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無神論者(阿蘭·德波頓)》讀後感

《寫給無神論者(阿蘭·德波頓)》讀後感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便買來一看。

看完之後感慨頗多,藉此也發表在知乎上,留作紀念。

這本書讓我感慨頗多。也讓我再一次審視自己的內心。

這本書說是寫給無神論者,我覺得有信仰的人也是值得一看的。

1.要直視自己的內心需求

大多數人是社會性動物,那種遺世獨立、世外桃源的想法在現代這會已然難以行得通。也就不免有社交需求。「享受孤獨」也不過是在自己無法參與社交的一種自我安慰或心理暗示。宗教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如:禮拜、懺悔、節日活動等方式,給這種社交提供機會,並藉機緩解人在工作生活中產生的各種焦慮。

2.在浮躁的社會中如何保證獨立思考

在討論宗教時,大多數人都會提到傳銷,稱其借鑒於宗教的步道或宣傳策略。

宗教的宣傳確實深入人心,直達人內心的需求。耶穌的無私奉獻精神也廣為流傳。但是宗教的宣傳也是有裡面的,雖然對於無神論者,宗教在提到神靈、祈禱等方面時,讓人難免反感。但不得不承認,我們過的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都是因為宗教宣傳「感恩」而出現。還有「謙和」、「善良」等等,都是在現在的道德標準中,值得去學習和尊重的。而現在社會除了偶爾出現的公益廣告,大部分時間都被什麼「腦X金」的洗腦廣告所佔據。社會媒體在這方面的做法很直白告訴我們:這就是個物質化的社會。

除此之外,經常玩的XX榮耀、抖X、直播平台都不斷的衝擊著我們,文化部對這些宣傳平台的措施也能感受到這種受大眾歡迎的東西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多麼嚴重的影響。我們在被這些元素洗禮的時候,是否正視過自己,為什麼會喜歡。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毒品的危害,因此敬而遠之。遊戲被稱為「網路毒品」的時候,家長也是逃之不及。因為不管是毒品還是遊戲,人們在體驗的時候,在那時那刻享受到的是無盡的快感,而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卻什麼也得不到。當人習慣接受這種快感的時候,這種張手就來的快感,捨棄又談何容易。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宗教在一些理念上的宣傳以及不斷的通過禮拜、禱告等方式不斷的強化,如一股清流、一聲在要墮落時提醒。告知人們什麼更重要。

3.宗教對於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

宗教存在上千年了,在教育、藝術、建築等諸多方面都是先行者。其很多制度和方法都被現代這會所參考變現,成為一些公司或行業的「標誌」。相信以後還會有更有趣的東西出現,期待。

無神論者不管對宗教是何態度,都應承認其對社會的影響。

並且都應正視內心世界的匱乏。

沒有「主」,一樣可以告訴自己要「謙和」、「善良」、「自信」、「豁達」等等。

只是大家很少有時間進行自我剖析、反省吧。

斷斷續續讀了一遍,深感還需進行細讀品味。

早有想法寫點東西,就留在這裡,二刷的時候再改吧。


推薦閱讀:

假如佛祖和上帝開戰,哪一方會贏或佔上風?
如何回答「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個說法?
假如基督教教義中創造世界和人類的上帝真實存在,人是否有服從上帝(表現為遵循基督教的教規)的義務?
為何喜歡慘
為什麼中國的基督教沒有形成明顯的宗派?

TAG:讀後感 | 宗教 | 無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