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朗讀者》第二季回歸,姚明一句話差點問倒董卿

《朗讀者》第二季回歸,姚明一句話差點問倒董卿

來自專欄每天成長一點點

01

董卿帶著《朗讀者》第二季回歸了。

第一期,欄目組請到了姚明。他與董卿的交談,讓很多人看到了一個幽默又有深度的姚明,說實話挺驚喜的。他的談話方式,以及對人生對事業的思考,挺不像一個運動員的,更像一個學者。

董卿那麼有學識的人,差一點就被他問倒。

在聊到奧運會時,董卿說,每一個運動員心裡都會有一種榮譽感。

姚明反問:贏了是榮譽感,那輸了是什麼?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突然,也真的好難回答,反正我回答不了。我等著董卿回答,結果,董卿也有短暫的驚訝,明顯有點措手不及。

好在,只是沉默了一兩秒鐘,董卿搬出了姚明曾經說過的話,她說:你不是很喜歡特奧會運動員誓言中的一句話嗎,讓我去獲勝,如果不能獲勝,讓我勇敢地去嘗試。

完美地化解了這個問題。

我和老公一起看的這一段,看完以後都特別驚嘆,覺得董卿真的太厲害了,居然能想到這樣的答案。

我看了一下評論,很多人都在稱讚董卿答得好,說她好有學識,好厲害。

董卿有學識這個是公認的,但再有學識的人,也不太可能記住一個運動員曾經說喜歡某句話。可是為什麼董卿能夠在關鍵時刻想到這句話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她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她知道這期要請姚明,所以會去查姚明的資料,去看他曾經的訪談,了解他的喜好。

因為準備充足,所以在被對方差一點問倒的時候,能夠想到用對方說過的一句話來回答。

學識確實很重要,但再有學識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都懂,也不可能記得每一個名人說過的話。

跟學識比起來,準備充足同樣重要。

02

四月份我到上海參加了貓叔的極致踐行者大會。這個大會就是給學員提供上台的機會,有演講和分享兩個部分。

我最開始決定只去分享一下寫作,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多年不演講了,而且也不是很有興趣,所以就不湊這個熱鬧。

但是孫小米跟我說,小小老師,你都決定到上海來了,乾脆演講和分享都做了,不然你第一天也挺無聊的。

我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我這人又不喜歡出門,好不容易決定出個門,做兩件事肯定比做一件事收穫更大。於是我就答應了。

這個演講最有難度的一點是時間卡得非常嚴,只有六分鐘,這樣演講稿的字數就不能超過一千三百字。

我第一稿就寫了兩千多字,還覺得寫得意猶未盡。

修修改改,最後改到一千三百字。正準備定稿,聽到貓叔在群里分享演講稿的寫法,受到啟發,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於是把之前的推翻,重新又寫了一稿。

這一稿同樣嚴格控制字數,修改了無數次,把字數控制在一千三百字左右,終於定稿。可是去上海的前一天,我還沒有完整地看一遍定稿。

當你準備不充分的時候,就會特別緊張,特別擔心做不好。

好在從武漢到上海的飛機時間點都不合適,我選擇了坐動車,長達六個小時的車程,正好可以背一下演講稿和分享稿。

火車上沒有人打擾,真的很適合背東西。到達上海的時候,我心裡已經有底了。演講稿已經背熟了,分享稿也記住了大綱。

到活動場地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很早就到了,正在綵排。大家弄了一個假話筒,拿著它站在台上,像真正做演講一樣背自己的演講稿。從每一個動作,到每一句話的語氣,都力求做到完美。

我也在台上站了一下,但是很不習慣站在台上別人聽不見我說話(哈哈,好自戀),所以只是感受了一下舞台氛圍就先離開了。

回到酒店,當天晚上把房間當舞台,讓胖妹玲當觀眾,又練習了一遍,一遍遍地糾正語調和肢體動作。

剛開始我的肢體很僵硬,就覺得手放到哪兒都不對,後來練得多了,雖然同樣沒有做什麼動作,但是手怎麼放都覺得舒服了。

但是,我們都忽略了時間的問題。大家都想著,超過一兩分鐘或者幾秒鐘,也沒什麼問題,時間哪兒能卡這麼准啊。我練習的時候用了七分鐘,所以也就釋然了,覺得七分鐘跟六分鐘差距也不大。

結果上台的時候被告知,必須嚴格控制在六分鐘之內,多一秒都不行,不然會被工作人員抱下台的。

怎麼辦?必須把演講再縮短一點。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只能臨場應變,自己在演講的過程中去縮。

後來我成功把時間控制在六分鐘之內,還把該表達的都表達了,下台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

其實這不是我一個人遇到的問題,後來在群里聊天,發現大家都一樣。剛開始很多人都很緊張很擔心,怕自己做得不好。貓叔當時就說了一句話,你準備好了就不怕。

其他人在台上演講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在後台一遍遍地練習。

這次演講,很多人是第一次上台,但是真的很成功,每一個人表現都非常棒。

在觀眾看來,可能會覺得這些人都好厲害,演講都做得這麼好,口才都這麼好。其實只是因為大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包括一些經常上台演講分享的人,他們也會寫演講稿,也會在私底下偷偷地練習。

03

我第二天還要做寫作分享,分享稿有大幾千字,不可能像演講那樣,每一個字都背下來。而且這是我的第一次線下分享,所以我特別緊張,比演講還要緊張。

跟楊小米見面的時候,我問她,她每次做線下的時候會不會緊張,會不會把稿子都背熟。

她說,她會把稿子過一遍,知道大綱,但沒有必要背熟,可以有一些臨場發揮。而且,緊張是好事,適度的緊張會讓注意力更集中。另外,PPT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好在PPT我準備得很有條理,基本上翻著PPT就知道接下來要分享到什麼內容。

所以,雖然那天我很緊張,還因為考慮不周沒有經驗,一開始就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但是在台上站了幾分鐘,進入正式的分享以後,整個人的狀態就非常好了。

因為我發現,我很清楚自己要講什麼,我之前的分享稿沒有準備互動環節,但是臨時想,也能知道哪個地方可以插入互動。

半個小時的分享,不知不覺就結束了。

不知道聽分享的人感覺怎麼樣,反正我自己感覺還是挺好的,比我在線上講得幽默多了。發現我自己在線下講課的時候還挺逗的,很喜歡和大家面對面的感覺,也很喜歡看到自己能逗大家笑。

第一次分享能夠做到這樣,我真的特別開心,在分享之前,我一直擔心自己分享不了呢。

後來我復盤了一下,發現不管是演講還是分享,之所以能做得讓自己還比較滿意,都是因為提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我都會在腦海里模擬一個分享的場景。

我還記得當初科目三考試的時候,我最怕的就是百米加減檔,我總擔心做不完,所以容易慌,一慌就容易換錯檔。

考試的前一天,練車的時候我還出錯,特別擔心第二天死在這個上面。當天晚上我就在腦海里模擬那個場景,一遍遍地在空中做加減檔的動作。

就是這個準備,讓我第二天很順利地過了百米加減檔,以滿分成績通過考試。

04

我們都是普通人,也沒有那麼多學識,對我們來說,最有用的就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我們在正式做那件事情的時候,心裡就有底,面對突發情況也能找到應對方法。

包括寫作,很多人常常寫了一半寫不下去,就是因為寫之前沒有做好準備。根本沒弄清楚,自己要寫一個什麼主題的文章,要用哪些素材。甚至有些人一邊寫,一邊去搜索合適的素材,或者去百度一個名詞解釋,這樣怎麼可能不慢?怎麼可能一氣呵成地寫完寫好?

所以每次講完基礎課程以後,我都會專門留時間讓學員列提綱,這個準備工作,可以讓我們的寫作速度提高一倍。

有學識,應變能力強,這些當然讓我們羨慕,但是這些東西一時半會兒也學不會,但是準備充分就不一樣,哪怕一件事情你並不是很擅長,但準備充分了,你就能在及格線以上。

董卿這麼有學識的人都會做充足的準備,何況我們呢?

推薦閱讀:

教育散記(1):只有用現場的,有體驗感的學習,才是最有效果的學習
第九章 琳女神的傳奇與傳奇的覆滅,我的第一次表白(1)
父母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這把雞湯勺子,我找了七年

TAG: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