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易學術語: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通常認為語出《易經》乾卦的卦辭,原文「乾,元亨利貞。」實際在《易經》全文中,這個四字組合出現了相當多次。

                                          

 

   自《易傳》起,古人釋此四字,大都一字一逗,認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如「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為春;「亨」為通,引義為嘉會,為夏。「利」為美利,引義為義和,為秋,「貞」為正,引義為幹事,為冬。在人事上,「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智。具有萬物創始的偉大天圓,亨通順利的成長,祥和有益前進,貞正堅固。

   但近代通過對甲骨文和其它出土文獻的進一步研究,學術界基本認定此四字中的「貞」就是「占卜」(不但如此,整個《易經》中所有類似的「貞」字都是這個意思),因此此四字被重新點逗為「元亨,利貞」,是「大吉,吉占」的意思。

    《周易·乾·文言》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人足從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又說:「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孔穎達疏:「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周易正義》卷二)

   北宋周敦頤以元亨利貞配四時,發揮了《周易·乾·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叫元,始也,子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於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於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於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干正之道」。《《周子全書》)另外,亦有人將元亨利貞配四方(漢揚雄)、配「一二三四」的序數(今人尚秉和)等等。宋李靚則認為元、亨、利、貞,分別涉及氣、形、命、性。「元以始物,亨以通物,利以宜物,貞以干物,始者其氣也,通者其形也,宜者其命也,干者其性也。(《刪定易圖序論》之五.

   中國《周易·乾卦》的卦辭。許慎《說文》,訓貞為「卜問」。甲骨文「貞」字,亦為卜問之義。近人認為,「元亨」即「大亨」,古人舉行大亨的祭禮,筮得此卦,後來記載於卦辭中,用來表示吉利。在《易經》中,「元亨,利貞」是占筮之辭,原無哲學涵義。

   《左傳》襄公九年載:穆姜釋隨卦卦辭,讀「元、亨、利、貞」,以元為仁,亨為禮,利為義,貞為正,稱為「四德」,賦予道德規範的涵義。唐孔穎達《周易正義》引《子夏傳》說:「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認為乾卦「四德」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物生而通順,能使萬物和諧,並且堅固而得其終,宋程頤在所著《易傳》中,依據孔說,將此四字解釋為「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以元亨利貞為天道生長萬物的四種德行。朱熹將此四德解為元亨利貞之「理」,表現為萬物從生長到成熟四個階段,「物生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四階段周而復始,被稱為「貞下起元」,遂成為哲學家用來表述事物從始到終發展階段的術語。

   乾元亨利貞四個字本是分開解釋的,乾,原是人們用來表示觀測日影的工具,這裡用作卦名。 元亨利貞分別講作「大」「通」「順利」「正」,被許多人連作一詞,是指人的運氣很好,交了好運。這四個詞其實包含重要的思想內涵,據李鼎祚《周易集解》云:「言乾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這裡的四德就是指「元亨利貞」。

 

易經四德

元、亨、利、貞為《易經》中的四德,取自於自然界植物的生長過程。

元:象徵一個事物的初始,對應春天,植物的發芽。

亨:象徵一個事物的成長,對應夏天,植物的生長。

利:象徵一個事物的收穫,對應秋天,植物的開花結果。

貞:象徵一個事物的收藏,對應冬天,植物的落葉過冬。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描述了君子的四個特徵,完全可以用來要求今日的領導者。君子體仁足以長人。「體仁」,實踐、履行仁愛之德。「長」,領導、管理、指揮、統治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讓他人成長。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家或一位管理者,只要實踐仁愛之德,就有足夠的條件去進行領導或管理。

   「嘉會足以合禮」,良好的因素集合起來,才可以合乎禮儀,形成良好秩序,這就要做到上下溝通、左右溝通、內外溝通,把各種不同的意見、不同的信息協調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中介點,求得共識,達成行動。荀子說:「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荀子·王制》)。對於領導者來說,《周易》所強調的「交感亨通」的價值和意義,是怎麼說也不過分的。

  「利物足以合義。」朱熹《周易本義》說:「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於時為秋,於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也就是說,長遠的真實利益,來源於人們對於合宜性的考慮。

  「貞固足以幹事。」朱熹《周易本義》說:「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君子有堅持正道之德,便足以辦好事情。《周易》把「貞正」看得很高:「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知正守正,其品德的高尚性,和聖人差不多了。

   以上所闡述的仁禮義正,叫「四德」。君子行此四德,就能幹大事,成大業。後來儒家進一步發揮,把正變成了智,再加上一個信,就成了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五德」——仁義禮智信。

   依《文言》之解,卦辭當作」元,亨,利,貞「,但原文卻是」元亨,利貞「,可見《文言》之解尚存可疑之處,不可全信。依原文句讀,」元「作」大「,」亨「作」順利通達「,「利」作「吉利」,「貞」作「占卜」,即原文意為大吉,吉占,如此則符合《周易》的本意,甚為妥當。 

整理:大成之道國學研究院


推薦閱讀:

百說論——學術論文資料收集和整理應依循的原則
高俊波民間奇門遁甲學術
想發表頂級期刊論文,你認識編輯嗎?
學術專題-演講,對談與沙龍-張善根:轉型中國的法律社會學研究——以人與作品為對象的實證分析...
大學老師的擔憂:我如果這樣做,學生會不會跳樓?

TAG:學術 | 易學 | 術語 | 認識 | 元亨利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