一切,心無厭足,為大;難行能行,難作能作,為行;行彌法界,為普;位鄰極聖,為賢。萬行莊嚴,諸佛法藏,所以稱為大行普賢菩薩。無邊勝福莫過行門。諸佛菩薩,從行門出。華嚴會上,推普賢菩薩為長子,以其先入如來藏身三昧後說行願,復稱願王。示其願行,依此修證,不但滅罪生福,還能見性成佛。大行是法,普賢同佛,菩薩屬僧,三稱則三寶全具,首尾照應,事理無礙。

TOP

3# 發表於 2009-7-21 15:33  只看該作者 《禮佛大懺悔文》的背誦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個人生前造了很多的惡業,但是他能把《大悲咒》背誦得滾瓜爛熟,到了地獄閻王爺處罰他下油鍋時,他就背誦《大悲咒》,結果是油鍋變成了蓮池。沒有辦法,閻王爺只好讓他轉生為人,賬留到下一世再算。轉生為人的這一世他《大悲咒》依然是滾瓜爛熟,結果這一生結束後雖然下了地獄,閻王爺還是拿他沒辦法。因為熟背《大悲咒》的緣故,他轉生為人好幾世。後來他把《大悲咒》忘了,閻王爺才對他進行了判決處罰。一偈之功能破地獄之苦。背誦無疑是學佛的重要功夫之一。背誦好《禮佛大懺悔文》是拜好懺的重要前提。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史景遷在其所著的《利瑪竇的記憶之宮》里,描述了傳教士利瑪竇的超強記憶力。利瑪竇來華傳教,超強的記憶力折服了很多的時人,對其傳教產生了重要的幫助作用。打七時看到一些師兄能把《地藏經》全部背誦下來,很是羨慕,雖然努力地去背誦了一兩品,可是業障太大,很快就忘記了不少。《禮佛大懺悔文》接近1500字,不足《地藏經》的十分之一,第一次打七前後背誦了下來,後來老是聽錄音拜懺,慢慢地又忘了。精進七時要輪流帶懺,只好對著法本一句一句地對著念,很不方便。回來後又花了一些時間,把《懺悔文》再次背誦了一遍。以前讀書的時候記憶力還不錯,後來業障現前,記憶力大減,接近於腦殘,雖然看了不少有關提高記憶力方面的書並進行了嘗試,但業力太大效果很是有限。下面把這兩次背誦的一些方法整理出來供養給大家,也希望以此功德能滅除一些記憶力差的業障。

我是在比較熟悉《大懺悔文》的內容之後開始背誦的。聽了較多的拜懺,一些字不再陌生,單個的名字也比較熟了,在此基礎上開始背誦記憶。首先我把《大懺悔文》按照108拜分成五個部分,然後再分別進行背誦。五部分即:(一)最前面的禮讚、皈依、發心部分。(二)五十三佛;(三)三十五佛(再加阿彌陀佛);(四)懺悔迴向部分;(五)普賢行願品部分。第一部分共8拜,分成2組,4拜1組。因為在最前面,比較容易就記住了。第二和第三部分的89佛略微複雜一些,下面重點再講。第四部分的懺悔迴向部分是2拜,當時對照《二課合解》的講解,意義理解後,注意語句間的關係,算是勉強記了下來。第五部分《普賢行願品》比較複雜,總共是64句9拜,前兩拜各是8句,第三拜廣修供養是12句,分為3個層次。後面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和普皆迴向的5拜都是4句。最後的一拜比較長,共有16句,比較難記。這次看了略解,把內在的邏輯關係弄清楚了一些,感覺又容易一些了。16句可以分為4部分:最開始的2句是回事向理;接下來的4句是回因向果;隨後的6句是回自向他;最後的4句是結願無盡。具體的層次劃分參見理解部分,此處不再贅言。下面重點談下88佛的背誦。88佛分為53佛和35佛兩部分背誦。

53佛名字較多,記起來感覺有兩點困難,一是有些佛的名稱比較接近,前後容易混淆,二是順序不好記,記住了前一個往往忘記了後一個。針對這些問題,首先我把五十三佛與1—53的順序連接起來,這樣每尊佛就有了固定的序號。這一步完成後,就重點記住幾尊佛號,做為分組助記的標誌。27是1—53的中間數,我首先記住第27尊是降伏眾魔王佛。第11尊是海德光明佛、第21尊是金華光佛、第22尊是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三尊佛放在一起記——還戴了金華寶蓋(或者在大海上戴了金華寶蓋拜懺)。第31尊是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第32尊是世凈光佛,兩尊佛的第一個字合起來是「善世」,和30諧音,剛好是從30後開始的兩尊佛號!第41尊是慧威燈王佛,聯想到北京一號線地鐵有個四惠站,裡面有盞很明亮的燈,也就容易記一些。此外,這尊佛的前面「觀世燈佛」與它有一個同樣的「燈」字,它後面的「法勝王佛」與它也有一個同樣的「王」字,一尊佛就可以擴充到三尊佛來一起記。

記住這些重要標誌後,可以以這些樁點為突破口,再進行分組記憶。分組一般是5個1組,記住了一組繼續往後接著記下一組。記的時候,一般是前面的好記後面的難記,有時候就跳著組記,比如說1到10尊的兩組記住後,開始記31到40尊的兩組。打破從前往後的規律,既從前往後,也往後向前,多面夾擊記憶,省得在某一點上卡住。聽拜懺的時候也用這種方法隨時去記某一組。

記住各組後,各組之間的前後連接順序不好記,後來我按照53佛的順序編了詩句來輔助記憶:

普光明凈多旃檀(1—5),摩尼歡喜世樂見(6—8),

幢燈慧炬照大千(9—10),十方諸佛今禮讚!

海德金剛二大慈(11—16),旃檀賢善廣莊嚴(17—20)。

金華寶蓋照虛空(21—23),琉璃莊嚴王普現(24—25),

不動降伏才智仙(26—30),三十聖尊已過半。

善世龍種日月珠(31—35),慧幢獅吼妙常觀(36—40)。

慧威燈王接法勝(41—42),須彌須曼連優曇(43—45)。

大慧阿閦無量音(46—48),才光金海海連山(49—51)。

大通一切法常滿(52—53),五十三佛盡禮讚!

有些組內容比較好記,一句話簡單帶過;有些組比較難記,就多用一些提醒字。大多數佛名用第一個字提醒,也有的用兩個字或更多的字進行提醒,這樣簡繁交錯,儘可能避開記憶中的單調。為了押韻好記一點,個別佛名的文字順序進行了調整,像「才光金海海連山」中「海連山」,其含義一是說金海光佛後面是「山」字開頭的佛名(「金海」後面連著「山」),二是說後面的佛名是「山海」相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35佛的背誦記憶情況也類似,先分成7組,記住幾個重要標誌,然後再分組記。第11尊的無垢佛和第21尊的光德佛可以連在一起記憶——《普門品》中有一句「無垢清凈光」,第16尊娑留那佛的「娑留」與16諧音,第31尊是斗戰勝佛,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後就被封為斗戰勝佛!35佛佛名我也將其簡單整理成10句詩,前4句一個韻,後6句一個韻。

釋金寶龍精進軍(1—5),喜火月光現無愚(6—10)。

無離勇施清凈施(11—15),娑水堅旃無量掬(16—20)。

光德無憂那羅延(21—23),功德華佛華光蓮(24—25)。

財功德念善名稱(26—28),紅焰帝幢游步善(29—30)。

斗善周匝寶華蓮(31—35),三十五佛盡禮讚!

對於記憶力強的同修,上述這些方法不免有頭上安頭之嫌。單純去背誦這些詩句可能更費時間。這些詩句我也沒有全部去背,當某一組或者某些佛號記得不牢時,往往才利用相對應的詩句來輔助一下。這兩首幫助記憶的詩,字數比88佛佛名全稱少了很多,當做幾條簡訊放在手機里,用起來還比較方便,可以隨時翻閱。利用飛信自發簡訊功能,從電腦上一下子發到手機里,省去了很多的輸入麻煩(飛信的這一功能,用來背誦別的內容也是非常方便的)。所編的詩句有些地方處理未必妥當,拋磚一下,希望藉此引出更多的玉來。網上有同修介紹了不少背誦《地藏經》《楞嚴咒》的技巧方法,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檢索一下。熟能生巧,每天堅持不懈,拜懺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TOP

4# 發表於 2009-7-21 15:36  只看該作者 三、拜懺的堅持

前幾天統計近一年的功課時發現,2008年10月開始打七到現在,拜懺的數量還遠遠沒有誦《地藏經》的數量多。在拜懺方面,平時堅持得很艱辛,拜懺總次數不多,難怪一天的精進七感覺比較辛苦。剛開始寫本文的時候,只想重點寫下拜懺的基礎工作——對《禮佛大懺悔文》理解和背誦,這部分寫完後想到既然拜懺不容易,那就更應該寫,只有直面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突破。雖然拜得總量不多,好歹也算堅持了下來,其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整理出來或許對與我情況相似的同修有所幫助。下面就拜懺的難行與堅持略微談些淺見。

(一)拜懺的難行

拜懺的難行首先是拜懺的環境要求相對較高。和誦經和念佛等相比,感覺拜懺的環境要求要高一些:誦經只要隨身帶上經本,大部分的時間地點都行,念佛更為方便,隨時隨地,舉手投足甚至是一呼一吸之間都可以;拜懺就相對困難得多,要有個適當的環境以免被打擾打擾別人。出差在外的時候,誦經基本上還能堅持,拜懺就沒有辦法,至多是用MP3聽上幾遍錄音而已——單純聽的效果和具體去拜有著很大的差距。此外自然環境的變化對拜懺影響也較大,冬天怕冷不願意早起拜懺,夏天怕出汗多了也不想拜。

拜懺對配套設施的要求也比較高。誦讀《地藏經》會不會背誦無所謂,跟不跟錄音也差別不大,拜懺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拜懺需要領懺,要麼有別人帶,要麼自己背下來懺悔文,要麼有錄音機之類的替代品。集體打七拜懺好說,有師兄帶著,跟著拜就行了;在家裡堅持就難了,看一句拜一下的話感覺很不習慣,背誦的話也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事,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好幾年前就有人提醒我要多拜懺,為此我還專門買了早晚課的VCD學習,可是裡面是唱誦,不容易學,門檻較高,最終還是沒有拜成。2008年到了通州道場知道有誦讀版的拜懺錄音後,能夠聽著錄音拜懺,這樣終於可以開始拜了。感謝善知識!

拜懺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比較大。2008年9月份剛開始拜懺時,才磕上一兩個頭就渾身冒汗,堅持了一兩周的樣子,磕十幾個或者幾十個頭才開始冒汗,這樣堅持堅持下去,再加上天氣也冷了下來,冒汗這一關才基本上通過。可是一到夏天,拜起來又是大汗淋漓。出汗倒是無所謂,接下來要洗澡洗衣服,需要不少的時間。拜懺是全身性的運動,需要一定的體質做基礎,對我們這些身體素質較差的來說,剛開始拜大懺能爬起來就有很大的挑戰性,近一年的拜懺過程,幾乎就是腰酸背痛的過程。這裡面雖然有不少是消業障的因素,但也有不少屬於體質上的問題。

拜懺的技術含量高,相對的要求也比較高。本來,誦經與念佛也需要較強的技術性,比如注意調整呼吸大聲誦讀對治散亂昏沉等,有幸在打七過程中有老師等的指導提帶,幾次打七後也逐漸算是上了一點路。拜懺相對來說更複雜一些,禮拜方式上,有小拜大拜之分,單是大拜,就有幾種不同的拜法,拜法不同難易程度也不同,像腿不彎曲直接拜下的那種,乾脆利落,可是對腹肌有要求,平時鍛煉少的沒拜幾下子可能肚皮就受不了。這些不同難度的拜懺過關,局部的皮肉之苦少不了。更難的可能是整體的協調問題,涉及到調整呼吸、學會放鬆、合理用力等問題。小拜也同樣並不簡單。剛開始的時候拜了一陣子,已經很習慣了,以為小拜很簡單。最近網上看了道證法師的《拜佛與醫學》,法師介紹的拜佛與我們平時的小拜略微有所不同,體驗了一下,發覺也很不習慣,腿又疼上了好幾天。看法師對拜佛的論述,發現這裡面也是大有學問。

受到上述及其他諸多因素影響,拜懺可能是最難落實與堅持的。許多師兄都提到打七回去後堅持比死都難,我不知道是不是主要指拜懺這一部。誦經的話堅持跪誦確實不容易,不想誦的時候可以偷懶降低標準——坐著或者半躺著誦,這樣雖然效果差了一些,好歹算是基本上能堅持下來,基本上沒怎麼熄火。可拜懺就不一樣,相對來說要難得多,因為身體狀況起伏不定,拜懺的波動很大,小的高原期多,整體的高原期時間也比較長。身體狀況好的時候還算勉強,但數量上突破也不容易,往往是剛開始的時候想著連續拜上幾個,可是拜著拜著有時候就不想再拜了。身體狀況差的時候最難堅持,有時候業障現前腰酸背疼甚至全身酸軟無力,壓根就不想拜,功課記錄上不時有某天拜懺0個的記錄(是0也要記下來,0記多了心裡的愧疚也會相應多一些,這樣還能略微逼著自己去想辦法突破)。拜懺最頭疼的是剛堅持一陣好不容易找到一點狀態,可是因為生病或者出差等原因被強行地中斷了下來,這又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起來。

TOP

5# 發表於 2009-7-21 15:37  只看該作者 (二)拜懺的殊勝效果

拜懺這一部雖然比較難,但又不可能放棄。拜懺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有法師指出:學佛皈依後,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拜佛,能夠一天拜一百零八拜,不氣喘,不臉紅,然後才開始打坐、誦經、持咒、念佛等等,效果就不一樣。

禮拜88佛是佛門早晚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大範圍地作為定課實施至少有好幾百年了。從地藏七的內容調整情況來看,拜懺的比重也是逐漸在提升加大,從剛開始打七的每天1個懺發展到現在的每天7個懺甚至更多,這都源於拜懺的殊勝效果。88佛中的前53佛,出自《佛說觀藥王葯上二菩薩經》。經云:「若人聞此五十三佛功德名號,百千萬億阿僧祗劫,不墮惡道;若能稱誦,世世見佛;若復有人,恭敬禮拜五十三佛,彼之所有五逆十惡、四重八棄,種種重罪,一齊消滅。過去千佛,現在千佛,未來千佛,皆因稱誦,恭敬禮拜五十三佛,而早成佛。」後面的35佛,出自《佛說決定毗尼經》。《寶積經》云:「一切眾生,若有身具五逆十惡重罪之者,萬劫千生不通懺悔,應須頂禮三十五佛,至心懺悔,一切罪障,皆得除滅。」稱念禮拜88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議,能除一切極惡重罪。除了88以外,《禮佛大懺悔文》還包括贊禮、發心、皈依、懺悔和發願等內容,可以說是極為高級的行門。

去除宗教的成分,單是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拜懺也極為殊勝。練過太極拳、氣功、站樁、棍子按摩、瑜伽及磕頭功的Peace師兄(《菜鳥的打七記錄與零星感悟》作者)通過對比發現,大懺除了疏通任督二脈外,對手三陰手三陽和足三陰足三陽都有良好的疏通拉伸作用,對膀胱經(此經起始於眼角的睛明穴,過額頭、頭頂,再經由腰背部至腿部後面到腳趾)的拉伸作用特強,大懺這個動作囊括了瑜伽中貓腰、駝式、獅身人面像等動作。另外,拜懺整個過程中的出汗,對身體的生理垃圾排毒作用尤為難能可貴……

醫生出身的道證法師從醫學角度談到拜佛(和小拜懺類似)的健康作用,認為拜佛含蘊深奧的醫學原理,有益身心健康。簡單節錄一些如下:

一,拜佛具有「脊椎醫學」的療效,能強化內臟,增加細胞帶氧量。

二,拜佛能增加肺活量,打開心量,並開發自覺之力。

三,拜佛可引發徹底呼吸,橫膈膜強力收縮、放鬆,誘導丹田呼吸,吐盡陳積廢氣,吸入清凈佛氣。

此外,大醒法師在《拜佛要訣》中也指出:我們人類的電磁場,在印堂處的電磁場與我們腳板腳背的電磁場不一樣。五體投地時形成一個循環,與大地、大自然的電磁場打成一片,這會影響我們健康與智慧的開發。

當然,拜懺的利益與好處遠遠不止上述這些,還應該有很多我們目前還沒有發現的殊勝。打七時主七老師講過一個有名的案例,諦閑法師的一位弟子資歷較差,用世俗的眼光看可以說是缺心眼,法師就讓他每天堅持磕頭拜觀音,幾年後拜得智慧大開辯才無礙。這也可以算作是拜懺的一個典型案例吧。

有段時間拜懺拜得很艱辛,不經意中看到了peace師兄日記中有關拜懺的介紹後,拜懺的勁頭一下子就提起來了很多,明白拜懺有這麼多好處,拜起來勁頭就大多了。

TOP

6# 發表於 2009-7-21 15:38  只看該作者 (三)拜懺的堅持

拜懺雖然比較難行,但是拜懺對於我們祛病健身、懺除業障與求生凈土等都有著殊勝的效果,即使是難行也不能放棄。記得有位師兄說了很富有哲理的感悟,意思大體是:在通往極樂世界的路上,有無數的考驗關口,我們生活中和修行中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說是這種考驗,一個考驗通過了就有下一個考驗,所有的考驗通過了就到了極樂世界證得無上菩提,考驗通不過的話就留級或者降級,這一生做人沒有做好,下一生要麼留級重新來,要麼降級到地獄再一級一級往上爬。拜懺這一關沒過的話,想求生凈土應該是比較困難的。拜懺的首要問題我想就是能夠堅持,或許堅持到某一天積累到一定量時,就自然過關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硬體準備,像《禮佛大懺悔文》文本、各種形式的拜懺錄音播放設備等,有助於拜懺的入門。2008年接觸道場知道有拜懺錄音後,感覺聽錄音拜懺比較方便,就逐漸開始拜了。剛開始內容和動作不怎麼熟悉,就用電腦播放碟片邊聽邊拜。每次拜懺要開電腦有些不方便,不過還好,很快用手機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把拜懺錄音考到手機擴充卡上,拜的時候隨時就可以播放,就方便多了。後來道場印了《禮佛大懺悔文》的大字本,請了一本結合錄音開始背誦,時間不長也背了下來。能夠背誦熟懺悔文的話拜起來就非常方便。可惜後來習慣聽錄音拜懺,慢慢地又忘了。出差的時候感覺手機播放還是有局限性,自己背誦下來是最好的,可以更加方便地拜。最近自己邊背誦邊拜,感覺非常方便。

整體而言,目前有關拜懺的硬體條件還不是很完美,有很大開發的餘地。單純《禮佛大懺悔文》的印刷本流通不多,樣式也比較少,沒有攜帶型的開本,背誦起來不怎麼方便。《禮佛大懺悔文》字數不多,如果一些常用經書後面附上懺悔文的話,平時背誦學習起來就會更為方便。錄音播放方面,如果有像念佛機一樣的拜懺機就更好,拜懺機一開,隨時隨地跟著拜就行了。目前Flash和DVD碟片比較流行,如果有製作精美的專門的拜懺碟片流通,上班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欣賞學習。方便的設備有助於帶動更多想拜懺的人付諸行動,希望有條件的師兄能解決這些問題。

多學習體悟拜懺的內涵和技巧有助於拜懺興趣的提高。拜懺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涉及的東西非常多。文字方面,《大懺悔文》裡面有豐富的內涵,上面的理解部分已經略微地提到了一些。技巧方面,拜懺涉及呼吸、快慢、觀想等,也是大有學問,下面把大醒法師及道證法師等人的一些精彩論述節錄如下:

在佛教里,拜的學問是很大的!我們的一切煩惱痛苦起因於太執著。現在學佛了,要放下執著、放棄不好的習氣。突然間要改很不容易,要有技巧,必須婉轉,因為一執著,心裡就沒有光明。拜佛就要面向光明:拜佛時,五體投地之後,接著手要提起來轉一個彎,再張開,這是象徵得到光明。在雙掌著地時,手掌向裡邊不是黑暗的嗎?當很婉轉地張開就得到光明了,這表示接受到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然後握拳,這時不叫執著,叫做把握。「把握」了就不要只放在自己的口袋,你還要很婉轉有技巧的還諸大地,因為大地培育了眾生及一切生命形態。為什麼要向內轉?因為從心裏面向內心求,向內心去反省。有了智慧光明、慈悲喜舍,便要向外宏揚。除了這表法,這還有另外一種意思:我們手的內側有三條經絡,第一條是肺臟跟淋巴系統,中間的一條是血管跟神經系統,第三條是心臟系統跟小腸消化吸收系統。惟有這樣提起來轉一個圈,才能完全發揮兩面肌肉的運動。……在頂禮拜佛時,要將我們的無明煩惱等執著,很婉轉、很善巧地放下,同時把握慈悲智慧。……

為什麼有的人平常做早晚課時,或參加法會誦經持咒拜懺時,會喘氣?因為不懂技巧。無論念佛、誦經、唱贊都有一定的技巧與方法,這是讓我們訓練呼吸。人的一生過程與呼吸有極密切的關係。譬如持名念佛,有人一口氣念十句佛號,因為他丹田之力很充足,而且很有經驗,可以一口氣念十聲,甚至二十聲、至三十聲以上,不急不緩、不喘。持名念佛法門有一口氣多念,有多口氣(換氣)多念,有用上氣念,也有用下氣念;不懂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地念,因此就會喘。如果能用正確的姿勢來拜佛,能量場就會擴大,呼吸就會順暢,氣血就容易流通。佛陀教導弟子要「知息入,知息出」。呼吸的「息」,中國字即是「自心」二字。心與呼吸有直接關連,而且可說是一體。我們平時不知「息出」「 息入」,何以「不知」?因為心攀緣於外務,罣礙外境,充滿雜念。如果能夠「知」息出入之剎那,就是已放下外境萬緣。心安定,息必長而穩定;心散亂,息必短而氣浮粗。呼吸是每日不間斷之「身業」,被忽略了,日日胡塗,一口氣不來之時,必更胡塗!禮佛,乃練習息息與佛相連,息息念佛,一口氣不來,就生在佛前。

一般人常愛比快,所以拜佛也求快。拜佛不要比賽快慢,平常我們的心就難得靜下來,最難修的,就是動中修。凡是一舉一動都是修行,所以身體雖然在拜佛,但仍應練習保持心如止水。拜佛拜到肌肉骨骼都很放鬆以後,這時就可以更進一步專註的來修心。雖然要拜得非常慢,但不能像機器人一樣,喀!喀!喀!要像打太極拳的樣子,慢慢的,很柔和很連貫地拜。佛教的「太極拳」僅有三招:九十度鞠躬、五體投地、腳趾用力提起臀部站起來,就這三招,全身統統都運動到了。

因為拜懺的方式不盡相同,上述的節錄,未必完全適合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但其中的一些道理或許可資參考。

拜懺的觀想方面,所見論述不多。對我們初學者而言,有殊勝的佛像觀瞻禮拜益處極大。《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於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88佛的法相,有幸見過了好幾種,個人感覺最好的是王惕老師工筆重彩勾描真金的88佛法相。「菩薩修行,就是勞命。」王惕老師應隆連法師要求為88佛畫像,反覆拜讀、查閱《大藏經》,用心考察88佛的手印、法器等,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一任務。單是88佛佛像的繪畫,就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感謝王惕老師!最近比較常翻看《法相寶典》,不經意間偶爾也會有「佛陀在微笑」的較好感受。

懺拜涉及到較多的技巧,熟練掌握這些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可以採取分解的方式,一個一個地單項突破,然後再逐漸結合起來。學習技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堅持的過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技巧熟練掌握以後,能發現拜懺的樂趣,堅持下去就更容易了。

TOP

7# 發表於 2009-7-21 15:40  只看該作者 適當的變化變通有助於拜懺高原期的通過。個人感覺拜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有較長的高原期和較多的關口,遇到高原期和關口時,有時候可以正面突破,有時候也可以迂迴前進,適當的變通有助於高原期的通過。剛開始拜小懺的時候,腿疼的時候就手上多用力,手腕用力多了也會疼,就改為腿部多用力。後來再和大懺交叉著拜,這些問題就會少一些。大懺和小懺功效都非常好,可以交替著拜,不必太執著。我學會拜大懺後小懺很少拜,可夏天天熱,拜大懺很不方便,有段時間很難堅持下來,山窮水盡之時,忽然想到了改拜小懺,結果是峰迴路轉,終於又堅持了下來。此外還對拜小懺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拜懺速讀上, 27分鐘的錄音、22分鐘的錄音和19分鐘的錄音手機上都有,拜的時候根據不同情況隨時調出播放,算是比較方便。現在把《大懺悔文》背誦了下來,能夠一邊背誦一邊拜懺,又多了一種變通方式。拜懺數量上,一次一個兩個或者三個也比較隨意,每天的量儘可能固定,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可能會連續幾天不拜,這也沒有關係。可以停車休整,但是儘可能不熄火;停車可以隨時啟動,熄火後再重新啟動比較困難。無論如何,拜懺是救命改運的稻草,千萬不能放棄中斷,一定要堅持下去,這就是底線。

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條件不同,拜懺方面最好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不一定非要和別人攀比。自己的天堂往往是他人的地獄,反過來,他人的天堂往往也是自己的地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金規則,而己所欲施於人就有問題。俞敏洪在北大演講中說過,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雄鷹,靠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另外一種是蝸牛。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穫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是雄鷹的當然要飛過去,我們做蝸牛的就只有堅持不斷地爬了。剛開始階段,數量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堅持,循序漸進,堅持一個階段就會有一定的突破,要不了太長的時間,可能就可以一次連續拜上兩三個甚至更多的懺了。整體數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身體逐漸適應了,拜懺就會變得逐漸容易起來,這樣基本上就算是上路了。

跑道場、交流和榜樣有助於不斷地向上突破,能激勵起拜懺的激情。打七階段,有集體共修的力量,拜懺比較容易,一個人單獨在家修行時,堅持拜懺就很難了。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階段,個人在家實在堅持不了,就常跑通州道場,周末到道場充電加油一次,能夠管上一兩個星期。打上一個七,又能堅持上更長時間。近來去道場加油充電少了,有時候堅持得不好就會找熟悉的師兄交流,聽到他們精進的情況往往也很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榜樣的力量雖說不是無窮的但也是巨大的。剛開始拜懺的時候,道場里焦師兄拜懺拜得非常好,很是羨慕,有時候跟著他一起拜,進步很快。記得有次一連拜了五個還是七個,對自己是個很大的突破。或許這是隨喜的效果吧。道家講「聚靈」與「納臟」,隨喜是想著人家的好處,把人家好的信息很自然地接收了過來,逐漸向被隨喜者趨近。2009年打七,有幸碰到王姨主七。王姨拜懺的傳奇早有耳聞,羨慕嚮往,王姨的開示聽起來就特別受用,她說找一個比自己強一點的榜樣,反正就飈(方言發音biào,第四聲)上。那次打七,道場剛把拜懺調整到每天7個,比以往多了4個,我飈上了一位師兄,額外加3個,每天10個11個懺感覺還特別好。那次打七期間的拜懺,超過了自己的預期,這要歸功於好的法友和榜樣。我們業障深重,有時候榜樣的選擇不能差距太大。以前聽說有師兄連續拜懺好幾個小時,聽後不但沒有心生隨喜,反而是心生怖畏。給別人講述某些師兄連續拜懺數個小時的故事,有不少聽眾也是心生疑慮怖畏。或許有時候是過猶不及吧。

《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與背誦是拜好懺的一個必要前提,拜懺也只是懺悔業障的一個很小部分。懺悔有通懺、別懺、六根懺等,內涵深廣。煩惱無盡需要恆常懺悔,法門無量需要時常學習。最後,節錄《華嚴經卷第四十·入不思議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一段,與同修共勉:

複次,善男子!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凈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凈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推薦閱讀:

普勸背誦《忠言心之明點》摘錄
用好每天的碎片時間背誦普門品與金剛經
背誦佛經有不可思議作用
背誦佛經的方法
利用思維導圖和倍速復讀法高效背誦

TAG:背誦 | 懺悔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