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圍觀能否改變中國?

2010年12月31日07:51東方網蔣方舟蔣方舟 青年作家圍觀,本不是褒義詞,特別是在魯迅的筆下。在生活中,我是不喜歡圍觀的人。但是,我現在對圍觀懷抱信心,我寧可相信:圍觀改變中國。圍觀,自動篩選出中國真正有價值的關注點。讓有意選擇性失明的人,不得不正面迎接民意的目光,向那些目光期待的地方做一些實質性的行動,這也許就是微博改變中國的唯一信心所在。黑格爾和馬克思最喜歡說,大凡重要的思想和事件,在歷史上總會出現兩次:第一次作為悲劇,第二次作為鬧劇。圍觀的戲碼也是一樣,當「微博」成為2010年最流行的圍觀平台,我們的眼神終於有了聚焦。可是除了間或的莊嚴寶相,我們面對的往往是滑稽和荒謬。網路上從來就不缺圍觀,圍觀是嗜血和惡趣味的。2010年最噁心的圍觀,是小月月。「小月月」是2010年的避難所。卡佛寫過《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說些什麼》。而2010年的語錄,整個也可以被起名為《當我們什麼都不能談論時,我們在說些什麼》,這語錄里一定充滿了諸如「小月月」的荒誕和「浮雲」的黑話。我希望,圍觀帶給我們的,是行動的力量,而非荒誕的力量。美國著名農民研究專家詹姆斯·斯科特寫過兩本書,叫做《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和《支配與反抗的藝術:隱藏的文本》,他分析的是底層的抗爭。在他的分析中,由於公開政治活動的成本太高,弱勢群體的反抗並不是揭竿而起,而是體現在日常的勞動和生活中,比如偷懶、偷竊、逃跑、裝傻等等。而它所反抗的利益集團,也在這樣近乎黑話的暗示中,進行妥協和溝通,比如退一步進三步的讓利以及蠅頭小利的賄賂。中國的弱者,太熟練和精通於這種貌似順從的反抗,當不去修改遊戲規則,當遭遇嚴重不公底線失守時,弱者只能鋌而走險,卻沒有能力報復強者,只能將怨恨發泄到同類身上,而強者就會以保護多數利益的名義將他懲處。隱藏的抗爭帶來的,並不是力量的此消彼長,而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圍觀改變中國」的唯一出口和可能性,就是在全民關注下,把隱蔽的文本公開化,讓後台的討價還價與隱忍委屈,慢慢走到歷史的聚光燈下。因為只有亮出弱者的武器,才有修改遊戲規則的機會。(摘自《新周刊》2010年第24期;有刪節)


推薦閱讀:

鄭永年:「小政治」與中國法治困境
中國人存在幾大無知
裝修也可以中國藍
中國白手起家的37位醫藥富豪!
中國四大名刀,第一個無人敢偷,最後一個價值幾十輛法拉利!

TAG:中國 | 改變 | 圍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