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嚴法語2

華嚴法語

(第二集)摘自凈空法師講《華嚴經講記》

 

n          見到惡人就不高興,就生煩惱,見到別人毀謗你、嗔恨你,你的嗔恨心就生起來,就要報復;這個沒有用,天天念十萬聲佛號也無濟於事,念一百部《無量壽經》也無濟於事,磕十萬個大頭還是無濟於事。果然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在一切境緣裡頭把貪嗔痴滅掉,你一句佛號也沒念,一部經也沒念,一個頭也沒磕,諸佛如來說你功德圓滿了,你超凡入聖了。諸位要知道貪嗔痴斷掉,超越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斷掉的時候,你就超越十法界;破一品無明就超越十法界。那個時候你到哪裡去安住?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到那裡去安住去了。

n          什麼叫真正懺悔?逆境裡頭確確實實沒有一點怨恨心,沒有一個惡念,這叫真正懺悔。懺悔不是在佛像面前磕頭禱告,那是一種形式,未必是真的。內心裡頭,在順境裡頭沒有一點貪戀,逆境裡頭沒有一點嗔恚,你的業障統統懺掉了,真懺悔,真懺悔痕迹都不落。誰知道?佛菩薩知道,再跟諸位說鬼神知道,鬼神看到了,鬼神對你恭敬、讚歎、擁護,這肯定的。這是世間肉眼凡夫他們見不到,可不能怪他。

n          現在眾生確確實實善根深厚的人很少,善根微薄的人很多。起心動念無不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無不是求名聞利養、求五欲六塵的享受,還要求聰明智慧,還要求健康長壽,總的加起來:自私自利。能求得到嗎?想盡一切方法,真求到了,我們佛法不要了,古聖先賢的教誨不要了。為什麼?你是真理、你是神聖。古聖先賢、諸佛菩薩不能夠超越因果,你看在佛門裡面講的,『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是沒有因果。你能夠把因果都推翻掉了,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那都是假的、都不存在了。中國古人常說,閻王註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人生在世是一個平凡人,都被命運主宰、註定,『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能夠轉動?任何人都不能夠幫助你。如果別人能夠幫助我們,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他要不幫助我們,他慈悲心何在?諸位想想。總得要明白道理!

n          幸虧還有這些少數謙虛的人,自己知道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想依靠佛菩薩。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幫助這些人,這些人就是經上所講的『根熟眾生』,跟佛菩薩有緣之人。佛經上常說 『佛不度無緣之人』,幸虧好在還有這些少數。佛菩薩在這裡教化這些有緣眾生,無緣的眾生也沾光。沾什麼光?嚴重的惡業它所感來極大的災難,幸虧有佛菩薩住世,這個災難可以減輕,這個災難可以延遲。這就是造作一切罪業,不相信佛菩薩,也不相信聖賢教誨,他沾光,他真的沾光。

n          古時候沒有這些發明,我們要問問佛菩薩既然萬德萬能,他對這個東西懂不懂?懂,哪有不懂!為什麼不發明?發明了之後,你就可憐了,你就苦了。為什麼?你的性德永遠被障礙了,慢慢的把你的性德,那個信心完全都喪失掉了。真正聰明人不搞這個東西,教你什麼?教你恢復性德。《華嚴經》上所講的是性德起的作用,沒有用這些科學儀器,三千年前講的,不是現在人杜撰的。

n          所以對於一切人事物,順境很好,逆境也好;善緣很好,惡緣也不錯,絕對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我們要煉,這個就真的叫煉功,這是修行功夫。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五欲六塵當中,隨緣不攀緣。有人問什麼叫隨緣?什麼叫攀緣?那你要仔細聽,你要搞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要起心動念,攀緣。起什麼心?我想擁有,我想有權來支配,你動了控制的念頭,動了佔有的念頭,你在這個裡面起了貪嗔痴慢,錯了!你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這個煩惱就變成六道輪迴,你就夠受的了。這叫做攀緣。

n          所以我勸諸位同學,我跟你講真話,不是欺騙你。出家,《沙彌律儀》一定要做到。你要做不到,將來你一生念佛,你不能往生,你不要怪佛菩薩不靈,不要怪祖師大德欺騙你;沒人欺騙你,是你自己不通經教。開經偈其中所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把經典的意思解錯了,曲解了,過失在自己,不在別人。你還怨天尤人,你不是罪上加罪!尤其是出家穿上這個衣服,這個衣服不好穿,這個衣服穿上這是佛的形象,是佛菩薩的代表。換句話說,你像不像個佛菩薩?如果你不像,你在這個社會上受人家指指點點,人家不是罵你,罵佛教!我們替佛教丟人,招來許許多多人的責難、誤會、侮辱,你說這個罪多重!『我沒做壞事』,就這個就不得了,你罪多重,這個罪都是地獄罪。

n          往生條件是自己創造的,不是佛給你的。你自己要不創造你的條件,一昧去哀求佛可憐你、憐憫你,這個事情佛法裡頭沒有人情,諸位一定要知道,千萬不要搞錯了。每天晚上念阿彌陀佛,供養阿彌陀佛,給他燒香,給他一點供菜供果,巴結巴結,以為這樣就可以混進極樂世界了。這個想法完全錯了,這個想法有罪業。什麼罪業?把阿彌陀佛當作貪官污吏,賄賂一下也許就成功了。你看你這個心多骯髒,你這個行為多可惡。正大光明,這才能與佛菩薩感應。

n          我現在勉勵同學,這個『死』字還不夠,為什麼?很多人還不怕死,還敢造罪業。印祖勸人常常想『死』字,我現在教人常常想『地獄』。我勸人讀《地藏經》,常常想地獄苦比死還可怕。起心動念不敢造惡,要知道你造的惡因必定感召惡報,那個惡報很可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常常想到地獄苦,希望自己真正能夠做到,努力去做、去學習,這一生當中不辜負一個『眾生』。我不說一個人,一個眾生是連一切動物、一切花草樹木,我們都不能夠傷害它(它),我們這一生沒有白過。一生不能做一樁對不起人的事情,即使這個人是我的冤家對頭,他處處想傷害我,我也不能做對不起他的事情,我也不能做傷害他的事情。為什麼?我走佛道,我這一生希望作佛。縱然作不了佛,我這一生決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n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幹什麼?喚醒這一切眾生的迷夢而已。他夢醒了,佛菩薩有沒有給他什麼?什麼也沒給他,他煩惱斷了,智慧開了,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諸位要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就是把我們喚醒。所以大乘經上常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所得到的都是你本有的,自性本具以外,一法不立,這個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我們的信心就清凈了,信心就堅定了。學佛這才有樂趣,所謂『法喜充滿』,佛門裡面講『常生歡喜心』,常生歡喜心!

n          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受什麼害?受『妄想分別執著』的害,這個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自己起來的。迷失了自性就起妄想,妄想裡面自自然然就起分別、就生執著。現在迷得太久了,無量劫以來,一直迷到今天。這正是古人常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無量劫就迷失了,把妄想、分別、執著就好像是天性一樣,成了習慣。現在遇到佛,我們才真正明了,那是錯誤的,那不是我們的真性,是我們的習慣,不好的習慣。

n          不能容都是暫時的,俗話講面子下不來,這個需要時間。你要用耐心等待,這個等待就是忍辱波羅蜜,你要能夠忍耐。一年不能化解,再等一年;十年不能化解,再等十年;這一生不能化解,等來生、等後世,總有化解的一天。最重要的自己心地清凈,『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就能夠把過去無量劫中所有一切怨懟統統都化解掉了。一定要學『隨喜功德』,決定不能夠有嫉妒障礙。一定要記住,障礙別人是障礙自己,幫助別人是真正幫助自己,這是真理,一定要懂。

n          『忍辱』一定要學,一定要記住,佛教導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是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相處。為什麼會有鬥爭?為什麼會有戰爭?為什麼會有動亂?就是不能忍辱。現在人講愛面子,面子上怎麼樣也過不去、也下不來。你愛面子,你下不來,後果可不堪設想,你有沒有想到?如果你能夠把面子放低一點,世間,不但現前,我相信後世,誰不讚歎你的大德大行!礙於一點面子,面子下不來,你這個怨結永遠存在那個地方。所以你要看看結果、看看得失,你就了解了,佛說得對,聖人講得沒錯,我們的想法、做法真的是錯了。

n          我們真正學佛的人,真正要覺悟這個世間苦,這個世間無常。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的活動空間是非常有限,真的像鳥關在籠子裡頭,你有多大的活動空間?我們到外國,動物園裡面去看,你看那個籠子大。再大還是個籠子,你還是出不了它的範圍。六道就像個大的籠子,我們出不了這個範圍,大籠子裡頭還有小籠子。我們今天得人身,生活的空間,諸位想想,離不開這個地球,地球就是籠子。我們沒有辦法突破空間的維次,受多少限制。這許許多多的限制,誰給我們的?不是上帝,也不是閻羅王,與佛菩薩更沒有關係。許許多多的障礙是自己造成的,自作自受,這就沒辦法了。自己怎麼造成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造的大籠子,分別又造一個比妄想小一點的籠子,執著是更小的一個籠子,你們說苦不苦?三重障礙,你怎麼能突破?突破之後,就是一真法界,那你就得大自在。那個生活空間真的是自由自在,海闊天空,沒有限制,法身菩薩,我們稱他作法身菩薩。這『佛子』裡面的含義,我們就明白了。

n          現在這個社會,說老實話,對真正修行人來講,好環境!為什麼?誘惑的東西多,誘惑的力量強,在這樣環境當中,你不被誘惑,真有本事!所以這是好環境。就像磨刀一樣,磨刀石好,幾下刀就磨快了,成功快速,成功容易。但是從另一方面來想,要不是有堅定的信心、弘願,很容易被淘汰掉,他禁不起誘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自自然然起心動念,他就墮落了。所以,今天這個環境,對於我們學佛的同學來說,真正有毅力、有決心的,快速成就;沒有真實的道心,那也就很快就退轉了。所以境緣確實沒有好壞,好壞是在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用什麼心去感應。這裡講『佛子』,這個佛子是有標準的。

n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會有這個念頭起來,就是功夫不得力。心沒有靜下來,這個心就像水一樣,它還起波浪。當然這個浪有大浪、有小浪,大浪雖然沒有了,它還有小浪,小浪礙事,妨礙你往生,這個要不得。所以,這個東西要在平常、要在現前鍛煉。

n          念佛往生凈土,念到什麼時候你才往生?念到你的心清凈,你才能往生。你的心不清凈,不能往生的!這是正理,一切經上都是這麼說法的。佛來接引,那個佛是什麼?那個佛是自性彌陀,自性三聖,清凈心裡頭現的。不清凈,那個貪嗔痴慢,貪嗔痴慢的心現妖魔鬼怪,無常大鬼。無常大鬼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既然佛是自性彌陀,鬼也是自性魔鬼。道理要不懂,你就是迷信,你怎麼會有成就?

n          所以,心清凈,境界就清凈;心善良,境界就善良。所以佛菩薩看這個世間,為什麼人人都是佛?佛眼看眾生,眾生都是佛。菩薩眼看眾生,眾生都是菩薩。善人看眾生,眾生都是善人。惡人看佛菩薩,也是惡人。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換句話說,你用什麼心看人?用什麼心看物、看事?那個境界總是隨你的心轉,外面沒有標準。標準確確實實是你自己建立的,這個道理是真理,永恆不變!所以凈土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阿彌陀佛在哪裡?中峰禪師講得很好,『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n          清凈土在哪裡?現前就是,境隨心轉,這個佛法里講得太多了。『心凈則佛土凈』,所以,心凈我們現前居住的就是佛土,就是清凈。你在哪裡看到染污?你為什麼住五濁惡世?你的心不清凈,思想不清凈,見解不清凈,言語不清凈,行為不清凈,所以你住的是五濁惡世。這個境界不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外面的境界、夢幻泡影的境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隨著這個變。

n          佛一生沒有跟一個眾生結怨,眾生跟佛結怨,佛不跟他結怨,高明!凡夫就不行了。凡夫,你對我不好,我對你更不好,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不如意,彼此都痛苦。佛聰明,你對我不好,我對你好,感化你。時間長了,聰明根利的,一年、兩年回頭了,服了!根性非常惡劣的,十年、八年也回頭了。用德行感化人,真正把惡人變成好人,這是教育成功。絕對不是說惡人開除他、不要他,這哪裡叫辦教育?這哪裡叫度眾生?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把不善的變成善的,把迷惑顛倒變成覺悟、變成有智慧,把凡夫變成聖人、變成佛菩薩,這是教育,這個教育成功。

n          諸位必須要記住,看到一個人做一切不善的事情,你要與十善業完全相違,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嗔、痴,造十惡業。我們遇到時候,合掌,『阿彌陀佛』。絕對不起心、不動念,絕對不把他的惡放在自己心上。反之,那你就錯了,那你就變成一切罪惡眾生的垃圾桶,你的虧就吃大了!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純凈純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容毫分不凈夾雜』,重要!成佛,沒有別的,佛就是純凈純善;菩薩是非常認真努力在學純凈純善,還沒有達到『純』。

n          現在這個社會動亂,這是大家都擔心的,恐怖分子的報復,身心都不安穩。你果然契入大乘,身心安穩。化解怨懟,從哪裡化解?從自己本身心地裡面化解,不是在外頭。你在外面化解,那你錯了,這不是佛法;佛法是內學,佛法是內證。我在我自己內心裏面,把所有一切矛盾化解,衝突化解,是非人我化解了,外面一片和諧,天下太平是從這裡來的。

n          佛一生沒有跟一個眾生結怨,眾生跟佛結怨,佛不跟他結怨,高明!凡夫就不行了。凡夫,你對我不好,我對你更不好,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不如意,彼此都痛苦。佛聰明,你對我不好,我對你好,感化你。時間長了,聰明根利的,一年、兩年回頭了,服了!根性非常惡劣的,十年、八年也回頭了。用德行感化人,真正把惡人變成好人,這是教育成功。絕對不是說惡人開除他、不要他,這哪裡叫辦教育?這哪裡叫度眾生?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把不善的變成善的,把迷惑顛倒變成覺悟、變成有智慧,把凡夫變成聖人、變成佛菩薩,這是教育,這個教育成功。

n          佛教學生立什麼樣的志?『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就是你要想跟他學,他指示你,你這一生奮鬥的方向目標確定了,眾生無量無邊,你要誓願度。這個『度』的意思是什麼?度的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是服務、是協助。無量無邊的眾生,我發願要為他服務,要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協助他。幫助他什麼?方方面面,只要我能力能夠做得到的,我都應當要幫助。這是宗教裡面所講的犧牲奉獻,為眾生!

n          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依佛陀教誨,佛教我們去做的,決定是正確的,決定是好的,就是吃虧上當,後果都是好的,要有這個信心。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就是順逆境緣當中,你一定要知道保持你心地的純凈。也就是保持心地純是真誠,純是清凈,純是平等、正覺、慈悲。行為純善,決定與十善、五戒、三學、六度、十願相應,決定沒有絲毫違背,這叫行善。心凈生智慧,行善增長福德,這叫福慧雙修,這是如來果地『二足尊』的真因!

n          這些年來,我們凈宗對於幫助九法界眾生,採用中峰禪師的『三時繫念』。你看中峰禪師在『繫念』裡面的開示講得多好,『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此處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地方』,這些話是真的。中峰禪師能說得出這個話,我們曉得他能轉境界,他的心清涼自在。也就是我們這麼多年來,提醒同學們的『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中峰禪師用這個心,所以此地就是極樂,極樂就是此處。我心就是彌陀,彌陀是自性彌陀,唯心凈土。我眼睛裡面所看的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都是法身大士。這是佛法!這是真正覺悟之法。你不契入這個境界,你沒有辦法理解。

n          但是古人講的話都是有道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要小心。哪些是魔?所有一切誘惑都是魔,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天天在誘惑你。你動不動念頭?你在這個境界裡頭起心動念,完了,墮落了。在這個誘惑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成功了。所以外面的誘惑,你說是善還是惡?沒有善惡。如果我起心動念,我起了貪嗔痴慢,外面這個緣是惡緣;如果我如如不動,外面的緣是善緣。

n          所以,學佛要壽命,壽命短不行,功夫沒成就,壽命到了。這是什麼?《八大人覺經》上講的四魔,『死魔』。你很用功、很如法,但是功夫沒有到家,壽命到了。縱然這一生修得不錯,來生能得人身,繼續還能夠修學,至少耽誤二十年;換句話說,你的功夫要中斷二十年。中斷二十年,來生你能不能又遇到正法,又遇到善知識,是個未知數,是個問號。所以佛在經上常常警告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一定要好好的抓住這一生,不能等來生,來生是個未知數,不能把這個機緣輕易失掉,得來不容易,『百千萬劫難遭遇』!

n          他老人家常常用比喻:醍醐裡面摻不得毒藥。一杯飲料,醍醐,最好的飲料!一滴毒藥放下去,全都變成毒。這就是說九十九句跟經教相應,裡頭有一句相違背,那就是毒藥。一般人很容易疏忽的,『九十九句都對,那還有什麼問題!一句這個無所謂』。你上當了,他已經把你的正法破壞掉。百分之百、千分之千、萬分之萬,萬分之一都不行,這是真學佛。我常常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一定要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百分之百的隨順佛陀教誨,這種修學功夫得力的時候,自己知道。

n          為什麼善財童子一生當中能成就,別人要搞這麼久?沒有別的,別人搞的時候,不知道一切聖賢是教我一個人,善財童子懂得。所以善財童子知道所有一切諸佛菩薩是教我一個人,一生成就了。你看看,把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濃縮成這一生,幾年、幾十年的時間,他就畢業了、就圓滿了。不會學的,那要經歷無量劫。

n          佛教說神是說宇宙的真相,佛教本身裡面沒有神,本身裡面有佛、有菩薩、有阿羅漢,這三個是佛教裡面的學位名稱。就像現在學校裡面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名稱;阿羅漢是學士,菩薩是碩士,佛陀是博士。像我們中國古時候,科舉時代的進士、舉人、秀才,那也是學位的名稱。秀才就好比阿羅漢,舉人好比菩薩,進士好比佛陀,學位的名稱。所以在佛法裡面講人人都要作佛,就好像是你們人人都應當拿到博士學位,這個意思。所以它是學位的名稱,不能把意思搞錯了。

n            現在社會也有人說:善人常常被人欺負。沒錯,是有這個現象。不能說有人欺負我,我就不修善。人惡,我比他還惡,人家就怕我了;人惡我善,我就常常受人欺。你不知道古人說的一句話,『吃虧是福』,這句話非常有學問,非常有道理。你被人欺負,消自己的業障,成就自己的德行。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為什麼欺負我?我要忍受,我要反省,我要改過,我要自新。你從這個角度上去觀察、去思惟,你就願意承受,樂意承受了。這裡頭確確實實你的煩惱輕,智慧長了,把你自己的道德境界提升了。不能賭氣!決定不可以有驕慢、嫉妒,那是大煩惱,那是大障礙。

n          然後你才能真正看到「化佛」,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化佛』。化佛,你不好懂,把這個字顛倒一下,『佛化』,都是佛變化的,怎麼會不感激?善人,佛變化的;惡人,也是佛變化的。佛變化個惡人來考考我,看看你的德行、你的功夫有沒有成就?你還會不會起嗔恚?還會不會有不高興的念頭?來考考你。化善人、順境也是來考試的,看你有沒有貪愛?果然在一切境緣當中,如如不動,你成就了。全是化佛,全是菩薩。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看你用什麼心,現在人講的你用什麼眼光、用什麼角度去看。

n          所以大乘佛法要能夠普遍宣揚,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災難?哪裡會有衝突?哪裡會有什麼恐怖分子?都沒有了。佛法是真能解決問題,可惜沒有人知道。現在雖然是科技發達,我們每一場的講演都從網路上傳播,雖然傳播到全世界,聽的人還是太少太少了。我所曉得的也不過是幾萬人、十幾萬人在聽,世界上人口七十多億,十幾萬人聽,算什麼!這是我們感到非常遺憾的,真正聽懂的、明白的人少。

n          我們學佛最要緊的、最殊勝的就是要學「觀察甚清凈」。我們看今天的世界,今天世界是亂世,你能在這個裡面看到清凈嗎?我們看不到。為什麼看不到?因為我的心不清凈,你怎麼能看到外面境界清凈?法身菩薩為什麼能看到我們這個世間清凈?不但看到我們這個世間清凈,畜生道清凈,餓鬼道清凈,地獄道也清凈。為什麼?他的心清凈,清凈心看什麼樣的境界都清凈。我們的心不清凈,我們的心染污,我們看極樂世界、我們看華藏世界也不清凈,這就說明『境隨心轉』。所以你要想看到真正清凈的世界,先修清凈心,『心凈則佛土凈』!佛的凈土你見到了,你享受到了,那真正叫享福。所以享福不是從外面,是從內心。佛法叫內學,就是這個道理。

n          曾經有同學問過我,問我什麼叫隨緣?什麼叫攀緣?這兩句話要講到絕對的標準,那就是隨順性德叫隨緣,隨順煩惱習氣叫做攀緣,這是大乘法裡面絕對的標準。這個話不太好懂,我們把它說白一點,大家能得受用。白一點,標準降低了,不得不降低。隨順經典上的道理、教訓,我們依教奉行,這叫隨緣。要是隨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習氣,自己的想法、看法,大概都是攀緣。這個理很深,境界很廣,務必要細心去思惟、去觀察。攀緣跟隨緣關鍵的地方在用心不同,一個用真心,一個用妄心。所以我們讀到這一句經文,深深有感慨,我們自己要想成就,不能不著重德行,德行的修養超過一切。

n          現在人為什麼不懂得報恩?不知道。你對他的好處,他不曉得。你對待他不好,他知道;你對待他好,他不知道。所以往往在行為當中,他所表現的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世間人受不了,不會接受,佛菩薩會接受。你對佛菩薩忘恩負義,甚至於毀謗佛菩薩、陷害佛菩薩、排斥佛菩薩,佛菩薩還是照顧你,還是保佑你,決定沒有絲毫退心。諸位想想,這樣的人到哪裡找?不要找,很多!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各個都是這樣的。只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不知不覺!

n          你現在的心量小了,不能容人,那不是你的本性,不是你的真心。那是什麼?是你的妄心。什麼妄心?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別、是你的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在性識裡頭統統沒有。所以這種情形,我們明了是什麼回事情?一時迷惑,一時顛倒,產生這個錯誤的境界。我們曉得那個人會回頭、會覺悟,這需要時間,他不是永遠不回頭的。但是那要多長的時間?很難講,要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覺悟了;有人要到來世,來生後世覺悟了;甚至於有人還要到幾十世、幾百世、幾千世、幾萬世之後才會覺悟。佛菩薩慈悲,很有耐心在等待,眾生不知道。但是,不是永遠不知道,當他覺悟的時候就知道了:原來我在迷惑的時候,無量劫當中佛菩薩天天照顧我。感恩之心自然就生了,知恩他就會報恩。

n          你要問,如何能夠避免現代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印光大師教給我們常常想『死』。我今天再教給你,惡念惡行必墮地獄。常常念《地藏菩薩本願經》,用意在哪裡?教你常常想到地獄苦。我決定不敢生邪念,不敢有惡行,邪念惡行必墮地獄,《地藏經》的殊勝功德在此地。

n          我們學佛這麼多年,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常常想到報佛恩。用什麼方法報佛恩?要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把佛教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只有這個方法能報佛恩,除此之外沒有辦法報佛恩。自己把大乘的教誨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正做到清凈無染,一心向道。那就是知道輪迴苦,知道地獄苦!知道眾生苦,發大悲心;知道地獄苦,自己不敢墮落,不敢造惡業;不但惡業不敢造,惡的念頭不敢生。

n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在現在這個世間修行,要把『死』字貼在額頭,常常想到我要死了。這個囚犯何以不受外面五欲六塵的影響?念念當中想到死到臨頭,所以有眼沒有看到,有耳沒有聽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的心意就集中在一點,小心謹慎這一鍋油不能有一滴滴下來。這樣的心態修行,在五濁惡世也能成就。

n          我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處逆境隨惡緣無嗔恚業障盡消』,環境惡劣,冤家對頭造謠生事、毀謗,處處為難,存心傷害,遇到這樣的境界,應該如何對待?不起絲毫嗔恚,業障自然消除。對於所有的逆境、惡緣,心存感恩,因為它替我消業障。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一生永遠感恩,多快樂、多自在!而下聯是『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處順境善緣,不起貪念,決定不迷惑,福慧就現前了。

n          現在社會動亂,大家都擔心恐怖分子的報復,身心不安穩。果然契入大乘,身心就能安穩。要化解怨懟,從哪裡化解?從自己心地化解,把內心所有一切矛盾、衝突、是非人我化解了,外面則是一片和諧,天下太平。

n          現今是五濁惡世,尤其傳播工具泛濫,造惡業者多,而修善業者少。認識佛法、接受佛教誨者,應當在此亂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能『不為眾惡』,遵修十善,就是『大德』,即是積功累德。

n          用什麼方法拔除愛欲、杜絕惡源?一句阿彌陀佛,深信切願,念念求生凈土,絕不放鬆,愛欲、惡源自然就輕了,慢慢就不起作用。雖然不能完全斷絕,只要不起作用,念佛功夫得力,就能帶業往生。《金剛經》云:『云何降伏其心』,心就是妄想、雜念,就是用這一句佛號來降伏和剋制妄想、雜念。此法妙極了!

n          『拔諸愛欲』。『愛欲』是業障。學佛雖很用功,但業障沒有消除一分,臨命終時,業障就會阻礙我們往生。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就要拔除諸愛欲。而財色名食睡能淡一些,業障就消一分。

n          心要清凈,就一定得萬緣放下,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有很好,沒有也很好,而且常常想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世間一切人事物樣樣計較、執著,憂慮、煩惱太多了,就容易老化,這是中國古人講的『憂能使人老』。

n          佛一生的教學是什麼?教導我們了解空有是一、動靜是一。我們修身一定要曉得心要清凈,心不能動,不能有妄念,而身是圓周,身要運動。我們常講『活動』,動就活了,不動就死了。而佛家修身養性的秘訣,就是身動、心不動。

n          佛教通常用三種東西來表法:法輪、蓮花和『卍』字。『法輪』是釋迦牟尼佛當時建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標誌;『蓮花』代表清凈無染;『卍』代表吉祥,修學佛法就會吉祥如意、自在無礙。

n          所以,快樂自在不是有地位、有權勢,而是心地清凈、行為善良,這個人就自在快樂。生活在世間樣樣隨緣,『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正入此境界,果報殊勝!

n          懂得此理,在世間要修好因。好因是智慧、德能、相好,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怎麼修法?兩個字:凈、善。心要清凈,凈生慧;善生福。智慧是清凈心生的;相好是善行生的;德能是凈、善合起來生的。我們就是修心純凈,沒有一絲毫的染污;行為純善,沒有一絲毫的惡行,其果報就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這三種圓滿,果報在佛如來的報土,這是『成佛之道』。

n          何謂『隨緣』?何謂『攀緣』?講到絕對的標準,就是隨順性德是隨緣,隨順煩惱習氣是攀緣。說明白些,標準降低一點,就是隨順經典的道理、教訓,依教奉行,是隨緣;隨順自己的習氣、想法、看法,是攀緣。隨緣與攀緣關鍵在用心之不同,隨緣用真心,攀緣用妄心。此理很深,境界很廣,務必要細心思惟、觀察。

n          我們能夠放下萬緣,一心持名,就是修定,不但是修定,同時也是修福修慧。蕅益大師講,一心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善根是慧,多福德是福,所以念阿彌陀佛是福慧雙修。

n          如果報紙、雜誌裡面印的佛像,如何處理?跟一般報紙同樣的處理就行了。這一份有佛像的報紙,你可以用乾淨的塑膠袋把它封起來,跟一般報紙一樣回收,這樣做我們的恭敬心到了。如果這張佛像是一整張,可以將之裁下來鑲鏡框供養。總之,決不能惡意對佛菩薩形像,毀佛像的罪過太大了。

n          學佛的同學們都知道,要想復興光大中國文化,促進世界大同,消弭世界衝突,必須要恢復祭祀。祠堂破壞了,祭祀不存在,禮樂必然毀壞。禮樂毀壞,道德仁義就不存在,世界焉能不亂!今天世界亂至極處,無法治理,其原因我們應當深深去反思。

n          基本物質從何而來?心法變現出來的。唯識經論云:『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就是『三細相』里的『見分』與『相分』,『能見相』與『境界相』。基本物質是『境界相』,就是『相分』,『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萬法皆空』是事實。

n          人會造業,就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不知道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尤其不知道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所以很容易得罪天地鬼神。如果人要跟天地鬼神去斗,人可以戰勝一時,但是以後的果報是無量劫的苦楚。

n          我們明了了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反之,若破壞佛法,破壞別人聽經聞法的因緣,果報是墮地獄。地獄出來之後,生生世世得愚痴果報,變畜生。變什麼樣的畜生?沒有眼睛、耳朵。我們看到這些蜎飛蠕動,為什麼會生憐憫心?知道它過去世造作惡業,今天受這個苦報。但它也是菩薩,它展示給我看,讓我看了之後提高警覺,不敢起這個惡念,不敢做這個惡事。如果我起這個惡念,做這個惡事,我將來跟它一樣,它是現身為我說法。

n          佛在經典上有個比喻,把我們的智慧德相比喻作太陽,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比喻作一片烏雲,烏雲遮住太陽,太陽不是沒有了,只是被這片烏雲遮住了,所以不起作用,光明不能普照。若將這片烏雲除去了,日光就現前了。佛教我們只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捨棄,智慧、德能、相好就現前了。

看相人常說:『相隨心轉。』你的心是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你的相就不好;你的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的相就與佛菩薩的相一樣。不但你的相好,你也不會生病、不會衰老,身體健康。同時你的能力恢復,無論學什麼東西,一看一接觸就會,這是你的智慧現前。因此,我們只要將障礙去除,自性本具的德能就現前了。

n          因此,佛菩薩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以種種方法誘導,讓我們入這個境界。真正入這個境界,對於佛菩薩的恩德才真正生起感恩之心。因為唯有念佛法門能幫助我們一生成就,不用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在佛門裡只是種一點善根而已,來生還照樣輪迴。

n          我們現在念佛沒有嘗到法味,因為念『阿彌陀佛』時就想起別的事情,這是功夫不得力,要繼續努力認真去念。凡是障礙一心的東西統統要捨棄,並以真誠、清凈、恭敬心去念,念個半年就嘗到法味了。嘗到法味之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就有了,愈念信心愈堅強,往生就能預知時至。

n          二六時中,一心稱名,心中一切妄想、雜念、煩惱、憂慮、牽掛都沒有,一句佛號就調伏諸根,身心柔軟,就能達到身心健康。

n          第四是『眾生恩』。一切眾生對我有恩,為什麼?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人群生活。我們吃的東西是農夫種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織的,所有社會一切大眾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有恩德。古人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知恩報恩才是個人。如果你不知恩,不知報恩,說老實話,連畜生都不如,因為畜生都懂得報恩。

n          真正覺悟的人,心很平靜、很平淡,善緣來了沒有歡喜心,逆緣來了沒有嗔恚心,永遠保持心地的清凈、光明。心清凈,對事情的前因、後果就會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不生嗔恚。

n          《金剛經》說得很好,『佛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者。』為什麼佛說沒有度一個眾生?一切事情隨緣就好,隨緣就是一切順其自然,有機緣就盡心儘力去做,做了也不必居功,沒有緣不要去攀緣。

n          身心不端有很大的障礙,一是慾望,一是憂患,必須把這個障礙去除,身心就端了。對身的障礙是欲,它誘惑使你的身不端正,心有憂患!真正做到身心端正,一定要去欲絕憂。不但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沒有慾望,對『饒益有情』、幫助別人的慾望也沒有。

n          譬如我想健康、想不老,懂得這個理論與方法,就會轉變了。不懂就隨著情緒、外面環境去轉變,自己做不了主宰,這就有苦了。因此,我們用心要用什麼心?要用『一心』、『清凈心』。心愈清凈,心健康;心健康,身就健康。身心清凈,哪有不健康的道理!生理是隨著心理轉變的,還是操縱在心理。

n          經教不欺騙人,怕的是你不相信、懷疑;或是你過分的自負,總認為自己很行,那你就完全錯了,你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而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n          有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怕自己老,怕自己病,先儲蓄一筆錢,作為將來養老與醫藥費之用。他已經準備好了,他當然會老,當然會生病。我沒有這個錢,所以不可以老,也不能生病。這在心理上不一樣!

n          我們安於自己的現世狀況,人人都明了因果,天下就太平,不會有爭執。心定了,這一生才真正有幸福,富貴的有福,貧賤也有福,會過得很快樂。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命運,不曉得因果,也不相信因果,胡作妄為,天天造罪業。

n          現在人心不平等,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自己有一點小能力就值得驕傲。驕傲是你的心不平,心不平就不清凈、不真誠。我們還要修平等心,我們與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與蚊蟲、螞蟻也是平等的,與花草樹木也是平等的,決定沒有高下心,沒有傲慢心,這樣嫉妒傲慢就斷乾淨了,全放下了。

n          我們要用真誠,別人虛情假意對我,我還是以真誠對他。對一切眾生、對冤親債主都用真誠心,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害我。即使別人把我害死了,我仍很高興,我感謝他。為什麼?他早一天送我到極樂世界,我怎麼不感激他?我怎麼會怨恨他?我講的句句是真話!我們決定要用真誠心待人接物,不能虛妄,不能假情假義。

n          第三、『忍辱』。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忍耐,忍耐才能有成就。在修行過程當中,必然有挫折,我們愈勇猛精進,挫折就愈大。何以有這麼多挫折?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惡業,業力障礙是無法避免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有耐心,有忍耐的力量,才能消業。如果有定力,定可以滅業。要用智慧面對事實,耐心去化解,委曲婉轉,不退精進。所以,有忍辱才有進步,不能忍必定受阻礙。

n          第二、『持戒』。佛為我們制定的律儀戒法要遵守,佛在一切經典里苦口婆心對我們的教誡,也要遵守。以及世間的法律、風俗習慣,也要遵守。如果把戒律廢棄了,佛法的行持就沒有了,縱然天天講經說法、研究討論,都落空了。為什麼?與生活脫節了,所學非所用,講得再高也是空的,沒有結果。所以,佛法自始至終著重在『行』。

n          第一、『布施』。對自己來說是放下、捨棄,而去幫助別人。布施有三大類,即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是因,希望自己財富不缺乏,就要修財布施;希望自己有聰明智慧,就要修法布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就要修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第一就是不惱害一切眾生,不但不殺生,令眾生生煩惱都不可以。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不食眾生肉,不惱害眾生,更積極放生。

n          學佛從哪裡學起?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要是捨棄了戒學,再精進努力,充其量不過是世間的佛學家而已。如果你是『佛學』,不是『學佛』,你得不到佛法一分一毫真實的受用,你過的是凡夫生活,這就是今日佛法普遍衰微的原因。

n          因此,『敬人者,人恆敬之』;你敬鬼神,鬼神也尊敬你;你敬動物,動物也尊敬你;你敬花草樹木,花草樹木也尊敬你。所以,我們要想別人尊重,要先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才是真正尊重自己,愛護別人才是真正愛護自己。對一切眾生不能有絲毫虛偽、染著、傲慢,否則這都是給眾生製造誤會、敵對,給自己找麻煩,讓自己生生世世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能修『普賢願』的人,遍法界虛空界的障礙全消除了。

n          這個時代,佛經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諸佛菩薩看得很明白,眾生得度的機緣沒有成熟,只好隨他去,佛菩薩只能在旁邊勸導,信不信由他,聽不聽由他,解不解也由他。佛菩薩都不著急,我們著急,虧就吃大了,我們自己往生的機會失去了。看到這些境界,我們不能起心動念,這不是沒有慈悲心,而是自己要趕緊到極樂世界成就,回過頭來再幫助他們,這才是一條正路,因為「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你確實有憐憫心、慈悲心,但一定要先成就自己,再來成就大眾。

n          最好不打妄想,佛確實沒有一定的相。我們是凡夫,境界也不高,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一生供養一尊阿彌陀佛,每天看他,每天想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所以,家裡供奉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勢至菩薩,最好不要常更換,否則自己的心不能專註,對你的觀想或者臨終佛現前,可能產生模糊,因此我們一生只供奉一尊像。

n          「不計眾苦」,是一切苦難不要計較,逆來順受。苦難都是過去今生所造不善業的感召,我們了解因緣,就會甘心情願忍受,怎麼能怪人!我們如何面對現實?不要計較,專心念佛。

n          「植眾德本」,就是積功累德。「本」是根本,能生萬德,能生的才是根本。凈土宗的德本,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專修凈土,二六時中執持名號,用這一句名號輔助說明我們真正做到內不動心(內不起煩惱),外不著相。實在講,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修內不動心、外不著相。

n          因此,『敬人者,人恆敬之』;你敬鬼神,鬼神也尊敬你;你敬動物,動物也尊敬你;你敬花草樹木,花草樹木也尊敬你。所以,我們要想別人尊重,要先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才是真正尊重自己,愛護別人才是真正愛護自己。對一切眾生不能有絲毫虛偽、染著、傲慢,否則這都是給眾生製造誤會、敵對,給自己找麻煩,讓自己生生世世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能修『普賢願』的人,遍法界虛空界的障礙全消除了。

n          再進一步,對所有一切畜生也要恭敬,蚊蟲、螞蟻、蒼蠅都是有情眾生,也有佛性。它因為過去造業重,輪為畜生,將來也是未來佛。我們明白它是未來佛,看到之後要合掌恭敬,把它們需要的食物放在外面供養它。我對它恭敬,它對我也恭敬,彼此互相尊重。真做到了,就很容易溝通。無法與之溝通,是誠敬心不夠。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果然有十分誠敬,它會受感動,這個感動、溝通是心靈感應。

n          我們用什麼莊嚴佛國土?用自己的形相。學佛,自己就是佛的代表,身要像佛身,相要像佛相,動作要像佛的動作,存心要像佛心,願要像佛願,樣樣學到自己身上,就是『落實』,這才是『學』。如果佛經上的理論是理論,日常生活還是照舊,雖懂得佛教理論,還是過自己的生活,這就錯了。你只是學到一點佛學常識而已,佛法里殊勝的德用、最高的享受,你一點都得不到。

n          世人不懂這個道理,總是冤冤相報,有一個強烈的報復心理。縱然報復沒有在眼前發生,我們要知道,只要結有怨恨,早晚都會報復。所以,應當看破、放下,從心理上扭轉過來。

n          佛門有兩句話:『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接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些年,我接觸許多宗教,與所有宗教都處得非常好。不好是因為有誤會,但誤會是暫時的,他不明白事實真相,等他明白之後,他是好人。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族與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最重要的是往來溝通,常常往來,常常做朋友,常常在一起生活,問題就化解了。最怕的是不往來、不溝通,每個人把自己關在家裡,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錯,就產生了誤會,誤會就變成了競爭、鬥爭,招來的果報是天災人禍。

n          不像世間一般人迷惑顛倒,他的得失心太重了,他得到歡喜,失掉了憂愁。他能永遠得到嗎?他還有死的那一天,死了那一天,什麼也得不到,苦不就來了。人為什麼那麼怕死?其實怕死是怕什麼?怕失掉他所得到的一切,怕這個。這都叫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世出世間一切法緣聚緣散。你真正明了事實真相,緣聚沒有得,緣散沒有失,哪有得失這個妄想?人沒有得失,你說多快樂!沒有得失就沒有生死。所以了生死,你要懂得『了』是什麼意思?了是明了,明了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情,生死是一回什麼道理。搞清楚之後才曉得真的沒有生死,沒有得失,這個時候真實智慧現前了,佛法裡面講的得大自在。

n          我們學佛不幹這個傻事,所裝的全是別人好的。別人一千個裡頭只有一分好,我就裝他的一分,那個九百九十九種不好的,我決定不裝,我就裝他一分好的,我只知道他有一分好,永遠記住這一分好的。學純凈純善,這個重要!我們的果報不是在這一生,果報在後世。我的心純凈純善,我到哪裡去?極樂世界純凈純善,華藏世界純凈純善,一切諸佛報土純凈純善,我知道我將來到那邊去。我不但是肯定我不墮惡道,而我心裡沒有惡東西,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惡行。這是修行,這是真正懂得愛護自己。

n          所以中國古人講『吃虧是福』,這一句話了不起!吃虧不是不清楚,要不清楚、不明了,你是糊塗人。吃虧是什麼?心裡清楚、明了,你是個智慧的人、明白的人。雖然吃虧上當,心裡頭痕迹都不沾染,這叫功夫。決定沒有怨恨,不但沒有怨恨,自然會生感激的心。為什麼?他把我的境界提高,他來考一考,我就曉得我的功夫到什麼境界。還有一點點嗔恚的念頭在那裡,自己趕快懺悔,我還不夠清凈,我還要努力,我還要升級。

n          所以心是虛空、是法界,身是剎土、是眾生,這個身哪裡會毀滅?這個身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清凈法身。我們要證的是法身,不是這個身,這個身是有生有滅的,這個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我所。一定要搞清楚,就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這個身也是我所有的。衣服髒了,我們很歡喜脫掉一件,換一件乾淨的,換一件新的。這個身用了幾十年,用也用舊了,不太好使用,身不要了,換一個新的。沒有生死!你要認為有生死,你就錯了。人要真的有生死,就不用修行,也不必學佛,那有什麼意思?沒意思。所以一定要肯定一切眾生不生不滅,我們自己身有生滅,靈性不滅。

n          實在講消除是什麼?還要加強自己本身的修學,關鍵總是在這個地方。我們發的心不夠真誠,不夠懇切,沒有全心全力以赴。當中所有一切的折磨,如果從正面來觀察是來考驗你,一次挫折是一次的歷煉,在這個裡面你真正反省改過,你學到很多東西。順逆境界都一樣,特別是在逆境,你想做的是真正的好事,但是困難重重,這種困難、折磨都是好事。為什麼?幫助你進步,修正你心行裡面的偏差,將來的成就會更大,更輝煌,更堅固。

n          我有辦法!所以我要去教的時候比他們高明。怎樣建立財庫?財布施,這個是所有學教經濟的,沒有教到的。佛跟我們講的真因是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是因。他們所講統統是緣。所以我跟他們教授講,你們天天教這個、教那個,你們自己怎麼樣?這真值得他們去思考。

n                        (完)


推薦閱讀:

◇開示◇上夢下參長老法語開示2017年第三期
速寫夜巴黎|Paris dans la nuit
甜酸苦辣咸,法語怎麼說?
DELF-B2 最新班群反饋
德語詞性詳解!終於明白為什麼總是記不清德語詞性

TAG: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