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善書大家袁了凡 (下)(2)

這裡,埋藏著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術數,或者說某種理論,當一個人無條件地臣服於它時,它就顯得總是那麼準確,不容辯駁,並且幾乎成了一個人生命的全部。顯然,這既是危險的,也是荒唐的,更是需要謹慎對待的。但世間總有不少人陷於此道,迷途失津。

袁了凡一生中的這兩個時刻,可以說通達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遇孔姓老人的第一個時刻差一點把他引上了一條一事無成的「宿命論」道路,但所幸後來被證偽了,而遇到雲谷禪師的第二個時刻,卻福至心靈,引導他走上了德修行善的圓滿之路。

現在,關鍵是:如何真正做到弘善修德。

萬千善事

《立命篇》詳細記述了袁了凡一生中如何行善事、破定數。

遇雲谷禪師後的第二年,一五七〇年(隆慶四年),時年三十八歲,袁了凡參加禮部考科舉,竟考得第一名,秋期的舉人復考,中舉人。而孔姓老人預測他科舉考得第三名。魔咒第一次被破除了!

事實上,從一五六九年開始,袁了凡發下誓願要行三千樁善事。這一誓願花了袁了凡整整十年的時間,一直到一五七九年,才行畢三千善事。不管如何,行善伊始,他就打破了孔姓老人預言的禁錮。這不能不說是振奮人心的事情,至少在袁了凡看來,行善真的可以通達「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之境。實踐的力量開始放出光來。

神奇的是,一五八〇年,時年四十八歲,回鄉到廟裡做道場,再發求子之願,並許下要再做三千件善事。到了一五八一年,時年四十九歲,老來得一子,取名天啟,取「天道昭顯,種善因得善果」之意。這再次打破了孔姓老人說他命中無子的預言。這一次,三千善事到一五八三年就完成了,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比第一次行完三千善事差不多少用了八年時間。究其根源,乃是袁了凡行完第一次三千善事後時時進行自省。

一五八三年,袁了凡再起大願:行一萬件善事,並起求中進士的願望。一五八六年,時年五十四歲,考中進士。這次更神奇:他跨越了孔姓老人預言的五十三歲這個生死大限,並高中進士。

不過,這個時候的袁了凡,對孔姓老人的預言已經完全不以為然了。設想一下,他拋開這些預言,就好像脫去了一個附在身上的痂,一身痛快。

這個時候的袁了凡,已授河北寶坻的知縣。雖然中了進士,授了官,可是如何完成那一萬件善事,成了他的一件大事。有一天,在夢中,他夢到一位天神,向天神訴說一萬件善事不易完成,很苦惱。可是天神告訴他,他給寶坻老百姓的減賦足以抵得上一萬善事了。

袁了凡還是心中沒底,恰好又遇上幻余禪師從五台山來到寶坻縣,就向禪師請教。禪師說:「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

當時,他剛到寶坻縣,那一年的夏季,寶坻縣淫雨為患,糧薪俱絕,而寶坻縣田租很高,民間疾苦,民不聊生,袁了凡「惻然憫之」,完全不惜自己的烏紗帽,不惜得罪各級官吏,到處奔走,為民請命,成功地把每畝收銀二分三厘七毫減少到一分四厘六毫,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民眾稱之。

雖然是最富戲劇性的一幕,民眾有難,英雄相救,但結局完美。由此,袁了凡進一步得悟善之因果。

在現行本《了凡四訓》的第三篇《積善之方》中,列舉大量行善例子後,袁了凡將善進一步作了理論總結,提出了善的形態中有「真與假」、「陰與陽」、「是與非」、「偏與正」、「半與滿」、「大與小」、「難與易」之分,佐以大量實際的例子,並跟他兒子說:「皆當深辨。」這些要論,即使到現在,依然有光芒存在。

人生的邏輯皆存因果。寶坻縣令任上的政績,使袁了凡迎來了一次擢升。萬曆二十一年,即一五九三年,升兵部職方司主事。這一年,發生了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戰爭,雖然袁了凡反對出兵,但最終明朝政府派兵出戰,袁了凡在軍中參與謀劃,並率兵在咸鏡大破倭寇,立了戰功。可是受到主事劉黃裳和提督李如松合謀陷害,革職閑居。雖然蒙受不白之冤,不得不回吳江趙田村卜居終老,最終歷史還是給了一個圓滿的交代:天啟年間,袁了凡的冤案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他征討倭寇的功績,追封他為尚寶司少卿。

一六〇六年,袁了凡在行過萬千善事、完成善書寫作後,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享年七十四歲。比起孔姓老人預言的五十三歲,整整多活了二十一年。從善學的意義上,這二十一年,袁了凡非但沒有白活,而且全面提升了自己的人生質量,並留下了智慧的啟示。這個老人,祖籍嘉善陶庄,生於嘉善魏塘,客居江蘇吳江,卻葬於嘉善惠民,現惠民新潤村王家自然村有其墓碑。

在他身後,袁了凡的兒子袁儼曾請求吳江縣的官員把他父親作為鄉賢立祠時,當地的學使斷然否定了袁儼的請求,認為這會使他「創立邪說,叛道背經」,成為「學術之蟊賊,名教之罪人」。但是到了清乾隆二年(1737),袁了凡卻入祀六賢祠。終成一代賢人。

32 [責任編輯:yfs001]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這個投資機會,值得大家去關注
篆書大家談
七星打劫大家論(6-7)上
太歲符五大誤區 我跟大家糾正一下
【每日笑報】發幾個段子,給大家樂樂!

TAG:大家 |