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一百年前的立憲與革命之爭(南方都市報 2009-9-13)

一百年前的立憲與革命之爭

類別:人文歷史 作者:邵建 原創 瀏覽量:34  發布時間:2009-09-13

版次:TM05 版名:評論周刊 歷史評論 稿源:南方都市報

    讀史偶得

    ◎ 邵建 南京曉庄學院教授

    一百年前的世紀初,在日本兩個城市之間(東京與橫濱)發生的一場政治論戰,這就是後人稱之為「革命與立憲的對抗運動」。在雙方的對抗中,革命話語全勢獲勝。在世紀革命的「洪波曲」面前,立憲如同「死水微瀾」。設若當年立憲話語深獲人心,以致成為時代選擇;那麼,羅馬並非一條路,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完全可能是另副模樣。

    從歷史這頭看那頭,梁啟超就是一百年前的憲政開張者,正如與之同時的孫中山是一個世紀的革命開張者。當年,梁啟超流亡日本時,中國留學生甚少,1900年也才只有100人左右。但,待至1905年,留學生已多達數千人。梁任公的立憲話語沒能拽住他們,他們基本上為革命話語裹挾而去。20世紀初,誰抓住了青年,誰就抓住了歷史。革命既然吸引了無數熱血青年,立憲就只能被歷史推到它的邊緣。

    立憲與革命,一南轅,一北轍,不相交集。立憲無須革命,正如革命無以立憲。由於革命是武力推翻清廷,而立憲又頂了個保皇的帽子(君主立憲),年輕人的選擇也就不足為奇。同樣不足為奇的是,撇開當時年輕人不論,即使我們今天,如何評價當年,梁,還是孫,依然是個問題。這裡所指的革命,專指「易主」性質的暴力訴求,立憲不動槍也不易主,而是通過立法和議會來「限主」。一百年前革命與立憲就在這一「易」與一「限」之間,展開角逐。這「易/限」之別,如果可以比喻,革命就是「奪位」,立憲就是「造籠」。

    自秦而清,中國政治制度始終是君主專制。孫的革命目標,除了排滿的民族革命外,在政治上,是要用共和的「民主」取代專制的「君主」。但,專制的君主不會自動退位,因而要用武裝革命的方式推翻;所以,孫中山的革命是民主革命(或共和革命)。只有革命,「主」的位子才能由「君」而「民」。此即「奪位」。

    「造籠」,不妨采自相傳為前美國總統布希的一段話,他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比喻的意義上,布希的籠子就是梁任公的立憲,即用憲政之籠限制君主的權力。

    面對清廷的專制,革命首先強調的是「位子」,即必須推翻君主,讓其下台,改朝換代。立憲不然,它無須君主退位,而是打造一個「籠子」,把它關在裡面。換言之,只要有籠子,裡面關的是誰———世襲的君、還是民選的元首———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任何權力都必須加以籠套。這裡,可以看看梁啟超如何解釋專制。在《開明專制論》中,梁氏首釋專制之「制」,曰「制者何,發表其權力於形式,以束縛人之一部分之自由也。」制即國家制度,它是一種權力形式,用於束縛人的一部分自由(因其自由之間的互相妨害)。至於專制,則是「純立於制者之地位,而超然不為被制者,」即權力只是控制別人,它自己卻沒有任何制約,這樣的制度就是專制。因此,在專制與非專制之間,梁氏的區別至簡至精:「一以憲法之有無為斷」。清王朝有制度無憲法,所以立憲派反覆運作,逼其君主立憲。至於君位,在立憲的前提下可以保留,所謂虛君是也。這其實是一種交換,用以規避革命所造成的內戰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震蕩。

    革命不然,它的頭道菜不是立憲,而是革命。先革君主的命,然後再共和立憲,這是它的路徑依賴。當年孫中山表示「革命的宗旨,不專在排滿,當與廢除專制,創造共和,並行不悖。」用意雖好,但共和能否解決專制,畢竟還是一個問題。這裡不妨先旁聽一下托克維爾的聲音「一個國家,如果它原來是個人集權管理,並且習俗和法律也都接受這種管理,而現在它想建立類似於美國的民主共和制度,那麼我毫不猶豫地說,在這種共和專制下,會比歐洲任何一個完整的君主制更難以忍受。對此,我們可以在亞洲尋找可比照的東西。」共和專制,托克維爾說的是法國,似乎又是為日後中國建言。某種意義上,梁啟超正是中國的托克維爾。他反對孫黨學美式共和而主張效法英式立憲,正在於他認為中國民智未開,自治傳統未養成,即使革命成功,所得依然是專制,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共和,更無論立憲。立憲是逼出來的,革命只要成功,就失去了逼的動力,它豈有為自己造籠之理。所以,關於共和專制,梁氏以法國學美國為例,指出:「世界無突然發生之物,故使美國人前此而無自由,斷不能以一次之革命戰爭而得此完全無上之自由。彼法蘭西,以革命求自由者也,乃一變為暴民專制,再變為帝政專制。」一變再變,梁氏看似說法國,所指更是革命黨果如獲勝之中國。是否應驗,識者自識。

    暌違任公一百年。一百年前的立憲與革命之爭,實為上個世紀的歷史開局,孰勝孰負,則可以主導一個世紀的歷史走向。歷史是有慣性的,革命勝則世紀為革命史,立憲勝則世紀為立憲史。幸抑不幸,在立憲與革命的對峙中,革命壓倒立憲。今天,回望任公,那是那個時代中國憲政的一根脊樑。我們今天的憲政努力,不但是在脊續任公未竟之業,也需要從他那裡汲取資源。

http://gcontent.nddaily.com/4/3f/43f5ae8ef1a6bcfb/Blog/28b/56de68.html
推薦閱讀:

緊身牛仔褲,非常襯托女性的優雅甜美氣質,打造出時尚都市女孩!
那些年我們最不看好的二丫和狗蛋結婚了,然後呢?
2018中華女性風采大賽杭州賽區第一場,4月15日與您相約恆隆廣場!
嗨,蜘蛛俠
都市青年難以撫平的「擇偶之痛」

TAG:南方 | 革命 | 都市 | 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